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

General 更新 2024-11-17

2015年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背景連結】

近些年,黨和國家出臺了許多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但有些好政策“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走在路上”,落實不到群眾的身上。這說明一些領導幹部存在“末梢堵塞”的問題,造成問題遺留在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上。

【熱點解析】

[深入分析]

有的基層鄉鎮、街道和社群便民服務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廳雖已建成,但人員在崗不在位,或服務態度生、冷、硬,便民大廳成了擺設,人民群眾依然辦事難。有的基層組織服務群眾能力差,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養老、醫療等惠民政策總是“走在路上”,就差那麼一點點,造成“近在咫尺,遠隔天涯”的瓶頸。

有些市縣領導班子不注重實效,熱衷搞形象、政績工程,心浮氣躁;有些市縣直屬單位辦事拖拉,對上級的任務不合意不辦、對群眾的事情拖著不辦;有些執法監管部門和服務行業“口號響噹噹、服務冷冰冰、辦事慢騰騰”;有些鄉鎮、街道和村、社群等基層組織對群眾簡單粗暴,“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這些突出問題,說到底是脫離群眾的問題。 “行政審批流程太複雜了,一天一夜都講不完。”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詒川在海南“兩會”上“晒”出了他製作的“行政審批長征圖”。詳細記錄著一個投資專案從獲得土地到辦完手續,需經過30多項審批,蓋上百個章,全程最少需歷經272個審批日。雖然“行政審批長征圖”只是極端個例,但行政審批存在“最後一公里”問題卻是客觀存在。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祟,任何工作部署,以檔案落實檔案、以會議落實會議已屢見不鮮,在此過程中,動輒報送數字、提煉亮點、總結經驗,對工作的貫徹落實情況,則少有人問津。基層工作者為完成上級佈置的文字材料加班加點、絞盡腦汁。但是抽時間深入基層、走進群眾,聽取基層幹部群眾意見,解決實際問題,則顯得精力不足,有心無力。這一點,鄉鎮級也尤為明顯。

第二、部分領導一味緊盯“烏紗帽”,忽視群眾權利,部分領導幹部忽視權力乃人民賦予,一味緊盯“烏紗帽”來自上級,遂引發對上言聽計從、不敢有違,更有甚者諂媚討好、騙取信任;對下打壓欺瞞、肆意妄為。這種僅對上級負責,對群眾漠視和不予理會的現象便有了生存的沃土。報喜不報憂的“演繹歷史”已儼然成為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和“創造歷史”相比,“演繹”不僅省時省力,且立竿見影。

第三、 基層單位權力小責任大,政府公信力下降,對基層幹部來說,那些“壓力山大”的感受、“問題總出現在能力之外”的無奈,其實暴露了“資源有限、責任無限”的瓶頸,利益多元、眾口難調的困境,也在呼喚著“從管到治”的創新突破。對廣大群眾來說,基層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而老百姓對腐敗問題的認識,也來自“一頓飯一頭牛,屁股底下一座樓”的見聞;對衙門作風的痛恨,源於“辦個證跑斷腿、蓋個章磨破嘴”的經歷。

[對策措施]

中央關於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著力解決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組織服務隊伍、搭建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制度、健全服務保障,走實、走穩、走好聯絡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把改進作風的成效真正落實到“末梢神經”,才能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牢固。

首先,建設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首要任務。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本領過硬的黨員骨幹隊伍,是解決好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首要任務。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教育和實踐“兩手抓”,切實增強黨員幹部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意識和能力。建設服務意識強、服務作風好、服務水平高的領導班子,和作風過硬、甘於奉獻的黨員骨幹隊伍。

其次,方便快捷的服務平臺是必備“硬體”。功能......

最後一公里問題是什麼意思

群眾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沒有惠民舉措,而是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 這就是存在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最後一公里”原指完成長途跋涉的最後一段里程,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最後的而且是最關鍵的步驟。水果蔬菜從產地到百姓餐桌經歷很多程式,往往“最後一公里”坐地漲價,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決好農田灌溉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如何解決群眾出行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等等。諸如此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看似小問題,實則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問題。

如何解決物流的最後一公里運輸問題

“最後一公里物流”是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指客戶通過網際網路等電子商務途徑購物或者個人寄出包裹,該貨物被運輸到配送點後,由物流企業通過一定的運輸工具將貨物從最近的分揀中心送到客戶手中,實現門到門的服務。

