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指哪些方面?
天干地支分別指的是什麼?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注: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天干地支包括哪些?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地支相害是指什麼?會帶來什麼局勢?
地支相害關係何時成立?何時不成立?成立時命主身上將發生什麼事情?古往今來未見有人給出過即明確又
正確的答案,現在我將上述問題的正確答案無償公佈在這裡,有緣人定能看到、學到。這是我經過實踐和考
證古書而得出的寶貴成果之一。
1.命局中某地支有衝有合,見衝其合又合其衝之年為害關係成立之年。如本命局,未有午合醜衝,到子年,
子沖剋午合醜,則子害未成立。命局中有未而沒有午、醜的,到子年則子害未關係不成立。其它地支同理。
2.害關係成立之年,命主會離開原有的或生活環境或學習環境或工作環境,來到一個新的環境裡,這個從原
有環境向新環境的轉變,原因多數是命主事先沒有想到的和迫不得已的,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命主將心緒不
寧,奔忙不停。
3.所謂地支相害,不要錯誤地理解成太歲害命局中的地支,反過來命局中的地支也害太歲,命局中的干支對
流年干支是永遠不起作用的。正確的理解是:在一定條件下,太歲未可害命局中的子水,反過來,在一定條
件下,太歲子也可害命局中的未土,本命局就是這樣,到未年,未害子,到子年,子害未。其它地支同理。
天干地支指哪些求解答
天干地支<<五行大義>>中說, 干支是大撓創制的. 大撓"採五行之情, 佔鬥機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謂之幹, 作子醜以名月, 謂之枝. 有事於天則用日, 有事於地則用月. 陰陽之別, 故有枝幹名也."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干的含義: <<群書考異>>中說:
甲是拆的意思, 指萬物剖符而出.
乙是軋的意思, 指萬物出生, 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 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 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 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 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 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 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 而太陽的迴圈往復週期, 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 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長.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物芽稍吐而伸之移出於地。
卯是冒的意思, 指萬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 已的意思, 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
未是昧的意思, 指陰氣已長. 萬物稍衰, 體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戌是滅的意思, 指萬物皆衰滅.亥是核的意思, 指萬物收藏皆堅核.
萬年曆裡面的天干,地支指的是什麼意思?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在中耽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為啥占卜要選地支?地支是指什麼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曆法紀年。在民俗學上認為天干對應一些預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漢族民間主要用於紀日、卜卦和配合記事,後來更用於風水、術數等領域,而干支用來紀年月日時的歷法叫做干支歷。
中國道教,教義中“天罡,地支,五行,八卦”具體指的是什麼?
正確的說法是源於天文曆法,道教只是繁衍下來的一支
古人測量時間的儀器——圭臬,測量日影來計算時間、節氣的更代,根據測量結果來制定曆法,同時也得到陰陽魚的原始圖案和概念,從陰陽的消長中,形成三爻,如陽陽陽=乾,陰陽陰=坎……始演化為八卦。
五行最初也不是指五種物質,同樣源於天文曆法,《管子》五行一歲分五季(五節)。是指一年或是一個收穫季節中,太陽的五種執行狀態。《呂氏春秋》就把五行直接稱為“五氣”,也就是一年分為五個時節之義。又如,《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年“分為四時,序為五節”。而《管子??五行篇》則說“作立五行,以正天時”。可見當時五行只與天時有關,亦即五行為五個時節。“作立五行”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正天時”,而“正天時”就是定季節。《靈樞??五亂》中有“五行有序,四時有分”。可見上古均是將五行解釋成節或節氣。
有人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既然有了一年四季的分法,為什麼又要另外弄出一個五行即五季的分法?其實,這是一個源流的問題,也就是說,同是一歲裡時節的安排,先有五時,後世又改用四時,故被後人混用,這就如今日的農曆同公曆同用的情形一樣。
彝歷以36日為一個月,360日為一年。十個月終了,另外5天(或6天)為“過年日”。平年為5天,每隔四年的閏年為6天。這樣四年平均為365.25天,與迴歸年(太陽年)365.2422日相近。一年分五季,分別為土、銅、水、木、火代表,一季分公母(或稱雌雄倆月,分別為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銅公,四月銅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此為十月太陽曆,夏朝啟用,亦稱為夏曆,就是上古的十天干的來源。
而地支是源於十二月太陰曆,太陰曆源於上古十二個朔望月每月一次的祭祀活動。
各種文明的碰撞融合,十月太陽曆退出歷史,只在新的陰陽合曆中保留了它的質素。後人又將五行說依附於曆法月令之學,曆法月令正如後世的皇曆和月份牌,為生活日用所必需。
由於曆法在民間廣泛傳佈,成為民眾的一般知識背景和思想框架,成為幾乎所有知識範疇的普遍模式,成為華夏傳統宇宙觀、歷史觀的理論基礎,古代的哲學、物理、化學、數學、醫術等等無不由此為淵源。道教的修道者也是以此道家五術:山、醫、命、相、卜。至於提出天人合一,不是道教一家的功勞。
解釋清楚來源後,再回答你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是屬於道教的還是屬於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學的問題,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與天文曆法有著緊密的聯絡,陰陽理論存在的天象的實體依據,道教在部分學術領域將其發揚光大。
看看地支是哪家 指什麼生肖
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