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怎麼教育才好?
怎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傑出父母努力做好三件事
在教育:傑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怎麼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這三個方面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智力的開發、知識的獲得、個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在這三個方面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家庭。對於一個家長而言,不可能都具備系統的、科學的教育孩子的經驗,這種經驗只能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積累,教育方法也在逐步地豐富和完善。所以說,家庭教育比起學校教育來,更具有隨意性和個性,因而也更為艱難。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大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多數的家長也在為此努力著。這些都是家庭教育提高得很好的前提。但大多數家長缺乏對孩子教育的具體方法,家教針對性很強,它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家長提高子女素質要講究途徑和方法。現在教導老師如何教育學生的書可謂很多,但啟發家長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書卻很少,或者說我們往往認為孩子生下來都是天才,後來成不了天才,那都是老師的原因。更何況現在監督老師、指責老師的社會力量可謂強大,但監督家長、糾正家長的機構或力量卻很小很小,這不能不令筆者擔憂。您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首先您應當瞭解您的孩子,讀懂您的孩子。您千萬不要認為您完全瞭解您的孩子,或者說您認為您的孩子不可能這樣做、不可能那樣做,但您的孩子恰恰就這樣或那樣作了,而導致您與老師有了隔閡,甚至您站在孩子的一邊,不問青紅皁白就共同來對付老師。在我國,目前對孩子教育的途徑主要是教育機構託兒所、幼兒園和學校,這些教育機構在教育實施中以群體為主,這種侷限性使這種教育缺乏對個體的針對性。正因為如此,家庭教育可以彌補目前教育機構上的不足和遺憾。在當前學校教育顧不上研究個性發展的情況下,家長可改變學校對孩子可能存在的不利的教育,促進孩子的個性的發展。事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早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係。家長能不能發現孩子對什麼產生興趣,及時地培養這種興趣,從而使孩子產生學習的慾望。不過,這一切只有在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做到。許多事例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不理想,首先是由於他沒有受到合理的恰當的家庭教育,有些甚至是錯誤的家庭教育的緣故,因而孩子沒有發展各方面興趣的可能,沒有興趣也不可能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注意到,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時間和金錢,無疑,所有的家長都有把孩子培養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才、有自立於世的能力的人的願望,而且付諸於行動,但孩子發展的結果卻千差萬別。尤其是,當您付出了許多心血,但結果卻使您不滿或失望時,因孩子引起的種種煩惱就會困擾著您。當然沒有人樂意看到由於自己教育不當而怠誤孩子的發展的狀況,但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發生。這就需要我們重新考慮您對孩子所採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您的教育是否使您的孩子在智力心理及行為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開發?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否科學?教育孩子不像解數學題,錯了還可以糾正,還可以反覆修改,在教育孩子上不允許出現這種失誤。如果在教育孩子上出現失誤,也許就埋沒了孩子的天分,也許就抑制了孩子優良個性的形成,也許就阻礙了孩子求知的慾望,也許久泯滅了孩子的創造力,說得嚴重一點,也許就葬送了孩子的終生的前程。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家長責任重於泰山。家長要啟發孩子的心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天才要靠您及老師的精心的培養。您應當確信,您的孩子生來就是一個天才。至於後天的培養那完全要看您的水平了。一個孩子成才的道路有千萬條,但就某一個孩子來講,成才的道路一生只有一條。孩子成功了,家長也就成功了,孩子一旦失誤,整個家庭就會造成難以抹去的痛苦和損失。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和那樣的錯誤,這就需......
現在小孩子怎麼教育才好???
我們常聽到這一句話:“小孩子越來越難教了。”也的確有許多人對這句話深信不疑,而對管教孩子也跟著悲觀起來。教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個孩子也不能老是用同一種方法,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因此,使得有些人把管教孩子看成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放棄了管教孩子的天職,使得一些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其實細想起來,言教不如行教,你就是孩子的好榜樣!
●小測試:下列情況你會怎麼做?
