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誰的著作?
易經是誰著作的...
《易經》是中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原名《易》、《周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古人向神靈卜問吉凶的方法,有龜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數目,求得某種卦象,依據卦辭、爻辭推測所問事情的後果。據《周禮·春官·宗伯》記載,上古時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連山易、歸藏易皆佚,僅《周易》存世。“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藉以釋疑。“易”前“周”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成書於何時,作於何人,迄今無定論。《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聖”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以解經。“五四”運動以後,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周易是誰寫的 什麼年代?
《周易》有十卷,分《易經》《易傳》兩個部分,是由八個純卦相互組合出64個卦,每卦有卦辭和爻辭。這些卦和爻辭都是經文,所以稱為《易經》。《易傳》是後人對卦辭和爻辭的解讀。
而要說的是八卦分先天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氏族時期一個部落首領)做的,後天八卦才是周文王著的。也可以說是他發展的。
易經是誰著作的
最多的說法是周文王 較次的是伏羲 再次的就有很多了 不過在周文王以前就有易經,已經有史料證明了 伏羲也很可能不是作者,因為根據史料,當時的社會背景根本不會出現像這樣智慧的書籍 最貼切的說法是:易經是經歷了歷代易學家們的反覆重卦,以及反覆推敲才得來的,是大家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易經其實在古代不叫易經的,在周朝時叫歸藏(殷),還有(夏朝)連山,現在的易經叫周易)
易經是誰寫的?
《易經》的時代、作者與內容。
時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編纂而成
內容--
決吉凶、問休咎。
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集中記 錄。
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說明各種事物的變化發展。
八卦內容:八卦分別代表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
“系 辭 ” 上 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極是世界總過程的開始,由太極生出天地, 有天地就有四時,四時執行,就變出雷風水火山澤來,雷風水 火山澤就演化出萬事萬物。這就說明了世界生成的整個程式。 易經就是這樣以八卦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原理。
中心內容,主要是闡明宇宙之間具有一定的合法則性(易簡),但一切的事物卻又在不停地變化發展(變易);而同時又有一些處定不變的東西存在(不易)。〖宇宙千變萬化受一個簡單的法則支配,有一定規律可尋(易簡);社會上的一切制度、儀禮、文物、器用,都會因時而變(變易);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間尊卑之序,長幼之倫,永不變(不易)〗
反映遠古時代人文思想,文物制度和社會面貌,助我們瞭解中國文化思想的成長過程。
6. 《易經》中所反映的社會形貌及文字技巧。
父系家族制度的完成
“ 納婦吉 ”“ 得妾以其子,” “ 子克家 ”等文句,
男子娶妻納妾、女子出嫁、兒子承家的現象,在社會中已很普遍。
以男性為中心的一種社會體制,男性可以娶妾,繼承家產,在社會享有完全的主權。父系家族制度至此便正式完成了。
國家組織的完備
天子、國君、王、公、諸侯、武人種種的名稱。
“ 大君有令,開國承家”
可看出當日政治組織的進展。
祖先崇拜的產生
看出宗教演進的痕跡,
“ 自天之佑,吉無不利 ”,“ 王假有廟 ”等文句,
顯示出對天帝和祖先的崇拜,在宗教的思想和儀式上,都有了進展。
農事工商業 ,比以前發達。(大車,精美獵器,酒器,祭器,商人,買賣)
文字技巧--
比起卜辭也有了顯著的進步。語言形式也有較高的成就,“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 文字頗簡潔。“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 音節鏗鏘,描寫生動,富有詩意,具一定藝術特色價值。
《周易》是在哪一年由誰寫的?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訊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常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牴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周易是誰寫的人
《周易》亦稱《易經》,簡稱《易》。《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易經誰寫的?
易經,目前具體指的就是周易。
易經的始原應該是伏羲氏推演海八卦,最初是用來預測天氣等現象的。
到了商末,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後,他將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至此,經易才真正系統化了。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又為周易作了註釋,也就是十翼,才使易學真正成為經典中最為經典的著作。
所以說,易經至少是有三個人的貢獻,一是伏羲氏,二是周文王,三是孔子。
易經是那個年代的書是誰寫的?
關於《易經》的產生年代,目前說法不一,據學者們考證,應該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說是七千年前,而成書的年代則是在商末周初 而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則一般認為《易經》起源自“河圖、洛書”。
傳說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周易什麼年代出的,誰寫的?
《周易》有十卷,分《易經》《易傳》兩個部分,是由八個純卦相互組合出64個卦,每卦有卦辭和爻辭。這些卦和爻辭都是經文,所以稱為《易經》。《易傳》是後人對卦辭和爻辭的解讀。
而要說的是八卦分先天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氏族時期一個部落首領)做的,後天八卦才是周文王著的。也可以說是他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