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指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這樣一條帶狀之路。“一路”是指海上“絲綢 之路”。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1、內部需要,中國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開拓海外空間。2、無論是國際經濟戰略還是中國本身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中國必須走“一帶一路”。3、“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線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4、“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中國為什麼要實行一帶一路

國內市場飽和,產能過剩,需要為過剩產能找到市場;而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證急需發展的資金和技術,是一個巨大的未開發的市場,一帶一路政策既能為我們的產能找到新的市場和出路,為國家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同時也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急需的資金和技術,是一個雙贏的政策。

為什麼要提出一帶一路

提出“一帶一路”的原因: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專案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原因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

區域合作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專案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

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原因

其實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海外貿易早就有了,宋朝時非常發達,明朝有鄭和下西洋。今天這個概念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提出來的。

一、中國必須搞“一帶一路”,為什麼?

國內很多人質疑中國內部的很多事情都還沒有處理好,搞這麼大一個規劃做什麼?因為做“絲綢之路”有它內部的需求,也有外部的需求。

內部需要:中國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開拓海外空間。

從內部需求說,絲綢之路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機部分。開放是中國過去30多年經濟發展重要動力,在早期主要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開放,無論是引進技術也好,出口中國商品也好,對促進中國的經濟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現在中國國內經濟增長缺乏動力,需要新形式的開放。

中國現在人均GDP是7500美金,屬於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下一步要把自己提升為高收入經濟體。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二戰以後100多個國家看,只有十幾個國家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那麼這十幾個國家裡面,大部分是資源性國家,除此之外,能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就是東亞社會,比如日本、亞洲四小龍。除了這五個經濟體,其它就沒有了。雖然我們有信心逃避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我覺得很難。

日本能夠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有它特殊的背景,戰後它被美國佔領,西方基本上把整個市場開放給了日本,日本沒有花很大力氣就進入了西方市場,成為西方一部分。亞 洲四小龍也有特殊背景。第一,亞洲四小龍經濟體比較小;第二,亞洲四小龍很多方面是屬於西方治理的。中國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國際環境不好,西方對中國搞貿 易保護主義。還有中國是13億人口的第二大經濟體,要從中等收入提升到高收入水平,這是世界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西方怎麼發展起來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是西方經濟發展的內在一部分。如果大家都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話,資本需要贏得更多海外空間,商品需要尋求更多海 外市場。那麼這不是說中國要搞帝國主義,搞殖民主義,中國可能會搞一種新形式的國際合作,拋開老殖民地主義、老帝國主義的做法。但從國際經濟的角度說,中國同樣需要尋求新的市場、投資空間,中國的產品也需要進入世界市場。

一帶一路提出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失衡,那麼如何重新平衡呢?我覺得要把中國放到世界經濟需要平衡的背景下。現在東西方、南北方互相指責,世界經濟到底怎麼失衡的,美國指責中國,中國指責美國。但實際上世界經濟不存在理想的狀態,世界經濟失衡是每一個主權經濟體本身失衡的結果,因為美國的經濟是失衡的,歐洲的經濟是失衡的,中國的經濟也是失衡的。那麼世界經濟如果要重新走向平衡,就需要每一個國家的經濟走向平衡,美國沒有承擔責任,美國的工業化和製造業比歐洲好些,但主導美國的還是金融資本,還是華爾街資本主義。美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反而使世界經濟越來越失衡。

歐洲主要是社會投資跟經濟投資的失衡,因為它的成員國無法走出獨立國家的範疇。希臘、法國的大眾民主、一人一票跟它的經濟結構完全不相配套。民主本身是......

一帶一路的含義解讀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指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這樣一條帶狀之路。“一路”是指海上“絲綢 之路”。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1、內部需要,中國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開拓海外空間。2、無論是國際經濟戰略還是中國本身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中國必須走“一帶一路”。3、“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線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4、“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解讀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第一,戰略目的是突破西方對中國的經濟,正治,外交封鎖。

第二,戰術步驟是一帶一路,從外交理解引申到貿易互助,再提升到深層經濟合作,最後就是多方位的正治協作。

第三,長期目標是擴大中國正治影響力,體現國際正面形象。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線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專案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

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關於一帶一路的基礎知識點(啥是“一帶一路”+為啥要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因(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專案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為什麼在哈薩克提出一帶一路

2013年秋,習主席在哈薩克提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印度尼西亞提議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短短兩年多時間,“一帶一路”不僅成了中國實現和平發展、全面復興巨集圖大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世界各國廣泛參與、牽動國際關係走勢的全球行動。

中國倡導“一帶一路”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推動實現“一帶一路”將遵循哪些原則,“一帶一路”的主攻方向和當前著力點集中在哪裡?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2014年3月發表的白皮書《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對此做了具體闡述。各方面權威人士和專家學者,也做了充分論述和解讀。但就目前情況看,可以說人們對“一帶一路”這個劃時代倡議的認識並沒有完全到位。如果我們放寬視野,站在創新區域合作模式、推動國際秩序重建、引領時代發展潮流、促進人類文明程序的歷史高度,深入研究“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新結論。

