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叫中國人叫支那人 ?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為什麼日本人叫中國人叫支那人

支那,來源於梵語對大秦王朝的音譯,指的是中國本土,後來隨著佛教典籍在唐朝時傳到日本,所以在佛教典籍中中國被稱為“支那,只那,震旦,”等。隨著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脫亞入歐”日本對中國的稱呼也變為支那。有點鄙視的語氣在裡面,好像是低他們日本一個檔次,反正不是一個平等尊重的稱呼。

為什麼中國人又叫支那人?

關於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詞是否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最近又成為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前些時候新浪網使用功能變數名稱“sina”,曾引起一些愛國人士的嘔血之憤。不過對於“支那”一詞的由來,日本人為什麼要用“支那”稱呼中國等深層問題,卻很少有人談起,因此試圖在這裡對“支那”問題進行一些較為深入的探討。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資料:

日本江戶末期和明治初期,隨著日本的對外開放,外來語用詞也時髦起來。喜歡標新立異的人,不再稱中國為“漢土”,而是按照外文音譯把中國稱為“支那”,結果這個稱呼一下流行起來,一時間報刊書籍都用“支那”稱呼起中國來。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日本人把中國音譯為“支那”兩個字,其中是不是隱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

由於漢字是會意文字,每個字都有意義,把漢字作為拼音使用時,選用哪個字來表音還真是個問題。鑽牛角尖的話,可以說漢語中的“美國”含有“美麗之國”的讚美之意,但是一般中國人並不以為“美國”一詞含有任何褒義。有的網人把美國改寫成“黴國”,這倒是別有用心的了。如果日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不管用“Sina”稱呼中國,還是用“China”稱呼中國,大概中國人都不會生氣,可是日本偏偏使用和中國一樣的會意漢字,這一下問題就來了。

從漢字的會意角度出發,“支那”這個詞本身有沒有隱含的貶義呢?如果使用文字獄式的考證,可以發現“支那”這個詞背後還真有隱含的貶義。日語中“支”這個漢字有“末端”的意思,我們現在常說的“支部”、“支隊”,就是直接從日本輸入的辭彙;日語中“那”這個漢字有“地方”的含義;所以“支那”可以用會意的方式從字面上理解成“末端的地方”。“支那”一詞隱含有“末端的地方”的含意,這不是日本人有意借“支那”的會意來貶低中國嗎?

不過考證一下“支那”一詞的由來,就會發現最早把中國稱為“支那”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古時印度人稱中國為cina,據說cina是來自“秦”的音譯。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見《舊約全書》),後來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據說均來自這個語源。現在英語中Chino或Sino的詞頭代表中國,比如Sino-Japanese War表示“中日戰爭”,Sinology意思是“中國學”。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的佛經以後,懂得梵文的人太少,所以要把佛經譯為漢文。高僧翻譯梵文佛經時,按照音譯把china翻譯成“支那”,現在中國的佛經中還是用“支那”這個詞稱呼中國。佛經傳到日本後,也把“支那”這個詞帶入日本。

由於發明“支那”這個詞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以可以排除日本人假借漢字的會意方式貶損中國的可能性。

二、辛亥革命前的“支那”稱呼

上面說過,“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為“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為“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為“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為“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中國人為此而氣憤嗎?非也。原來那時的中國漢人,特別是中國的革命家,對日本稱中國為“支那”,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有幾分感激。

當時很多中國的革命家使用“支那”這個詞稱呼自己,亦說明那時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但沒有貶義,反而含有對中國漢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當時中國的正式國號“大......

日本人為什麼叫中國人叫支那人 10分

本來“支那”是印度佛經裡稱呼中國,日本僧人最先譁“支那”這個詞,這時“支那”沒有貶義這個詞也一直被日本民間使用,日本官方仍用中國國號稱呼中國.

甲午戰爭後,日本愈發輕視中國,就不再用國號稱呼中國,改稱“大清”為“支那”,語含貶義.

中國人為什麼會被稱為支那人??

