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訟是什麼意思 ?

General 更新 2024-12-28

自訟是什麼意思

自己責備自己

為自己訟訴

自訟與公訟的區別

簡單的說,就是自已去法院告訴,和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對於刑事案件來說,自訴案件是有一定範圍的。對於民事案件,法院採取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則,因此只能自訴。

參考資料:更多請檢視法律快車法律諮詢 www.lawtime.cn/ask/question_153472.html

什麼事自訟案件?

你問的應該是自訴案件對不?自訴案件是刑事案件,源自刑訴法一百七十條,它包括三類: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侮辱誹謗案,侵佔案,虐待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故意傷害案,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訊自由案,重婚案,遺棄案,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侵犯智慧財產權案,屬於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於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自訴案件總的來說,就是自己到法院起訴刑事案件,原本應該由公安立案,檢察院提起公訴,但是國家出於對司法成本考慮和對當事丁權利的尊重,將這些並不嚴重侵犯國家利益的行為的起訴權利交給被害人,以維護社會安定。

"改過","慎獨","重行","內省","自訟","居敬".什麼意思

改過,漢語詞彙。拼音:gǎi guò釋義:改正過失或錯誤或錯誤的行為。

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

重行 [chóng xíng]

1.謂不妄動,動必以禮。 2.重予,重加。 3.謂行列非一。 4.謂再嫁。 5.重新開始。

內省 [nèi xǐng]

對自己的思想或情感進行考察;自我觀察;對自己在受到控制的實驗條件下進行的感覺和知覺經驗所做的考察

.向內看(如一個人自己的心理);用內省法察看(如自己)

自訟 [zì sòng]

[解釋] 1.自己責備自己 2.為自己訟訴

居敬,拼音jū jìnɡ,謂持身恭敬。

誓言是什麼意思

發誓時說的言詞...

“自誡”和“自訟,自醒,自責”的出處

論語十則

[編輯本段]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過後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裡,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註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揣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註釋】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

成語自訟自承是什麼意思

自訟自承

對自己的過錯進行自我責備,自願承擔後果

自訟

【全拼】: 【zì sònɡ 】

【釋義】: 孔子提出的自我修養的方法。即對自己的過錯進行自我責備,也就是道德上的自我譴責。

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將什麼置於三不朽之首

立德

中華民族崇尚精神的優秀傳統,也表現在對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的重視上。

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將“立德”置於“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視人的道德品質的養成。中國古人認為,“白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認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倫”,是培養有道德的人。古代思想家們不僅對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理論進行了系統論述,而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如“改過”、“慎獨”、“重行”、“內省”、“自訟”、“居敬”等修養方法,以及家庭教化、學校教化、鄉里教化等教化方法。所有這些,無不表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關注。

相關問題答案
自訟是什麼意思 ?
自考是什麼意思?
舉槍自戕是什麼意思?
自愚是什麼意思?
政府的自利是什麼意思?
欣然自得是什麼意思?
要沉澱自己是什麼意思?
關愛自己是什麼意思?
做翻自己是什麼意思?
強大自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