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氏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百家姓,崔姓氏的由來。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時齊國國君丁公伋的嫡長子季子曾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根據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於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北),後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而這位丁公佶,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見,崔氏中國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後代,追本溯源還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的子孫。他們的得姓,算起來大約有3000餘千年的歷史了。

贊助廣告

2、據《新唐書》所載,唐時新羅國有崔姓。

3、出自少數民族崔姓:

① 清代高麗人、滿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崔季子。相傳炎帝神農氏為少典之子,因居於姜水(渭水支流)之濱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後人有姜姓呂尚,字子牙,人稱姜子牙,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時為齊丁公。齊丁公嫡子季子本該繼承齊國國君之位,卻讓位於其弟叔乙,自己食採於崔邑。其後人以邑為氏,稱為崔姓,並尊仁愛有德的季子為崔姓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崔姓崔姓發源于山東境內。季子後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後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另東漢末年,軍閥爭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鮮,後發展為朝鮮大戶。魏晉南北朝時,崔姓依舊以門第高貴、族大人眾而著。史載,西晉時,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孫)有七子,長子崔雙為東祖,次子崔邯為西祖,三子崔寓為南祖,亦號中祖。崔寓四世孫崔林,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崔悅,前趙司徒、左長安、關內侯,有三子:渾、潛、湛。崔湛之孫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滎陽(今屬河南),號鄭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達二十七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四人),由此可見唐代崔姓地位顯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為主,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遍佈崔姓。宋元時期,有較多崔姓南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樹崔姓移民於人跡稀疏之地。明清之際又有大批崔姓族人遷往遼東一帶,多與朝鮮族雜居。清末又有入居東南亞國家者。總之,唐代以後,崔姓雖陸續有遷徙之舉,但仍不失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約佔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八。

贊助廣告

三、歷史名人

崔 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餘下全文>>

姓氏崔的由來

崔氏源流

一、崔姓來源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初年,有姜姓呂尚,字子牙,為官太師,也稱師尚父,又俗稱姜太公,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為諸侯國,建都營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亻及),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康王時為顧命大臣,死後諡號為齊丁公。齊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應繼承齊國君位,卻讓位於弟叔乙,自己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的崔氏城),遂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為崔季子。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述為:“姜姓本炎帝,生於姜水,因以為姓。”姜姓部族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羌字從羊從人,表示族名;姜字從羊從女,表示族姓,他們都生活在我國西部地區。《說文》雲:“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從羊”;《風俗通》謂:“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而姜姓部族原來也居住在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水經注·渭水》說:“岐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這裡所記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動的地區。由於姜、羌同源,故《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姜姓之別也”;近代人章炳麟也指出:“姜姓出於西羌”,追其祖先都應是以牧羊為主或以羊為圖騰的部族。然而,姜姓部族很早就從羌人中分離出來,他們的居住地在羌人的東部,其經濟生活也由遊牧轉變為以農業為主。據傳姜姓部族的始祖為神農氏,或稱炎帝。《說文》釋“姜”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姓。”《帝王世紀》述:“炎帝神農氏,姜姓也……長於姜水,因以氏焉。”關於神農氏開始從事農業的故事在古代流傳極廣,可知以炎帝神農氏為始祖的姜姓部族,實為羌人中最先進入農業經濟階段的一支。

在中國古史傳說中,最早、最顯赫的氏族即姜姓炎帝族與姬姓黃帝族。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和黃帝族的姬姓部落原來十分接近,兩族還有親屬關係。《國語·晉語》曰:“昔少典氏娶於有(足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姜、姬兩姓有密切的血緣關係,他們不但世為婚姻之族,而且不斷爭鬥,其中最著名的是蚩尤與黃帝之戰,或曰炎黃之戰,戰爭的結局以炎帝族失敗與黃帝族勝利而告終。在史前時代,姜姓部族輾轉四遷之地甚多。在歷史的程序中,炎帝的許多子孫分為很多支系,變易為其他姓氏。

