秦始皇修的長城在哪?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秦始皇修的長城在什麼地方

秦長城東至遼東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鼎內,實際是在戰國秦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繕,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

秦始皇修建長城的起點與終點分別是哪

秦始皇長城大致為:西起於甘肅省岷縣,終止於朝鮮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處。

秦始皇派蒙恬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從哪裡到哪裡?

1、秦始皇派蒙恬修築的萬里長城“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止遼東、延袤萬餘里”,歷時十年,將秦、燕、趙三國原來的防衛牆連接起來,並加築新城,長達12000華里(6000公里)

2、秦、漢、明三個朝代都超過10000裡。漢朝前期,為防禦(yù)北方遊牧民族,維修了秦長城,而且還修建了塞外長城,使西漢長城的總長度在10000裡以上,遠遠超過了秦長城,成為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

3、清朝滅明以後,對修不修長城曾經進行過長久的爭辯。

起初有不少大臣提出過修長城的事,清朝統治者也曾加以考慮過。但是隨著清王朝政治軍事形勢的發展,特別是統治策略的改變,到了清康熙的時候,才決定不再修長城了。我們看康熙帝玄燁到東海巡視時寫的一首詩:

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

當時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

康熙批評了秦始皇修長城,雖然工程浩大,費盡了民力,但是仍然沒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變了統治的策略,採取了所謂的“懷柔”政策,以拉攏蒙、藏各族的上層王公貴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統治的辦法代替了浩大的長城工程。這從康熙、乾隆時候在承德修建的避暑山莊和規模巨大的喇嘛廟宇以及在承德進行的各種“懷柔”性的政治活動中得到證明。這種性質的喇嘛廟和政治活動在北京、內蒙古各地也比比皆是。施行這樣的政策,在當時曾起到了一定的安定團結作用,也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擁護。我們從康熙。乾隆過古北口長城的時候,臣子們的奉和詩中可以看出,如像“奉使蒙恬工力拙,過秦賈傳論言該。當時北客難遊牧,今日南人任往來”。“即論勝國何能守,說到秦人更可嗤。畢竟成城需眾志,皇圖鞏固在於斯”等等。雖是臣子們盛飾華辭,奉承旨意。但從實踐證明,清王朝所採取的這一罷修長城、“政治”統治的政策是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的。

清王朝雖然曾經在東北地區修築這所謂的“柳條邊”來限制牧民的活動,在個別地點利用或修繕過一些古長城來鎮壓過人民的反抗。但這些情況已與長城原來的作用與意義迥然不同了

秦王建的長城在哪裡

秦始皇萬里長城,大體分為西、中、東三段。

秦始皇萬里長城的西段長城是憑籍黃河天險而成,以障塞城堡為主,不全是互相連屬的長城。而當年橫貫甘肅、寧夏南部、陝北、內蒙古的西南至東北向的秦昭王長城已失掉防禦作用,所以推斷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不是建在戰國秦長城基礎上的。此段長城遺址還有待進一步考察證實。經專家學者考證的是在秦始皇時代,也曾對昭王長城“繕而治之”。但這已不是秦朝萬里長城的主線走向了。

秦始皇萬里長城中段,大致走向自東經114°以西至106°之間,沿北緯41°左右,由內蒙古興和縣北經黃旗海北岸,繞過集寧市北境,順大青山而西,經察右中旗,武川縣南部的南烏蘭不浪,固陽縣北部的大廟、銀號、西鬥鋪,然後北依陰山,南障黃河後套,經五原、杭錦後旗北境,西抵烏蘭布和沙漠北緣。這段長城部分利用了戰國趙北線長城的基礎,但更多的是新築的。此段長城的建築基本依託大青山和陰山,多用毛石塊壘砌,今文物工作者在陰山北麓,考察了一處長450公里的秦始皇長城,長城東端在今呼和浩特市北郊的坡根底村與趙長城相銜接,向北偏西方向,翻越陰山到武川的什爾登古城,沿大青山北麓至固陽縣空村山,阿塔山北麓,再循色爾騰山的中支查爾泰山北麓西行,在烏拉特中旗沿狼山南支的北麓逶迤而西,直到臨河市北的石蘭計山口,保存好的地段長城一般高5至6米,頂寬3米;隔1至2公里有一小烽火臺,隔5公里有一座大烽火臺和駐軍營盤。在烏拉特中旗南部還發現用石塊壘砌的牆面有多次修繕的痕跡,基寬4米,高達4至5米。沿長城內外,在連綿的山巔上,還用石塊壘成供傳遞軍情用的史稱“烽燧”、“亭燧”的烽火臺,山谷間的通道則構築了一系列史稱“障塞”的城堡。在固陽縣銀號鄉見到的秦始皇長城,用大型方整的石塊砌裡外兩壁,中間填以小塊石頭,牆面平整堅固,在固原九分子鄉包白公路西側現建有秦長城遺蹟碑,這裡的長城用黑褐色的石片砌築,外側殘高約3至5米,內側1至2米,頂寬1.5 至2.5米之間,並且還有“分段包乾”施工留下的接縫痕跡。

