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包括資治通鑑嗎 ?

General 更新 2025-01-10

二十四史包括資治通鑑嗎

樓上說的都沒問題,我來解釋一下《資治通鑑》和《史記》的區別吧。

實際上區別只要翻開書就可以看到,

史記開啟後,目錄是:XXXX本紀第幾,XXX列傳第幾(比如五帝本紀第一)

資治通鑑開啟後目錄要瘋掉:XXXX王幾年(你要是不知道什麼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還得回過頭翻歷史書)

所以可以看出,所謂的二十四史實際上是二十四本紀傳體史書,像資治通鑑的編年體自然不可能入選。

二十四史是乾隆皇帝御賜的,

即:《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弧朝樑·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為什麼《資治通鑑》不是二十四史之一?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二十四史,包括那基本書,記述時間多長,資治通鑑亦然。

下面分別介紹,會很長,要有耐心哦。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樑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卒於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歲。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舉薦興國之才——黃中庸(1030-1110),字長行,號軍城居士,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福建興化軍城西驛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號其故居尚存)黃太常寺卿第。北宋景佑甲戌進士大理寺評事黃寵之子。黃中庸從小受到其父宋進士寶文閣大理寺評事黃寵的薰陶,學習刻苦,勤奮上進,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第一即會元;經殿試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即傳臚。以司馬光溫國公論薦,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二十四史

我國的史籍浩如煙海,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當首推二十四史。

可是,我們有時候說二十四史,有時候說二十五史,還有說二十一史的時候,倒底有多少“史”呢?

原來,無論是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都是對官修的歷代史書的總稱。明朝時,人們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明史》行世,人們就把它與“二十一史”合稱“二十二史”。

此後,人們又把《舊唐書》併入其中,合稱“二十三史”。

史書中有一個很有名也很有價值的《舊五代史》,已經散失了。在乾隆年間,學者們主要依據《永樂大典》,又把《舊五代史》輯錄整理成書,經乾隆皇帝欽定,與“二十三史”合稱“二十四史”,成為過去傳統史學領域中的“正史”。這樣,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史就正式形成了。

到了民國,人們又把《清史稿》容納其中,於是,二十四史就又變成了二十五史。

所謂新史稿,是指二十四史以外的兩部紀傳體史書——《新元史》和《清史稿》。從《史記》到《明史》,這二十四部「正史」記述了中國自古代黃帝到明朝的漫長曆史。在二十四史之......

為什麼“二十四史”中沒有《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範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鑑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在乾隆時沒有被皇帝批准列入正史,所以二十四史沒有《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哪個好? 5分

這個不好回答,如果非要個答案,個人覺得24史好。24史是中國的正史,暢《史記》開始到《明史》,記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資治通鑑》則是司馬光編的一部為統治者學習治國之道的書,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有何不同?

<資治通鑑> 是司馬光寫的編年體史書,從三皇五帝到北宋的那些事,整部書參考各朝各帶的官方史書而寫成。

《二十四史》不是一部書,而是除清朝和民國外中國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朝的二十四部官方史書。從《史記》開始,《史記》是紀傳體,就是以人物的傳記編寫的歷史,《史記》包括從上古時期到漢武帝時期數千年的歷史。而隨後的《漢書》開始,則是以編年體為主要紀傳方式,就是一年一年的敘事了。後面的《後漢書》,《三國志》開始由官方編寫上一朝的歷史。清史現在正在修訂,現在叫《清史稿》,隨後還有《民國史》,但還不知道我們偉大的黨中央何時能讓那群混蛋們編寫完成。

如果要看的話,還是看《二十四史》雖然很多,但很詳細,並且司馬光那傢伙寫的有時候還不靠譜。不過要是想迅速瞭解漢朝到宋朝的歷史,還是可以的,但漢朝以前的一定要看《史記》,三國的歷史還是要看《三國志》。

