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
立冬過後還有幾個季節
季節一年只有四個,春夏秋冬,節氣有24個,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是什麼時候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
2015年11月8日 農曆 九月廿七 立冬
2016年11月7日 農曆 十月初八 立冬
立冬有什麼別稱
二十四節氣——立冬的由來與習俗
立冬是秋冬的過渡性節氣,猶如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標誌著一個季度的開始,或許有些地方到了立冬還沒迎來嚴寒冬季,只是稍稍冷而已,但是會漸漸的由涼變寒。那你知道立冬的時間、由來與習俗嗎?
立冬的時間
今年立冬的時間是:2016年11月7日,農曆十月初八。
立冬的由來
1、立冬意義:萬物收藏,歸避寒冷
立冬節氣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冬這個字在漢文的意思裡極為絕妙,一是它與凍同音,人們聽到冬聲,即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為無絲可傍身禦寒的終字,意為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一年可收成或勞累的時間也應該結束了,是收藏、補冬和養精蓄銳等待來春的時候了。
2、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立冬的習俗
1、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
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5、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摘自華夏民俗文化網...餘下全文>>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什麼
一、時間不同含義不同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開始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為冬季。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結束之意。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的減少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二、氣候特點不同
立冬氣溫下降快冷空氣臨來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11月,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兩者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乾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冬至南方溫度只有6℃至8℃左右,開始“數九”的第一天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三、民間習俗不同
立冬補冬:餃子、雞鴨魚肉、羊肉爐、薑母鴨
中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冬至進補:餃子、赤豆糯米飯、九層糕、冬節圓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飯。在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而廣東潮汕的則有吃冬節圓的習俗。
就廣東人來說,冬至這一天,會全家團聚吃團圓飯,不但做些大魚大肉的葷菜,還煮些素菜,湊夠九碟菜餚,有時還加上生果、燒酒和點心等,用來祭拜祖先。
2016什麼時候立冬 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別
2016年立冬時間
2016年11月7日 農曆 十月初八 星期一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此時天氣開始由涼轉冷。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時天氣變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前後。
立冬是不是冬至?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什麼?
立冬不是冬至,它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不同節氣。
一、時間不同含義不同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開始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為冬季。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結束之意。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的減少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二、氣候特點不同
立冬氣溫下降快冷空氣臨來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11月,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兩者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乾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冬至南方溫度只有6℃至8℃左右,開始“數九”的第一天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三、民間習俗不同
立冬補冬:餃子、雞鴨魚肉、羊肉爐、薑母鴨
中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冬至進補:餃子、赤豆糯米飯、九層糕、冬節圓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飯。在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而廣東潮汕的則有吃冬節圓的習俗。
就廣東人來說,冬至這一天,會全家團聚吃團圓飯,不但做些大魚大肉的葷菜,還煮些素菜,湊夠九碟菜餚,有時還加上生果、燒酒和點心等,用來祭拜祖先。...餘下全文>>
2016立冬是什麼時候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2016年立冬時間
2016年11月7日 農曆 十月初八 星期一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此時天氣開始由涼轉冷。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時天氣變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前後。
立冬是不是冬至?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什麼?
立冬不是冬至,它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不同節氣。
一、時間不同含義不同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開始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為冬季。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結束之意。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2015年十月立冬的具體時間是多少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對此,有的朋友對2015立冬時間很是關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詳細的進行關注下2015立冬時間。
2015立冬具體時間
2015年11月8日 01:58:36
農曆 2015年九月廿七 星期日
過了立冬才算過秋嗎?
是啊立冬了就代表秋季過完了
四季的劃分
四季的劃分,我國與西方有所不同。我國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季節的天文特徵: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兩季,晝夜均勻,正午太陽高度適中,是冬夏之間的過渡季節。具體地說,它以二十四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為四仲(見四季的劃分)。
春季:立春為起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
夏季:立夏為起點,夏至為中點,立秋為終點;
秋季:立秋為起點,秋分為中點,立冬為終點;
冬季:立冬為起點,冬至為中點,立春為終點。
這樣的四季,具有明顯的天文意義,但與實際的氣候情況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開始,而在氣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是夏季和冬季的中點,可是在氣候上,它們並非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氣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進行天文、氣象和物候觀測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科學成就。它的劃分兼具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的特點。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稱八節),表達的是天文季節;而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氣,則明顯地表示氣候和農事季節。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別表示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季節。大暑是夏至後第二氣,即夏至後一個月,大體與傳統的“三伏”中的中伏相當;大寒是冬至後第二氣,即冬至後一個月,同傳統的“三九”相近。故民諺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區別明顯,結合緊密。
西方的四季劃分,較多地側重於氣候方面。它把二分二至看作四季的起點。這樣的四季比我國的天文四季各推遲一個半月。例如,從立春至春分的一個半月,在我國屬春季的前半部分,而在西方卻是冬季的後半部分。
無論是我國的四季,還是西方的四季,都是按二分二至劃分的,它們都有確切的天文含義。兩種劃分方法本身都是天文上的,因而都不可能全面地考慮氣候的特點。按天文上的定義,一年分成大致相等的四個季節;同一季節,在不同緯度都有同樣的始終。而在氣候上,春夏秋冬四季,不一定是長短相等的;同一季節,在不同緯度也會有不同的始終。
要使春夏秋冬四季反映地面上的氣候條件,必須採用氣候本身的標準來劃分四季。氣候學上通常以侯平均溼度(每5日的平均氣溫)作為季節的劃分標準:候溫高於22℃的時期為夏季,低於10℃為冬季,介於二者之間的為春季和秋季。這樣,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溫度標準。但是,同一地點,四季必然長短不一;不同地點,同一季節並非同時始終。而且,並非到處都有四季。
四季的劃分
地球上不僅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氣候也是不同的。
對四季的劃分,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天文劃分法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 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餘下全文>>
立冬,立夏,立秋,立冬,分別指什麼時候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