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楊的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楊姓的來歷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贊助廣告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云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贊助廣告

5世,后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后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鹹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11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樸立。

12世,皇樸:慶節子,嗣位豳國。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國。

14世,毀喻:弗差子,嗣位豳國。

15世,公非:毀喻子,嗣位豳國。

16世,闢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17世,高圉:闢方子,嗣位豳國。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19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20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21世,太公:雲都子,嗣位豳國。

22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23世,諸益:組紺子,嗣位豳國。

24世,公叔祖:諸(幸攵皿)子,嗣位豳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薰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餘下全文>>

百家姓楊姓的來歷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云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5世,后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后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鹹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11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樸立。

12世,皇樸:慶節子,嗣位豳國。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國。

14世,毀喻:弗差子,嗣位豳國。

15世,公非:毀喻子,嗣位豳國。

16世,闢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17世,高圉:闢方子,嗣位豳國。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19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範0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21世,太公:雲都子,嗣位豳國。

22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23世,諸益:組紺子,嗣位豳國。

24世,公叔祖:諸(幸攵皿)子,嗣位豳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薰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古公卒,季......餘下全文>>

“楊”姓氏 的來歷

一、姓氏源流   楊(Yáng 楊)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為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南有晉水,就改稱晉侯。春秋時楊滅於晉國,成為晉國羊舌的封地。晉武公(燮的10世孫)封次子伯僑於楊,稱為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2、出自姬姓,為楊侯伯僑之子裔孫羊舌突之後,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伯僑之孫突食邑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字叔向,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範村東古城一帶),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為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伯石有子逃於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今屬陝西省),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山西楊氏。   3、出自姞姓楊國說。據李學勤《中華姓氏譜》載,此說不見於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姞姓楊據說要早於姬姓楊。   4、出自楊孫孑遺說,為秦穆公時大夫楊孫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於宋,其後裔孫以祖名姓楊,稱為楊氏。   5、出自漢末時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6、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省梅州後改姓楊。又據《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等等。   7、出自他族改姓楊氏。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三字姓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下令改為楊氏。   得姓始祖:楊伯僑。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繼位,因有“桐葉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後來做了晉侯,又傳了十代,至晉武公,武王之長子詭諸繼位為晉獻公,次子伯僑則被分封於楊,稱楊侯。這樣,楊伯僑就成為楊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楊姓的發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內。楊為晉所滅後,其子孫便向西發展繁衍,首先是遷入陝西馮翊(今大荔),後又有遷至今山西霍州,爾後繁衍至今河南境內。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姓人遷江漢地區(今湖北省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向東南遷至今江西省一帶;與此同時,又有自山西遷往江蘇、安徽的楊姓,這樣楊姓便散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秦漢之際,已有楊姓人遷居四川,尚書僕射楊璇,遷居浙江會稽。魏晉南北朝時期,除著名的弘農楊姓世居陝西華陰,氐族楊姓世居甘肅仇池外,已有不少楊姓人因社會動盪之故而向江南播遷,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改姓楊,另弘農楊震十世孫楊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孫即為隋文帝楊堅。唐末為避安史之亂而引發中原楊姓再次大批南遷,這一時期,楊姓有遷朝鮮半島者。宋時,有楊無敵楊業居山西太原,楊貴遷居貴州播州,由此可見,到宋代時,楊姓已分佈於江南廣大地區,並以福建為其播遷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後,以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楊姓人便開始了較大規模的海外移民,遷居地也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明朝永樂年間,浙江紹興人楊雲川曾隨軍渡海至北婆羅州(今馬來西亞河巴州),並與當地酋長的女兒結婚,公主後因楊雲川遇難而投海殉節,在當地傳為佳話。清代乾隆年間,福建沿海人楊阿秋去印度經商,並修建了一座中國城,近代以後,又有楊姓去歐美或澳大利亞定居。如今,楊姓在我國分佈極廣,尤其在長江流域的省份分佈最多,楊姓的分佈規律,歷史上最初由黃河中游、華山腳下向四周播遷,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遷,海外則以東南亞為主。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   三、歷史名人   楊 朱:字子居,戰國初魏國......餘下全文>>

楊姓氏的由來

【楊】(yáng) 1.出自姬姓,周宣王有子名尚父,封於楊(今湖北襄樊一帶),其後以地為氏。 2.出自姬姓,周成丹之弟叔虞之後有封於楊者,其後以地為氏。 3.隋初有楊義臣,本為尉遲氏,因其族有為亂者,改姓楊氏。 /楊朱:戰國初魏人,為先秦諸子之一,主張“貴生”、“重己”。楊堅:(541—604)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仕周為隨州刺史,襲隋國公,周靜帝時以大丞相輔政,後代周稱帝。

出自百度百科……

(我姓楊)

姓楊的傳說由來

楊姓來源有五:

