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的名字?
苗族常見的名字有什麼???
苗族姓氏主要是指清改土歸流後的主要漢姓。
湘西除了吳、龍、麻、石、廖這幾大姓,還有符、滕、陳、尹等不少雜姓。
黔東南苗族漢姓:吳、羅、李、楊、潘、王、雷;
廣西融水苗族漢姓賈、韋、樑;
滇東北和川南苗族漢姓熊、陶、王、馬、古;
滇東南和滇南苗族漢姓張、吳、李等均為大姓。
這些漢姓,都是隨著與漢文化聯絡的加強,特別是通過清代改土歸流,苗民“編戶”、“入籍”,才改用和移植漢姓。 苗在 ,中國不是蔑稱 。 苗族 是與漢族血緣關係 最近的一個民族 , 因為兩個民族共認一個祖先 , 雖然漢族人可能對苗族人有點輕視 , 但相比於其他民族卻是最看重的呢 , 因為 “漢苗是一家”。
知名人物
東丹甘 苗族蘆笙演奏家,作曲家
宋祖英 當代著名歌唱家
苗族人的名字
東部方言苗族是 名+姓 ,例如:龍中華 苗語名字是“中華*羋”,介紹姓的時候是 族稱+姓,例如:“熊羋龍姓苗族 自稱 熊羋 (XONGB MIEL)石姓苗族 自稱 熊灌 (XONGB GHUEAS)田姓苗族 自稱 熊萊 (XONGB LEL)吳姓苗族 自稱 熊簫 (XONGB XOD)麻姓苗族 自稱 熊卡 (XONGB KHAD)唐姓苗族 自稱 熊卞 (XONGB BIANT)中部苗族的苗名一般採用子父連名和子父祖連名,絕大部分是子父連名。西部苗族的姓,有苗姓與漢姓,漢姓是後來為了利於官府統治、登記人口之類產生的。我們這兒沒有父子連名,苗姓與漢姓並用、漢姓主要用在人口登記和讀書等大於本民族事務的公性事上。苗族習慣稱呼是名+姓,比如漢姓熊,小名衝,就叫衝熊,登記時是熊衝;熊氏的苗姓是“誇貓”或“誇羋”--------熊氏這是少有的苗姓與漢姓相通的姓氏,多數苗姓用的漢姓、其意思毫無關聯。你可以去 百度貼吧 苗族吧裡看看 會有幫助滴~
苗族歷史名人介紹,苗族名人有哪些
項崇周(1856年—?)又稱項四,苗名稱年四,雲南麻栗坡人,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的民族英雄。項崇周出生於貧苦的苗族僱農家庭,世世代代定居於雲南邊境麻栗坡猛洞野豬塘。 沈從文(1902—1988)中國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還有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
陶新春(1825—1867)原名陶正春,又名陶虎,貴州威寧人,太平天國革命時期黔西北苗族人民起義的著名首領。
苗族人一般的姓氏是什麼?
苗族有十二個宗支,即十二大苗姓。
據石宗仁先生整理翻譯本,為“仡濮”、“仡樓”、“仡慷”、“仡羋”、“仡灌”、“仡卡”,“仡削”、“仡徠”、“仡侃”、“仡宿”、“仡勞”、“仡雄吾”①。龍炳文先生的整理翻譯本有“仡萊”、“仡愷”、“仡盧”、“仡弄”、“仡遼”、“仡羋”等②。二者基本相同,只是所用的一些記音的漢字有別。“仡”為語氣詞,有時又可漢譯為“果”、“禾”,加在姓的前面帶有尊重的意思。平常也可加“代”,而不用“仡”。
又據20世紀三、四十年代湘西苗族文人石啟貴記載,乾城(今吉首)、鳳凰,永綏(今花垣)等地的苗族,傳說有十二個系別(即苗語姓氏),當時尚保留的有七個。即禾孝、禾篾、禾瓜、禾卡,禾枷、禾列。“禾”,即為“仡”(“果”)的不同漢字的記音③。與《古老話》對照,“禾孝”即“仡削”,“禾篾”即“仡羋”,“禾瓜”即“仡灌”,“禾卡”即“仡侃”,“禾列”即“仡徠”,相互可對應,僅漢字記音不同而已。可見,東部方言的幾大苗姓,一直在苗族內部世代相傳。
在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地區,苗族內部流傳的苗姓至今亦大多可考。如福泉縣流傳的苗姓,有“喀編給”、“喀乾打”、“喀編打”、“喀香卡”、“喀往覺”、“喀卯”等。前面所加的苗語“喀”相當於漢語的“人”或“客”,也有尊稱的意思,可直譯為“編給人”、“乾打人”、“香卡人”等④。臺江縣境內有“寨方”、“寨黎”、“寨向”、“寨勾”、“寨柳”、“寨嗄鬧”等苗姓⑤。苗語“寨”相當於漢語的“家”,意為“方家”、“黎家”、“向家”等。實際是方、黎、向、勾、柳、嗄鬧等姓,這也就是黔東南地區苗族內部至今仍存在的一些不同支系和宗支。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地區,次方言和不同土語特別多,所以苗姓比較複雜。
據黔西北赫章縣調查,其境內西部方言滇東北次方言苗族,有“卯簡”、“卯檔”、“卯漏”、“卯蚩”、“卯遠”、“卯懶”、“卯魯”、“卯讓”等苗姓;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內部,有“姆嘰”、“姆赤”、“姆吾”、“姆扒”、“姆繞”、“姆隴”、“姆尤”、“姆髦”、“姆低”、“姆舉”等姓⑥。
據威寧縣調查,在其境內泊東北次方言苗族中,至今仍流行的有八大苗姓。即“卯展”、“卯蕩”、“卯婁”、“卯蚩”、“卯簡”、“卯魯”膽“卯繞”、“卯日”;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語苗族,有“蒙優”、“蒙兒”、“蒙蚩”、“蒙蕩”、“蒙魯”、“蒙嚷”、“給蒙”、“格支”、“格賓浪”、“喀居”、“蒙汪”、“格羋”等,共12苗姓⑦。
1987年10月筆者在滇東比昭通地區考察時,彝良苗族代表人士張榮等人介紹,他們屬“大花苗”(西部方言苗族的一個主要支系),內部有八大姓(宗支),即“蒙周”、“蒙當”、“蒙階”、“蒙雌”、“蒙繞”、“蒙扎”、“蒙耶”、“蒙竹”。