姜姓較主要的一支即呂氏,據《呂氏世系表》載:“共工氏從孫伯夷,佐堯掌四嶽,佐禹治水,封為呂侯,為呂姓之始。”《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呂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為諸侯,號共工氏,有地在弘農之間,從孫伯夷,佐堯掌禮,使偏(通遍)掌四嶽,為諸侯伯(通霸),號太嶽。又佐禹治水,有功,賜氏曰呂,封為呂侯。”可見,呂姓,源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國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後裔,共工氏從(堂)孫伯夷,是帝顓頊之師,帝堯時輔政,掌管禮儀,帝舜時正式任命他為秩宗,並告誡他說:“伯夷啊,由你做秩宗,早晚都要小心恭敬,只有為玖清明才能正直。”伯夷牢記帝舜教誨,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禹代行天子之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的“心呂之臣”(呂,據許慎《說文解字》:“呂,脊骨也,象形。”《新唐書·宰相世系》:“呂者,膂也,謂能為股肱心膂也。”心呂之臣意即心腹之臣)。為嘉獎伯夷,帝舜晚年賜伯夷姓姜,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伯夷的後代,早年活動於甘青山嶽地區,由於崇拜山嶽之神,形成了四嶽部落。在堯、舜、夏禹時代,四嶽成為部落聯盟的山嶽祭司,也是當時強大的部落之一。呂與申,皆為四嶽部落之後,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主要分支。《詩經·大雅·崧高》稱:“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這裡的甫就是呂,《尚書·呂刑》在《禮記·表記》......餘下全文>>

崔姓的來源

崔姓是中國、朝鮮和韓國的姓氏之一,其主要來源於姜姓,始祖傳為姜太公,鼻祖為炎帝神農氏,山東臨淄(淄博)為崔姓的發源地。

崔姓在六朝、隋唐時期達到極盛,屬於中原地區望族、全國大姓;望族分佈於今山東淄博、河南濮陽、河北安平、湖南桂東等地;主要堂號有博陵堂、清河堂等。歷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學家崔駰、書法家崔瑗、政論家崔寔、詩人崔顥、崔護等。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國姓氏中排行第54,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8%。今日崔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約佔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佈則以朝鮮、韓國為多。

崔氏姓的來源、

歷史上源於姜氏,相傳是炎帝的後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孫姜尚因輔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於齊,建齊國,為公爵。傳至其丁公時,有長子姜季子應襲公爵.但辭而不受,讓位於叔乙.叔乙即位後,把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一帶的地方賞賜給他作為食邑.從此,季子的子孫便在崔邑居住下來,後來又把食邑的名稱崔當作姓氏,從而成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後,世代在齊國擔任重要官職,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孫崔杼是齊國權臣,獨攬朝政大權多年.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才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秦朝時,崔杼嫡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侯.入漢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東北)定居下來崔業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為強宗大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眾多,加上仕官遷徒等原因,崔姓又進一步分衍出鄭州崔氏,邵陵崔氏,齊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僅在唐朝,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十房崔氏累計出了23位宰相.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俗諺,崔姓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 .

崔姓不僅在歷史上是最尊貴的姓氏之一,其姓族中也是名賢輩出。其中最知明者,有東漢政論家崔宴,文學家崔胭,書法家崔瑗,崔悅,南北朝政治家崔浩,史學家崔鴻,經學家崔靈恩,隋朝學者崔頤崔唐代詩人崔護,崔磷,名成崔義玄,崔肌宋朝畫家崔白,經濟學家崔子方,元朝畫家崔彥輝,明代名臣崔呈秀清朝,詩人崔華等,近代經濟學家崔適等!!!!!

崔姓的祖先是誰?