呵呵,不知道說明白沒有。

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看哪個好

兩種不同體例的史書,各有所長,看你的喜好了。二十四史是中國官方規定的正史,記載時間跨度從公元前28世紀黃帝到公元17世紀明王朝(二十六史則增加《清史稿》和《新元史》),囊括了整個中國古代史。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史書,就是人物傳記的合集,每一篇都是獨立地從某個(某類)人物的角度出發。比如《史記·高祖本紀》(劉邦傳)、《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傳)、《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傳)、《史記·留侯列傳》(張良傳)等,分別從多個人的角度描寫了楚漢相爭。優點是能準確瞭解某個人一生的經歷,還有對於同一事件從不同人的立場作觀察,《劉邦列傳》寫今天劉邦對項羽做了什麼,明天劉邦和張良說了什麼,後天劉邦怎麼的,《項羽列傳》寫今天項羽幹嘛,明天項羽怎麼。缺點就是不容易完整了解一件事的經過,因為它散落在幾個人的傳記裡,而又感到重複。楚漢相爭的故事就需要同時參考以上相關人物的傳記。《資治通鑑》主要引用歷代正史和參考有其他多種書籍寫成的編年體史書,記載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代到公元10世紀宋王朝建立前夕,也就是中國的中古史。《資治通鑑》作為編年體史書,把各個傳記中的事件按照時間順序清晰排列。優點是能夠清晰的看清中國政治史的發展變化。比如把上面所說楚漢相爭的事件加以整理,今天劉邦幹了什麼,明天項羽幹了什麼,後天張良和劉邦說了什麼,大後天又是項羽的事。缺點就是不容易具體瞭解某個人和某一類事情。

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屬於二十四史

原因:

1、它是一部通史,不是斷代史,這和二十四礎的選擇方向不相同;

2、它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不是紀傳體,這也和二十四史的體例不同;

3、《史紀》只所以會是“二十四史”的一部是因為:

A、它是紀傳體史書的第一部作品,而且成就非常高

B、黃帝時期到秦代的歷史沒有紀傳體的作品,為了彌補歷史的空缺

4、這是定下“二十四史”名稱的乾隆皇帝的意思,我們沒有發言權的咯

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有何區別,我想只讀資治通鑑不讀二十四史可以嗎?畢竟兩本我都還沒看過

通鑑是編年體!二十四史是紀傳體!二十四史是中國通史到明朝的!通鑑是戰國到宋初

資治通鑑算二十四史嗎

不算的。。。因為二十四史裡面沒有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作者|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樑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樑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 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朝 李百藥 50

12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 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 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朝 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 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 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張廷玉等 332

請教二十四史與資質通鑑先看哪個好?

《二十四史》卷帙浩繁,你讀不過來的,如果想讀,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就夠了。推薦看《資治通鑑》和《史記》。

理由:從編年體史書的角度看來,想補完整個中國古代史,最好是《左傳》加《資治通鑑》加《續資治通鑑》。《左傳》難讀,沒有《史記》簡單易懂,所以資治通鑑沒講的歷史,看《史記》就夠了。想把《二十四史》讀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許多大師多沒能完成這一任務。

提醒:其實《資治通鑑》也是部大書,讀完也不容易,而且編年記事,長時間的事情被年份割裂開來,看了會頭大,我也看不下去。所以推薦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他從通鑑裡面把事情抽取出來,一件一件地講,看著舒服。

如果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想讀讀,推薦地攤上賣的《二十四史》或者《資治通鑑》的選本,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看哪個都無所謂了。

還有,通鑑才是標準的鬥爭學教材。

相關問題答案
二十四史包括資治通鑑嗎 ?
如何讀二十四史?
白話二十四史哪個版本?
二十四史主要講了什麼?
二十四史中華書局版有幾個版本?哪個比較好? ?
如何讀懂二十四史 ?
讀史記還是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用英語怎麼說?
資治通鑑書名的意思?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