秦始皇萬里長城東段,大致走向自東經114°內蒙古化德縣境,沿北緯42°往東經過河北康保縣、內蒙古太僕寺旗、多倫縣南、河北豐寧、圍場縣北、內蒙古赤峰市北境及奈曼與庫倫旗南境、遼寧阜新市北,至東經122°之間,這段長城或沿用戰國燕北長城舊跡或新築。遼河以東,據文獻記載,秦始皇長城一直延伸至朝鮮境內平壤大同江北岸,但現在未發現其明顯遺存。遼河以西的長城中,據今有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考察發現認為,秦始皇萬里長城要比燕北長城靠北,過去稱為康保三道邊即由內蒙化德、康保東去和赤峰最北面一道長城是秦始皇時期所築。秦始皇長城東段沿線也修築了許多城池、障和烽火臺一類的防禦建築設施。今赤峰、圍場、豐寧一帶的秦始皇長城,建在山嶺上的取自然石塊壘砌,方法是內外兩側用較規整的自然大石塊,中間填以亂石碎塊或礫石,基寬一般為2至3米,橫斷面呈梯形,下寬上窄,估計當時城牆高度約3至4米,頂寬1米左右。在石築城牆殘基上,有的地段發現明顯的接痕牆縫,證明當時築造長城是按地區分段施工的。敖漢旗以東一段長城建在丘陵間,則多為以土夯築或土石並用。

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因地形、用險制塞”,表現在長城大多建在山樑上,而且內側為緩坡。在長城穿越河谷的地段,或以溝塹代替牆壁,或在河谷一側增築一段平行的牆壁,兩山之間則用天然石塊砌成石牆,形成“石門”,有的還開有“水門”,在長城穿越山谷要道的地方,往往於深入山口處的陡立峽谷中切斷山路,築起一條如同封山水庫大壩一樣的石築或土石混築的“當路塞”,並在“當路塞”的側旁修建城堡。...

秦始皇是什麼時候修建萬里長城

第一個問題

公元前214年,蒙恬在奪回“河南地”及榆中後,就開始在北邊沿黃河修築長城。此後,大規模的修築完全展開,經過數十萬民夫的日夜勞作,歷時幾年之久,長城終於建成。 長城,最初在戰國時即已開始修建,當時,趙、魏、燕、齊、秦等國都曾修建過長城,以作為防禦工事。對於長城的防禦功能,秦始皇深有體會,因此,為防禦匈奴再次南侵,他決定繼續修建規模更大的長城。 秦朝的長城是在連接了原來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加以增築的。公元前214年,蒙恬在奪回“河南地”及榆中後,就開始在北邊沿黃河修築長城。此後,大規模的修築完全展開,經過數十萬民夫的日夜勞作,歷時幾年之久,長城終於建成。 秦長城主要由三段構成。西北段,西起臨洮,即今甘肅岷縣,東至九原,即今天的包頭市西北。北段,從高闕至代郡,即今河北蔚縣。東北段,從代郡到遼東碣石,總長達五千餘公里。

第二個問題

答題的話就這個: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

具體原因的話,是這樣的:

