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如來指什麼生肖?
金粟如來是後身,五光十色顯神威
金粟如來是後身
2013-07-18 | 博覽眾長...
來自:草根智庫最新熱點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這首《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是李白所作。詩仙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天生仙風道骨,賀知章稱之為“謫仙人”。湖州司馬問李白,到底是佛家還是道家,李白說,“金粟如來是後身”。
金粟如來,過去佛之名,是維摩詰居士的前生。維摩詰,又稱淨名大士,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大乘佛教在家居士,以思想深邃、辨才出眾著稱。淨名大士在唐朝的影響很廣。
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這樣的皇宮,是留不住李白的,清靜佛國,才是李白的家,故鄉風月有誰爭?
娑婆世界,都是無常,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不能圓滿,何況人事?樂境乍現,苦境即臨,硬把“杭州”當“汴州”,那是痴心妄想。
此世界苦,說不能盡。三苦、八苦,是佛家的概括。三苦,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尚書》說,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這是世間的因果法則。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因果,佛教講的最清楚,但佛教也逃不出因果,“三武一宗”法難,就是明證:
446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詔令諸州厲行廢佛政策,盡誅長安沙門,破壞一切經典畫像,北魏佛教遂遭毀滅。
574年,五月,北周武帝廢止佛道二教,損毀經像,近迫僧道還俗。
842年-845年,唐武宗滅佛,寺皆廢棄,逼令僧尼還俗,佛像、鍾、磬,改鑄錢幣或農具,歷史稱“會昌法難”,為四大法難之最慘烈。
955年,後周世宗實行排佛政策,詔令廢止佛寺,毀經像,收鍾、磬之類鑄錢。
“昔有三武禍吾宗,衲子離寺塔院空。應是昔年崇奉日,未能勤儉守家風”。這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的詠史詩。
趙樸初居士指出,三武之禍,法難深重,而其因則由僧人放逸、退墮,不持戒修行所致。如是因,如是果,毫釐不爽。前車之鑑,啟人深思。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此乃世出世間至理。改朝換代,不出此理,四大法難,也不出此理。
“王子犯法,於庶民同罪”,在中國,古今一直很難執行,但天道一直在“執行”,風雨不誤。三武一宗,做的太過了,同樣沒逃出因果:
452年,廢佛六年,北魏太武帝被弒而亡,十二月,北魏文成帝詔令復興佛教。
578年,廢佛四年,北周武帝崩,三十六歲。580年,北周復興佛道二教。
846年,廢佛一年,唐武宗崩,三十三歲。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三月,下敕恢復全國佛寺。
顯德六年(959年),廢佛四年,後周世宗在北征途中,胸部突發癰疽而身亡,三十八歲。960年,宋太祖統一天下,下詔復寺立像。
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三武一宗,他們認為是在滅佛殺僧,實際是在滅自性,心佛眾是生三無差別。三武一宗禍端起於人我分別,起於邪知邪見,人我分別,冤親分別,都是“有漏”的。
道在人心,如水在地。雖高原平地,了不見水,若穴土而求之,無不得之。水喻吾心固有之明德,土喻吾心幻現之物慾。果能格物致知,無有不能明其明德者。人多不肯施功。致物慾錮蔽真知,不知希聖希賢,甘心自暴自棄。由茲喪法身以失慧,生作走肉行屍。
俗話說,返老還童。有些老人,頭髮可以由白變黑,有些老人可以張出第二口牙來。牙神經被殺死後,等於放棄了第二口牙的機會。您瞭解自己嗎?
冬天菠菜死了,不等於滅,春天還會長出來;牙死了,不等於滅,條件成熟了還會長出來;人死如燈滅,典型的邪知邪見。
漢三國,幷州鮮卑人(女),壽命350歲;唐朝,藥王孫思邈,......餘下全文>>
金粟如來法旦是哪一天,金粟如來是誰
金粟如來法旦
陰曆的六月初十是金粟如來(維摩居士)的聖誕。
金粟如來是誰
維摩詰居士是東方無垢妙喜世界的金粟如來,化身為身材高大偉岸的維摩詰居士,來到娑婆世界,住在中印度毗耶離城中。
他以智慧卓越,辯材無礙的神通,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他出入於酒樓鬧市而能方便弘法,入汙泥而不染地接引眾生。佛界稱他是火中金蓮,智者的化身。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翻譯
句出《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作者李白。
青蓮居士謫仙人--(我是)青蓮居士,自號謫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我已經)在酒家隱姓埋名三十年了。
湖州司馬何須問--湖州司馬先生你又何必問(我是誰)呢?
金粟如來是後身--(我的)下一世也會是佛門中人(維摩詰、佛祖)。
這是李白答湖州佛門弟子司馬氏問李白是何許人也之作。詩中雖有戲語,但亦見李白真性情。
哪裡有金粟如來像?我想請一尊
網上都有買
請問金粟如來和彌勒佛、布袋和尚有關嗎?
