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為什麼叫武漢啊 ?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武漢為什麼叫武漢啊

武漢的由來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我國曆史文化名城,華中地區和長江中游的耿濟、文化、資訊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稱。

武漢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離漢口僅30裡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遺址在盤龍湖畔被髮掘出來。可見,自商、周以來武漢地區即是重要的古城鎮。

武漢是武昌、漢陽、漢口的合稱,即"武漢三鎮"的合稱。武漢成為統_的大城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武漢三鎮在歷史上形成的時序為江北(漢陽)先於江南(武昌),而漢口在明代以前,不過是毗連漢陽的一個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謂"武漢",乃是武昌、漢陽兩地的合稱。元代武昌、漢陽均屬湖廣行省,鄂(武昌)漢(漢陽)並稱,是為雙城。元代詩人餘闕在詩中把武昌。漢陽稱為"雙城",顯示了武昌、漢陽由單稱到合稱的趨勢。

明憲宗成化(146--1487)年初,漢水改道人江,漢口 始形成市集。但每到夏天漲水之際,江水漫溢,人們仍無 法安居。1635年(明崇偵八年)通判袁倡創築長堤(上起礄口,下迄堤口)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日 之長堤街。此後,居民日增,到清仁宗嘉慶時,漢口居民 已達 36,929戶,129,183人,但漢口在很長一段時間 裡,一直隸於漢陽縣,因此,早期的"武漢"概念仍是武 昌、漢陽雙城的合稱。如 1822年(清道光二年),範鍇所 著《漢口叢談》中"遂陷武漢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漢 陽等郡(府),漢口是稱不上郡(府)的。咸豐年間,湖北巡撫胡林翼在其奏章、函牘中常用"武漢"兩字,如"武漢為荊襄咽喉"、"若使武漢克復"、"武漢兩城對峙"等等,顯然也是指武昌、漢陽(當然也包括了漢口)兩地的, "武漢"實際上應讀作"武、漢"。

漢口的獨立地位是在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才確立的,當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陽、夏分治,改漢口同知為撫民同知,分漢陽漢水以北地段北至攝口,西至嬌口,撥歸同知管轄,立名曰"夏口廳"。到民國初年,改同知為知事,易廳而為縣,於是便有了夏口縣。當時,武昌(江夏)、漢陽、漢口(夏口)仍以各自名稱為主,而且各有隸屬,如清末時江夏屬武昌府,漢陽、夏口屬漢陽府,民初時夏口屬江漢道,故未形成統一的行政建制,在歷史上,亦有將漢陽、漢口聯稱為"陽夏",將武昌、漢陽聯稱為 "武陽",將武昌、漢陽、漢口聯稱為"武陽夏"者。

武漢為什麼要叫武漢

好聽啊

武漢被稱為什麼?

①江城。李白有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是武漢的別稱,但江城一稱並非武漢獨享,重慶也自稱江城重慶。

②大武漢。說的是一種氣魄,氣勢,現在在城市前面加得上大字的,一個是大武漢,一個就是大上海。

③火爐城。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一恭中日最高氣溫超過35℃的日子達70天以上,而且出現過40℃以上的高溫天氣,所以人們稱這些城市為火爐,普遍認為的三大火爐,一是武漢,重慶和南京,現在一說四大火爐,加上了南昌。火爐正好也配合了武漢人性格火爆火辣風風火火的一面。

④武漢三鎮。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併。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併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併先河。可謂中國第一個直轄市。

武漢為什麼叫江城啊??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武漢遊玩,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飲酒,邊飲酒邊欣賞音樂,喝到了興頭上,李白詩興大發,於是題下一首詩,詩名叫做《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是這樣寫的:“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 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人非常喜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這一佳名,於是自號為江城人...

武漢別稱是什麼

武漢的別稱為江城、大武漢、九省通衢,簡稱“漢”。

武漢,湖北省省會 。地處江漢平原東部。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城區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武漢市現轄13個城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8467平方公里,境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上百座大小山巒,166個湖泊座落其間,水域面積,佔全市面積四分之一,構成了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域生態環境。

武漢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交樞紐。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國家地理中心,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

武漢為什麼被叫做大武漢

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大”的城市,一個是上海,再就是武漢。“大武漢”之稱由來久矣。