1、楊侯苗裔說。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今山西洪洞東南範村東古城一帶),稱楊侯,其子孫以國為姓。

2、女吉姓楊國說。此說不見於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據李學勤《中華姓氏譜》),女吉姓楊據說要早於姬姓楊。

3、羊舌後嗣說。姬姓楊國滅於晉,楊地成為晉大夫羊舌氏的食邑,這樣楊也成為羊舌氏的姓;另說羊舌氏為楊侯伯僑之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4、楊孫孑遺說。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於宋,其後裔孫姓楊。

5、出自賜姓或他族他姓改楊姓而來。如三國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部分人姓楊;鮮卑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楊姓,福建寧化有林姓遷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另據《北史》記載,楊義臣本姓尉遲氏

楊姓起源於?

楊姓是當今中國第六大姓,人口眾多,分佈廣泛,在臺灣排名第十。楊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周宣王姬靜之子尚父,被周幽王封在一個名叫楊的地方,建立了楊國。到春秋時期,楊國被晉國所滅,楊國的後人就以國為姓,從此姓楊。而晉國滅楊以後,將楊分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被稱為“羊舌大夫”。突的孫子叔向,生了個兒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 發展和演變:楊石於晉國六卿之亂時被殺,他的後裔逃到弘農、華陰,逐漸發展,成為現在楊姓的最主要的一個支派。此外,楊姓也有一些是少數民族的姓或由少數民族改姓形成的。楊姓一開始在陝西,河南一帶發展,從西晉末年開始遷入福建,並於元朝遷入廣東。楊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華陰,修武,河內, 扶風,梅縣等。其他名人尚有:楊振寧。

楊姓起源參考之三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 (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 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 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 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 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 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5、以封地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於。周滅唐 (今山西翼城西)後,把唐封地給他。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 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後,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 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後裔有封於楊者。楊,在今山西 洪洞東南。春秋時滅於晉國,成了晉國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於楊 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

就這樣

楊字的來歷是什麼

現狀

楊姓是中國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姓楊的人口數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楊氏人口大約是4千萬.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當地人口1%.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yáng).楊的繁體是“木 昜 楊”,而非“木易”

起源參考

1、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雲:“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氏.”建立了楊國.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 (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 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楊姓一開始在陝西,河南一帶發展,從西晉末年開始遷入福建,並於元朝遷入廣東.楊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華陰,修武,河內, 扶風,梅縣等.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 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 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蘆」氏,後改為漢字單姓「楊」氏.

5、以封地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於.周滅唐 (今山西翼城西)後,把唐封地給他.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 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後,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 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後裔有封於楊者.楊,在今山西 洪洞東南.春秋時滅於晉國,成了晉國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於楊 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

6、為五胡十六國時氐族姓氏.據《晉書》雲 ; 氐有楊氏,世居仇池 ( 甘肅仇池山 ).

7、出自「揚」姓.以邑為氏.古時有「揚氏邑」

楊姓的來源

楊姓來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 (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 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 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 分支)後,賜當地少 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 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 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5、以封地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於。周滅唐 (今山西翼城西)後,把唐封地給他。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 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後,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 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後裔有封於楊者。楊,在今山西 洪洞東南。春秋時滅於晉國,成了晉國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於楊 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

“故老相傳談軼事,問君足指果如何”。這是近代洪洞人王篤誠詩中的一句。

楊姓也是一個榮耀而古老的姓氏。不過,關於楊姓的來源,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因官得姓的,有說是以地命氏的,很不容易找到頭緒。然而,有一個被公認的事實——楊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孫,更是黃帝的後裔。

《姓纂》上面說:“周武王子唐叔虞封於晉,出公遜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子國,以國為姓。”根據這段記載。可知楊姓是出自周武王,也就是周文王的眾多兒子中,最為神氣的一房。

由伯僑所建立的楊國,當時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縣的東南,因此楊姓的發源地,應該是在山西。後來,到了春秋時代,楊國被當時五霸之一的晉國所吞併。

不過,《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說法,卻跟《姓纂》有點出入。該書雖然也認為楊姓是出自姬姓,但卻指出最初以楊為姓的,是周宣王的兒子尚父,而不是來自晉國的伯僑。也就是被周朝王室封為楊侯,因而以官得姓的是尚父,而不是伯僑。

楊姓漢人於1000多年以前在長江以北繁衍。當時,楊氏就是一個出人頭地的顯赫家族,出了不少在歷史上知名的人物,像戰國時以主張“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搐,而跟主張兼愛的墨子大唱對臺的楊朱;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相關問題答案
姓楊的來歷?
姓張的來歷?
姓鐘的來歷?
百家姓姓黃的來歷?
中國姓氏的來歷?
姓張的來歷有什麼意義?
關於姓王的來歷?
姓徐的來歷?
姓陳的來歷?
百家姓姓馬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