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3日

赫哲族的文化有什麼特色?

民族概況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佈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贊助廣告

魚皮製衣酒敬神 狗拉雪橇赫哲人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

來到文化村大門,我們便看到了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走進文化村,同樣是木克楞建築的赫哲展覽館裡,赫哲人漁獵生產使用的工具、赫哲人捕獲的各種野獸及獸皮製品、民族文藝、民族歌舞的實物和影像資料讓我們對赫哲人的生活習俗、文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坐落於室外的一根椴木雕成的圖騰柱,刻畫了熊、虎、鹿、鷹等多種動物,展示了赫哲族的宗教信仰。

贊助廣告

追根溯源說赫哲

據史料記載,赫哲族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開流時期,在先秦時稱肅慎、漢魏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黑水,元明清時稱

女真。赫哲名字的由來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實錄》上記載並得以傳承。現在,全國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處,分別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敖其鎮的敖其村。

由於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個跨國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有赫哲族人口2萬餘人,當地人稱他們為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民風民俗和我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

衣食住行話赫哲

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赫哲族人喜愛吃魚,尤其喜愛吃生魚。這一習俗沿襲至今,顯示了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點。赫哲族人一向以殺生魚為敬。

不僅以魚肉、獸肉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狍皮和鹿皮製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綴兩排用鯰魚骨做的鈕釦,女子多穿魚皮或鹿皮長衣,式樣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魚皮套褲以及狍皮、鹿皮和魚皮製的鞋子。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婦女的一大特長。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魚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館裡,我們看到了展出的兩套用熟好的大馬哈魚皮縫製的男女魚皮套裝,做工考究,款式古樸大方。

赫哲人住的臨時房屋撮羅安口(尖頂窩棚)

在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拉合辮子草正房和臨時的房屋撮羅安口(尖頂窩棚),胡如布(地窖子),闊布如安口(圓頂窩棚)。

狗拉雪橇是赫哲人主要的交通工具。經過訓練的狗,每隻可拉70公斤左右,日行100至150公里。狗是赫哲人的好幫手,它們在運輸、狩獵、看家、保護主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使犬部”。

時代發展至今天,赫哲族人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在街津口鄉,赫哲人住進了寬敞的新居,種地、發展旅遊事業,過上幸福生活的赫哲人正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樣向著小康邁進。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屬於肅慎系統的挹婁、勿吉、黑水靺鞨、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與赫......餘下全文>>

赫哲族的民風民俗

二三百年前,布匹、綢緞開始進入赫哲族上層人士的家中。由於民族上層首領人物向中原歷代王朝進貢,皇室也以布匹、綢緞等作為回賞。清末,布匹開始輸入三姓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以後,赫哲人便皮、布兼用。解放後,普遍穿布製衣裝,只有男人出獵才穿皮衣。由於製作衣裝原材料的改善,為赫哲人原有的刺繡、圖案藝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非常發達,他們常常在用魚皮、獸皮製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繡制各種雲紋、花草、蝴蝶及幾何形圖案等。婦女們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褲腿等處用綵線刺繡的花紋、圖案更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繡如“雄雞(口卸)花”、“花籃與蓮藕”等圖案,構圖新穎別緻,格外精彩。此外,赫哲族的各種花紋圖案、補纖圖案、幾何花紋圖案、拼接圖案和套層拼接圖案等,都以獨特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人的聰明才智和審美的群體意識。

赫哲人的餐具:木構、木碗、鹿骨筷等,別具一格。他們製作的雕花樺木盒、雕花樺皮箱和各種樺皮工藝品,做工精細、雕刻美觀大方。樺皮製品上有各種二方連續紋樣、雲紋、山水、花朵、鳥獸等,形象生動,造型美觀的雕刻圖案。雕刻在“激達”--扎槍上的花紋,也以協調勻稱、細緻精美著稱。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吸收了漢族圖案藝術的精華,並能不斷創新,既富有本民族的生活氣息,又能反映民族生產、生活特點,極富民族特色,為中華民族刺繡、圖案的藝術寶庫增添了新的光彩。

雪原之“舟”

“拖日氣”--狗拉雪橇(漢族稱它為雪車、爬犁或冰床),是赫哲人冬季經常使用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

赫哲人家家養狗,主要用來拉雪橇。“拖日氣”速度很快,在雪地上賓士如飛,日行可達200餘里,載重三四百斤。拉“拖日氣”的狗,冬季用魚肉餵養,異常健壯。頭狗經過特殊訓練,能服從駕馭人發出的行、止、轉彎等命令。每個“拖日氣”根據載重量大小,可套三四隻至幾十只狗。“拖日氣”形狀象船,在裡面鋪上柳條,可坐人或載物,史書稱它為“陸行乘舟”。因赫哲人善於使用狗,在歷史上又被稱為“使犬部”。

