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互動設計 ?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什麼是互動設計

什麼是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在使用網站,軟體,消費產品,各種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同它們互動),使用過程中的感覺就是一種互動體驗。隨著網路和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產品和互動方式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互動的體驗。當大型計算機剛剛研製出來的時候,可能為當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該行業的專家,沒有人去關注使用者的感覺;相反,一切都圍繞機器的需要來組織,程式設計師通過打孔卡片來輸入機器語言,輸出結果也是機器語言,那個時候同計算機互動的重心是機器本身。當計算機系統的使用者越來越由普通大眾組成的時候,對互動體驗的關注也越來越迫切了。

因此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作為一門關注互動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 Face)”,由於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後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 Design”――互動設計。

從使用者角度來說,互動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它致力於瞭解目標使用者和他們的期望,瞭解使用者在同產品互動時彼此的行為,瞭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瞭解各種有效的互動方式,並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互動設計還涉及到多個學科,以及和多領域多背景人員的溝通。

通過對產品的介面和行為進行互動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係,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這就是互動設計的目的。

什麼樣的介面設計和互動體驗會讓人怦然心動

簡單的說就是某事物能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使人興奮,產生佔有慾

什麼是互動體驗?在優化中該如何改善使用者的互動體驗呢?

互動體驗是呈現給使用者操作上的體驗,強調易用/可用性。 檢視原帖>>

如何才是一個好的互動體驗?

1. 互動設計師應當具備的能力

如果我們簡單的將使用者體驗領域涉及到的技能分為:使用者研究、產品(概念/功能)設計、互動設計、視覺設計、工程技術,我認為任何一個互動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等等,都應該具有整體的複合技能,只是哪部分更多哪部分更少的問題。

1) 使用者研究:對於互動設計師,不具備基本的使用者研究能力,無法吸收來自使用者的「資訊營養」,如何做出真正以使用者為重心的設計呢?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可用性測試、行為資料分析等等,這些基本的方法應該要有所掌握。

2) 產品(概念/功能)設計和互動設計:這方面不必多說,互動設計師必須有大局觀,能夠真正的理解產品的思路和方向,從互動的角度實現產品層面的意圖。這也是很多互動設計師轉向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的原因,在很多方面有交叉。

3) 視覺設計:視覺設計是很多互動設計師的軟肋,常常無法忍受一些互動設計師做出的沒有美感的文件。現在,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的設計領域,互動和視覺往往是高度交叉的。互動會影響視覺,視覺反過來也會影響互動。對於一個互動設計師,在做互動設計師,腦海中就應該浮現出視覺的輪廓,為視覺設計留下能夠發揮的空間。另外,互動設計師一定要有很好的視覺設計的感覺,知道如何判斷好的和不好的視覺設計。畫素眼(能夠通過肉眼分辨出一畫素的差別)至少要具備吧?

4) 工程技術:互動設計往往直接對口工程開發,對工程技術的理解不可或缺。其實所謂瞭解技術,並不是一定要能夠立刻寫程式碼。如果我們看看周圍很多「懂技術」的人,可能已經很久沒有自己寫程式碼,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技術的把握。術業有專攻,對於互動設計師,真正要做的是理解技術可行性區間,知道在現有的技術下有哪些可能性,這需要不斷的積累,包括系統的學習和不斷向工程師學習。我自己在做 iOS 和 Android 的設計時,都讀過相應的開發書籍,另外也會注意看新的產品,讓自己的知識庫更充實。

以上是互動設計時所應具備的幾方面的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互動設計師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具體如何去學習,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途徑,即使沒有專門的老師來教(事實上這個行業早期的互動設計師主要都是自學),現有的各種資源也已經足夠學習,同時還要注意實踐。

2. 再大的熱情也不如立刻行動

我在面試設計師時,發現一個問題,一些面試者會告訴我他們對這個領域多麼有熱情、多麼看好,希望以後能夠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這時候,如果他之前還沒有過實踐經驗,我就會問,那麼你都讀過哪些互動設計師相關的書籍,很多時候,得到的答覆讓我很失望,寥寥無幾。很多人只是讀過一些網上的碎片化的文章就上戰場了。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和使用者體驗、互動設計有關的圖書,在豆瓣上能搜到一堆的推薦,如果有熱情,就付諸實施,在沒有實踐之前,先多去吸收營養。

3. 動態學習與快速學習

互動設計本身是多學科的領域,越是深入,就越發現多種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前兩年我讀的比較多的書是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等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因為發現一個互動設計師和建築設計師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都需要處理人和物的關係,甚至很多方法也是可以通用。現在閱讀的範圍更雜,社會學、技術思想等等,都能對平時的設計工作起到間接的幫助。自學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需要研究資料,卻缺乏統計學方面的知識,怎麼辦?很簡單,找點資料學習就可以,需要用什麼就學習什麼。

4. 成為 Geek

互動設計師本身需要是超級使用者,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甚至瘋狂的用相關領域的各種產品,讓自己沉浸到產品裡面去。例如,對於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互動設計師來說,手機裡沒有幾......