為了妥善的解決“最後一公里物流”存在的問題,提升配送服務質量,滿足終端客戶多樣化的體驗需求,需要從物流企業自身和政府政策等多個角度來逐步改善。建議如下:

1.自建物流體系

對於電商、物流企業而言,建立一套獨立完整的物流體系是最為理想的。作為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的末端環節,可以採取設定地鐵自提點、社群自提櫃以及便利店等方式來彌補“最後一公里”的配送缺陷。地鐵自提點和社群自提櫃雖然高效快捷,但需要物流企業前期高額的成本投入。此時,若政府與企業共同投資或者多個企業聯合投資,將會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與成本。如在2014年2月,杭州市宣佈將在主城區建立800個“E郵櫃”公共服務站點。集約化的配送模式能夠使企業更加靈活的選擇配送時間,降低配送成本,同時還可以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滿足使用者多樣化體驗需求。

2.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又稱作“第三方物流服務”。它是多個客戶聯合起來共同由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來提供配送服務。具體而言,當貨物進入城市後,物流企業不再單獨進行派件,而是由一個專門的配送末端統一配送。共同配送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規模化的統一配送模式降低物流企業成本,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共同配送可以減少物流企業各自進入市區的車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中心擁堵的交通狀況。日本的“共同配送”模式非常完善和成熟,我國在借鑑其經驗的基礎上也在逐步探索。2012年6月份,商務部發布了《商務部關於推進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導意見》。這標誌著我國“共同配送”的發展已逐漸步入正軌。

3.與第三方合作模式

第三方合作模式主要是指物流企業與便利店、商場超市、社群物業、機關學校開展投遞服務合作。便利店、社群物業等第三方可以為網購客戶提供代收包裹的服務,使用者可以就近選擇身邊的合作網點進行自提。物流企業採取此種配送模式投資較少,容易操作,但需要物流配送企業制定完善的合作方案。

4.政府提高對物流企業的重視程度,加大政策支援。

政府應當頒佈更多的關於城市配送的規範,同時對已經存在的規範做更加細緻詳盡的規定。例如,對於《快遞條例(徵求意見稿)》中第三十條“快遞車輛運輸、通行便利”的原則應該明確具體化。首先,應當廢除通行證制度,還原物流行業的市場性。因為單純的限行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配送需求與城市交通容量的現實矛盾。其次,通過大量的社會調研,制定相關規定,解決“最後一公里”物流企業配送車輛的交通工具限制及進城通行、裝卸作業等方面問題,提高快件運輸車輛的配送效率。

5.培養專業化物流配送人才。

為了促進現代物流行業和城市配送企業的發展,應當加快培養一批具備現代物流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專業人才。通過不斷更新管理理論知識,豐富管理經驗,加強城市配送企業與研究諮詢機構緊密合作,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城市配送“最後一公里物流”問題。

什麼是最後一公里問題

最後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稱為Last Mile(最後一英里/最後一公里)。“最後一公里”經常被用來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迴圈的問題。近年來,這一概念逐漸被一些行業所使用,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後而且關鍵性的步驟(通常此步驟還充滿困難且意義重大)。這裡探討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不限於交通、通訊、網路等具有具體“線路最後一段”的狹義概念,而是城市建設管理與服務中善始善終、重視末端、重視細節、重視銜接、重視顧客滿意度等更為廣義的概念。辦一件事,越到最後越要堅持,否則就前功盡棄;而作為公共服務,就需深入末端和“售後”、注重實效和長效,通過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問題,體現公共服務的公共性、公平性、迴應性和長效性。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雲山1月21日上午出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並講話,強調中央關於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部署十分明確,關鍵是堅持主題不變、鏡頭不換,突出問題導向,聚焦“四風”查詢問題、解決問題。要根據第二批活動單位的特點,堅決糾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切實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服務群眾不到位的問題、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下大力氣解決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2013年1月21日新華網)

聯絡群眾、服務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同時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總目標。應該說,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取得了聯絡服務群眾的初步成效,但離“讓人民完全滿意”還有一定的距離。即將陸續開展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參與的層級更多、領域更廣、物件更復雜,面對群眾也更近,能不能取得讓人民滿意的實效,關鍵看能否解決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要發揮領導帶頭作用。領導帶頭,萬事不愁。解決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努力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全力打造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責任明,方向正、作用顯,特別體現在各級黨組織的責任落實和一把手的作用發揮上。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層級多、單位多、任務重,必須強化各級黨委的領導責任,發揮好一把手的示範帶動作用。各省區市黨委要對本地區教育實踐活動負總責,黨委一把手必須緊緊把活動抓在手上,同第一批活動一樣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市、縣和鄉鎮黨委及基層黨組織更是擔負著直接責任,市、縣黨委一把手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自始至終把責任扛在肩上。