巡幸天下使得秦始皇的思想意識受到很大沖擊,思維方式也受到很大影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處於西部邊陲,論武力它可以雄霸天下,但若論發達程度,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與齊國等中原核心地帶相比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巡幸之旅雖然辛苦卻也令秦始皇大開眼界,一種流行於齊地的方術吸引了他,使他對求仙問道以及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方術帶有強烈的神祕主義色彩,這可能有助於排解他身心的巨大壓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位名為盧生的方士逐漸成為秦始皇的寵臣,他就是那位編造謊言引動秦始皇修建長城的主角。盧生原本燕人,雖然僅為一個方士,但對秦始皇的施政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說到秦始皇的殘暴統治,歷史學家都繞不開兩件事,一是修長城,二是坑儒,這兩樁事的始作俑者都是盧生。

按理說,當時正值壯年的秦始皇不應該對生死問題有那麼緊迫的危機感,但長生不老似乎與長治久安有著天然的關係。為了尋求不死藥,秦始皇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財力物力,求仙、封禪無所不用其極,最為典型的是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到東海求仙,規模之大史無前例,但卻一去杳無音信。

秦始皇寄予厚望的方術之道沒有收到任何效果,他所面臨的現實威脅反而越來越大。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在東巡的過程中遇刺,雖然倖免於難,但受到的打擊非同小可。不過兩年,他在咸陽微服巡行,又一次受到襲擊。這一次的打擊更甚前次,當年遇刺尚在秦地之外,這一次危險發生在首都咸陽。連京城的安全也成了問題,他內心的無奈與恐慌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對神祕主義的倚重更為強烈,他急於想找出威脅秦帝國的準確原因和有關自身安危的確切答案。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他派盧生去求仙人指點未來的發展方向。盧生此去沒有任何收穫,回來後,他對秦始皇大肆歌功頌德,吹拍溜鬚,言辭間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對人們的阿諛奉承,秦始皇已聽了很多年。他需要的不是這些,他強烈渴望的是對鞏固政權真正有益的東西。於是他再派盧生入海尋求仙人指點,總是無功而返的方士這次帶回了一本《錄圖書》,這本讖書上......

秦始皇長城地址在哪 修建長城用了多久時間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肅臨洮(今臨洮新添鎮三十墩村望兒)、東至遼東郡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據《史記》記載,一共花了十幾年時間(“暴師於外十餘年”)。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於朝鮮清川江入海處。

秦始皇沒有修完長城最後是哪個國家修的

長城( 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秦始皇鑄造的長城在哪裡,具體到那個城市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他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國,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制。全國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裡。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亭有亭長,裡有里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系,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是秦始皇的首創。

他又下令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統一,即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國統一,貨幣必須一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一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國。統一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一,現在規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歷史的一大貢獻。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一律遷到首都咸陽附近,以便監督,控制。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咸陽。兵器都是由青銅製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麼多的青銅兵器,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傳來一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一年,正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現 ,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下令銷燬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大鼻子的中亞一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祕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達24萬斤。12個,用銅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咸陽宮前,以顯示秦始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一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餘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5萬餘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他大修萬里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100餘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里,故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他大搞“焚書坑儒”。焚書,他為了統一思想、鉗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這是一場文化浩劫;坑儒,他認為儒生亂髮議論,妖言惑眾,就親自圈點了460餘人一律殺掉。這是壓制言論的殘酷手段。

他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積怨很深。而他自己則貪生怕死,一直夢想長生不死,到處求長生不死藥。但他終至病死於出遊的途中。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大陸,除西部、西南部和東北部的邊疆地區尚未開發外,其版圖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時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權制度,也基本上為後世歷代王朝所繼承;秦代修建的萬里長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但秦始皇的統治卻是歷史上少見的殘暴統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來推翻,......

秦始皇是第一個修建長城的人嗎﹖

不是,春秋戰國時已有修建長城,秦始皇是將北疆各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修建的。

楚長城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 祖先們留給我們的長城,已成為中華兒女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那麼,長城什麼時間開始興建?最早的長城在哪裡?2002年10月下旬,30多名專家、學者雲集河南省魯山縣,參加“楚長城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認為,約在公元前688年,在河南境內修建的楚國長城,應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 據查,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公元前722年—公元481年)至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期,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的汝水以南地帶,為楚國屬地,處在楚國的北部邊境。

相關問題答案
秦始皇修的長城在哪?
秦始皇宮殿是現在的哪?
秦始皇住的是什麼宮殿?
齊長城在哪?
慕田峪長城在哪裡?
萬里長城在哪裡?
北京的長城有哪些?
漢朝的都城在哪裡?
陝西長城在哪?
八達嶺長城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