測試一:拒絕謊言
你幾天前答應朋友幫他修改策劃方案,今天已經到了"交作業"的時間,但因為工作忙你把這事忘在了腦後,朋友打來電話詢問,你會……
1.你讓丈夫告訴朋友說:"你出差了,過兩天才回來。"
2.你直接告訴朋友:真是抱歉,這兩天太忙了,請他放心今天晚上一定修改好,明早交給他。
3.你撒謊說已經修改完了,但落在了辦公室裡。
測試二:勇於向孩子認錯
媽媽下班回來,看到女兒正坐在地板上翻書,書櫃裡的書弄了一地,亂糟糟的。媽媽劈頭蓋臉地就把女兒說了一通,並命令她馬上把書都放回原位。而女兒而卻堅持說這不是她弄到地上,堅決不收拾。這時爸爸回來,他說是他早上因為找東西,又急著上班,沒來得及收拾。這時你會……
1.立即批評爸爸做事情激毛糙,沒有好習慣,而對剛才自己對女兒的錯怪,隻字不提。
2.對女兒說:媽媽進來時,就你在房間裡,所以我認為是你弄亂的。
3.馬上對女兒說:真是對不起,寶貝,媽媽沒弄清楚就批評了你,是媽媽錯怪了你,媽媽向你道歉。
測試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爸爸讓兒子不許再看電視,趕快去寫作業,再預習第二天的功課,9點半前必須上床睡覺。而他自己……
1.把電視關掉,或是調到比較小的音量看電視,儘量做到不影響兒子的注意力。
2.繼續看電視,並調到自己喜歡的體育臺,隨著場上運動員的奔跑而歡呼。
3.兒子寫完作業去洗澡時,看到爸爸孩子還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幾乎忘了他的存在。
測試一正確答案:2
將事實如實地說出來,即使可能讓朋友不太高興,但是你的誠實卻可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沒完成任務不要緊,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彌補,而不能靠說謊給自己開脫。而且因為疏忽而造成的錯誤,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補償,做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從一個側面讓孩子明白:信守諾言的重要。
測試二正確答案:3
父母平時總是這教育孩子知錯就改,而一旦面對自己犯的錯誤,卻不願意直接向孩子認錯,覺得這樣會失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而事實是,孩子對你的認錯會很善意地接受,並在心裡佩服父母的公正,不但不會減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提示父母的人格魅力。
測試三正確答案:1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須先做到。如果你不允許孩子看電視了,自己也最好不看,或是做到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否則,孩子會更沒心思集中到作業上,而且他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憑什麼我要寫作業?即使人在書桌前,而心思也早就跑到別去了。這樣的結果是每個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教育孩子十大戒
第一戒:不要在孩子身上貼卷標
大人有時常在言行中,會罵小孩「白痴」、「懶的跟豬一樣」、「笨死了」……等等負向的批評話語,這些負向評價的語言一次次的進入孩子的腦海中,久而久之,他會對自己產生負向的自我認知,而這樣的自我認知一旦固化這些卷標就像揮不出去的魔咒,一生一世的牽引著這個我們心愛......
作為父母如何才能教育好子女?
用感情打動孩子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最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行為規範,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家長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端正教育觀念。 幼兒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過渡期。偉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言之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重視。很多家長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學習上生活上對子女關懷備至,將良好行為的培養卻置之一邊不顧,對孩子聽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只要讓他多學點東西,其它方面無所謂。家長的這些錯誤觀念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間接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抓學習的同時,也別忘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1、在實踐中鍛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成更有賴於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由於觀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對四五歲(甚至更大)的孩子仍採用嬰兒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給學齡兒童穿衣,洗臉,餵飯,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這種包辦代替行為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多種鍛鍊權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賴心理越加頑固。長此下去,將會造成兒童的懶怠,驕橫甚至無能。良好行為習慣又談何實現。 2、培養應該持之以恆。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思想上比較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的培養,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教導孩子,這與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試著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際、同伴、集體中,學會獨立飲食、睡眠、盥洗、人際交往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練習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孩子,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講明道理。講道理是提高認識的一種方法。幼兒時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生硬的教訓、批評可能會令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鬧僵。這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緻地跟他講道理,通過簡潔的語言使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同時在與孩子的談話過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準”“不許”,要多從正面引導,對他的不良行為避免批評引導,而應該直接告訴他:你應該……比如家長在發現孩子搶別人玩具時,應該告訴他搶別人玩具是不對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別人借,或者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讓他明白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爭搶吵鬧是不對的道理。作為孩子自身來講,道理聽多了,良好的行為準則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更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讚,而且在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曾說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所以家長對孩子要以積極鼓勵表揚為主,消極批評只會使孩子灰心喪氣。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三歲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勵表揚。例如:媽媽看見孩子摔跤了,不要急著把他扶起來,可以馬上說:“寶寶真勇敢,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也不哭。......
