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麼意思 ?

General 更新 2025-01-23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麼意思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至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今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瞭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今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法空,四句偈也。

空性是什麼意思

空性者,空間之本性、本體、本質即是,汝心亦是!無處不在,細微無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遍盡虛空,一切萬物之本,此是一切眾生覺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與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正等正覺。 空性即名佛性,簡名為空,或名為佛、第一義、涅槃、圓覺、虛空、真空、真如、本質、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來藏性、菩提、太極等名,異名雖多,實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構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為根本,空性運動,則能變化出四大元素的現象,進而形成世界,現象是虛假的,所以必須以不斷運動才能維持,並且無常敗壞,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實,空性即是本質,空間的基本構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見,佛故概說為虛空,而不是虛無,它非有非無,動則能顯一切萬物之相而非有,靜則如太空而無一物亦非無,不墮有無生滅之道,能周而復始,流轉不息,故名太極。 空性解說,以楞嚴經為尊,七處證心,深解空性、妙明真心,了達一切。故言:性覺真空,性空真覺,周遍法界,清淨本然。一切佛經,皆唯講本心,講離相,講涅槃,講禪定,講空性,講法身,講虛空,而不說肉身、色身、人身、妄想、道理等是解脫之體。 太空一切皆是空性、佛性,自心本體亦是空性,真心者,非指人之思想或感情,而是指能產生一切意識與思想的本來之質,即本質。故如佛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執著顛倒妄想、種種虛妄的運動現象以為真實,而不能證得永恆本有的妙明真心。 世間諸法,相妄性真,所以金剛經言:凡一切相皆是虛妄!一切現象皆是虛假的,故名離一切相,即為見佛,得佛,見空,見一切本質,見自心,如如不動,不生不滅,本自永恆,不染一塵,不著諸有,本自解脫,不用餘物,無法而法。 世人為何見不到空性,見到真理?不見自性故。大乘圓覺經: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佛教證入空性是什麼意思

證悟空性,指證悟四大為假、四大皆空的真實境界,而不是嘴上說說。

這個空與斷滅空不一樣,是真實的空,即師兄所說的一法,無有也無空,假名為空。

證悟空性就出三界了,而非想非非想還在三界內。

空性是什麼意思

空 性

以般若劍突破我們對世間的概念化的見解之後,我們發現空性或無性,其中全無二元對立,亦無概念化。關於此一問題,最著名的佛陀法教見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趣的是佛陀在此經中簡直未發一言,只在經末說聲:“善哉!善哉!”笑了一笑而已。佛製造出一種情況:由別人來講空性的法教,自己則不做實際發言人。佛沒有灌輸法教,但製造了能引起說法的情況,使弟子們得到鼓勵而去發現空性、證得空性。說法的方式有十二種,此為其中之一。

《心經》講到象徵慈悲與方便的觀音菩薩,以及象徵般若或智慧的舍利子。此經的藏文譯本和日文譯本,皆與梵文原本有所不同,但都指明是般若大力迫使觀音悟得空性的。悟空之後,觀音便跟具有科學頭腦、求知一絲不苟的舍利子交談。佛陀的法教被放在舍利子的顯微鏡下,也就是說,這些法教不是靠盲目信仰來接受的,而是要經過檢查、實行、試驗、證明。

觀音說:“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無須細述他們的對談,但我們可以仔細看看為《心經》主旨的這句講空與色的話。是故,我們應該對“色”這個名詞的意義有非常清楚和正確的瞭解。

“色”是尚未被我們概念化的實相。它是“當下事物”的原狀,是各種情況中都有的亮麗、鮮活、動人、曲折、優美等素質。“色”可以是一片從樹上落在河面的楓葉,也可以是滿月之光、街道旁的排水溝或垃圾堆。這些都是“實相”,而且就某種意義而言,全是一樣:它們都是色,都是物,都只是實相。對它們的評估,只是後來在我們心裡製造出來的。如果我們真正如實去看它們,它們就只是“色”。

所以色即是空。但是空無什麼?空無我們的偏見,空無我們的判斷。如果我們不評估落在河面的楓葉和紐約的垃圾堆,不把它們分為對立的兩類,那麼它們就如實在那兒,體現本來面目。它們空無偏見。它們就是它們,當然如此!垃圾就是垃圾,楓葉就是楓葉,“是什麼”就“是什麼”。如果我們在觀色時,不把我們個人的看法加在色上,那麼色即是空。

但空亦是色。這種說法簡直無法無天。我們原以為自己已經把一切都弄得整整齊齊;我們原以為偏見一除即得見一切“一味”。一幅美麗的圖畫於焉形成:我們所看到的,無論好壞,無不是好。好得很而且很順利。但接下來是空亦是色。所以我們又得重新斟酌了。楓葉之空亦是色,它並非真空;垃圾堆之空也是色。想要把這些東西看做空的那種企圖,也同時給它們覆上了概念,色又回來了。認為概念一除,無非實相,這種結論很容易下;但這種看法可能是一種逃避,另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我們必須實際上如實體會事物,體會垃圾堆的堆性、楓葉的葉性、事物的“如是性(isness)”。我們必須正確地體會它們,不是隻給它們覆上空性的面紗。光是覆上面紗,一點用也沒有。我們必須看出當下事物的“如是性”,完全如實看出事物未經加工的本性。如是觀世間,即是正觀。因此,我們首先要除去我們所有的嚴重偏見,然後再連“空”這類難解的字眼兒也都除去。讓我們空無所著,完全跟實相打成一片。

最後,我們得到的結論是:色就是色,空就是空,這一點在經中被形容為看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色為一不可分。我們看出尋找人生之美或哲學上的意義,只是為我們自己找個藉口,說事物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壞。事實上,事物就是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壞!色就是色,空就是空,事物就是事物;我們無須力圖以某種深奧的眼光去看它們。我們終於落實;我們如實去看事物。這不是說我們得到了啟示,看見了有著大天使、小天使和美妙音樂的神祕幻象;而是說我們看到事物的實相,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這裡所講的空性,是全無任何概念或濾網,甚至連概念化的“色即是空”和“空即是色”都沒有。關鍵在......

什麼是空性? 30分

“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 , 空性者,空間之本性、本體、本質即是,汝心亦是!無處不在,細微無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遍盡虛空,一切萬物之本,此是一切眾生覺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與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正等正覺。

空性是什麼意思

佛教講空,有人空與法空二義。人空表示沒有一個恆常主宰的“自我”本體存在,即自我的實體為空;法空則認為諸法皆幻,並無實體存在。

佛教的空性是什麼意思

佛教講空,有人空與法空二義。人空表示沒有一個恆常主宰的“自我”本體存在,即自我的實體為空;法空則認為諸法皆幻,並無實體存在。

佛學裡講的空性是什麼意思?

空是萬物的屬性,世間無恆常不變的事物,大到天體,小到螻蟻都會經歷成住壞空的過程,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佛法講的是中道,不排斥有,也不推薦無!

佛家講的空性是什麼意思?

有為法皆是無常,無常皆是生滅。你說物質吧,拿到顯微鏡下看是細胞,再來是分子,原子,夸克,半夸克,最後就是空無。一切色相皆是空無。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麼意思 ?
佛教接法是什麼意思? ?
心理學悅納是什麼意思?
函數的語法是什麼意思?
心裡有枷鎖是什麼意思?
心機連衣裙是什麼意思?
心情低落時是什麼意思?
心到這急急是什麼意思?
心中無鴻溝是什麼意思?
心艮這個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