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節氣時間?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一般在每年的什麼前後

按現代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

演算法來由:在《天文學史》中的二十四節氣歌裡有這麼一句"一時一刻清時節",它是指以這一立春時間為基礎,加一個時辰再加小月數為清明的交節時間,如98年立春是正月初八辰時加上一個時辰(這裡要注意,立春到清明有1個小月,故應加一天),所以98年的三月初九的巳時交清明。(萬年曆交節時間為三月初九辰時)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贊助廣告

每年的清明節是哪天?

清明節是按照農曆計算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互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與春節一樣,每年趕在陽曆的日期都是不同的。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間。

清明是節氣?還是節日?由來?習俗

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更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溫上升,中國南部霧氣少,北部風沙消失,空氣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贊助廣告

清明的時間點在公曆每年4月4-6日,而在農曆上的日期並不固定,為每年三月初一前後,此因農曆是陰陽曆。

中國古代從清明起的15天內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與除、盂、九三節並稱中國傳統節日四大祭祖節日。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為臺灣、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在澳門則還有冬至。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重要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4月5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餘下全文>>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

立春: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餘下全文>>

清明節為什麼時間不固定?

跟其他傳統節日不同,每年的清明節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天文學家表示,其實每年清明節的日期是在4月4日-4月6日這3天之間變化的,這跟“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有關。 自清代開始,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在天文學上,一年的長度是用太陽的執行定出,二十四節氣也是用太陽的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變動不大。然而,一個迴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2天(相當於5.8小時),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順延”0.2422天。如此一來,累積4年後為0.9688天,幾近一天,為修正之,故公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四年會多出2月29日一天。若順延的結果,使得某節氣的時刻越過午夜至隔日,或因閏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都會使節氣的日期改變,但日期差異只會在3天內。

清明節是什麼時候?

清明節是根據二下四節氣來推算的.所以不一定每年的清明節都是4月4日。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就在清明那一天,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陽曆的4月4日至4月6日那天。節氣的劃分是根據太陽跟赤道的角度來定的,因此農曆也沒有一定的日子。2009的清明節還是4月4日,2010的清明節是4月5日2010年清明節放假時間:4月4日至5日放假,共3天。 其中,4月3日(星期六),4月4日(星期日)照常公休。4月5日(星期一,農曆清明當日)為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時間怎麼算的?

1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執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廿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最多相差兩天。農曆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時的陰陽曆,它還結合了陰曆--月相29.5天的週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一年12個月,每月卻是以30為基本天數,這就必然會差異。

按陽曆計算,清明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說,4月5唬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這時就可以定為清明。

2 陰曆是太陰曆,是以月相的週期來計時的,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為一個月,並不是陰間的陰,古代漢語中陰指月亮,陽指太陽。陽曆又叫太陽曆,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一年。

清明節的時間和特點是什麼?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什麼節氣是指清明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甦,可以春耕播種了。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由來】

[編輯本段]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為啥每年的清明節都在4月5日或4月4日?

二十四節氣不是農曆,是依據太陽的執行週期制定的,和現在使用的公曆相吻合。每年太陽到達最南端時為冬至點,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為“寒食節”,而此後一二日便成為祭祀祖先的“清明節”。

中國古代的歷法是陰陽合曆的,即可表示月亮執行狀態,也可表示太陽執行狀態,只不過100年前民國時與西方接軌,才大規模使用西曆的。

相關問題答案
清明的農曆時間?
清明節氣時間?
清明節節氣時間?
節氣清明是什麼時候?
清明節放假時間安排?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規定?
清明節放假時間?
清明節掃墓時間範圍?
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