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姓家譜?
路姓家譜排輩
你好,路氏宗親,請試試 找你家譜 FindU 的修譜尋根方法,修譜找譜,續字排輩。
從自己開始,建立基本的支系家譜,在家譜資訊介面錄入字輩等基礎資料,介紹詳細家族遷徙繁衍路線。通過同宗同族的姓氏和字輩資訊,匹配找到失散的親友、尋回丟失/遺忘的家族記憶(家譜資料),最終實現正本清源,也就是三字經說的“考世系 知終始” 。
附:兩個辦法續字排輩:
1、通過修譜尋親、認譜歸宗,找到丟失/遺忘的家譜資料,直接使用其中完整的字輩/字派即可;
2、在查無前譜字輩/字派資料的情況下,召開家庭/家族會議,群策群力,挑選擁有適當寓意的字,連字成句,琅琅上口,利於記載和傳誦,重新排輩,一般列出四言五句、或五言四句,總計20個字即可,也可續更多字,最後由族中年長位尊者查閱確定結果即可執行,後世子孫,每代字輩由此而定。
手機修譜·網路尋根
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尋家譜展示
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找你家譜 FindU
路氏輩分表 詳細
你說說你們家族現在知道的幾個輩分 我看看是我家那個路不 我也是聊城的
求路姓字輩 80分
山東濟陽路氏字輩:“國春恩延法傳振繼玉芳德希連逢廣學建慶繁祥田(亭)相忠恩軒寶佩逢官年”。
山東濟陽路氏字輩:“國春恩延法傳振繼玉芳德希連逢廣學建慶繁祥田(亭)相忠恩軒寶佩逢官年”。
山東平邑路氏字輩:“元萬宗寶光”。
山東鄒城路氏字輩:“方有尚興盛廣貽建翰廷肇基延丕續繼世守長經”。
山東聊城路氏字輩:“丙付(福)宗正星”。
山東日照路氏字輩:“世奎宜巨集遠映明周善長”。
山東龍口路氏字輩:“永元丕振德發”。
山東泰安路氏字輩:“建振繼法……”
山東惠民路氏字輩:“希清林燦培金巨集美洋成”。
山東濟寧、梁山路氏字輩:“振家忠後慶玉德茂克光”。
山東汶上、肥城、吉林延吉、長春路氏字輩:“藍長殿一本克敦則篤其慶修德夫之基為善家興長舒心鍾毓秀顯英耀國光”。
山東德州平原縣路氏字輩:“洪長殿興學開”
山東汶上路氏字輩:“一本克敦則篤其慶;修德福之基,為善家興長”。
路家族譜````求姓路:的家族族譜排行
路姓來歷: 遠古帝嚳高辛氏之孫玄元,有功於唐堯,受封為路中侯,其後子孫便以路為姓,世代相傳。 郡望堂號 漢置內黃郡,現在河南省內黃縣。 路姓起源有 (一)、出自姬姓,為黃帝的後裔。黃帝生子玄器,玄器生子帝嚳,為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為部落首領時,玄元因功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姓,為路氏。見《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二)、出自姜姓,為炎帝的後代。黃帝為首領時,封炎帝支子於潞地(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後代子孫以封地為姓,後去掉三點水為路氏。見《元和姓纂》。 (三)、出自妘姓,為陸終的後裔。實際也是黃帝的後裔。黃帝子昌意生顓頊,顓頊子老童生吳回,吳回子即陸終。陸終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見《困學紀聞》。 (四)、以縣名得姓。路,原為水名,作潞。初漢置路縣,東漢改為潞縣,該縣有許多人以潞命氏,稱潞姓,後復為路姓。見《姓氏急就篇.注》。 (五)、以國名為姓。春秋時有潞國,隗姓(在山西潞城縣東北一帶),是赤狄建立的國家。公元前594年,潞國被晉國吞併,國人稱潞氏,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六)、為一支少數民族改姓而來。《魏書.官氏志》載,代北三字沒潞真氏(或作沒鹿真、末路真氏)改為路姓。 遷徙分佈 路姓源起十分龐雜,在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路姓已經十分搶眼,如有鉅鹿東里(今河北平鄉西南)人路溫舒,漁陽(今北京密雲)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陳留(治今河南開封)人路粹,太原(今屬山西)人路佛……。可見在此際,路姓已分佈於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並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期,路姓繁衍得依舊興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現了五個郡望:即襄城郡、陳留郡、河南郡、內黃縣、潁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開封、洛陽、內黃、禹州一帶路姓人枝繁葉茂,風光顯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寧夏固原、陝西西安一帶也形成大的聚落,並且人丁興旺,一直延續到隋唐兩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際竟現於史,名人不斷。當然,此際劇烈的社會動盪,也導致數量眾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並且在今浙江金華一帶形成路姓東陽郡望。隋唐時代,路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且以陽平等路姓郡望為中心擴充套件至今山東境內,如唐代宰相路巖為魏州冠氏(今山東冠縣)人,其家族在當地頗具盛名,世代顯貴,而且人口繁衍興盛,後路巖因故被貶嶺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陽,當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時,其後路振由永州祁陽徙居潭州湘潭(今屬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天津等地。此後至清,路姓由於仕宦、謀生、避災等原因散居全國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約佔全國漢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 族譜: 1.安徽太湖縣遷到陝西的,祖上可能是河南內黃縣,也可能是山東臨清市,貽謀承世德 繼善體前芳 孝友傳家本 心源吉慶長 2.安徽宿州,輩份排列;明紹洪樹具,書思師開從 3.萬山東臨清,寶雲蔭普,以德永泉燕。嗣本宗廣久,守成立昌恆 4.山東冠縣,尚,大,亭,學,士,文,計,宗,興,廣,克,明,昭,俊,昌 5.河北安次縣,萬、振、國、寶、繼、廣、得 6.連、金、鬆、玉、傳、慶、廣、昌、善、應、運、龍、足、敬、存、中、信、安、守、保、其 你自己看看吧!
