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3日

新疆維吾爾族和烏孜別克族是同一個民族嗎

那是毫無疑問,是一個民族。

100年前,烏茲別克和維吾爾沒有自己的族籍觀念,都是按家鄉名稱來稱呼,如:喀什人 kashagrliq,塔什干人 tashkantlik, 安地健人 anjanliq 等等。現在在新疆的烏茲別克人也是100年之內來到新疆並居住的烏茲別克人。

把歷史回訪幾百年,這倆名族的共同名稱為 蒙維爾人(Mughul), 這可能是書面稱呼,民間還是以他們的家鄉來稱呼所屬籍。在1000年前,為都是突厥人,以突厥稱呼自己,在1300年前,都是已回鶻稱呼自己。在之前,也可能是突厥,再1800年前,他們倆都是匈奴。

贊助廣告

現在,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基本相同,文化及習俗也很近似,相貌也基本無法辨認,維吾爾人可以看得懂烏茲別克的電影,估計烏茲別克人也如此。維吾爾著名各州穆民江(Mominjan)到烏茲別克參加了當地非常時尚電視節目,我們也在優酷看了,中間沒有翻譯,就好像跟自己的同民族人說話一樣,還相互之間開了一點玩笑,大家都用本民族的語言,但相互通,叫好像北京話和普通話的區別那麼大。

烏孜別克族和維吾爾族有什麼聯絡?

原來是一個民族新疆以前的情況不太好所以大部分的維族人去蘇聯去蘇聯的那些維族人就是現在的烏孜別克族烏茲別克和維吾爾就是一個民族 如果不是一個民族的話烏茲別克和維吾爾的語言都相同為什麼不是一個民族。

贊助廣告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風俗

烏茲別克族的傳統節日

聖紀節

又稱毛吾來提節,聖紀節是阿拉伯語“冒路德”的意譯,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舉行,相傳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

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蹟,之後,穆斯林自願捐贈糧、油、肉和錢物,並邀約若干人具體負責磨面、採購東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雜活都是群眾自願來乾的。烏茲別克族把聖紀節這一天義務勞動視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爭先恐後,不亦樂乎。

儀式結束後,開始會餐。有的地方經濟條件較好,地方也寬敞,擺上十幾桌乃至幾十桌飯菜,大家歡歡喜喜,一起進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兒飯,即每人一份。對於節前散了“乜貼”,捐散了東西,而沒來進餐的,要託親友、鄰居給帶一份“油香”去品嚐。

肉孜節

肉孜節又叫“開齋節”、“爾德節”,肉孜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我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在我國新疆地區,開齋節稱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為“齋戒”;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節日”。

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稱為齋月。封齋的天數有時為二十九天,有時為三十天。齋日期間,穆斯林們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白天,無論怎樣飢餓,不準吃一點東西、喝一口水,平時抽菸折人也要暫時戒菸,謂之封齋(或把齋)。此外,還要求穆斯林在齋月期間禁房事,剋制一切私慾,斷絕一切邪念,以示篤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齋,婦女在經期中也可以不封齋,但要節制飲食,絕不能在公開場所吃喝。有病、趕路的人可以不封齋,但日後要補齋,不能補的以交納財物作為罰贖。到了晚上,當封齋將要結束時分,清真寺開齋的鐘聲噹噹響起,情況就與封齋時完全不同,人們可以飲食說笑,左鄰右舍可以團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飢餓時,隨便走到素不相識的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開齋節的慶祝活動,盛大隆重。早在開齋節到來之前,人們就粉刷房屋,打掃庭院,理髮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選擇節日期間舉行婚禮。

...............................................................................................................................................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原本的意思是「獻牲節」,在回族中稱為「忠孝節」,新馬地區稱哈芝節,又稱「大節」,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譯為亞伯拉罕)忠實執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獻祭自己的兒子易司馬儀(基督教翻譯成以實瑪利),而後又用羊羔代替的這一事件。它是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各民族在該節日會進行不同的慶賀,主要包括宰牲,朝覲,叨羊等。

古爾邦節的宰牲,起源於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傳說。據《古蘭經》記載,安拉為了考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命令他把兒子殺死獻祭,他完全服從,將兒子帶到耶路撒冷現在岩石清真寺內的一塊目前作為聖物的石頭上,準備將兒子殺死燒掉獻祭給安拉。安拉達到考驗......餘下全文>>

烏孜別克族和蒙古族的區別是什麼?

烏孜別克族源於14世紀蒙古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15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居住在撤馬爾罕,花剌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區的烏孜別克商人,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經新疆到內地經商,往來頻繁,絡繹不絕,其中一部分商人逐漸在新疆一些城鎮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國的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自元、明以後,越來越多的烏孜別克族人定居新疆。 烏孜別克族

居住在喀什、莎車、伊犁、奇台等地的烏孜別克族人民自發捐款、捐物、出工,建造了一些規模較大、氣勢巨集偉的清真寺,作為他們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烏孜別克族人民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蘭經》、聖訓,履行必修功課。伊斯蘭教對烏孜別克族人民的影響深刻地體現在各個方面。俯

烏孜別克族和維吾爾族倒有很多共同點,但是和蒙古族有很多區別。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維吾爾族和烏孜別克族有那些區別?

