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月份?
請問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日期是多少啊,謝謝。
立春 2月3——5日 陰曆偏月十六日
雨水2月18——20日 陰曆一月一日
驚蟄 3月5——7日 陰曆一月十六日
春分 3月20——21日 陰曆二月一日
清明 4月4——6日 陰曆二月十六日
穀雨 4月19——21日 陰曆三月一日
立夏 5月5——7日 陰曆三月十六日
小滿 5月20——22日 陰曆四月一日
芒種 6月5——7日 陰曆四月十六日
夏至 6月21——22日 陰曆五月一日
小暑 7月6——8日 陰曆五月十六日
大暑 7月22——24日 陰曆六月一日
立秋 8月7——9日 陰曆六月十六日
處暑 8月22——24日 陰曆七月一日
白露 9月7——9日 陰曆七月十六日
秋分 9月22——24日 陰曆八月一日
寒露 10月8——9日 陰曆八月十六日
霜降 10月23——24日 陰曆九月一日
立冬 11月7——8日 陰曆九月十六日
小雪 11月22——23日 陰曆十月一日
大雪 12月6——8日 陰曆十月十六日
冬至 12月21——23日 陰曆動月一日(苗歷新年)
小寒 1月5——7日 陰曆動月十六日
大寒 1月20——21日 陰曆偏月一日
*注:關於24節氣的準確日期,請參照該年苗族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冬至為苗歷新年,2008年冬至為12月21日,但2009年冬至卻為12月22日,因為2009年12月21日為苗歷十月三十日(苗歷除夕),22日才是苗歷新年。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6385.htm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麼?各對應幾月幾號以及它的來歷?
季節 月份 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共七十二候 )(附公元月日對照) 春 [孟春] 立春315°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2月3——5日 雨水330° 桃始花 倉庚鳴 鷹化為鳩 2月18——20日 [仲春] 驚蟄345° 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3月5——7日 春分0° 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3月20——21日 [季春] 清明15°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4月4——6日 穀雨30° 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 4月19——21日 夏 [孟夏] 立夏45° 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5月5——7日 小滿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5月20——22日 [仲夏] 芒種75°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6月5——7日 夏至90° 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6月21日——22日 [季夏] 小暑105° 溫風至 蟋蟀居闢 鷹乃學習 7月6——8日 大暑120° 腐草化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7月22——24日 秋 [孟秋] 立秋135°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8月7——9日 處暑150°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8月22——24日 [仲秋] 白露165°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9月7——9日 秋分180° 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9月22——24日 [季秋] 寒露195° 鴻雁來賓 雀攻大水為蛤 菊有黃花 10月8——9日 霜降210° 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10月23——24日 冬 [孟冬] 立冬225°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11月7——8日 小雪240° 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 閉塞而成冬11月22——23日 地氣下降 [仲冬] 大雪255° 鴠鳥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12月6——8日 冬至270° 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12月21——23日 [季冬] 小寒285° 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1月5——7日 大寒300° 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1月20——21日 節氣日期速演算法: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本世紀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這麼簡單。 編輯本段 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餘下全文>>
十二地支還對應著農曆月份,子對應
採用干支方法紀年月,就是八字的月份是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字的月份是按照二十四節氣劃分。簡單說,十二地支不與農曆月份一一對應。八字月份劃分簡單方法:按照陽曆每一個月有二個節氣,前一個是“節”,後一個是“氣、中氣”。八字月份就是按照前一個“節”劃分的。月份數字等於陽曆月份數字減去一。立春是年份、正月的劃分標誌。十二地支與八字月份關係: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醜,十二月。
二十四節氣時間和代表什麼
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和總結的結果,對農事耕作具有相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一般更適用於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一年中的哪一天?
