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民族節日的意義?
三月三的放假意義
將“三月三”定為傳統節日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充分尊重,也有利於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也是順應民心,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
將民間“三月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民族節日有什麼意義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我區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涉及的人口約有2700餘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市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市等一些漢族地區。多年來,這些地方的各族幹部群眾一直有將壯族“三月三”定為我區民族傳統節日,予以放假並開展節日活動的強烈願望。近年來,先後有100多位自治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將“三月三”確定為我區的民族傳統節日並予以放假。特別是2013年自治區“兩會”期間,有32位人大代表和32位政協委員對此分別提交了相關建議和提案。此外,許多民族方面的專家、學者也對政府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
因此,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廣西民族習慣節日並放假2天。這將有利於繼承和弘揚我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有利於加強我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也是順應民心,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自治區黨委、政府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三月三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三月弗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呀!所以各地都會有類似的活動來慶祝,後來就是演變成為了廟會,一般大的廟會都能從二月二龍擡頭一直到三月三都有的!
廣西將農曆三月三確定為自治區民族傳統節日有何重要意義
意義在於,將廣西少數民族群眾多年以來的心願以法規的形式做出了規定,有利於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三月三到底是什麼節?
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烏飯節 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畲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著畲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將士們靠吃一種叫‘嗚飯”的野果等充飢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裡同宗詞的畲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整個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傳承三月三歌節節日的意義
“壯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的“跳嶺頭”和廣西非物質遺產保護目錄的“八音”齊上陣。
三月三的來歷習俗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萌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又稱‘修鍥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福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為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漢代,三月“上巳”被確定為節日。魏以後,將上巳正式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為每年歲時中的重要節令。到晉朝時,上巳修鍥已演變為春遊踏青和水邊宴飲的娛樂性節日。宋元時,上巳節春遊踏青逐步讓位於清明節,流楔遊戲已不限於三月三。廣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有的地方則是祭祖掃墓、傳統的掃墓拜山節日,別樣的風采,各有來歷與不同的習俗。
一
關於壯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會、歌節)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一說,古老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後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說,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說,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並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後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說,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這幾種傳說,雖不是正史記載,但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傳統的三月三歌節,古今各地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歌會。有的在峒場坡地舉行歌圩。有的在村頭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著公路邊、寨邊舉行歌圩。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據初步統計,全區642個歌圩場中,以三月三為歌圩日的有96個,佔14%。分佈在東蘭22處、武鳴縣20處、都安19處、忻城7處、馬山和龍州各6處、巴馬5處。桂西較少,只有靖西縣有2處。傳統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鳴縣城、那羊、寧武、小陸,東蘭三卡坳,馬山永州,巴馬的盤陽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發,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傳統歌圩場上有賽歌、賞歌;也有男女青年對歌交情,對歌、碰蛋,談情說愛,互贈信物,以物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男女老少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氛圍中度過。
當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連年舉辦。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武鳴、巴馬、隆安、環江、柳江等縣每年“三月三”都舉行歌節或壯族三月三旅遊節。如武鳴縣自1985年以來,每年都舉行“三月三”壯族歌節,活動內容有千人竹杆陣表演及競賽、廣西第三屆歌王大賽、民族體育競技展演、廣場文藝演出、旅遊美食節等。又如上林縣自2006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六屆三月三“石門龍母節”。除了官辦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三月三山歌會。如柳城縣崖山景區,荔浦縣五登村,風山縣袍裡鄉坡心村、長洲鄉百樂村八龍屯,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平方村,鹿寨縣平山鎮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會不僅在廣西舉行,也......
三月三民族節日對和諧社會有什麼影響
三月三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每年都會有三月街,以前是青年男女相識的聚會,有對歌等活動,現在由於通訊發達漸漸變成大集市了,主要是出售自家的盆栽茶花、蘭花等和民族手工藝品。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具體的民族有 壯族 漢族 侗族 布依族 土家族 畲族 黎族
三月三民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這個……因果關係有點顛倒吧?是因為中國文化,才出現三月三的民俗啊。
三月三的民俗,包括祭祖、踏青、文會和食用一系列節令食品(由祭品演變而來),這些民俗從大的來說,是增加了民族與家族的凝聚力,使人民對自己的國家、民族與家族有認同感,“與有榮焉”,並且通過感受春天的美好而熱愛與眷戀故土,特定的食物在心理學上也是認同感與歸屬感的重要載體。從小的方面來說,無論是祭祖、踏青、文會、美食還是其他地方性的三月三民俗,都讓人對這個節日產生了期待與認可,孩子盼望玩耍與吃食,大人盼望休閒和娛樂,老人盼望團圓的天倫之樂,各取所需,也就是節日的一種意義了。對於文化的影響,那就是豐富了文化的內容,使文化不脫離日常生活,更加鮮活,起碼那麼多的詩文都是為節日而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