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玉璽上寫的是什麼字? ?
康熙玉璽上寫的是什麼字?
“康熙囗翰”
“康熙御筆之寶”
“戒之在得”
“七旬清健”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信報訊 康熙皇帝的玉璽大全、估價超1000萬元的青花釉裡紅雲龍紋天球瓶,還有乾隆年間的白玉茶壺和大批黃賓虹畫作,蘇富比拍賣公司將於31日在香港拍賣價值2億港幣的200多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中的精品,將於本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國航萬麗酒店展覽。香港蘇富比公司的汪潔小姐介紹,將於10月31日舉行的香港蘇富比2004年秋季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彙集了200多件中國皇家御瓷及工藝品。這次拍賣中還有近年市場出現的最重要的宮廷印刷品——一冊《康熙御璽寶藪》,該冊共有21頁,收錄了康熙皇帝119枚圖璽印的鈐印,悉數以朱泥蓋印上,堪稱康熙玉璽大全。有關史料記載,康熙寶藪只印造過三冊,一冊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冊現存於臺灣中國歷史文庫中心,即將拍賣的這套《康熙御璽寶藪》,是現今市場上惟一可供收藏的康熙御璽寶藪,估價400萬至600萬港幣。
清朝雍正年間玉璽上刻什麼字或者是什麼圖案
在香港蘇富比今年秋拍上,一方雍正帝御寶鏤雕龍鈕白玉璽,被賦予眾望。它來自著名法國收藏家愛米爾·吉美(EmileGuimet)的個人收藏,原為元代或明初寶璽的成品。(圖14和15)此方白玉璽,玉質透白、豐潤純美,令雍正皇帝愛不釋手,並穿刻“雍正御筆之寶”印面,鈐印於其個人御書作上。
歷朝歷代的玉璽上各刻的都是什麼字?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皇帝的信物,相傳由和氏璧所雕成(一說是藍田玉),根據記載和現存拓片,玉璽字跡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受命于天,既壽且康”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壽昌”三種說法。
明朝大量製作帝王用璽以沖淡無傳國玉璽之虛。明朝共制二十四方玉璽,稱二十四御寶。
國初十七寶
皇帝奉天之寶:為傳國璽,以鎮萬國,祀天地。用於祭天等大典禮儀
皇帝之寶:以頒詔與赦。皇帝日常用璽
皇帝行寶:以冊封賜勞。用於賞賜
皇帝信寶:以徵召軍。用於召親王大臣及調兵征伐
天子之寶:以祭享百神。用於祭祀山川鬼神
天子行寶:以封賜夷蠻。用於冊立藩邦,封外國及賜勞
天子信寶:以調發番兵。用於施命外夷,招外服及徵發
制誥之寶:以識誥命。用於頒佈誥書,諭示臣僚
敕命之寶:以識敕命。用於鈐印聖旨
廣運之寶:以識黃選勘籍;以獎勵臣工
皇帝尊親之寶:以上尊號。用於祭祀宗廟
皇帝親親之寶:以諭親王。用於冊立親藩
敬天勤民之寶:以訓迪有司。用於賞賜守令官吏,敕諭朝覲官
御前之寶:以進御座、從軍駕
表章經史之寶:以求經籍
欽文之璽:以欽文教
以上為明太祖所制十六寶,材質以青玉、白玉為主。其中“皇帝奉天之寶”、“皇帝親親之寶”、“敕命之寶”在靖難之役燕軍攻入南京城時,被建文帝在大內乾清宮中舉火焚燬,明成祖即位後重制,並增制“誥命之寶”,在嘉靖年間統稱為“國初十七寶”
建文帝於建文三年正月制凝命神寶,材料為青玉,璽文為“天命明德 表正萬方 精一執中 宇宙永昌”,方逾二尺,後毀
嘉靖新制七寶
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寶
大明受命之寶
巡狩天下之寶
垂訓之寶
命德之寶
討罪安民之寶
敕正萬民之寶
以上七寶制於嘉靖十八年,均用玉。嘉靖四十五年冬,明世宗下詔稱“先朝甲戌(正德九年)遇災(乾清宮失火),御寶凡六,其五已遭毀。命有司覓美玉補造。”《萬曆野獲編》認為這五枚補造的玉璽之前身,實系嘉靖四十年毀於西內永壽宮火災,但嘉靖帝諱言此事,故託辭毀於正德九年。
清朝仿明制,大量製作帝王用璽以沖淡無傳國玉璽之虛。清朝玉璽使用滿漢雙文篆書樣,左滿文,右漢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璽稱清二十五寶。
亦有聞傳國玉璽蒙元北遁時攜走,明末清初時多爾袞領兵在青海地區決戰北元時亦有得傳國玉璽,但無確實史料可證。
清朝25方寶璽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滿文“皇帝之寶”、栴檀香木“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 “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鈐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康熙玉璽寫什麼字
傳國玉璽: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明朝永樂用的玉璽上刻的字
受於天命,既壽永昌。一般是皇帝行誥大寶。
康熙的傳國玉璽是什麼玉料
玉璽世界上只有一個,就是語文課本里的那個和氏璧.當一個國家滅亡就會從上個國家裡搶來.像徵一個國家的正統性.
康熙皇帝為其龍子龍孫準備待刻的玉璽是多少枚
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各位大俠誰知道康熙玉璽的尺寸是多少?