語言和服裝略有不同,維吾爾族多從事農業,烏孜別克人多從事牧業,都信仰伊斯蘭教。

烏茲別克族在哪裡

烏孜別克族,也稱烏茲別克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

烏茲別克族屬於高加索人種和亞洲人種的混合型,即圖蘭人種,是過渡人種。現代烏茲別克族主要生活在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伊朗、阿富汗斯坦等國家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國的烏孜別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寧、塔城和烏魯木齊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車和葉城,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我國的烏茲別克族一般通用維吾爾語、哈薩克語。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古老民族,其祖先是伊朗人與突厥人,伊朗人包括粟特人、花剌子模人,馬薩蓋特人等,後來發展成為烏孜別克人。這其中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14世紀時期金帳汗國的統治者——蘇丹·穆罕默德·烏孜別克汗,《元史》上稱月即別、月祖別。當時烏孜別克汗的國家非常強大,烏孜別克汗對他的汗國管理很嚴,軍隊也很有名,所以周邊的人們他的國家叫做烏茲別克汗國,把他的國民叫做烏茲別克人。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曾在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史學、藝術等方面創造過卓越的成就。

烏孜別克族的民族名人

帖木兒(Tamerlane或Temur)(1336年4月8日~1405年2月18日),生於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裡夏勃茲)。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橫跨歐亞的帖木爾帝國的奠基人,帖木兒帝國開國君主(1370年-1405年在位)。昔班尼汗(Muhammad Shaybani Khan,1451~1510),中亞烏茲別克昔班尼王朝的建立者,著名軍事統帥。舊譯沙亦虯、沙伊伯。艾裡西爾·納瓦依(Alisher Navoiy)納斯爾丁·阿凡提 (Xo`ja Nasiriddin afandi);納克什班迪 (Naqshbandiy)、賈拉里丁曼古拜爾迪 (Jaloliddin Manguberdi)、盧福提 (Luftiy)馬合穆德·麥赫穆爾(?~1844)詩人。馬合穆德·麥赫穆爾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詩人。穆克米(1850~1903)詩人。穆克米繼承了烏孜別克前代古典作家的創作傳統。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實社會,敢於抨擊一切黑暗勢力,歌頌勞動人民,具有明顯的民主傾向。穆克米在烏孜別克族的詩歌史上豎起了一座高大雄偉的豐碑。扎克爾江·哈勒穆罕默德·福爾凱特(1858~1909)浩罕城人,詩人,1896年定居於新疆莎車。福爾凱特繼承了烏茲別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再娜甫·斯的克(1930~ )女,祖籍烏茲別克瑪爾古蘭市,現為新疆喀什人,著名的舞蹈家。1947年畢業於喀什師範學校,1949年被錄取為新疆歌舞團舞蹈演員,1950年至1952年在省文化幹校深造。現為中國舞蹈家協會新疆分會副主席,新疆烏孜別克文學會副主席。1953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舞蹈會演中,所表演的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打鼓舞獲一等獎。1956年作為新疆文化代表團成員,赴中亞烏茲別克、土克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塔吉克等5國演出,表演的舞蹈《打鼓舞》、《盤子舞》、《項碗舞》均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創作的舞蹈有《春天舞》、《棉花》、《伊犁賽乃木》、《塔里木姑娘》、《頭巾舞》、《葡萄架下》、《紡織廠的兩姐妹》等20餘個,她用優美的舞蹈動作表現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的嚮往,歌頌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泰來提·納斯爾(1940~)1940年生於新疆伊犁,1993年由軍隊轉業,曾是新疆作家協會駐會作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泰來提·納斯爾又是一位歌詞作家和作曲家,由他填詞並譜曲的具有濃郁的烏孜別克民族特色的歌曲有《望著她》、《花期》、《紅蘋果》、《歡唱》、《能說否》、《知音》等,音樂的旋律甚至飄出了國界,在中亞的烏茲別克也頗有影響。  卡里莫夫:烏茲別克總統  伊爾馬托夫: 世界著名足球裁判員,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 五次獲得亞洲最佳裁判員稱號,也是世界盃歷史上執法次數最多的裁判員,烏斯馬諾夫(Alisher Usmonov)富豪  阿卜杜拉·卡德里(Abdulla Qodiriy) 作家,(1894.04.10 – 1938.10.04)現代烏茲別克文學奠基人之一卡西姆加諾夫 (Rustam Qosimjonov)2014年曾經獲得過國際象棋世界冠軍  薩里佔·沙裡波夫(Salizhan Sharipov)宇航員,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目前加入俄羅斯國籍