崔姓起源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曾長期是山東望族和全國著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名列第74位。

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開國君主呂尚。呂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從其封姓。呂尚的兒子丁公伋,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後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後代一直是齊國的卿大夫,其九世孫崔杼,為齊正卿。崔杼曾立莊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孫崔意如,為秦朝大夫,封東萊侯,有二子:伯基、仲牟,俯後分支繁衍,人丁興旺。自漢至宋,官宦不絕。魏晉至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或稱“崔、盧、王、謝”,或稱“崔、盧、李、鄭”,均把崔氏列為一等大勝。宋代的《廣韻》說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此外,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餘避亂入朝鮮,後發展成為朝鮮族大姓;西晉至唐代,崔氏還分佈於今山西、浙江、江蘇、廣西、安徽、陝西、甘肅等地;宋代以後,崔氏分佈地更廣,有的於清代以後移居東南亞一些國家。

崔氏對中華文化的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人才輩出,史不絕書。東漢有文學家崔駰、書法家崔瑗、政論家崔寔,均為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南北朝時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書、白馬公崔巨集,司徒崔浩,經學家崔靈恩,史學家崔鴻,書法家崔悅。唐代有詩人崔國輔,崔灝,崔護,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達27人,地位顯赫一時。

其後,北宋有畫家崔白,擅畫花竹、禽鳥,還有經學家崔子方。元朝有書畫家崔彥輝,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畫家崔子忠。清代有學者崔述、經學家崔紀。近代有經學家崔適。

崔姓的起源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

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知後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雖然如此,崔氏仍為士族高門。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為博陵崔氏,也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崔姓輩分排列

扈姓

一、姓氏源流

扈(Hù)姓源出有二:

1、源於姒姓,為大禹王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左傳》、《漢書》等載,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省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佔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佈了作戰計劃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

2、出自鮮卑族三字姓扈地幹氏所改。據《魏書·官氏志》載,南北朝時,後魏代北鮮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幹氏,進入中原之後,改為扈、幹兩姓。

扈氏祖宗:有扈氏。扈又作戶、鄠。相傳為夏之諸侯。姒姓,啟之庶兄所封。禹傳位與啟,不服,與啟戰於甘(今陝西省戶縣境),戰敗被滅(《史記·夏本紀》)。其故地在今陝西戶縣北。一說禹曾用兵攻伐(《莊子·人間世》)。根據《風俗通》記載,夏朝有扈氏的後代,是以國為氏的姓氏。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扈氏出自姒姓,是夏時的諸侯,夏時為崇扈,秦時改為雩,國亡後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扈氏。而根據《史記》上記載,我國的扈氏家族,是當年與夏啟奮戰的“有扈”的後裔。有扈是當時的一個國家,位於現在陝西省雩縣的北方。他們被夏禹征服之後,就變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並且入境隨俗,逐漸“以國為氏”,而姓了扈。

二、遷徙分佈

(缺)扈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扈姓出自姒姓。上古時候,堯帝將帝位禪讓給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禪讓給大禹。而大禹後來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建立了夏朝,歷史上稱為夏啟。由於大禹違背了傳統的禪讓做法,所以引起了一些諸侯的不滿。其中有個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對啟,但是卻被啟打敗,氏族幾乎滅絕。有扈氏殘留的族人為了避難,就把姓氏改為扈,成為扈姓的起源。一說啟建立了夏朝以後,將自己的後代分封在扈(今陝西省戶縣一帶),建立了扈國。而扈國公族的後代,有的取國名為姓氏,稱為扈氏,世今天扈姓的另一支來源。扈姓起源於陝西戶縣,由於歷史原因,後來分散到全國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廣麻城縣落腳。後來又因家族興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遷往各地,有一支遷往貴州,現有的分佈在貴州桐梓;有的分佈在重慶市綦江縣石角鎮;有的分佈在重慶江津等地。

三、歷史名人

扈 蒙:字日用(914或915-986),宋幽州安次人。後晉天福中進士。仕後周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號二扈。入宋,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太祖乾德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開寶中與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詳定《古今本草》。太宗即位,拜中書舍人,復翰林學士,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同編《文苑英華》。雍熙三年,以工部尚書致仕。性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著有《鰲山集》等。

扈再興:南宋將領。字叔起,淮人。為京西制置使趙方部將。有膂力,善機變,每戰身先士卒,奮勇馳突。嘉定十年(1217年),金軍攻襄陽(今屬湖北省襄樊)、棗陽(今屬湖北),與鈐轄孟宗政、統制陳祥......餘下全文>>

崔的來歷是什麼???