很早以來,赫哲人就能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黑龍江一帶因地制宜地使用“拖日氣”。元、明兩代,從烏蘇里江到黑龍江下游出海口,遠至庫頁島之間設定許多“狗站”--狗車驛站,促使地處極寒、積雪時間長達半年的這一邊遠地帶和內地溝通。主要以赫哲、費雅喀族的先世為站戶的“狗站”。在戍守邊疆,方便官兵往來,傳遞政治、軍事、經濟使命、運送物資、確保衛、所供給,促進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起過在當時條件下用其他方式不能取代的不容低估的作用。

除使用“拖日氣”外,赫哲人還普遍使用滑雪板、雪橇、“烏沒日沉”--樺皮船、“古錄板”--快馬子、“特莫特肯”--小板船、“吉拉船”、“風船”、“飛船”--輪船等作交通運輸工具。近百年來,赫哲人已用馬代替了狗。現在,汽車、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汽船等在交通運輸和生產中已經普遍使用,有的漁民還買了摩托車。但婦女兒童外出,仍喜歡使用“拖日氣”。冬季出獵追捕野獸,赫哲人也離不開“拖日氣”。

禮儀節慶

赫哲人注重禮儀,有敬老尊長的良好社會風尚。晚輩出遠門回來,與長輩相見時,要向長輩行跪拜禮,依次向父母、兄嫂問安,以示敬重。長輩吻小輩的額頭,以示親熱愛護。

赫哲人講究過節,“舊曆年”(春節)被視為最大的節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別布瑪發”--祖宗三代、“五碼子”--諸神畫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們的故事中,有關過“舊曆年”的傳說是不少的。正月過“元宵節”、“二月二”吃豬頭肉、三月“清明”掃墓、五月過“端午”、八月過“中......餘下全文>>

赫哲族有什麼民族特徵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佈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清代有人叫他們其中一部落為費雅喀,赫哲人在俄羅斯境外有幾支,納乃,烏爾奇族,奧羅克,烏德蓋,也是赫哲人,有人提議成立納乃語支

魚皮製衣酒敬神 狗拉雪橇赫哲人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 魚皮衣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

一唱起赫哲族民歌《烏蘇裡船歌》那優美舒展的“赫尼哪”調,總會讓人想起生活在我國東北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人民。

“赫哲”一詞有“下游”或“東方”之意。赫哲人自稱‘用日貝”、“那尼臥”、“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稱“赫真”(意為:“東方的人”)、“奇楞”(意為“住在江邊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人口約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饒河縣、依蘭縣、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等。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國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三江沃野,山水縱橫,這裡有馳名中外的特產——蝗魚、蛙魚、三花五羅、貂皮、麝鼠……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人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來描述這裡的富庶。勤勞的赫哲人世世代代生息

赫哲族的漁獵文化有什麼特點?

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他們是捕魚的能手,他們吃魚,用的東西也是魚製品,包括服飾也是魚皮縫的,有魚線等等。

求介紹幾本寫關於赫哲族文化的書。謝謝!

黑龍江赫哲族文化

中國有赫哲族嗎﹖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僅次於珞巴族。赫哲族大部分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同江、撫遠、饒河等市、縣,其餘分佈在佳木斯、富錦、集賢、樺川、依蘭等縣。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赫哲族的東極撫遠赫哲文化

在東極撫遠的赫哲族,他們身著傳統服裝,膜拜萬物靈性,崇拜著最原始的信仰,每逢節日他們會唱著‘伊瑪堪’跳著‘鹿神舞’,這就是祖國最東方的赫哲族部落。他們的造衣方式獨特。由於生活在江河一帶,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所以在早年,撫遠赫哲族人在外捕漁回家,婦女會挑選出魚質較好的魚,揉制加工成魚皮魚線,並且用野花染成各種顏色,然後用赫哲族人精巧的雙手縫製成各種魚皮服飾。他們用剩餘的魚骨作為扣,拾掇各種各樣的貝殼作為邊飾。用魚皮製作出來的服飾具有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溼、易染色的特性,特別是在冬季,不硬化、不會蒙冰,是東極撫遠赫哲人漁獵生活的好好助手。

相關問題答案
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的風俗文化?
赫哲族的風俗都有哪些?
赫哲族風俗?
黎族文化?
赫哲族的傳統節日?
赫哲族在哪?
黎族文化特色?
滿族文化網?
羌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