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姓郭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20日

姓郭的起源?

1、源於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虢序北遷山西南的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後裔徙居太原北的陽曲,號郭公。四個虢國和郭公之後均有郭姓,郭公之後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

2、源於任姓。黃帝封禺虢於任,任氏族也是黃帝時代12個重要氏族之一,地處東臨東夷族,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領,任姓之祖。禺虢的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

贊助廣告

3、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這類郭姓主要發生在先秦時期的北方地區,也無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屬。

4、源自少數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漢名叫做郭廣德。,“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來。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遷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為郭廣德的後裔。

②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郭爾羅斯氏、郭爾羅特氏、郭齊里氏,其漢化姓氏均為郭氏。

贊助廣告

③源於滿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漢義“鉤子”,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其他還有滿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齊里氏等。

郭姓的來歷

郭姓起源

相傳,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領袖禹的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郭姓就已得姓開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當古老的淵源。

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後

古書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國曆史上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東)等地的夏代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人的始祖。

出自商代郭崇之後

據《三一經》記載: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繼夏代之後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認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

出自姬姓

周代虢國的子孫後代是當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們以郭為姓,淵源自姬姓,又多半與河南、山西有關。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於東虢,東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結犬戎作亂,周幽王被殺於驪山,周王室被迫東遷。當時,鄭武公與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陽,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平王依重,同時把鄭國從陝西遷到河南虢(即東虢)、鄶之間。為興建鄭國,鄭武公於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滅鄶國,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併東虢。從此,鄭國日漸強盛,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楚國趁機起兵向周平王問罪,率陸渾(地在河南省嵩縣東北)之師,逼近洛陽。周平王大懼,於是把虢叔裔孫虢序封於陽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稱“郭公”,於是,其後代遂成郭姓。

以封地為姓

史載,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為姓的,又因虢、郭同聲之轉,故虢、郭二姓互通。

以居處命氏

中國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園、池的人,分別以“城”、“郭”、“園”、“池”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義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為姓氏,形成郭姓。

郭氏由來故事

郭姓起源參考之一

郭源出於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姬仲被封在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周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他。這時南方的楚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王無故滅虢為藉口,興師問罪,一直打到京城洛邑附近。周平王很害怕,就把姬仲的後裔姬序找來,封在北虢(今陝西東南李家窯),以平息矛盾。公元前 655年,晉國俯道虞國滅掉北虢。姬序的後人稱為虢氏。古時虢與郭二字通用,虢氏後來轉為郭氏。郭子儀,唐朝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為平定“安史之亂”最主要將領。唐肅宗即位後,郭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他聯合回紇兵馬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他一生為國家屢建戰功,唐德宗尊稱他為“尚父”。郭守敬,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順德邢臺(今屬河北)人。他與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了比過去準確的《授時歷》,施行達360年,是我國曆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他擅長製造儀器,創造和改進了10多件觀測天象的儀器,並組織了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測定了黃赤交角,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郭姓起源參考之二

郭氏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在全國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擁有人中佔漢族人口的1%以上。郭氏姓源主要有三:一支出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後。郭支、郭崇得姓因由不詳,但卻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因此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之始祖。另一支以居住地為姓氏,如城、郭、園、池之類。郭,意為外城,即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住在外城的人以居處為姓。另一支出自姬姓,為周王族後,因封國名(虢)轉音而成郭姓,這是郭氏最大的一支。

虢國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有東虢、西虢、北虢之說,其中、東虢、西虢均系周王姬發所封,開國君主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周平王東遷時,鄭武公護駕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了他。這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強盛起來,楚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平王無故滅虢為名,興師問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為恐懼,只好找來虢仲的後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陝縣東南李家窯),號稱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後來虢被晉國攻滅,子孫便稱為郭氏。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山西、陝西省者外,已播遷於山東、河北。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移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唐代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1127年,宋高宗趙構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到了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後展成為臺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郭姓歷代人才濟濟,名人輩出,既有文臣武將,又有王侯皇帝,還有享譽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三國時有曹操重要謀士郭嘉;元代有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郭守敬;元末有江淮地區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另外近代最著名的人物還有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先生;還有解放戰爭中華東戰鬥英雄郭繼等;當代,美國有著名華人律師郭麗蓮。

於此可見,郭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郭姓起源參考之三

郭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八大姓,在臺灣排名第十四,總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郭姓出自姬姓,是由虢姓轉化來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封文王的弟弟姬叔於虢,建立了虢國。到西周末年,因為國家弱小,被鄭武公以武力佔領,並聲稱是由於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楚莊王因此出兵討伐周朝,周平王因此找到姬叔的後裔姬序,並封他為虢國國君。虢國......餘下全文>>

