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28日

各族傳統節日習俗

壯族

編輯

銅鼓節

東蘭縣隘洞、長樂鄉一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其方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為1組,每鼓3人,輪換著打,不能中斷。以打得響亮動聽、節奏明快、耐力持久為勝。比賽往往通宵達旦。同時,男女青年結伴縱聲對歌。比賽結束,人們以從家裡帶來的粽粑等食物進行野餐,歡歌笑語響徹山谷。

蛙婆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拐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贊助廣告

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餈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俱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贊助廣告

花婆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唸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三月三歌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牛魂節

壯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餘下全文>>

不同民族的節日風俗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衝力,把鐵圈衝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穫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杆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杆,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杆。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杆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杆。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杆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僳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僳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毛南族

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藥。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維吾爾族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節。

瑤族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曆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佤族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 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節日習俗

百度百科民族節日詞條

=====================

民族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簡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55個少數民族中,節日之多,難以計數。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並要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或祭祀儀式的日子。中國各民族特色各異的眾多節日,大致可以分為新年節日、生產節日、青年節日、紀念節日、習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六個方面。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係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儘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於中華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1]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民族節日多出於民間傳說故事,各少數民族人民為紀念故事中的人和事,產生了本民族的節日。[2]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習慣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餘下全文>>

關於民風民俗的特點資料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節日習俗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撒拉族......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節日風俗

點選以下鏈結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你想要的東西(點選鏈結開啟網頁後你想知道哪個民族的風俗與文化就點哪個民族的圖片就可以了)

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861.htm

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

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和風俗習慣(轉帖)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

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

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

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

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照片?
白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水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回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傣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