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八。 尋根溯源 1、出自姜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氏後裔季子曾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章丘縣),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 2、據《新唐書》所載,唐時新羅國有崔姓。 3、清代高麗人、滿洲人姓氏中有崔姓;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 崔季子。相傳炎帝神農氏為少典之子,因居於姜水(渭水支流)之濱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後人有姜姓呂尚,字子牙,人稱姜子牙,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時為齊丁公。齊丁公嫡子季子本該繼承齊國國君之位,卻讓位於其弟叔乙,自己食採於崔邑。其後人以邑為氏,稱為崔姓,並尊仁愛有德的季子為崔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崔姓發源于山東境內。季子後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後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另東漢末年,軍閥爭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鮮,後發展為朝鮮大戶。魏晉南北朝時,崔姓依舊以門第高貴、族大人眾而著。史載,西晉時,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孫)有七子,長子崔雙為東祖,次子崔邯為西祖,三子崔寓為南祖,亦號中祖。崔寓四世孫崔林,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崔悅,前趙司徒、左長安、關內侯,有三子:渾、潛、湛。崔湛之孫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滎陽(今屬河南),號鄭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達二十七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四人),由此可見唐代崔姓地位顯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為主,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遍佈崔姓。宋元時期,有較多崔姓南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樹崔姓移民於人跡稀疏之地。明清之際又有大批崔姓族人遷往遼東一帶,多與朝鮮族雜居。清末又有入居東南亞國家者。總之,唐代以後,崔姓雖陸續有遷徙之舉,但仍不失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約佔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號 崔姓郡望主要有三個: 1、清河郡,西漢時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東漢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 2、博陵郡,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縣南); 3、滎陽郡,治所在滎陽(今河南滎陽縣東北)。 堂號: “清河”、“德星”、“噤李”、“敦敘”、“默陰”等。宗族特徵 1、崔姓漢族血統單一,為炎帝姜姓後裔。 2、崔姓發源于山東,歷數千年遷徙變更,仍為一北方姓氏。 3、崔姓名人多以政治、文化藝術方面的才華稱著於史冊,且以唐代為盛,時有二十七人官仕宰相的輝煌,有崔顥“白雲千載空悠悠”之詠歎,有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之感慨。這些光輝燦爛的歷史畫卷,無不激勵後人再接再厲,奮發向上。 4、崔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讀之意遠。如清代崔琰修《崔氏族譜》,內有遼寧錦西崔姓一支字行為:“封文顯德,克永康祥。”另有崔毓鑫參與修饌之《崔氏族譜》,內有河北慶雲崔姓一支字行為:“志朝啟延,中首學裕,汝澤振峰,全。” 名人精粹 崔馬因: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餘下全文>>

“崔”姓的由來?出自哪個朝代?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後裔

西周初年,有姜姓呂尚,字子牙,為官太師,也稱師尚父,又俗稱姜太公,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為諸侯國,建都營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伋,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康王時為顧命大臣禒死後諡號為齊丁公。齊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應繼承齊國君位,卻讓位於弟叔乙,自己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的崔氏城),遂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為崔季子。

少數民族崔姓

據有關資料,現在彝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亦有崔姓分佈。唐時新羅國有人姓崔,今朝鮮半島崔姓是該地的主要姓氏之一。清代高麗人崔姓共分四個支派,出易州、瓜克山、剛城府、得州等地,今為朝鮮族第一大姓。清代滿洲人有姓崔的,世居遼陽。清代滿洲八旗姓崔佳氏者後改為崔,如今滿族仍有崔姓。

相關問題答案
崔姓氏起源?
高姓氏起源?
崔姓的起源?
吳的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查詢?
吳姓氏起源?
徐姓氏起源?
李的姓氏起源?
胡姓氏起源?
朱姓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