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高山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高山族的節日臺灣高山族的排灣人,每年十月金秋季節,各個部落都要舉行豐收節的盛會。熱情的排灣人總是請來許多客人,一起慶祝豐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帶到盛會地點,首先敬族長或村長一杯“敬長酒”,祝願大家幸福快樂。然後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飲。高山族的春節別具特點:其一,以往每當除夕夜晚,一些寺廟裡要演出“避債戲”,欠債欠租的人躲進寺廟裡看戲定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裡,要一齊圍坐在放火鍋的大圓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間“拜年”的俗語,特別盛行,走春人所到之處互致祝福,主人以裝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節期間,高山族同胞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芥菜”,吃這種菜預示壽命長。住在臺灣蘭嶼島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婦女,大都留著長長的頭髮,每逢年節,她們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隨鼓樂有節奏地把頭髮拋前拋後,一揚一落。據說跳這種長髮舞,是祝父母長輩延年益壽之意。

贊助廣告

臺灣高山族的重要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高山族的節日

臺灣高山族的排灣人,每年十月金秋季節,各個部落都要舉行豐收節的盛會。熱情的排灣人總是請來許多客人,一起慶祝豐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帶到盛會地點,首先敬族長或村長一杯“敬長酒”,祝願大家幸福快樂。然後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飲。

高山族的春節別具特點:其一,以往每當除夕夜晚,一些寺廟裡要演出“避債戲”,欠債欠租的人躲進寺廟裡看戲;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裡,要一齊圍坐在放火鍋的大圓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間“拜年”的俗語,特別盛行,走春人所到之處互致祝福,主人以裝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節期間,高山族同胞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芥菜”,吃這種菜預示壽命長。

贊助廣告

住在臺灣蘭嶼島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婦女,大都留著長長的頭髮,每逢年節,她們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隨鼓樂有節奏地把頭髮拋前拋後,一揚一落。據說跳這種長髮舞,是祝父母長輩延年益壽之意。

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臺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餘下全文>>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駭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服裝有哪些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臺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朝鮮民族的傳統服裝叫韓服,最大的特點是斜襟, 無鈕釦,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男裝的特點是褲襠和褲腿都較寬,褲腳系布帶,便於盤腿席坐;婦女為短襖長裙,襖的長度剛能遮住乳房,長裙長及腳跟。

朝鮮民族服飾由於採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線顯得簡潔明快,曲線則顯得優雅而富於變化,完美地體現了服飾的直線美和曲線美。同時,朝鮮族服飾色彩的搭配遵循“陰陽五行”原理,利用服裝的色彩和衣料的材質演繹不同風格,使比色搭配和近似色搭配相得益彰。但總體上以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為古典。

朝鮮民族傳統服飾多沿用朝鮮時代的民間服飾,是朝鮮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不斷演變、發展而逐漸形成和固定下來的,保留了朝鮮民間服飾的顯著特點。此外,古代朝鮮的社會、文化、民俗等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因而大量借鑑了中原隋唐時期的服飾。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類型:一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徵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徵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徵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

高山族女子衣飾型別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長裙式;二是布農、魯凱人和排灣人的窄袖長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下體僅橫圍一塊腰布。冬季則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於左肩上打結。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灌飾。飾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花卉、銀銅首飾以及錢幣、鈕釦、竹管等。他們用這些飾物把渾身上下裝飾得琳琅滿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裝時幾乎從頭到腳都有裝飾,有些男子尤其是頭領的頭冠甚至比女子頭冠更為複雜和多姿多彩。

相關問題答案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
白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水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回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傣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漢族的傳統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