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年要吃灶糖 為什麼叫灶糖 還有叫小鍋白糖的 ?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為什麼小年要吃灶糖 為什麼叫灶糖 還有叫小鍋白糖的

百節年為首,春節俗稱過年,這是中華民族眾多節日中最絢麗多彩,輝煌奪目的節日,是普天之下炎黃子孫最隆重、熱烈、且最徹底地體現這一個民族文化與精神氣質的盛大節日。其色彩紛呈的民俗事象和頑強向上的民族心理,不僅為中華民族披上了美麗的光環,且以其熠熠光耀閃爍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喜慶、團圓、熱鬧、祈盼與祝福則是關東年文化的重要特徵和基本內容。

關東春節民俗事象及源起

春節是一個集合的節日,它並非伴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始才翩翩降臨人間。當一歲秋來,稼穡大熟,便昭告天下,今歲有年。隨著時光進入農曆最後一個月“臘月”,古俗“臘祭”遺風便悄然嶄露於關東村鎮城鄉。伴隨著隨處可見的紅燈白雪,城鄉便開始陷入熱熱鬧鬧的忙年氛圍。淘米蒸粘米團、做豆腐,殺年豬,一般多在臘月門進行;臘月初八,年味初現,此日雖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得食乾果雜糧熬就的“什錦粥”,從而得道成佛的“成道節”,卻也“洋為中用”,中西合壁為春節眾多節日中的一支前奏曲。?

民間盡以大黃粘米、紅芸豆、大棗之屬,煮成“臘八粥,或全家聚食,或饋送鄉鄰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九、臘十,凍死小人兒(指孩子),”是時冰天雪地,奇寒無比,正值“三九四九,打罵不走”的時刻,人們有凍掉下巴和凍死小人兒之虞,戲稱食臘八粥可粘住數九嚴寒凍掉的下巴頦。同三九、四九天在戶外進行的打冰嘎(雅稱打陀羅)、溜冰車、溜冰、跑冰鞋一樣,不過是冰雪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但臘八食粥,且有非平日可比的民俗意義,除可保健,亦可抵禦風寒。圍繞著“臘八粥”,又有“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的勸人勤勉故事,亦有“一年省一把,三年買匹馬”的節儉傳說等,正是這些奮發上進的趣聞,熬成了一碗臘八粥,讓人歲歲年年去品去嘗,飽享一年豐收果,在又香又甜的

滋味裡,祈祝來年五穀豐登。?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到了臘月二十三,就正式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是日俗稱過小年,主要民俗事象是送灶王上天,是春節辭舊迎新的開端。這位張姓灶王,雖在民間口碑中有嫌貧愛富,遺棄糟糠的不雅之名,但善良的人們礙於他是被玉帝指派來的“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有著專事監督人間善惡的特殊身份,對其並不敢得罪。民間多於是夕莊重祭灶,即用高梁秸扒出細蔑兒,扎兩匹灶君昇天時所乘的灶馬,隨身帶的雞、犬、羊等,灶馬備有“草料”,並敬上麥芽糖。?

麥芽糖又稱關東糖,灶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用這種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遍查各地均有關於祭灶習俗的記載,祭灶人多跪於灶前,口中唸唸有詞:“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了天,見玉皇,人間好事要多說,明年下界見吉祥。”表達了人民希望灶君能降吉祥於人間的願望,祭畢,敞開房門將灶君舊像連同早已扎就的灶馬一起燒掉。?

飢們對灶君神像充滿了神祕與遐想。隨著祭灶習俗禮儀的精細與複雜化,當年流傳在關東的灶神影象也豐富和多樣化起來。筆者還記得灶神形象有坐、立;有的灶神一人獨坐,有的灶神是夫婦並坐;有的灶神坐於中間,左右二夫人分坐,俗稱“三頭灶”。還有一種“趙軍官”,刻印三國蜀名將趙雲持槍騎馬,下有文武財神,福祿星官等像,據說這是怕灶神上天言事,才祀“趙軍”,以祈平安。借趙雲能保護阿斗,又趙軍與“灶君”同音,因此,歷史小說中的人物遂被捧上“一家之主”的高位。?

最有興味的是我見過一幅題為“大清光緒二十九年灶......

農曆臘月小年為什麼要吃飴糖

小年吃飴糖的來歷

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為什麼小年的時候要送灶王爺?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民俗裡的“小年”,是“祭拜灶王爺”的日子。過去,弧入農曆臘月二十三就意味著春節開始了,但民間卻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兒,即男人不祭拜“月亮神”,女人不祭拜“灶王爺”。

傳說中,灶王爺除夕來到每家每戶,到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每家每戶的善行和惡行,送灶王爺“上天”的儀式稱為“送灶”或“祭灶”。天津舊俗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這天燃放鞭炮,除女人之外,全家人要設宴慶賀,然後對灶王爺默默祈禱,希望灶王爺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好話”,為新的一年帶來吉祥。另外,家裡的孩子們還可以吃用來給灶王爺祭祀的糖瓜。

為什麼小年吃糖瓜?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

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

豆沙甘鬆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

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

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

勺長勺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中國有一個傳統習俗,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過“小年”通常人們要吃A元宵B臘八粥C飴糖選哪個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訂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2016小年是哪一天?過小年吃什麼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過小年吃什麼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7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浪漫戀愛薇新LmLa125

8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9麵食

在北方人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麵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

為什麼臘月23要吃灶糖為

灶糖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即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小年,這一天的習俗是“送爺”,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也有人叫灶糖),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小年要吃灶糖 為什麼叫灶糖 還有叫小鍋白糖的 ?
過年習俗-為什麼過年要吃粽子? ?
為什麼健身要吃雞胸肉?
為什麼過年要貼春聯?
北方過年要吃什麼?
小魚要吃什麼食物?
為什麼立冬要吃餃子?
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為什麼過年要大掃除?
為什麼生日要吃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