大武漢非武漢人的自稱,而是源於廣東中山人氏的概括。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裡說:“要把武漢建成紐約、倫敦之大,要建設成東方的芝加哥”。辛亥首義成功,中山先生稱“武漢一呼,四方響應”。武漢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說到大武漢,不能不提到張之洞。這位晚清重臣,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開拓者,近代改革開放新風的引領者之一,在長達18年的湖廣總督任上,在武漢辦學堂、開(兵)工廠、修鐵路、築大堤,使武漢備受全國矚目,一躍而為“僅次於上海的大都會”。

大革命時期,武漢曾經成為革命的中心。抗日戰爭時期,武漢又一度成為全國“抗戰”的中心。當時有一首響徹全國的歌,歌名就叫《保衛大武漢》,歌中唱道:“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我們要堅決保衛她,像西班牙保衛馬德里”,“用我們無窮的威力,保衛大武漢”。

1954年,武漢遭遇歷史上特大洪水,長江沿線乃至全國響起“保衛大武漢”的口號,鼓舞千萬中華兒女與長江大堤共存亡。1998年抗洪,中央領導高度關注武漢,又一次提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保衛大武漢”。?98抗洪精神由此鑄成。

大武漢確有其大。登上黃鶴樓,極目楚天,武漢之大氣大勢盡收眼底:兩江交匯,龜蛇相望,三鎮鼎立,大江東去。武漢市域之浩蕩,氣勢之磅礴,不可不謂之大。

武漢市國土面積8494.41平方公里,是香港的8倍,新加坡的13倍;全市總人口831萬,比奧地利、挪威、芬蘭、丹麥的人口還多一二百萬,其中市區人口占總人口60%,流動人口120萬-150萬。就城區面積、人口規模而言,僅在北京、上海、重慶之後,武漢不可不謂之大。

武漢水域遼闊,佔市域面積的25%,大小湖泊370多個,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國之首。東湖水面相當於西湖水面6倍。像東湖這樣大的湖泊,武漢還有6處。就城市水域、湖泊而言,武漢不可不謂之大。

武漢是湖北省的龍頭,GDP佔全省的30%,地方財政收入佔全省的3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省的33.6%,出口總額佔52%,外商投資佔70%左右。在湖北乃至中西部,武漢可謂“鶴立雞群”、“舉足輕重”。論城市塊頭在全省所佔比重,武漢不可不謂之大。

武漢素稱“九省通衢”,得中獨厚,腹地市場廣闊,貨物吞吐寰宇,全國十大商場武漢有其二;武漢又處“唯楚有才”之地,科研院所眾多,各類人才濟濟,“武漢·中國光谷”在全國風生水起,光纖光纜產量全國第一。論城市市場、人才,武漢不可不謂之大

參考資料:武漢通團隊為您解答

湖北的簡稱是鄂,為什麼首都是武漢?

湖北簡稱“鄂”

來歷有幾個說法:

一、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二、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這就是湖北省簡稱的來歷。據清縣誌記載,公元前887年,西周中期,楚國君主熊渠封他的第二個兒子熊洪為鄂王,修建鄂王城,開始了鄂州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三、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

火爐之成因

為什麼夏天的武漢 給人的感覺十分難熬?這是因為武漢地區江河湖泊眾多,水域面積大,白天太陽暴晒,水汽大量蒸發,空氣溼度增大,團團熱氣像一個巨大的罩子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減慢,室內氣溫持續不降;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漿,悶熱難耐,號稱“火爐”。

集家嘴的由來

據《漢口叢談》載: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從鍾祥出發, 經此赴北京繼承皇位,因此後人把皇帝經過 的這個渡口稱為“接駕嘴”,後來因這裡碼頭多作轉運糧食之用,改稱 “集家嘴”。

卓刀泉的傳說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曾駐兵於武昌伏虎山麓一帶。當時部隊缺乏飲水,“羽用刀卓 也”,於 是“水湧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禎喝過這兒的泉水,極為讚賞,於是築井臺建井亭,並手書“卓刀泉”三字。

廣埠屯的由來

明太祖時:要求諸王護衛軍屯田護衛;明成祖 時更是要求發展農業生產。楚王積極響 應,他 命令駐紮在東門外交通孔道口的護衛軍置屯耕戍。明太祖時賜給諸王的倉庫名稱都以廣字開 頭,楚王的倉庫 名廣埠,因而護衛軍屯墾之地就稱為廣埠屯。

蘭陵路的由來

現今蘭陵路一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屬俄租界,戰後收回時將帶有俄國色彩的街道統一改名。曾以任兩湖巡檢使兼湖北督軍和省長的蕭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為當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蕭姓的郡望為浙江蘭陵,故稱蘭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漢何以又稱"江城"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中雲:“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謂江城,乃指武昌,後沿稱武漢為江城。?