使用者體驗和互動設計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互動設計屬於使用者體驗的一部分,使用者體驗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 包括視覺 互動等多個層面。

互動包括介面設計,層級關係,跳轉,資訊架構等,每一個步驟出錯都會對使用者體驗造成影響,你比如我把詳情頁,放在了個人中心的按鈕群當中,會使使用者對整個設計的架構產生懷疑,直接導致了使用者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所在的位置。

請問使用者體驗和互動設計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使用者體驗很火呀。要區別和聯絡先把概念搞清。使用者體驗,一般認為是使用者對產品或服務的心理感受,如感知覺,情緒情感。互動設計,現在這麼看重互動設計,主要譁為了給使用者積極的使用者體驗而設計出好用易用的產品。兩個詞,從字面上也能理解,至於關係要說什麼樣的設計給使用者什麼樣的體驗,好的互動設計給使用者積極的使用者體驗。

什麼是互動式體驗?

沒聽明白可以直接問客戶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可以直接問

為什麼 iPhone 的互動體驗那麼好?

舉幾個例子,

1,我觀察3歲的小孩用iphone很容易上手。比如,iphone的開鎖,小孩甚至不用學就會用。因為觸控是人的天性,同時iphone通過箭頭圖示,向右滑動的文字條(小孩看不懂文字),來暗示手指觸控向右滑動來解鎖。自然和人的天性是一致的。大人因為成年後受汙染較多,反而不一定立即學會iphone解鎖,可能需要看文字解釋來理解。所以不識字的小孩可能比老年人更快學會使用iphone。需要用文字來解釋的互動不是好互動。

2,Apple在“自然”體驗上做了很多嘗試。比如,通常PC下的“資料夾”(甚至“檔案”)是不太自然的電腦概念,被從iOS裡面取消(檔案只有和能解釋它的應用關聯才有意義)。MacOS嘗試改變觸控板的傳統滾動方向,將手指滑動改為和內容一致的方向,並稱之為“自然”模式,即,以前的觸控板的滑動方向是“不自然”的。這樣的改變很需要勇氣,但也許Apple覺得長遠來看更自然的模式才更有生命力,哪怕暫時會改變使用者習慣而讓使用者不適應。

3,自然往往和人的本性相關的。微信的搖一搖是個以“自然”為目標的設計。“抓握”,“搖晃”,是人在遠古時代沒有工具時必須具備的本能。手機提供了激發人類這項遠古本能的條件。設計“搖一搖”時,目標是和人的“自然”或者說“本能”動作體驗做到一致。搖一搖的體驗包括:動作 - 搖動;視覺 - 螢幕裂開併合上來響應動作; 聽覺:有吸引力(男性是來福槍,女性是鈴鐺)的聲音來響應動作;結果 - 從螢幕中央滑下的一張名片。整個介面沒有選單和按鈕。但幾乎沒有比它更簡單的互動體驗了。感謝手機,讓遠古時代人們通過投擲石頭來“連線”到其他人,進化到搖動手機來虛擬地“連線”人。

搖一搖上線後,很快就達到每天一億次以上的搖一搖使用次數。“簡單而自然”的體驗人人都會用,並且因為“自然”,而“自然而然”地去用它。它也沒有高階和低端人群之分。搖一搖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一種通過肢體而非滑鼠(甚至觸屏)來完成的互動,也許代表了未來移動裝置的互動方向(bump在這方面做得更早)。(順便說下,經常有人說微信搖一搖是學line的,事實上,我們做搖一搖的時候,還不知道有line這個軟體。考據一個應用“抄襲”了誰,除了獲得心理安慰之外,並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pony三年前曾經送給很多人一本書,《don‘t make me think》,光從字面理解,也是這個意思。自然的體驗是不需要使用者去思考的。我個人也欣賞原研哉等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設計應當挖掘人的本原的體驗傾向。

“自然”並不只是在互動等體驗上體現,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程式設計師都知道面向物件的方法的核心是更“自然”的對複雜事物的建模方法,“分類”是其核心之一。同樣地,產品經理在面對一個複雜問題時,需要有一種符合“自然”原則的建模方法,來通過產品結構模組以及模組之間的聯絡來對映和解決問題。沒有開發訓練的人同樣可以建立“自然”思維方式,事實上,“分類”是人類模式化和識別外部世界的本能方式,如果有意識地對任何問題都從“分類是否合理”的角度來考察,時間長了,會建立起直覺式的分類感覺,而避免形成“大雜燴”式的結果。而對任何一個介面和互動,同樣可以用“don’t make me think”或者“是否自然到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使用”來反覆思考。

什麼技術可以體驗互動身體的感覺

靈魂交換器

什麼是互動設計

在使用網站,軟體,消費產品,各種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同它們互動),使用過程中的感覺就是一種互動體驗.隨著網路和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產品和互動方式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互動的體驗.當大型計算機剛剛研製出來的時候,可能為當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該行業的專家,沒有人去關注使用者的感覺;相反,一切都圍繞機器的需要來組織,程式設計師通過打孔卡片來輸入機器語言,輸出結果也是機器語言,那個時候同計算機互動的重心是機器本身.當計算機系統的使用者越來越由普通大眾組成的時候,對互動體驗的關注也越來越迫切了.

因此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作為一門關注互動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 Face)”,由於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後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 Design”――互動設計.

從使用者角度來說,互動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它致力於瞭解目標使用者和他們的期望,瞭解使用者在同產品互動時彼此的行為,瞭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瞭解各種有效的互動方式,並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互動設計還涉及到多個學科,以及和多領域多背景人員的溝通.

通過對產品的介面和行為進行互動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係,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這就是互動設計的目的.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互動設計 ?
什麼是深化設計?
什麼是規劃設計要點?
什麼是概念設計?
什麼是室內設計師?
什麼是創意設計?
什麼是室內設計技術?
什麼是家裝設計?
什麼是平面設計效果圖?
什麼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