孩子要如何教育才好
教育孩子需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實施教育,並不是所有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一樣的。教育孩子從禮貌、好習慣和自信心等方面入手。向其他家長了解方法,但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材施教。
5歲孩子該怎麼教育好啊?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生崽會打洞。現今社會中,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成為各個家庭尤其是家長十分頭痛的問題。怎樣正確的和科學的教育孩子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所面對的一個重要甚至是最最重要的問題。面對桀驁不馴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來說,你說它複雜它確實是很複雜的,但你說它簡單其實也是非常的簡單。具體的講,我認為它也就是一個根據孩子的共同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孩子的各自不同的具體行為特點進行不同處理的一個理性的行為過程。這個過程能不能做的完美(也就是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基本上不取決於其行為對象(孩子)的優劣,而是主要取決於行為人(家長)自己的用心程度、所用方法及行為人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而且也是孩子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老師,言傳不如身教,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處處給孩子做出榜樣。要記住: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甚至哪怕是隻是說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或是一個表情,都要想到孩子就在我們身邊,孩子的眼睛時刻在看著我們。3。 儘量不要打罵孩子,尤其是孩子大了以後,要以理教人,和孩子平等交流。4。要學會欣賞孩子,多鼓勵孩子,把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在合理的範圍內儘量放大,要知道孩子不會揹著責備的包袱向前走,孩子是乘著鼓勵的翅膀向前飛的。5。孩子做錯了事或是幹了壞事就一定要讓他付出代價(當然這個代價不一定就是打罵,道個歉、承認個錯誤、寫個檢查或者受一下批評甚至當面說明一下及其他形式的“懲罰”等等都是“代價”),但要注意不能有一次例外。6。一定要教育孩子養成尊老愛幼的良好習慣(在這一點上家長自己的示範作用更重要),這是保證他長大了還會尊敬孝敬父母以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周圍他人和諧相處融入社會的必須。8。發現孩子的缺點一定不能放過,有一點兒就要叫他改一點兒,絕不能姑息或是以孩子還小為由聽之任之(但有時不能太急,可先冷處理,稍微放一放過後再說,但一定要處理,絕對不能不了了之,要知道孩子的壞習慣就是在一次次的不了了之之中逐漸養成的)。10。對孩子的問題,最好採取寓教於樂,寓教於無形之中的方法進行。通過旁敲側擊,潛移默化對孩子施加影響的方式最好,因為這樣做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遠比正式的說教效果好得多。11。要從孩子的實際能力、智力出發,不可超越他的智力水平強輸硬灌,提出一些孩子即使通過努力也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例如在學習成績方面。12。不要怕做家務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一定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家務能極大地增強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從而更自覺的聽家長的話。13。在平時要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自己而學的。不要用孩子考了好成績就獎勵孩子多少錢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學習,這樣會造成孩子形成“學習是為父母而不是為自己學的”被動學習的錯誤概念,反而會破壞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4。不要剝奪孩子玩兒的權利,只要不是嚴重的以做壞事為目的的玩兒,就放心的讓孩子去玩兒。其實在玩兒的過程中,孩子也會學到很多他在其他地方甚至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主創造能力和將來走向社會的適應能力。15。夫妻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一致,而且一定要高度的一致,絕不能一個管孩子,而另一個慣(寵)孩子,在有老人同住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能讓孩子覺得有保護傘而有恃無恐。
怎樣要求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
現在的小孩子要怎麼樣才能教育好
現在的孩子叛逆性很強,越是順著他會寵壞他,越是逆著他會讓他心裡越是反抗,反而形成不好的性格,我認為教育孩子不能按以前老一輩的教育方法,首先我們必須讓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人都必須先從做人開始,人都不會做,將來談何未來,第二讓他養生獨立性,有的時候該他決定的事情要尊重他,不能說父母都決定好,這樣子可以給他一個思考和做決定的獨立性,自己決定了以後後悔他也知道如何選擇了。第三。學業方面父母可以適當的跟進,不能全部跟進,因為這是他這個階段所面對的事情,必須他自己負責任。
怎樣才能教好一個孩子
在今天的孩子身上,不是沒有理想,是沒有那些空洞的理想。今天的孩子很務實,有他們自己的追求和個性。他們在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平等意識,還有對新事物的追求方面,都是很突出的。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現在孩子身上的一些深刻的優點。這一點是我們需要做到的,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碰到事情跟孩子商量,把與孩子相關的事情的決定的權利交給孩子自己。孩子在10歲以後就有了行為能力,父母越尊重孩子,他就越能自尊,也越能對自己負責。很多父母慢慢會發現家裡有個煩惱的事情,就是孩子迷戀看電視、上網。有一個父親,是一個少兒出版社的總編輯,他說,我真恨我孩子看電視,我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把天線裝到包裡去上班。有的父母強令孩子關電視。其實這都不是高明的辦法。我參加過一個國際會議,美國的一個教授說,父母要做的不是強迫孩子關電視,而是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您要了解孩子在看什麼,為什麼看,然後才能分析引導他怎樣做。有的時候孩子在看動畫片,父母一聲“吃飯了”,必須馬上過來,不過來就不是好孩子。想想看,到底是誰在任性?我們經常說孩子任性,其實父母經常比孩子還任性,我讓你過來你就得過來。反過來,如果是您在看一個您最喜歡的電視劇的時候,您會怎麼樣呢?您一定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調整您吃飯的時間,讓您過來您一定不願意過來,過來一定是很不高興。所以我們要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合理地安排。父母任性,其結果往往是跟孩子形成對抗。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變孩子,首先是改變自己。我的教育建議是:★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父母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兒童有著獨立的人格,應該平等地對待兒童,尊重兒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教育他們。父母應該在家庭中培養平等、民主的氣氛,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閱讀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補充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識。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科學,需要父母不斷學習。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學一些關於兒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科學育兒的原則與方法,不斷提高家教水平。父母只有時刻記住以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孩子成長髮育中各個階段的特點,才能正確地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