滿意請採......餘下全文>>
山西路姓山西五寨的路姓有家譜嗎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為黃帝后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省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
3、出自妘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后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
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後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並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可以趁這個機會把家譜族譜好好完善下,搬到網際網路上哦。--百姓通譜
洪洞縣大槐樹路姓家譜
明洪武至永樂年間,為填補豫、魯、蘇、皖北部戰亂災荒人口大量流失死亡,官府下令從山西省澤州、潞州等地向以上數省移民。官府在洪洞縣廣濟祠設立中轉站。明朝政府派員駐此,移民無論來自何方,移向何處去,皆彙集在廣濟祠邊的大槐樹下,領取川資安家費用,辦理簽證手續。離別之前,還要在樹下傾訴離情,拜奠故土,這些貧苦農民離開家鄉後由於受當時歷史時代的限制,絕大部份人及其後裔再也沒有回到家鄉,只有洪洞縣、大槐樹、大樹上的老鸛窩成為他們對家鄉的記憶。於是洪洞縣、大槐樹、大樹上的老鸛窩就牢牢地印記在他們的腦海之中,成為這一代又一代移民後裔們的祖居地。
王氏遷徽始祖王璧唐鹹通間自太原遷歙之黃墩苦竹巷。其後裔子孫散居歙縣、績溪、祁門、宣州、婺源、休寧、涇縣、旌德等地。族譜所記王希翔唐未自黃墩遷居婺源武口;王雲北宋後期自篁墩遷居婺源中雲;王瑜號雙杉仲舒孫唐光啟年間自黃墩遷居婺源龍井墩。清之大臣王茂蔭出自該族。天下王氏視太原為發源地,都是自山西往外移民的,而徽州王氏早在唐代就直接從太原遷來篁墩再散居徽州各地的,比明代山西大規模移民外地早上千年。
古槐後裔姓氏表
祭祖小屋裡貼著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過蒐集整理,公諸於牆,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紛查詢自己同大槐樹的血緣關係。
太原王氏族譜
王 128【全國】太原王氏會通世譜十三卷首一卷(明)王友瑄等纂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北圖 129 【全國】王謝世家三十卷(明)韓昌箕撰明天啟天年(1622)刻本中央民院華東師大 美國 130 【全國】太原王氏會通宗譜八卷首一卷明刻本安徽徵州地區博(存二卷) 131【全國】郎琊三槐王氏宗譜(清)王樑修清道光間槐清堂刻本一冊北圖132【全國】隴南王氏族譜鈔本一冊北圖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豐癸丑年修譜凡例。該族散居陝西、甘肅等地。 133 【全國】王氏族譜不分卷(清)王廷詩等總領王廷麟等主修清光緒四年(1878)刊本四川珙縣下羅鄉五星村 134 【全國】王氏通譜(清)王庸敬輯清光緒二十年(1894)槐政堂活字本北圖歷史所中央民院 上海圖 吉林大學 美國 日本 135 【全國】王氏宗譜(清)王國棟修清抄本、北圖注:本書包括《太原王氏宗譜》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本槐王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136【全國】王謝世表(民國)黃大華編民國二十三年(1934)鉛印本一冊江蘇蘇州市圖 河南圖 江西圖 陝西圖 美國 137 【全國】鍬溪王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清)王氏槐泉局重修清宣統二年(1910)聽笙堂木刻本湖北黃罔縣檔(缺卷1)注:該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8 【全國】郎琊王氏宗譜七十卷首一卷(民國)王志周王彩國等續修民國元年(1912)木刻本湖北黃罔縣檔(缺卷首、卷4、6、11、13-16、19-24、26、27、29-31、33、34、36- 39、43-46、48、49、60)注:該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9 【全國】鍬溪王氏宗譜不分卷(民國)三槐局重修民國二十五年(1936)聽笙堂木刻本四十冊湖北黃罔縣檔注:該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40 【北京】宛平王氏宗譜不分卷(清)王惺王元鳳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北圖人民大學 遼寧圖 吉林大學 美國 日本 141 【北京通縣】中華民國河北省通縣宋家莊王氏族譜一卷(民國)王舫王鳳苞撰民國三十七年(1948)......餘下全文>>
路姓來字輩起名,男孩
路來潔
路來剛
路來森
路來濤
路來虎
路來帥
路來森
路來彪
路來浩
路來唐
路來述
路來博
路來剛
路來闖
路來健
路來瑛
路來林
路來鷺
路來磊
路來鵬
路來勇
路來化
路來林
路來暢
路來川
路來宇
路來傑
路來熠
路來浩路來騫
路來華
路來成
路來榮
路來凱
路來彬
路來吉
路來發
路來濤
路來濠
路來濤
路來河
路來亮
路來熒
路來時
路來熙
路來俊
路姓氏的來源..