二十四節氣的訂立是為了指導農業生產的,因此二十四節氣是跟太陽相對地球的位置是密切相關的。自然也就與陽曆日期是一致的,而農曆日期是不固定的。
季節 月份 節 氣 太陽到達
黃經的位置
春 孟 立春:2月3——5日 315°
春 雨水:2月18——20日 330°
仲 驚蟄:3月5——7日 345°
春 春分:3月20——21日 0°
季 清明:4月4——6日 15°
春 穀雨:4月19——21日 30°
夏 孟 立夏:5月5——7日 45°
夏 小滿:5月20——22日 60°
仲 芒種:6月5——7日 75°
夏 夏至:6月21日——22日 90°
季 小暑:7月6——8日 105°
夏 大暑:7月22——24日 120°
秋 孟 立秋:8月7——9日 135°
秋 處暑:8月22——24日 150°
仲 白露:9月7——9日 165°
秋 秋分:9月22——24日 180°
季 寒露:10月8——9日 195°
秋 霜降:10月23——24日 210°
冬 孟 立冬:11月7——8日 225°
冬 小雪:11月22——23日 240°
仲 大雪:12月6——8日 255°
冬 冬至:12月21——23日 270°
季 小寒:1月5——7日 285°
冬 大寒:1月20——21日 300°
2007年的二十四節氣的對應日期:
立春:2007年02月04日 (農曆12月17日)
雨水:2007年02月19日 (農曆01月02日)
驚蟄:2007年03月06日 (農曆01月17日)
春分:2007年03月21日 (農曆02月03日)
清明:2007年04月05日 (農曆02月18日)
穀雨:2007年04月20日 (農曆03月04日)
立夏:2007年05月06日 (農曆03月20日)
小滿:2007年05月21日 (農曆04月05日)
芒種:2007年06月06日 (農曆04月21日)
夏至:2007年06月22日 (農曆05月08日)
小暑:2007年07月07日 (農曆05月23日)
大暑:2007年07月23日 (農曆06月10日)
立秋:2007年08月08日 (農曆06月26日)
處暑:2007年08月23日 (農曆07月11日)
白露:2007年09月08日 (農曆07月27日)
秋分:2007年09月23日 (農曆08月13日)
寒露:2007年10月09日 (農曆08月29日)
霜降:2007年10月24日 (農曆09月14日)
立冬:2007年11月08日 (農曆09月29日)
小雪:2007年11月22日 (農曆10月13日)
大雪:2007年12月07日 (農曆10月28日)
冬至:2007年12月22日 (農曆11月13日)
小寒:2008年01月06日 (農曆11月28日)
大寒:2008年01月20日 (農曆12月13日)
參考資料:......餘下全文>>
怎麼用二十四節氣來確定風水的月份
怎麼用二十四節氣來確定風水的月份?——每月有兩個節氣,前一個節氣為“節”,後一個節氣為“氣”,統稱為節氣。如正月立春為節,雨水為氣;二月驚墊為節,春分為氣;其餘月份,以此類推。風水用事,以“節”為主:如正月立春這一天前的日子,還是上一年的十二月,以上一年的十二月論;從立春這一天開始論為正月的開始。如果正月在上一年的十二月,也以立春為準,上年十二月的日子,論為下一年的正月,論事上,下一年正月以立春開始。又如二月,驚墊節在正月,就以驚墊這一天開始,論為二月,如果已過二月,但驚墊節在二月後幾天,驚墊前的幾天還是正月,只有驚墊後才是正始的二月。其餘月份以此類推。總之,風水論事以節為主。
二十四節氣,分別指什麼
二十四節氣是指: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民間有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可以幫助你記憶: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
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客觀地反映了季節更替和氣候的變化情況,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它的形成和發展與我國農業生產緊密相連,可以有效地指導農業生產。
二十四節氣怎麼分出干支月 30分
古今的歷法不外太陽曆與太陰曆兩種,太陽曆如今日世界通用的公曆(前身為儒略曆,
十六世紀教皇格里高裡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曆),太陰曆如穆斯林國家通用
的穆斯林教歷。這兩種曆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太陽曆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相對於地球來
說,則為太陽繞黃道執行一週)為一回歸年,並將其平均成十二個月份,再分立大小平
閏月以概其餘。太陽曆的優點是四季分明,準確無差;太陰曆則嚴格以月亮朔望週期紀
月,因沒有顧及到地球公轉週期,所以不能準確地劃分四季界限。中國傳統的農曆實際
上是一種陰陽合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週期紀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設立閏月做到與迴歸
年同步。
所謂二十四節氣是將地球繞太陽一週即一回歸年的360度角劃作24分,即太陽在黃
經在向東每移動15度角為一“氣”,移動一週360度共24氣,農曆將這二十四節氣名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
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個稱為
“節氣”,其餘的稱為“中氣”。節氣通常被看作是陰曆,實際上卻是嚴格按回歸年計
算的,屬於陰曆的範籌。四柱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劃分也是嚴格以節氣為標準的,而不是
通常農曆或公曆的年月劃分,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則,使得四柱排列不受曆法變更的影
響而保持其準確性,更重要的是以迴歸年為紀年標誌,符合四季寒暑變化的節律,遵循
天道輪迴的因果關係,而這些都是命理學的理論基礎。現將四柱年月支與節氣之關係列
表如下:
節氣 黃經 月令 節氣 黃經 月令 節氣 黃經 月令 節氣 黃經 月令 立春 315度 寅 立夏 45度 巳 立秋 埂35度 申 立冬 225度 亥 雨水 330度 寅 小滿 60度 巳 處暑 150度 申 小雪 240度 亥 驚墊 345度 卯 芒種 75度 午 白露 165度 酉 大雪 255度 子 春分 0度 卯 夏至 90度 午 秋分 180度 酉 冬至 270度 子 清明 15度 辰 小暑 105度 未 寒露 195度 戌 小寒 285度 醜 穀雨 30度 辰 大暑 120度 未 霜降 210度 戌 大寒 300度 醜 注 : 1.一年的開始嚴格以立春時為準,如1994年2月4日9時31分立春,則甲戌年從1994年2月4日9時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時止。
2.每月的開始嚴格以交節時刻為準,如1994年2月4日9時31分立春,則甲戌年寅月(一月)從立春時算起,到3月6日3時38分驚蟄為止,從3月6日3時38分起算作卯月(二月),餘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