"六渡橋"的民間傳說

傳說現六渡橋一帶為水窪之地,一老人的獨生兒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橋,募到六鬥米,並帶動其他人捐錢捐物,很快修好了橋,故名“六鬥橋”,即為現今的六渡橋。 ?

是誰稱漢口為東方芝加哥

20世紀初,日本駐武漢領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漢口》一書中稱:“漢口今為清國要港之第二,……使視察者豔稱為東洋芝加哥”。1918年美國《豎琴》雜誌刊載了一篇署名為魏爾·瓦 爾特的文章《中國的芝加哥》。該文寫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滄海的變遷.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昌: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現在的蛇山築城,稱夏口;公元280年,晉朝將江夏郡改為武昌郡,即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後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時曾設武昌府。辛亥革命後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武昌即成為正式名稱。?

漢口:南北朝時期,漢口作為地名在史籍上出現。今天的漢口其實只有500餘年歷史,始於明代成化年間的漢水改道。漢水原來從龜山南邊注入長江,成化年間其主流則從龜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長江。漢水改道後的低窪荒洲地帶,至清嘉慶年間發展成為與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廣東佛山並稱四大名鎮之盛譽的漢口。鴉片戰爭後漢口開埠通商,發展更趨快速......

武昌和武漢又是什麼關係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城市,武漢按地理特徵[長江和漢水]按史稱三鎮,

即漢口漢陽和武昌。

過去泛指武昌的現在分為了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泛指漢口的分為了橋口區,江漢區,江岸區;機構改革後,漢口加了東西湖區,新洲區,黃陂區;漢陽加了蔡甸區,漢南區;武昌加了江夏區。

漢口和武漢是什麼區別,是一個城市嗎

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

後與武昌、漢陽兩鎮合併後有了現在的武漢,三鎮由長江和漢江分開,從武昌去漢口需要過長江,從漢陽去漢口需要過漢江。也就是說漢口是武漢裡的一個重要部分 你可以理解為是武漢市裡的一個“區”。

武漢為什麼稱為大學城

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為1999年前獲得211評定的大學!也是全國33所成立研究生院的大學的學校(其中武漢理工屬於教育部備案批准還未正式掛牌)。新武漢大學更是3所211大學合併而成,華中科技大學巧妙的和同濟醫科大學合併、武漢理工大學“工交車”的合併被稱為武漢高校合併史上最成功的合併,並也擁有了湖北地區唯一的汽車國家級重點專業。中國地質大學的中國高校最大的校園隧道、真正的化石林、和恐龍博物館非常吸引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於2005年拿到211的最後的入場券!這七所大學同為教育部直屬的部級大學,由教育部直接管理中南民族大學是中央民委的直屬大學同上面7所大學一樣屬於部屬院校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是湖北省的省屬重點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的重工業、湖北大學的文科國內享有名氣!在全國大部分省份同8部署院校一樣屬於一本招生湖北美術學院中國8大美術學院之一湖北中醫學院以中國為數不多的以中醫為主要發展方向,併成績顯著的大學武漢音樂學院中國一流藝術大學之一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界享有盛名湖北工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武漢工業學院、江漢大學、湖北教育學院都是湖北省有代表性的大學武漢歷史最悠久的三所大學為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所學校同為張之洞創辦,而超過百年的大學則還有華中師範大學,其次是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的將近百年的歷史!軍事院校有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的海軍工程大學、空軍中的佼佼者空軍雷達學院、後勤中的軍事經濟學院、陸軍中的第二炮兵學院、通訊指揮學院。可謂是海陸空無所不有,而學校實力則是各有千秋讓想參加軍校的同學們選擇餘地非常大!另外湖北警官學院、武漢警官學院等公安院校又是武漢一個特色所在!其中比較著名的合併是新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武漢水利水電大學、武漢測繪大學、湖北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俗成“工交車”的合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財經大學、中南政法學院)。大學城有“黃家湖大學城”(洪山區)“湯巡湖大學城”(江夏區)“南湖大學城”(洪山區)“武漢新區大學城”。

相關問題答案
武漢為什麼叫武漢啊 ?
武漢為什麼叫江城?
武漢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武漢為什麼這麼垃圾?
武漢為什麼這麼熱?
武漢為什麼容易被淹?
劉邦為什麼叫漢高祖?
鍾漢良為什麼叫小哇和小太陽 鍾漢良綽號的由來 ?
武松為什麼能打死老虎?
為什麼練武術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