康熙的璽印有120方左右。玉質、木質、石質等各種質地的都有,而且雕刻比較精。具體尺寸沒有,下面又二十五方玉璽以供參考。
1、大清受命之寶,以章皇序 白玉 方四寸四分 厚一寸 盤龍鈕 高二寸 承天受命大清國之
印,以表明皇帝的道統
2、皇帝奉天之寶,以章奉若 碧玉 方四寸四分 厚一寸一分盤龍鈕高三寸五分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順 從於天
3、大清嗣天子寶, 以章繼繩 金 方二寸四分 厚八分 交龍鈕 高一寸七分 皇帝繼承人之印,以表明效仿祖輩
4、皇帝之寶(滿文), 以布詔赦 青玉 方三寸九分 厚一寸 交龍紐 高二寸一分 皇帝之印,頒詔大赦時用
5、皇帝之寶,以肅法駕 檀木 方四寸八分 厚一寸七分 盤龍紐 高三寸五分 皇帝之印,以整治國家,使之有序
6、天子之寶,以祀百神 白玉 方二寸四分 厚六分 交龍紐 高一寸三分 皇帝之印,用來祭祀所有神靈
7、皇帝尊親之寶,以薦徽號 白玉 方二寸一分 厚六分 盤龍紐高一寸三分皇帝尊崇親屬之印,用來封贈皇族成員 徽號皇
8、帝親親之寶,以展宗盟 白玉 方二寸二分 厚一寸一分 交龍紐 高一寸二分 皇帝親密親王之印,向親王頒旨時用
9、皇帝行寶,以頒錫賁碧玉方四寸八分 厚一寸八分 蹲龍紐 高二寸五分 皇帝公務用印,賞賜施恩時用
10 皇帝信寶,以徵戎伍 白玉 方三寸三分 厚五分 交龍紐 高一寸六分 皇帝憑證之印,調兵時用
11、天子行寶,以冊外蠻 碧玉 方四寸八分 厚一寸八分 蹲龍紐 高二寸五分 皇帝公務用印,冊封外藩時用
12、天子信寶,以命殊方 青玉 方三寸八分 厚一寸二分 交龍紐 高一寸七分 皇帝憑證之印,給遠方各國降旨時用
13、敬天勤民之寶,以飭覲吏 白玉 方三寸一分厚一寸四分交龍紐高一寸七分尊敬上天仁愛百姓之印,用於來 京朝覲官員降旨時用
14、制誥之寶,以諭臣僚 青玉 方四寸 厚一寸九分 交龍紐 高二寸七分 降旨之印,訓示官員時用
15、敕命之寶,以鈐誥敕 碧玉 方三寸五分 厚一寸一分 交龍紐 高一寸八分 降旨訓諭之印,頒誥命、敕命時用
16、垂訓之寶,以揚國憲 碧玉 方四寸 厚一寸四分 交龍紐 高二寸 留下皇帝訓示之印,用來宣傳國家典章制度
17、命德之寶,以獎忠良 青玉 方四寸 厚一寸三分 交龍紐 高二寸一分 降旨給有德才者之印,用以鼓勵忠誠賢良
18、欽文之璽,以重文教 墨玉 方三寸六分 厚一寸四分 交龍紐 高一寸六分 尊崇文化之印,以重視文化教育
19、表章經史之寶,以崇古訓 碧玉 方四寸七分 厚二寸 交龍紐 高二寸二分 表彰經史之印,以尊崇古代的訓示
20、巡狩天下之寶,以從省方 青玉 方四寸七分厚一寸九分交龍紐高二寸五分巡察疆土之印,皇帝外出巡察時 隨身用印
21、討罪安民之寶,以張征伐 青玉 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龍紐高二寸五分征討叛罪安扶百姓之印,出征討 伐時用
22、制馭六師之寶,以整戎行 墨玉 方五寸三分 厚一寸三分 交龍紐 高二寸二分 統轄全軍之印,釋出軍令時用
23、敕正萬邦之寶,以誥外國 青玉 方三寸八分 厚一寸四分 盤龍紐 高二寸三分 訓示萬國之中,給外國降旨時用
24、敕正萬民之寶,以誥四方 青玉 方四寸一分 厚一寸四分 交龍紐 高二寸 訓示四方百姓印,詔告四方百姓時用
25、廣運之寶,以謹封識 墨玉 方六寸 厚二寸 交龍紐 高三寸 弘揚天運之中,以重視旌表紀念。...
歷史上武則天的玉璽上寫什麼字
哎。。。中國人雖多。。可是能辦事的人少啊。。。。
唐朝繼承秦漢的八璽制度,
八璽據《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志》:“天子有傳國璽及八璽,皆玉為之。皇帝神璽以鎮中國,藏而不用。受命之璽以封禪禮神,皇帝行璽以報王公書,皇帝之璽以勞王公,皇帝信璽以召王公,天子行璽以報四夷書,天子之璽以勞四夷,天子信璽以召兵四夷,皆泥封。大朝會則符璽郎進神璽、受命璽於御座,行幸則合八璽為五輿,函封從於黃鉞之內。”
另外,武則天稱帝時,則獨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璽,而將八璽制改為九璽制,同時又將“璽”改為“寶”,從此以後各朝都稱“寶”了。北宋增至十二寶,南宋則是十七寶。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寶,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寶日常使用外,還供奉著“盛京十寶”。
請問各位對玉器的收藏家們:康熙玉璽中是否所有的玉璽都會加蓋康熙御筆之寶的提名
題名很多,比如“戒之在得”,“七旬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