又據川南珙縣調查資料記載,當地苗族(屆“白苗”支系),內部有28姓。即“誇葉”、“誇卯”、“誇洛”、“誇讓”、“誇擋”、“誇慮”、“誇皆”、“誇槓”、“誇眾”、“誇乃”、“誇兩”、“誇這”、“誇路”、“誇抓”、“誇告”、“誇巴”、“誇暫”、“誇合”、“誇查”、“誇那”、“誇插”、“誇故”、“誇勒”、“誇聳”、“誇幹”、“誇拿”、“誇捏”、“誇策”⑧。
從上引資料看,“卯”、“姆”、“蒙”,應是西部方言的大多數苗族的自稱“Hmong”的不同漢字記音和諧音。加在姓氏的前面,其意即為“苗族展”、“苗族蚩”、“苗族繞”等。“誇”,相當於東部方言的”仡”,“代”,為語氣詞,同樣有尊重的意思。西部方言地區各次方言和土語的苗族姓氏,各有差異,但相互參照起來看,依然有不少姓氏是共同的。如“蚩”(“雌......餘下全文>>
苗族如何稱呼男女
男孩管 女孩子 叫 答啤 (苗語)
女孩子管 男孩子 叫 答減 (苗語)
父母管子女叫 賴 (苗語)
苗族人姓什麼?
中國最古老姓氏為“風”姓,也就是“鳳”,鳳凰崇拜起源地在湘西一帶。後來鳳凰成為楚國圖騰。而商代也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法。秦是秦族的族稱,它由“玄鳥殞卵““雙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組成。漢朝崇鳳,也有人說“漢朝的圖騰是玄鳥或金烏”。漢高祖劉邦斬白蛇。只是到了漢朝中後期,華夏圖騰才轉化為龍。
古代名人中有幾人是苗族
沈從文 中國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項崇 又稱項四,苗名稱年四,雲南麻栗坡人,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
擊法國殖民者入侵的民族英雄。
陶新春 原名陶正春,又名陶虎,貴州威寧人,太平天國革命時期黔西北
苗族人民起義的著名首領。
張秀眉 貴州臺拱(今臺江縣)人,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黔東南苗族農民起
義領袖。
東丹甘 又名楊萬選,貴州黃平人。苗族蘆笙演奏家,作曲家,貴州省黃平
縣重興鄉人。
屈原 中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文化名人,楚國政治家。在政治上,力主改革、聯齊抗秦,為饞言所害,鬱郁不得志,其主張不為朝廷所納,反屢遭貶謫和放逐。楚都郢城被秦國攻破之後,投江殉國。其創造的文化藝術成就享譽世界、千年不衰。有學者論證屈原是苗族先民,但仍有爭議。
楊完者 湖南綏寧人。元代農民起義將領,後受招為官,初授千戶,官
至元帥。後矜驕日肆,被同僚圍困而自縊。
沐英,明初大將。安徽定遠人,籍貫湖南城步。元末參加朱元璋起義
軍,任大將軍,討西番、徵雲南,屢立戰功。授西平侯,卒,假追封黔寧王。或以為回族
吳鶴 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鎮溪)人。曾隨大思想家王陽
明遊學江西,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樂仕途,拒官不就,堅持在鄉里設館辦學。
為唐宋以來苗族第一代漢文化知識分子。後人為其建祠立碑,開設源溪書院”以示紀念。
滿朝薦 湖南麻陽人。是苗族中迄今所知最早的科舉文人,明神宗萬
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曾任陝西西安府咸寧知縣、明朝廷刑部郎中、尚寶寺正
卿、太僕寺正卿等職
吳八月 湖南鳳凰人。清乾嘉苗民起義領袖。在反抗清朝戰鬥中,戰果累累,被公推為“苗王”。起義軍在他的統一指揮下,多次重創清軍。因叛徒出賣被俘被清廷處以極刑
本人苗族姑娘,想去個苗名,有懂苗語的可以幫忙取一下嗎
我是苗族姑娘,
你可以叫。 阿滿 苗語意思寶貝
苗族在五十六個民族裡人口數量排第幾名?
1 、阿昌族: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佈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佈在雲南,人口8.2萬餘,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佈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文字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佈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佈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佈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糰,地戲
18、哈尼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 族:分佈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佈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佈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