第一,“一帶一路”是創新亞洲地區區域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當今時代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上的相互聯絡和依存日益緊密。持續發展並不斷深化的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則是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重要表現,也是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升級換代的主要驅動力。中國所在的亞洲地區,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為活躍、增長潛力最大的一個地區。但是,由於歷史的和現實的種種原因,亞洲國家經濟合作的意願較低,經濟一體化水平不高。相互間經濟依存度遠低於北美國家,更低於歐盟國家的水平。

在東北亞地區,中日韓三國經濟體量很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但三國間的經濟一體化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俄羅斯、蒙古和朝鮮三國經濟上存在著明顯的外向性需求,但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內在動力,對外開放與合作力度不夠,朝鮮甚至長期實行封閉式的發展戰略。在中亞地區,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等五個新國家,經濟上曾共處於統一體系之內,地緣和人文方面也有密切聯絡,但獨立後相互關係複雜,經濟合作舉步維艱,互聯互通意願很低,原有的基礎設施互聯體系,如供電網、公路網等,也被人為斷裂。在南亞地區,印度等八個地區國家結成南亞聯盟,但成員國的發展思路和資源秉賦差異巨大,各國雖為共謀發展雖然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成效甚微。唯有東南亞地區,印度尼西亞等國在東盟框架內密切協調與合作,並於十多年前大膽提議構建共同體,在區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方面多有建樹,明顯地走在了亞洲其他國家的前面。

全面考察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中國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特別是中國與周邊各國發展經貿關係、推進技術合作,尤其是共建基礎設施的成就和經驗,可以說,中國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倡導和引領周邊國家廣泛開展務實合作,爭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互協調,取得突破,不僅極為必要,而且完全。在某些條件較好的國家和次地區,可以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共同使用;暫不具備共建條件的國家和次地區,可以各自規劃,單獨建設,而後相互借用,彼此受益。就這樣,區別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思路,實行不同方式,就可以推動古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現互聯互能,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中國周邊各國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也說明這一倡議恰逢其時。如果能順利推進,首先實現政策相通,使“一帶一路”與相關各國的發展規劃有機銜接,使上海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南亞國家聯盟、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以及擬議中的中日韓經濟合作相互協調,“一帶一路”完全有可以成為打造亞洲區域合作新模式、開拓亞洲互利共贏新局面、提升亞洲經濟一體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成為打造中國與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進而成為打造整個亞洲國家命運......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

區域合作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專案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

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拓展閱讀:一帶一路”為何受人矚目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一帶一路”成為高頻詞彙。從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到各地區、各界別代表委員的審議、討論,都對“一帶一路”高度重視、滿懷期待。其實,這種重視和期待並非始於今年兩會。自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內到國際,“一帶一路”一直備受矚目。

從中央層面來看,2013年底,“一帶一路”被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成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專門研究“一帶一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11月8日,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一帶一路”列為2015年重點推進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李克強總理也連續兩年在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一帶一路”。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還多次利用出國訪問的機會,向世界宣傳、介紹“一帶一路”。從地方層面來看,全國各省區市對“一帶一路”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據統計,“一帶一路”已被寫入近30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許多省區市都明確了本地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角色定位。比如,北京提出要立足國際交往中心定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廣東提出“爭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排頭兵”,海南提出“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新疆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等等。

為什麼“一帶一路”如此受人矚目?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從國際政治角度看,“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構想;是中國作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提出的世界大戰略,其意義是非凡的。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的一段時期內,我國面臨十分嚴峻的國際環境。由於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西方國家把“和平演變”的目標對準中國,企圖通過制裁、壓制等手段搞垮中國;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寄予厚望,希望中國出來當頭。在這一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要“埋頭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鄧小平所說的“一件事”,就是堅持發展經濟、堅持改革開放。按照鄧小平提出的這一戰略思想,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表現總體來講比較低調、務實,這是由當時中國的綜合實力和內外環境決定的。經過20多年的迅猛發展,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形成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時代的召喚和發展的需要,都要求中國對世界局勢、國際格局提出主張、貢獻智慧、發揮影響。“一帶一路”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如果將“一帶一路”看作一幕即將開拍的大戲,中國......

相關問題答案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
幼兒別身高、別體重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別呢 ?
鱷魚的眼淚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鱷魚的眼淚? ?
呵呵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代表罵人的 ?
機票籤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的機票不讓籤轉? ?
汽車尾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什麼的俗稱? 40分?
痛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痛 ?
公知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們那麼遭人討厭? ?
汝是什麼意思和怎麼讀?
請問風水中的“宮”是指什麼,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