郭姓來源是什麼,誰是第一個郭姓氏

郭氏來源有五: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

郭氏姓氏來源

1、源於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後裔虢序北遷山西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趙簡子開拓晉陽前後(即公元前497年前後),虢序後裔輾轉徙居晉陽及以北地區(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帶)。西虢、東虢、南虢等三國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後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後的郭姓是中華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3][4]

郭氏始祖

2、源於任姓。黃帝子部落禺虢為任姓,任氏族也是黃帝時代12個重要氏族之一,地處東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公元前670年被齊滅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5]

3、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這類郭姓主要發生在先秦時期的北方地區,也無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屬。[6]

4、源自少數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漢名叫做郭廣德。“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來。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遷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為郭廣德的後裔。[7]

②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郭爾羅斯氏、郭爾羅特氏、郭齊里氏,其漢化姓氏均為郭氏。

③源於滿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漢義“鉤子”,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其他還有滿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齊里氏等。

郭姓最早的來源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肇姓始祖。

郭氏來源於

郭氏始祖

第一個淵源:源於姒姓,出自夏、商時期郭支與郭崇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郭氏始祖夏王朝時期有大夫郭

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後唐時期的應州騎軍都校郭崇),此二人皆為郭氏之始。

在古書中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

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國上古歷史上建陽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國的夏王朝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顯然早有兩支,早在中國數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周初大封建”時,周武王姬發封二叔姬仲於西虢(今陝西寶雞),三叔姬叔於東虢(今河南滎陽)。

西周王朝滅亡後,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新邑(洛邑,今河南洛陽),西虢部分族人隨之東遷,遷至上陽者稱南虢(今河南陝縣),亦稱成虢,而遷至下陽者稱北虢(今山西平陸),其宗廟社稷在下陽。

到周平王執政的東周初期,東虢國於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被鄭武公姬滑突所滅,在其地建立了著名的鄭國,都城設在今河南省新鄭市。事至如此,周平王也不得不認可,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羋旅(熊侶)時起就不斷髮動對周王朝的戰爭,兼併了周圍許多姬姓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姬序封於陽曲(今山西太原定襄)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

北虢國於周惠王姬閬十九年(晉獻公姬詭諸十九年,公元前658年)、南虢國則於周惠王二十二年(晉獻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分別被晉獻公所滅。晉獻公滅二虢後,北遷其民,築虢城、虞城以居之。虢城故址在今山西省孝義市北五公里處的大虢城村,虞城在今山西汾陽縣南九公里虞城村,虢、虞二城古屬汾陽之地。

西虢在東遷時,還有虢國的一個支族留居在原地(今陝西寶雞),史稱小虢,後被秦國所滅。

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這些虢國的王族子孫和一些國民子孫後來均以諧音字“郭”為姓氏,稱郭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上的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圍、池是也。”

郭,亦稱廓,字義為古代主城池的外城部分,住民即因住在城池外郭而以為姓氏,稱郭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郭氏人數眾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駐守城郭軍隊的兵卒,姓源繁複,不可一論。

因這類以城池居地而成為姓氏者有許多,例如池氏、城氏、圍氏、東門氏、南門氏、北門氏、西門氏、南郭氏、東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傳。

第四個淵源:源於冒姓或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歷史上有引各種原因改為郭氏者,例如後梁政權中有大臣郭戌納,本姓成,後冒姓郭氏。再有後周政權的太祖皇帝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隨母改嫁到郭家,故改姓郭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突厥族,出自後晉時期突厥將領郭金海,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在五代時期,後晉政權中有一著名將領郭金海,本為突厥族人的後裔。

郭氏古人

郭金海在少年時期於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養子、昭義節度使李嗣昭家為家奴,常跟從李嗣昭征伐

郭氏古人

各地,攻城破寨立功無數,因此被李嗣昭賜漢姓為郭氏。

這位郭金海十分好飲酒,喝醉了就胡亂不法,在率軍自潞州過山東時,甚至還乘酒勁偽裝成強盜,衝入邢洺界(今河北邢臺洺州鎮)去搶劫一番,惹得地方怨聲載道。李嗣昭雖知其不法,但因......餘下全文>>

