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有關柳的詩或以柳樹為意象的詩有哪些? ?

General 更新 2025-01-27

唐詩中有關柳的詩或以柳樹為意象的詩有哪些?

<詠柳》詩最為著名:< p>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商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

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繫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託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古詩中的“柳”有哪些意象,分別有哪些古詩為代表

一、表示春天萬物生長的活力。形容柳的形體特徵及陰柔之美。

如賀知章 詠柳 :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表示贈別。

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以楊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襯征夫離鄉背井、拋妻別子的哀愁。

三、以柳言愁,“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人”

等等

以柳為意象在詩詞中的相同點是什麼

1、柳者,留也。柳意象有豐富的內涵,最常見的還是離別挽留的不捨之情。

2、柳的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易栽易活,加之其修長、柔弱的外部形態,常常使人們將柳與現實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事物、現象乃至於情感聯絡起來,並賦予其極為豐富的意蘊及情致。所以柳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擔當著重要角色。

3、柳意象最早出現在《詩經》的《小雅•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此後,柳被文人墨客反覆地吟詠,成為古典詩詞的典型意象。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即可成為離別情思的代名詞,也可以作為相思情愛的信使與襯托,又可以表現思鄉情結,更可以成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徵,傳達出詩人的追慕與同情。

4、柳,作為一種有著豐富意蘊的意象頻頻出現於古代詩人筆下,源於它在文人心理上的文化積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古代詩歌中積累、沉澱的柳意象,在讀者接受之後,不知不覺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後代人創作時,往往受其影響,沿用並發展前人用過的意象。 之後,松浦友久先生在《中國詩歌特點》一文中說道:“這樣做的結果,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車’總是‘轔轔’地響,‘馬’常常‘蕭蕭’地鳴,‘雨’淨是‘霏霏’地下,‘楊柳’一概‘依依’地垂。至少這樣的傾向十分明顯”。楊柳意象為歷代所沿用的情況正是如此,它逐漸成為唐宋詩詞中的典型意象。

5、“楊柳”意象在唐宋詩詞中是經常出現的,但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因為:“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主觀的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與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另一方面,又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因此,意象實際上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由“柳”構成的意象,如“楊柳依依”,這意象帶著離愁別緒。“柳絲無力嫋煙空”,這意象帶著慵倦的意味。“千條弱柳垂青鎖,百囀流鶯繞建章”,這意象帶著詩人早朝時的肅穆感。同一個物象,由於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成的意象也就不同。

6、意象在古典詩歌中的意蘊是多重的,在古代詩人筆下,“柳”是春天的使者,既可成為離別情思的代名詞,也可以作為相思情愛的信使,又可以表現思鄉情結,更可以成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徵,傳達出詩人的同情。而在唐詩宋詞諸多意象體系中,“柳”更是一個使用頻繁的意象,且涵義豐富。

以“楊柳”為意象的古詩詞有那些 50分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 愈

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韓 愈

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5.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白居易

6.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城東早春 楊巨源)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宋代詩人秦觀《納涼》: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處 柳永《雨霖鈴》

10.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1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2.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無名氏《送別》

詩裡的意象代表了什麼菊和柳在古詩詞中作為意象象

1、菊:象徵君子,耐寒,傲霜,志趣高潔

詩人喜歡菊花,看重的是“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杜甫).元稹說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僧齊已贊它“無豔無妖別有香”,宣告自己“栽多不為待重陽”,“卻是真心愛澹黃”.東坡一句“菊殘猶有傲霜枝”,既贊菊花的品格亦隱喻自己的情操.

初秋九月,正是“菊花須插滿頭歸”的時節,不妨尋著古人筆下的縷縷墨香,沿著那南山下清幽曲折的小徑、輕叩東籬深鎖的柴扉,陶然忘情於菊花的風神清韻、傲骨晚香之中.

李白在《感遇》中寫道“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這首五言古詩筆調自然流暢,在詠歎菊花的同時表露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憂憤與桀驁不馴、難逐俗流的高潔之志,結尾兩句直抒胸臆,與《將進酒》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意境相似,體現了詩人超然世外、灑脫豪放的人生境界.與李白的浪漫主義不同,杜甫的詩處處體現著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思想,“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猶暫隨.地偏初底袷,山擁更登危.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這首詩是作者於雲安九日,鄭十八攜酒與諸公宴上所作,面對滿目花香,詩人並沒有醉心於清歌醇酒之中,而是憂慮著處處兵戈戎馬、戰亂難平的國家危亡、民生疾苦,不禁觸景生情,聞歌垂淚.岑參的《題菊詩》與杜甫有異曲同工之處.“強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鄉菊,應傍戰場開.”作者借菊抒懷,菊本是供文人雅客持酒賞玩的花中君子,可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卻只能如亂世佳人般“應傍戰場開”,作者在憐惜菊花生不逢時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家國的憂思之情.宋代詩人歐陽修的《菊》“共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催時始見花.”準確地描述了菊花色、形兼備的觀賞價值與醫用功效.蘇軾的《趙昌寒菊》“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便有佳名配黃菊,應緣霜後苦無花.”將菊的枝、葉、花比喻為娉婷嫋娜的清麗佳人,見詩如見花,見花如見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陸游的《晚菊》“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黃.菊花如志士,這時有餘香.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採以泛酒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將菊花之餘香與蒲柳之凋黃作了鮮明的對照,表露了詩人如菊花般凌霜耐久、不畏世俗權貴的至誠之心.

2、柳:友人,送別,依依惜別.

柳 作者: 羅 隱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柳 作者: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柳 作者:鄭谷 唐

半煙半雨溪橋上,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相關問題答案
唐詩中有關柳的詩或以柳樹為意象的詩有哪些? ?
中東的氣候以什麼為主?
各種意象的象徵意義?
以結果為導向的意思?
北京的春節以什麼為序?
審美意象的基本結構?
為什麼大熊貓的祖先以吃肉為生.而現在吃竹子? ?
中唐時代的詩人有哪些?
有哪些關於花的詩句?
關於日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