支那”一詞早在西學東漸前就已由中國傳入日本,其語音“希吶”並非來自於“China”、或“Sino”。雖說早先“支那”並不帶有貶義,但辛亥革命後,日本一味地堅持將易引起誤解的“支那”作為中國的國號,這便徹底地改變了“支那”一詞的原有性質,“支那”由此便演變成了日本蔑視中國的一個典型象徵。為什麼旅人華人對日語“支那”如此敏感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日本人嘴中的“支那”同木偶、物品諧音之故嗎?不!大多數中國人之所以強烈反對日本人使用“支那”稱呼中國,是因為中日兩國之間曾發生過令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深受其辱的“國號事件”.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日本出於自身的利益要求,沒有當即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正式承認之前,如何稱呼中國呢?當時的駐華公使提議先使用與“清國”、“中國”無關的“支那”來稱呼中國.一九一三年七月日本政府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今後,不論中國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呼稱中國. 一九一三年十月,日本政府趁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際宣佈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給中方的中文文字中雖然使用了“中華民國”的稱謂,但在遞交給日本天皇的奏文中卻使用了“支那共和國”的稱謂。北洋政府發現日本對中稱呼不統一這一情況後,馬上指示駐日代理公使同日本外務省進行交涉。可是,交涉過程中,日本外務省自始至終堅持不肯放棄在日文文字中使用“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的既定政策,只肯承諾在中文文字中使用“中華民國”稱謂、不使用“支那共和國”字樣.  當中國人經過艱苦奮鬥終於結束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並擁有了一個嶄新的國號時,作為近鄰的日本卻不立即予以承認,甚至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支那共和國”的漢字國號。對中國人來講,簡直沒有什麼事比這更令人難堪的了。因此,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甚至進行了抵制。

為什麼日本人稱中國人為支那人?支那是什麼意思?

不止日本 大多都這樣稱呼 我個人感覺和瓷器沒多大關係 早就有這稱呼 梵語挺古 支那是印度梵語對中國的稱呼 類似韃靼瓦喇和南蠻 東瀛等稱呼 也是民國的常用自稱 類似美洲人

為什麼外國人叫中國人支那人?啥意思?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1,“支那”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大唐西域記》就有一段記載:“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宣,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餘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有人指出:Ci^na之名在《摩訶婆羅多》、《摩奴法典》、《羅摩耶那》等印度古籍就出現了。但還不能確證這就是指中國。《釋迦方誌》引用了後漢獻帝建安十年,入竺之秦州刺史成光子的話:“成光子云:‘中天竺國東至振旦國五萬八千裡。’”那麼振旦最遲在東漢以前就已經廣為印度人熟悉了。“支那”和葡萄牙語、荷蘭語、德語、英語中的China以及法語中的Chine等皆起源於梵語Ci^na—stha^ na之說,也已為學界公認。古代希臘、羅馬等國對我國的稱呼,除了有繒絹之義轉化來的Serice(塞里斯)外,還有與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春秋時秦穆公歸併了許多西北部遊牧民族,並把翟(狄)人部落趕到漠北,秦始皇時代,又迫使匈奴西遷。他們就逐步滲入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同時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並以為那就是中國了。這種說法還有爭議,但從《史記》中說秦國“禁不得祠”來看,如果“不得祠”就是佛陀寺,那麼秦與印度早就有交往了,佛經中的支那就是秦,從而轉化為中國之意的脈絡就很清楚了。日本僧侶空海曾於804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因此可以推斷他書中的“支那”,是從漢譯經典裡學來的。以後一些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也開始用起了“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但明治維新時,山鹿素行等人覺得國名之爭,可以為他們的政治主張服務,認為與中國相對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寫了一本《中朝實錄》來爭這個“中朝”之名。接著福澤諭吉等人提出了脫亞入歐的主張。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19年留日學生在國內出版的《東遊揮汗錄》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繼續使用“倭人”一詞以外,還因為英語中的Japan源於漆器,而且日本想脫亞入歐,就用它的音譯,稱之為:“假扮”。2,在一段時期內,“支那”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為“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為“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為“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為“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那時的中國漢人,特......

為什麼日本稱呼中國人叫支那人?

“支那”本來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稱呼,中國人一般不用。由於近代日本稱中國為支那,人們便感到是一種蔑稱。其實它的本源是英文china的音譯。china又一譯意為瓷器,有人便以為是以瓷器(china)作為中國的代稱。據英文《韋氏大辭典》詮釋,瓷器(china)一詞來源於支那(chi—na)。

古往今來,外國稱呼中國的名稱很多,如賽里斯,漢土、桃花石、唐家等等,而最流行、影響也是最大的是“支那”這個名稱。世界上各文明古國印度、伊朗、希臘、羅馬,許多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捷克、日本,幾乎都用它或與之音近的名詞稱呼中國:支那、希尼、震旦、至那、脂那等,後四種都是支那的異譯。

支那是譯音。拉丁文、義大利文、印度梵文寫作Cima,法語寫作Ia Chine,英、德、捷克等語寫作China。支那即從這些詞翻譯而來,至於日本稱呼中國為支那,大概由於它是佛教國,從佛教經籍中吸收了這個名稱。那麼,外國人為什麼稱中國為“支那”呢?