要始終突出問題導向。聚焦“四風”問題,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聯絡群眾、服務群眾,最終的落腳點是要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主題不變、鏡頭不換,始終突出問題導向,緊緊扭住反對“四風”,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真正讓群眾受益。要堅持問題排查不到位不放過,問題解決不到位不放過,堅持開門搞活動,以問題整改開局亮相,以問題整改注入動力,以問題整改交出答卷,堅持標準,嚴格把關,不斷擰緊螺絲、上緊發條,切實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服務群眾不到位的問題、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下大力氣解決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確保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

要堅持深入基層一線。聯絡群眾、服務群眾,首先要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一線,瞭解群眾所急所需所盼。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各地要堅持到基層一線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建立聯絡群眾的長效機制和工作制度,無論是掛鉤聯絡的機關幹部,還是企業老闆以及社會各界,都必須將深入基層一線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要杜絕宅在辦公室裡想問題、造思路、搞指揮,要堅持到一線去接地氣、知民情、找問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深入基層一線的過程中,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帶著感情下去、帶著問題下去、帶著責任下去,要能夠與基層幹部群眾打成一片、連成一體,將基層一線作為改進作風、解決問題、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主陣地,幫助群眾解決發展上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作風問題易反覆,服務群眾無止境。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

一、公交線路的延伸

二、開通微迴圈公交,將背街小巷和主幹道串聯起來

三、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輕軌、地鐵、有軌電車)

四、修建綜合性交通樞紐站(包括公交車、計程車、長途汽車、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於一體的樞紐站)

五、發展公共自行車。

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措施是什麼意思

群眾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沒有惠民舉措,而是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 這就是存在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最後一公里”原指完成長途跋涉的最後一段里程,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最後的而且是最關鍵的步驟。水果蔬菜從產地到百姓餐桌經歷很多程式,往往“最後一公里”坐地漲價,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決好農田灌溉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如何解決群眾出行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等等。諸如此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看似小問題,實則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問題。

共享單車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共享單車代表了創新的綠色出行的理念,比固定地點停放的公共自行車方便快捷,到達一定數量後,對於減輕霧霾、減輕擁堵,都有積極作用。而只有給予看得見的保護,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共享,共享單車對使用者“最後一公里”出行需求的滿足無需贅言,對更多人而言也是一種共享,它帶來的是出行方式的變革、市場經濟的多元、創新創業的氛圍乃至社會的發展進步。共享單車是創業企業的產品,但其使用方式和理念也決定了其所具備的公共、公用屬性,也就必然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亂停亂放,佔用盲道、人行道,給城市添堵,還有一些人的“暴力拆解”,隨意拋棄或者據為己有,管理部門的簡單粗暴等等問題。如果我們繼續放任,這樣的共享經濟早晚會損失慘重、元氣大傷,甚至走到盡頭。

代表綠色出行的共享單車屢遭破壞。反映的不僅僅是政府監管不利、企業運營的不成熟和市場的不規範化,更多的是國民素質亟待提升。

一方面,企業有管理責任。共享單車企業可以利用大資料,確定亂停亂放多發的路段地區,派出專人歸置車輛的有序停放。同時,看到有人歸置,那些想搞破壞的人,也可以進行嚴肅處理,提高違法成本,形成可見的震懾。

另一方面,公共管理也要跟上。《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盜竊、故意損毀、強行佔用公私財物早有相關的處罰條例。用好行政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之外,更要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才能讓一小撮壞人明威畏法,起到社會預防之效。

最後,我們應該從我做起,提高自身素質修養,享受共享經濟帶來便捷的同時出一份力盡一份責讓別人也可以享受共享經濟,大力進行宣傳,開展群眾工作,邀請志願者服務,放管結合。

最後一公里物流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物流本地化、社群學校、專業貿易市場等,都是解決物流業出現問題的方向性手段。

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什麼是"最先一公里

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相關問題答案
2015年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
如何形容最後一個出場?
最後一公里是什麼意?
如何解決髮際線後移?
千年蟲事件如何解決?
喝牛奶會放屁如何解決?
電腦網速慢如何解決?
如何解決老齡化問題?
如何解決渠道衝突?
移動信號不好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