尋根溯源 路姓來源有六:1、出自姬姓,為黃帝后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2、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3、出自女雲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后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潞城一帶),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②同源)。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 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後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並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路姓源起十分龐雜,在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路姓已經十分搶眼,如有鉅鹿東里(今河北平鄉西南)人路溫舒,漁陽(今北京密雲)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陳留(治今河南開封)人路粹,太原(今屬山西)人路佛……。可見在此際,路姓已分佈於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並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期,路姓繁衍得依舊興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現了五個郡望:即襄城郡、陳留郡、河南郡、內黃縣、潁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開封、洛陽、內黃、禹縣一帶路姓人枝繁葉茂,風光顯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寧夏固原、陝西西安一帶也形成大的聚落,並且人丁興旺,一直延續到隋唐兩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際竟現於史,名人不斷。當然,此際劇烈的社會動盪,也導致數量眾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並且在今浙江金華一帶形成路姓東陽郡望。隋唐時代,路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且以陽平等路姓郡望為中心擴充套件至今山東境內,如唐代宰相路巖為魏州冠氏(今山東冠縣)人,其家族在當地頗具盛名,世代顯貴,而且人口繁衍興盛,後路巖因故被貶嶺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陽,當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時,其後路振由永州祁陽徙居潭州湘潭(今屬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天津等地。此後至清,路姓由於仕宦、謀生、避災等原因散居全國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約佔全國漢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
郡望堂號 路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陽平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大名東);2、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3、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襄城;4、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固原);5、東陽郡,治所在長山(今浙江金華);6、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7、內黃縣,治所在今河南內黃;8、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9、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
堂號:“五金”、“陽平”等。?
宗族特徵 1、這個集精美於一堂的古老姓氏,雖源起龐雜,但標榜自己是正宗的炎黃子孫似無疑義。2、魏晉南北朝至隋唐,路姓形成了九大郡望,這在當今排名一百位以後的姓氏中獨佔鰲頭。
名人精粹 路溫舒:鉅鹿東里人,西漢文士。少年牧羊,稍長成為獄中小吏,學律令,轉為縣獄史。後習《春秋......餘下全文>>
路姓氏的由來
1、出自姬姓,為黃帝后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2、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3、出自女雲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后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潞城一帶),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②同源)。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路姓取名
我就不泛泛而談了,首先你的女兒姓路,這是一個不是很常見的姓,很適合起一個比較古典的名字。
如果可以不考慮五行的話,我推薦路顰珂,路梓芝,路少蘭
一定要考慮的話,看你這個五行應該是缺金的吧,可以取個金屬旁的
路子瑜,路鈺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