古印度對支那作過如下解釋:慧苑《華嚴經音義》說:“支那,翻為思維。經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製作,故以為名。”法雲《翻譯名義集》也說:“支那,此名文物國”。意思是用支那來稱呼中國這一思維發達、文物昌盛的國度。

第二種說法認為,支那一名,出於印度,是梵文表示邊疆地方的意思。夏曾佑《中國古代史》雲:“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今人相率稱為支那。按支那之稱,出於印度,其義猶邊地也。”葛方文《中國名稱考》(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1年第6期)也認為,支那(也有譯作“震旦”的)是梵文“東方”的意思,是對邊疆地方的稱呼,後借用來指代遙遠中國。

國外很多學者認為支那是從秦朝演變過來的。如日本學者高桑駒吉在《中國文化史》裡就認為,由於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且南邊開發越南,北邊擊走匈奴,置郡縣、修長城,威名遠揚,使中國邊境的少數遊牧民族和中國北方、西方、南方的一些國家,都強烈感受到秦朝的強大,每每以秦人作為中國人的代稱。一直到漢晉時,秦人的稱呼還在許多典籍裡儲存著。《史記·大宛列傳》、《漢書·匈奴傳》、《佛國記》等古籍中均有所記載。

這樣,“秦”就成了中國的代稱,寫作Cin、Chin,然後加一個表示地名的字尾a(或e),就成了Cina、Ia Chine、China。清代薛福成在《出使日記》裡談到:“歐洲各國,其稱中國之名:英稱採依納,法曰細納,意曰期納,德曰赫依納,拉丁之名則西奈。問其何義,則皆秦字音譯……揆厥由來,當由始皇逼逐匈奴,威震殊俗,匈奴之流徙極遠者,往往至今歐洲北土。彼等稱中國為秦,歐洲諸國亦相沿之而不改了。”

有人以為此說值得商榷。因為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河婆多》的梵文定本雖然編定於紀元後,但其內容卻成於公元前5世紀,而其中已有“支那”的稱呼。古希伯來人的聖經《舊經·以賽亞書》中有“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希尼(支那的異譯)國來。”《舊約》成書約在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在公元前221年,而聲傳域外,時當更晚。這似乎一上述材料發生了矛盾。但印度的兩大史詩和《舊約》的成書時間問題,本來就爭論不清;再加上上張支那源於秦的學者把秦的概念擴充到統一六國以前的秦國,所以各家的筆墨之仗,虎猶未酣,難分勝負。

蘇仲湘在《論“支那”一詞的起源與荊的歷史和文化》(見《歷史研究》1979年第4期)一文裡,一面反對支那出於秦的論點,一面提出了自己“支那源於荊”的觀點。他說,蘇曼殊引《摩訶婆羅多》雲:“摩訶婆羅多乃印度婆羅多王朝紀事詩。婆羅多王言,嘗親統大軍行至北境,人物特盛,民多......

日本為什麼叫中國支那,支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呀?

清朝的時候中國稱清國,支那是中國的音譯。如果僅僅是按字面意思來說,其實本來也沒有太多歧視的意味。但是中國是中國的自稱,如果你不叫別人的名字,而稱呼自己取的代後,這本身就是侮辱。這道理就跟中國人稱首爾為漢城一樣,在韓國抗議後,也就不再稱漢城。

中國本來含有中央之國,天朝上邦的意思在內。甲午戰爭後日本用支那來稱呼中國,就是要刻意避開漢字中的意思,潛意思是中國根本就不是中央之國。這在中國民族覺醒以後,尤其覺得不可容忍,認為是對中國的侮辱,而且多次抗議,日本屢教不改。