郭姓的來源 與演變是怎麼樣的

試探“郭”姓的源流 摘要:本文試從自家姓氏談起,通過試探郭姓的源流,在探詢的過程中溫習即將流失的中國文字傳統。關鍵字:郭 周虢叔 陽曲 遷徙 一、 郭姓來源《辭源》中“郭”字相關的解釋如下:[1]郭,博古切,入,鐸韶。一、外城。孟子公孫丑下:“三裡之城,七裡之郭。”二、國名,同虢。公羊傳僖二年:“虞公不從其言,終假之道以取郭。”左傳作虢。三、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後平王又封虢叔裔孫序於陽曲,虢曰郭公。虢郭,聲之轉。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十四上。因為郭字“外城”的解釋用處頗多,因此總以為郭姓來源於遷徙的無名氏族,後因居於城外而得姓。今見《辭源》的解釋,似是郭姓來源於“虢郭,聲之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十四》記載是:“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於西虢,封虢仲於東虢。西虢地在虞、鄭之間。平王東遷,奪虢叔之地與鄭武公,楚莊王起陸渾之師伐周,責王滅虢。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此為氏。後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陽曲,生蘊。蘊生淮、配、鎮。鎮,謁者僕射、昌平侯。裔孫從潁川。”然以上並不能解釋為何有東郭、南郭……等姓氏,明小說中山狼傳中的東郭先生又是從何而來呢?[2]《百家姓》[3]中對“郭”字相關的解釋如下:一、來源有四1、 出自夏、商時代郭支與郭崇的後代。據《姓氏考略》記載:“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看來,郭姓早在我國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2、 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我國大多數的姓氏起源中,這種現象是比較少的。3、 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併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髮動對周的戰爭,兼併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 4、 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由“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可以看出,郭字因原指稱城,郭氏的源來與城的相關位置的關係十分密切,由此可以解釋東郭等姓氏的形成,可能是因為居住在外城的東面而得東郭這一姓。中山狼傳記述的是戰國的故事,因此可以推測在戰國的時候郭氏已經開始遷徙,並且屬於“居無定所”的“盲流”一類。 二、發源及遷徙上文所引新唐書的這段記載還講了以下問題,一是陽曲是郭姓開宗之地,因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二是陽曲是郭氏居住延續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陽曲",還生下了數代人。三是陽曲是郭氏祖籍地,因為"裔孫從潁川",郭氏之後代離開祖籍地陽曲而遷往他地。《新唐書》七十四卷記載:"後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陽曲,生蘊。蘊生淮、配、鎮、謁者僕射,昌平侯。裔孫從潁川。&quo......餘下全文>>

郭性的由來?

郭姓起源參考之一

郭源出於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姬仲被封在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周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他。這時南方的楚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王無故滅虢為藉口,興師問罪,一直打到京城洛邑附近。周平王很害怕,就把姬仲的後裔姬序找來,封在北虢(今陝西東南李家窯),以平息矛盾。公元前 655年,晉國借道虞國滅掉北虢。姬序的後人稱為虢氏。古時虢與郭二字通用,虢氏後來轉為郭氏。郭子儀,唐朝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為平定“安史之亂”最主要將領。唐肅宗即位後,郭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他聯合回紇兵馬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他一生為國家屢建戰功,唐德宗尊稱他為“尚父”。郭守敬,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順德邢臺(今屬河北)人。他與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了比過去準確的《授時歷》,施行達360年,是我國曆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他擅長製造儀器,創造和改進了10多件觀測天象的儀器,並組織了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測定了黃赤交角,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郭姓起源參考之二

郭氏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在全國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擁有人中佔漢族人口的1%以上。郭氏姓源主要有三:一支出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後。郭支、郭崇得姓因由不詳,但卻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因此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之始祖。另一支以居住地為姓氏,如城、郭、園、池之類。郭,意為外城,即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住在外城的人以居處為姓。另一支出自姬姓,為周王族後,因封國名(虢)轉音而成郭姓,這是郭氏最大的一支。

虢國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有東虢、西虢、北虢之說,其中、東虢、西虢均系周王姬發所封,開國君主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周平王東遷時,鄭武公護駕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了他。這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強盛起來,楚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平王無故滅虢為名,興師問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為恐懼,只好找來虢仲的後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陝縣東南李家窯),號稱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後來虢被晉國攻滅,子孫便稱為郭氏。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山西、陝西省者外,已播遷於山東、河北。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移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唐代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1127年,宋高宗趙構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到了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後展成為臺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郭姓歷代人才濟濟,名人輩出,既有文臣武將,又有王侯皇帝,還有享譽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三國時有曹操重要謀士郭嘉;元代有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郭守敬;元末有江淮地區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另外近代最著名的人物還有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先生;還有解放戰爭中華東戰鬥英雄郭繼等;當代,美國有著名華人律師郭麗蓮。

於此可見,郭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郭姓起源參考之三

郭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八大姓,在臺灣排名第十四,總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郭姓出自姬姓,是由虢姓轉化來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封文王的弟弟姬叔於虢,建立了虢國憨到西周末年,因為國家弱小,被鄭武公以武力佔領,並聲稱是由於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楚莊王因此出兵討伐周朝,周平王因此找到姬叔的後裔姬序,並封他為虢國國君。虢國......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姓郭的來源?
姓劉的來源是什麼?
郭姓氏的來源?
為什麼屬羊的絕對不行?
姓侯的來源?
為什麼屬豬的人命不好?
為什麼自己的命運坎坷?
有什麼姓付的女孩名字?
阮姓氏的來源?
姓徐的來源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