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至是幾月幾日?
夏至是幾月幾日?每年都是一樣的嗎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是“夏至”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溼潤灌漿,乾乾溼溼,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氣候特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至,是極的意思,是日形長到終極的意思。這一天(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天氣開始炎熱。每年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夏至)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中也說:“夏至為者,至有三義;一以陰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陽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為至。”這天太陽的高度最長,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過了夏至日,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白天開始一天比一天縮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氣候學上則以每5天的平均氣溫高於22℃的始日作為夏季開始。夏至後,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髮育。長江中下游地區仍處在梅雨期,往往出現持續時間長、雨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夏至後進入伏天,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所以農諺中說:“夏至進入伏天裡,耕地賽過水澆園”;“進入夏至六月天,黃金......餘下全文>>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幾月幾日和幾月幾日
地理學上,夏至一般為六月二十二號,冬至一般為十二月二十二號。但由於地球繞日軌道會發生一定的偏差,導致真正的雙至日會有偏差,這也就是日曆上雙至日有的年份會不在同一天的原因,不過一般偏差只有幾個小時,不會太大,基本在二十二號前後,有時二十一號,有時二十三號,但一般還是規定二十二號為雙至日。
望採納
夏至是幾月幾日?固定的嗎?
夏至(summer solstice)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是“夏至”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溼潤灌漿,乾乾溼溼,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氣候特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至,是極的意思,是日形長到終極的意思。這一天(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天氣開始炎熱。每年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夏至)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中也說:“夏至為者,至有三義;一以陰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陽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為至。”這天太陽的高度最長,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過了夏至日,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白天開始一天比一天縮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氣候學上則以每5天的平均氣溫高於22℃的始日作為夏季開始。夏至後,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髮育。長江中下游地區仍處在梅雨期,往往出現持續時間長、雨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夏至後進入伏天,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所以農諺中說:“夏至進入伏天裡,耕地賽過水......餘下全文>>
夏至在幾月份?
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2017年夏至時間為: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夏至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夏至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會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什麼時候,2015年夏至是幾月幾號
2015-06-22 星期一
五月初七
乙未年 【羊年】
壬午月 己巳日
夏至是幾月幾日夏至是什麼時候 夏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summer solstice)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是“夏至”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溼潤灌漿,乾乾溼溼,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氣候特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至,是極的意思,是日形長到終極的意思。這一天(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天氣開始炎熱。每年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夏至)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中也說:“夏至為者,至有三義;一以陰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陽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為至。”這天太陽的高度最長,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過了夏至日,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白天開始一天比一天縮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氣候學上則以每5天的平均氣溫高於22℃的始日作為夏季開始。夏至後,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髮育。長江中下游地區仍處在梅雨期,往往出現持續時間長、雨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夏至後進入伏天,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所以農諺中說:“夏至進入伏天裡,耕地賽過水......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