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五行屬什麼?
五臟對應五行有些什麼說法嗎?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係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絡。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係。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絡的統一性。
2.說明臟腑間的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3.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髒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髒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髒,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係。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係來判斷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根據相剋關係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鍼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剋制作用來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餘下全文>>
介紹五臟六腑.還有對應五行的屬性
五臟: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肺屬金。六腑:大腸,小腸,三焦,膽,膀胱,胃沒有五行所屬,但是和五臟有對應關係
人的五臟六腑,分別對應哪五行?
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執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洩;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五臟六腑五行屬
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
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一、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二、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絡。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
三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係。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絡的統一性。
五行、五臟、五官有什麼關係
五行和人體的對應關係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五是個普遍的數字,五指、五官、五臟、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為五類。
在中醫裡,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係,注意這裡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並不限於具體的解剖川的五臟。
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
火-溫熱、升騰、明亮
土-生化、承載、受納
金-清潔、清肅、收斂
水-寒涼、滋潤、向下執行
中藥五行屬性與五臟關係
內經:酸—苦—甘—辛—鹹 輔行訣:辛鹹甘酸苦
肝—心—脾—肺—腎(—心包)
木—火—土—金—水
筋—脈—肉—皮—骨
怒—喜—思—悲—恐
淚—汗—涎—涕—唾
春—夏—長夏—秋—冬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兩本書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味的排列。相比較而言,內經的闡述更明確,一個“入”字,說明了“歸於”、“標靶”的含義,讓人一目瞭然。而輔行訣的中的“屬”字,則需要好好琢磨和玩味:也是“歸
於”或“標靶”的含義?還是“有關係”的意思?或者是“秉某某之性”之說?在這裡特別要注意兩者的用詞區別,精微之處就在於此:內經在闡述“O入X”
時,X用的是五臟名稱,所以可以用“入”,比如“入肝”的含義很明確;而輔行訣則用的是五行,並不對應具體某髒,用“入”字毫無含義。因此,輔行訣中的
“屬”,應該是“秉某某之性”、“刺激發揮某某元素之功能特徵”的意思,這樣理解最通順。
內經的闡述明確、直接、一目瞭然。酸味的東西有收澀作
用,吃了之後最先有反應的是肝,因此酸收、酸入肝;辛味的東西有發散效果,經常能緩解渴症,最先有反應的是肺,因此辛散、辛潤、入肺;苦味的東西吃了大小
便會增加,還會口渴,最先有反應的是心,因此苦洩、苦燥,苦入心;鹹味的東西吃了會興奮,最先有反應的是腎,因此鹹軟(此“軟”字當做“鼓動”、“興奮”
解釋,“心欲軟”之軟同理);淡味和甜味的東西吃了會增進消化和吸收,能解決一些腹痛、拘攣的現象,最先有反應的是脾,因此甘緩,甘屬脾。
可見,
酸收、酸入肝;辛散、辛潤,辛入肺;苦堅、苦燥,苦入腎;鹹軟,鹹入心;甘緩,甘入脾。來自於古人的生活體驗和治病實踐,是對事實的記錄,不摻雜太多的推
斷,是一種基於經驗的“黑盒理論”。實際上根據現代醫學理論,有些方面是可以印證的,比如“鹹軟”,從細胞學角度,正是通過鈉-鉀交換調節滲透壓,從而影
響血液流動和體液水平。
而輔行訣的條文中,五味對應了五行,而不是五臟。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五行?“木曰曲直、金曰從革、火曰炎上、水曰潤下、
土愛稼穡”,這是五行最源本之解釋。按輔行訣所說:“味辛皆屬木”,我們知道,木曰曲直,木既有曲(收),又有直(舒),而“辛”的作用是“散和潤”,只
有“辛散”與“直”匹配,而“曲”字按理說應該與“酸收”匹配才對,而“酸”卻是“皆屬金”的,這個“皆”字的含義,就是說“酸”和“木”沒有一點關係,
這是讓人費思量的地方。除非把五行的源本定義全部推翻,否則此處有解釋不通的地方,或者至少是不嚴謹的。
結論,關於五味所屬及五味之性,個人認為還是要以內經的闡述為主。輔行訣的闡述存在一些瑕疵,在參考時應更多偏重於其實際應用,以及具體場合。
我知道國醫戰隊目前正在做中醫問診板塊,我推薦您去百度國醫戰隊,然後找他們去問問吧,他們會耐心解答您的問題。
五臟中肝屬於五行中的哪一項?
肝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