故意通過音譯等方式,而避開人家自稱的名字,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與漢朝並雄的羅馬,在衰落後被西方改稱為拜占庭(拜占庭是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古地名),這被羅馬人視為莫大的侮辱。羅馬軍威赫赫,陷入蠻族的狂潮而兩千年屹立不倒,歷史學者評價“即使羅馬只剩下微弱燭光,燒死幾隻飛蛾仍然綽綽有餘。”儘管如此15世紀的羅馬窮途末路,最後留給歷史的記憶只剩下一個被西方人叫做拜占庭的國家。

如果中國也和羅馬一樣被攻滅,最終的定位也是叫做支那。勝者王侯敗者寇,所以現在中國還是叫中國,日本卻成了小日本,連大日本都不敢叫了。

支那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日本人叫中國人支那人

“支那”這個名稱,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1、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土”、“中土”、“中國”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如隋等。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2、中國人經過革命結束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時候,作為近鄰的日本卻出於自身的利益要求,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支那共和國”的漢字國號。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甚至進行了抵制。直至一九三○年,國民政府才訓示外交部∶今後凡載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同年十月,日本外務省提請內閣討論將中國的日文正式稱謂改為“中華民國”。但日本民間使用“支那”的現象並無減少。

3、由於反清志士“夷夏之大防”的心態,讓一些日本學者轉了空子,一些學者撰文說: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國本土,並不包括長城外的滿洲、蒙古等地。

4、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之後。日龔外務省也開始追隨軍部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稱“蘆溝橋事變”為“支那事變”。在侵華戰爭中,日本一直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用“支那人”來稱呼中國人。

5、日本戰敗後,盟國最高司令部政治顧問團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責令日本外務省不得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其後,“支那”這一稱謂開始從日本政府的公文裡、學校教科書中、媒體中消失。但是日本的右翼分子仍然堅持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斷挑釁中國人。

為什麼說中國為支那國呢?

1,“支那”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大唐西域記》就有一段記載:“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宣,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餘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有人指出:Ci^na之名在《摩訶婆羅多》、《摩奴法典》、《羅摩耶那》等印度古籍就出現了。但還不能確證這就是指中國。《釋迦方誌》引用了後漢獻帝建安十年,入竺之秦州刺史成光子的話:“成光子云:‘中天竺國東至振旦國五萬八千裡。’”那麼振旦最遲在東漢以前就已經廣為印度人熟悉了。

“支那”和葡萄牙語、荷蘭語、德語、英語中的China以及法語中的Chine等皆起源於梵語Ci^na—stha^ na之說,也已為學界公認。古代希臘、羅馬等國對我國的稱呼,除了有繒絹之義轉化來的Serice(塞里斯)外,還有與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春秋時秦穆公歸併了許多西北部遊牧民族,並把翟(狄)人部落趕到漠北,秦始皇時代,又迫使匈奴西遷。他們就逐步滲入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同時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並以為那就是中國了。這種說法還有爭議,但從《史記》中說秦國“禁不得祠”來看,如果“不得祠”就是佛陀寺,那麼秦與印度早就有交往了,佛經中的支那就是秦,從而轉化為中國之意的脈絡就很清楚了。

日本僧侶空海曾於804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因此可以推斷他書中的“支那”,是從漢譯經典裡學來的。以後一些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也開始用起了“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但明治維新時,山鹿素行等人覺得國名之爭,可以為他們的政治主張服務,認為與中國相對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寫了一本《中朝實錄》來爭這個“中朝”之名。接著福澤諭吉等人提出了脫亞入歐的主張。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19年留日學生在國內出版的《東遊揮汗錄》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繼續使用“倭人”一詞以外,還因為英語中的Japan源於漆器,而且日本想脫亞入歐,就用它的音譯,稱之為:“假扮”。

2,在一段時期內,“支那”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為“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為“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為“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為“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那時的中國漢人,特別是中國的革命家,對日本稱中國為“支那”,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有幾分感激。那時中國漢人處於異民族的統治之下,因為日本暗中支援中國革命,所以一時間日本成為中國革命家的樂園,同盟會、光復會等反政府組織都是在日本組建的。那時很多漢人來到日本的頭兩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辮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由於那時“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公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提出“光復漢族,......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日本人叫中國人叫支那人 ?
為什麼日本人叫中國人支那人 ?
2015年中國閱兵儀式,為什麼日本和美國都沒人來 20分?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恨中國人? ?
為什麼日本人的名字?
為什麼日本人胸大?
為什麼日本想佔領中國?
閱兵儀式各國都來參加,為什麼日本人不來參加? 10分?
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殘忍 ?
為什麼日本人都長得那麼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