【金粟如來】
(雜名)維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來。古來盛傳此說,然不見經文之本據,或謂發跡經,思惟三昧經說之,然二經皆不載於經錄。維摩經會疏三曰:“今淨名,或雲金粟如來,已得上寂滅忍。”谷響集一曰:“李善所著頭陀寺碑,注引發跡經雲:淨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來。予(寂照)嘗檢藏中,不得此經。又按復禮法師十門辨惑論,稽疑曰:窮見維摩神力,掌運如來。但十地之觀如來,尚隔羅縠。若維摩是如來助佛揚化,未知何名何號何論何經?請煩上智示下愚。辨惑曰:金粟之名,傳而有據者也。自注雲:吉藏師雲:金粟事出思惟三昧經。自雲:(復禮)未見其本。今檢諸經錄目(寂照)無此經名。窮謂西國有經,東方未譯矣。”祖庭事苑三曰:“十門辨惑論雲:維摩是金粟如來。吉藏師雲:事頂思惟三昧經。自雲:未見其本。”李白答湖州司馬問詩曰:“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是李白自比淨名居士也。
而布袋和尚相傳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來度化眾生
請問寺院裡的住持和方丈有什麼不同?還是一回事呢?
住持是寺內管理,相當於管家,方丈是本寺的最高權威,但一般不管瑣事,他對全寺院的大小事務有一票否決權,一般小寺院不設住持.
我們看電視上的很唬寺院,住持方丈分不清,實際上有設立住持一職的大寺院方丈一般專心研究佛學,很少出來接待遊僧和香客,除非來者非官即仕.詳細的可以參考閩南佛學院的介紹
方丈和主持有什麼區別
【方丈】
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稱函丈、正堂、堂頭。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維摩禪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說;轉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轉申為禪林住持,或對師父之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FROM:【佛光大辭典】
【住持】
‘住持’之語義為‘安住之、維持之’。原意指代佛傳法、續佛慧命之人,後乃被用來指稱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長老。此詞用在寺職稱謂時,又稱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稱之為住職。由於住持之住處稱為‘方丈’,故‘方丈’一詞亦被引申為住持之意。
相傳住持一職為唐代百丈山懷海所創。《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住持章〉雲(大正48·1119a)∶ ‘佛教入中國四百年而達磨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風問道,有徒實蕃,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如天竺之稱舍利弗、須菩提,以齒德俱尊也。’
關於住持的意義,依《禪苑清規》所述,是各處一方續佛慧命;契嵩的《廣原教》謂,藉人持其法,使法永住不泯滅,故云住持。此外,又有住持三寶或如《淨土論》所謂‘法王善住持’等義。住持有三種職務,即說法、安眾、修造等。《禪林寶訓》卷四引用密庵禪師之語云(大正48·1037c)∶‘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非莫辨。住持人達此三事,則不被外物所惑矣。’
又,禪宗由於住在寺內的徒眾甚多,故各寺均設住持一人,其下另置若干職位。至後世,此住持之稱也通用於其他諸宗。
◎附∶《禪林象器箋》〈職位門〉(摘錄)
《禪苑清規》〈尊宿住持〉雲∶代佛揚化,表異知事,故云傳法。各處一方,續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轉法輪,命為出世。師承有據,乃號傳燈。得善現尊者長老之名,居金粟如來方丈之地,私稱灑掃貴徒。嚴淨道場,官請焚修,蓋為祝延聖壽故。宜運大心,演大法,蘊大德,興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益利。權衡在手,縱奪臨時。規矩準繩,故難擬議,然其大體,令行禁止,必在威嚴。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補職,略為指蹤,拱手仰成,慎無徹時。整肅叢林規矩,撫循龍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備用清規》〈住持〉雲∶佛祖傳持,延洪慧命,軌範三界,開鑿人天,明句上事,轉大法輪。居金粟如來方丈之位,得善現尊者長老之名。入室升堂,告香普說,世出世間,法如法說,行說俱到,名實相當,舉古明今,師承有據。或單提直截,對接上根;或設化隨機,誘勸中下。成就勝緣,權衡縱奪。致若行道說法之暇,勾稽錢穀簿書,豐儉隨宜供眾。
修造雖曰世間餘事,古今亦號難齊,苟能兼濟,斯謂全才。不及此者,竭力運謀,修造盡心,供眾安僧。列職任賢,庶毋曠役。斯謂三等住持,良非細事。焚修祈禱,貴在專誠。臨眾閒居,無宜慢易。叢林之設,老病為先,照拂矜忴,尤須介念。方來高士,加禮送迎,率身以先,無事不辦。如密庵披衣夜臥,代先師持戒,克振家聲,地藏指石說心,與弟子投機,得大智慧。此皆千古典刑,佛法重任也。
明教嵩禪師《廣原教》雲∶教謂住持者,何謂也?住持也者。謂藉人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泯也。夫戒定慧者,持法之具也。僧園物務者,持法之資也。法也者,大聖人之道也,資與具,待其人而後舉。善其具,而不善其資,不可也。善其資,而不善其具,不可也。皆善可以持而住之也。
昔靈山住持,以大迦葉統之。竹林住持,以身子屍之。故聖人之教盛,聖人之法長存。聖人既隱,其世數相去,茫然久乎。吾人僥倖,乃以住持,名之勢之利之。天下相習,沓焉錠然,幾乎成風成俗也。聖人不復出,孰為之正?外衛者不視......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