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茶是多長時間?
一盞茶的時間是多少?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弧剎那就是一秒鐘。
所以一盞茶=10分鐘。
一盞茶的時間是多久
這是古人表達時間的一種概念,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 一壺酒的時間:一個時辰--兩小時。 一餐飯的時間:半個時辰--一小時。(古人講究細嚼慢嚥,忌諱狼吞虎嚥。現代人一餐飯是半個小時。) 一炷香的時間:兩刻鐘--三十分鐘。 一盞茶的時間:一刻鐘--十五分鐘。
“一盞茶”是多少時間 ?
一炷香=5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至於一柱香是多久並沒有定論,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盞茶”、“一頓飯”一樣,是弗個時間的大概長度,不用太過在意,大概也就十來二十分鐘差不了。
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據此,可推算出具體的時間來。即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或24萬個“瞬間”,1萬2千個“彈指”,30個“須臾”。再細算,一晝夜有86400秒,那麼,一“須臾”等於2880秒48分鐘,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剎那”卻只有0.018秒。而樓主所說 一盞茶 在下認為所有的小說在描寫 一盞茶的時候都用到 須臾這個詞 須臾之間 那位說10分鐘的仁兄 可能不懂茶道哪有人飲茶像灌水一樣 喝完就走的要品 說白了就是 要把儒雅與高貴發揮的淋漓盡致之後才算喝完所以一盞茶的時間 肯定在30-45之間形容10分鐘上下 不是用一盞茶 而是用 片刻這個詞一般都在勸人等待時被提及主人家的僕人 都會對客人說 請稍坐片刻 我家主人馬上來招待諸位雖然等的時間可能是個概數 就和我們讓人等待時倉促出口的 馬上就好一樣雖然可能會讓人等上半天但是所指的馬上和片刻是一樣很短暫的時間用語 為的只是消除等待者心煩的措辭罷了
一盞茶的時間是多久
「一盞茶的時間」是指喝完一杯茶所要花掉的時間
古代沒有時鐘計時,日晷也只能標示一個時辰(二個小時)的時間分別
所以小於一個時辰的時間,只好用一些生活上常做的事情來描述
例如:一盞茶、一柱香、一頓飯……
而一盞茶,指的是那種有碟、有蓋的茶杯,喝的時候蓋子開一點喝,不要讓茶葉跑出來的那種杯子,所以喝的速度又比直接拿起一個普通杯喝茶來的慢多了。
「一盞茶的時間」估計10分鐘左右。
古代的一盞茶是多少長時間?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時指"一柱香"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十五分鐘。而現在的香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麼快燃.不能作為計時參考。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古人一天分十二個時辰,即 子:11pm-1am 醜:1am-3am 寅:3am-5am 卯:5am-7am 辰:7am-9am 巳:9am-11am 午:11am-1pm 未:1pm-3pm 申:3pm-5pm 酉:5pm-7pm 戌:7pm-9pm 亥:9pm-11pm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 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人流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滿意請採納
古人常說的一盞茶時間是多久
這是古人表達時間的一種概念,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
一壺酒的時間:一個時辰--兩小時。
一餐飯的時間:半個時辰--一小時。(古人講究細嚼慢嚥,忌諱狼吞虎嚥。現代人一餐飯是半個小時。)
一炷香的時間:兩刻鐘--三十分鐘。
一盞茶的時間:一刻鐘--十五分鐘。
一盞茶、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
一說“一柱香”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一柱香燃盡約為半個時辰,即現在的一個小時。 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影響計時準確的因素: 材料、長度、粗細、潮溼度、氣溫、氣壓、風力、風速等。
“一盞茶”大約是現在的15分鐘,就是從燒開水到泡好一杯茶的時間,一說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
另一說法:
一壺酒的時間:一個時辰--兩小時。
一餐飯的時間:半個時辰--一小時。(古人講究細嚼慢嚥,忌諱狼吞虎嚥。)
一炷香的時間:兩刻鐘--三十分鐘。
一盞茶的時間:一刻鐘--十五分鐘。
古時候說的一盞茶時間是怎麼算時間的?
一盞茶(10分鐘)或者14.4分鐘
說法一: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週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換算結果:須臾=48分鐘,彈指=7.2秒,瞬間=0.36秒,剎那=1念=0.018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說法二: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
“一盞茶”與“一炷香”是多久?
一炷香=5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至於一柱香是多久並沒有定論,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盞茶”、“一頓飯”一樣,是一個時間的大概長度,不用太過在意,大概礎就十來二十分鐘差不了。
古人所說的一盞茶功夫一般指多久?
這是古人表達時間的一種概念,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
一壺酒的時間:一個時辰--兩小時。
一餐飯的時間:半個時辰--一小時。(古人講究細嚼慢嚥,忌諱狼吞虎嚥。現代人一餐飯是半個小時。)
一炷香的時間:兩刻鐘--三十分鐘。
一盞茶的時間:一刻鐘--十五分鐘。
注意一下明清小說和民國的文學作品,大量使用這類時間概念,仔細揣摩不難得出結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