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應的月份?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12時辰對應時間

子時 23點——1點

丑時 1點—— 3點

寅時 3點——5點

卯時 5點——7點

辰時 7點——9點

巳時 9點——11點

午時 11點——13點

未時 13點——15點

申時 15點——17點

酉時 17點——19點

戌時 19點——21點

亥時 21點——23點

十二時辰對應的時間

一天分為12個時辰,按24小時分,時段是: 子時:23時---1時丑時 :1時---3時寅時 :3時---5時卯時 :5時---7時 晨時:7時---9時巳時 :9時---11時 午時:11時---13時未時 :13時---15時申時 :15時---17時酉時 :17時---19時戌時 :19時---21時 亥時:21時---23時

贊助廣告

求採納

十二時辰的叫法和時間段的分法是什麼?

山水天合勤學秀才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廠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贊助廣告

為什麼叫十二生肖?為什麼每年都有十二月?時間都12時辰?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裡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裡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採五行之情,佔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裡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迴圈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迴圈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週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鬆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闢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齧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餘下全文>>

古代所謂的十二時辰如何劃分?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迴圈、四季的變化等等是人類最早建立起來的時間觀念。人們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又需要根據時間更好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燃料的燃燒、物質的流動等原理製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 圭表是中國人最早創制出的利用陽光下影子移動的規律,測定二十四節氣和迴歸年長度的天文儀器。所謂“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標竿或者石柱,漢代後,改用銅製;“圭”是一根與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漢以後,改用石制或銅製,它們共同組成“圭表”。用圭表測出表影隨著太陽的視運動在一日之內的長短變化。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從正午表影長短變化的週期,可以確定一個迴歸年的長度,並能推算出“24氣”。後來幾經改進,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們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個相對較短的“小表”,相當於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時長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來。 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計時器,能夠更準確地測定不同時刻的時間。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針,還有一個刻有數字和分度的盤,將盤分成許多份,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如果將圭表和日晷結合起來,就成為既能測定節氣,又能測定時刻的“節氣日晷”。古代人還利用某些物質的流動現象來計時,如利用水從帶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壺中流出的量計量時間。 我國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製的刻箭上,按其一晝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長度,分刻成100個間距,每個間距即為一刻,故有“百刻”之稱。自西漢起,用12個時辰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每一時辰合今天的2小時。十二個時辰以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從夜間十一時起到一時為子時,一時至三時為丑時,其餘類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是把白天定為10小時,夜晚定為12小時。由於四季的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短不一樣,後來把一晝夜變化均勻地分為24小時,每小時為60分,每分為60秒。這種計時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全世界公用的時間計量單位。 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主要包括紀日法(包括一天之內的紀時法)、紀月法、紀年法以及節氣、節日等。 1.1 紀日法 日是最早出現的計時單位。 干支的概念:天為幹,地為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始,至癸亥終,稱為六十甲子。干支紀日法: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天干紀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產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個字來紀日。後逐漸不用。 《黃帝內經》中多數只用天干紀日,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句中四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稱:即根據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種不同形象)來紀日。例: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金??竇漢卿《標幽賦》) 1.2 紀時法 一天之內的紀時法:日出時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做夕、晚、暮、昏。太陽正中時稱日中,將近日中時稱隅中,太陽西斜稱日昃,太陽落山稱日入。古人一日兩餐,朝食在日出之後、隅中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食時;夕食在日昃之後、日入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晡時。以......餘下全文>>

請問:十二時辰、十二生肖、十二年為周、一年十二個月,中國歷史以來的十二是什麼含義?

羅馬

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日本

日本聖德太子定下了冠位十二階

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女性的一種裝束稱為十二單衣

10世紀中葉安南地區(今越南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區)12個大封建主割地稱雄,互相混戰,史稱十二使君之亂

1524~1525年發生的德國農民戰爭中,施瓦本北部農軍在1525年3月初制定的《十二條款》

1991年12月9~10日,12個原歐洲共同體成員國簽訂《歐洲聯盟條約》

中國古代歷史

中國古代將女孩12歲稱為“金釵之年”

周代天子冕上有十二旒,即是帽子上吊下來的穿玉絲繩,按諸侯等級旒的數目會遞減

《尚書·益稷》中記載了十二章服圖,說明皇帝冕服上裝飾的12種紋樣;分別是元衣(外衣)上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黃裳上刺繡的水藻、宗彝、火、粉米、黼(音釜)、黻(音佛)

前221年,秦朝統治者秦始皇下令收集全國兵器,銷燬並鑄成“十二金人(或稱為十二銅人)”

根據《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宋朝秦檜在一日內發出十二金牌,召回正與金作戰的岳飛回京

古希臘時期

曾代表完美,完整。當時是以12為一個完整的單位的。所以才會有“完整的”12星座,12小時和表示多餘,不完善,打破了完美的13(後表示背叛和邪惡的)。

相關問題答案
十二時辰對應的月份?
十二時辰對應的經絡?
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
十二時辰對應的五行?
十二時辰對應的時間?
十二生肖對應的月份?
十二屬相對應的月份?
十二星座對應的月份?
十二地支對應的月份?
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