烏孜別克族最多分佈在哪裡?是白種人嗎

現代烏孜別克人主要生活在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伊朗、阿富汗等國家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國的烏孜別克族主要憨住在北疆的伊寧、塔城和烏魯木齊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車和葉城。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體育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體育活動多在傳統民族節日裡舉行,有時也在百花盛開、陽光明媚的節假日裡舉行。由於長期和其他兄弟民族雜居相處,烏孜別克族的民間體育與維吾爾、哈薩克族大體相同,喜好賽馬、叼羊、摔跤等活動,這些活動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擊木又叫“嘎裡特克”,是俄語藉詞。這一比賽活動最早由塔塔爾人於1851年從俄國引進到伊寧。因為它對場地和器具的要求簡單,又有利於增強臂力,培養目測力和判斷力,所以很快就在伊寧地區普及起來。到了近代,逐漸成為烏孜別克族群眾最喜愛的運動專案之一。比賽的器具分小木柱和擊木棒,都用木製成。小木柱長18釐米,直徑約5釐米,共10根,每隊5根。擊木棒長約80釐米,一頭直徑約7釐米,一頭直徑約5釐米。每兩根擊木棒編一個號,每個隊員配備兩根同號棒。比賽場地長22米,寬6米。場地正中劃一中線連線兩條邊,中線兩邊隔1.5米各劃一條平行線作為起步線。場地兩底線中心點上各劃3米見方的區域作擺木區,擺木區平行於中線的一條邊線叫初次進攻線。比賽分甲乙兩隊進行,每隊人數相等,可以單數,也可以雙數。比賽開始後,甲方隊員依次從乙方擺木區初擊線後面向本方擺木區內擺成圓形的小木柱擲擊。擲擊時,只要將任何一個小木柱擊出擺木區外,即可移至中線處繼續擲擊,直至將其餘小木柱擊出擺木區外,然後,再另擺一個圖形,再從初擊線處開始擲擊,先擊完所商定的某一種圖形的隊或人為勝者。如果先擊的一隊首先擲擊完小木柱,後擊的一隊在最後一輪中也緊接著擊完小木柱,則判所剩擲擊棒多者為獲勝者。 在烏孜別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馬被視為力量和速度的象徵,備受烏孜別克族人民的喜愛。賽馬專案分男子和女子,運動員年齡不限,騎手多為少年男子。參加比賽的馬匹,幾個月前就要進行挑選和訓練。賽馬場一般為平坦的大草場,原為直線跑,後改為環形,賽程一般10-30千米。賽前,領隊帶領騎手繞場兩週,同觀眾見面。騎手們頭戴花帽,或者裹上藍色的或粉紅色的絲綢頭帕,左手引韁,右手執鞭,顯得精神抖擻。參賽馬匹不具馬鞍,經騎手精心打扮,額頭翹起“朝天辮”,鬃毛編成辮子,紮上鮮豔的綢帶,馬尾打結捲起。這時的賽馬場上,匹匹賽馬毛色油亮,打著響鼻,急不可待,躍躍欲試,更增添了賽場熱烈而緊張的氣氛。繞場完畢,人馬一字形排列於起跑線上,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群馬如箭離弦,風馳電掣。騎手們縱馬揚鞭,你追我趕。觀眾們大聲喝彩,聲震原野。當一匹匹賽馬疾馳之時,騎手們低伏馬背,一面揚鞭催馬,一面嫻熟地揩試著奔馬眼簾周圍的汗水,因為汗水流進馬眼裡會直接影響馬的速度。這極為壯觀的場面,常使人山人海似的觀眾歡呼跳躍,助威的吶喊聲如大海潮湧。比賽結束後,取得名次的騎手依次排列於指揮台前受獎,享有很高的榮譽。 烏孜別克族摔跤歷史悠久,相沿成習,逐漸發展成為群眾性的民間體育節目。大凡眾人聚在一起,只要有比較鬆軟的土地,就可擺開架勢摔上幾跤。摔跤時不分體重級別,有時一跤定勝負,有時則施行三跤兩勝制。凡有傷害對方的動作都算犯規。來自新疆木壘縣烏孜別克鄉的大力士---阿布拉甫,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著名的摔跤選手,前後多次獲得木壘縣各屆民運會95公斤級摔跤冠軍,昌吉州各屆運動會多次獲得摔跤冠軍,2011年更是獲得了全國民運會押加比賽95公斤以上級別冠軍。 叼羊是烏孜別克族青年男子普遍參加的民間體育娛樂活動,傳說叼羊活動起源於中世紀。當時,突厥各部落主要從事遊牧業,而狼是牲畜的死敵,因此,牧民們對狼特別仇視,他們一旦獵獲了狼,便將狼馱於馬背上奔跑,大家一擁而上,爭相搶奪,以此開心娛樂。後來發展成一種專門的娛樂形式,並由叼狼改變......餘下全文>>

烏孜別克族 屬於哪誰知道?

烏孜別克族,也稱烏茲別克族,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之一,從世界範圍看是烏茲別克的主體民族,(中文資料裡把居住於中國境內的叫做烏孜別克族,居住於中國之外的叫做烏茲別克族,但是在英、俄、法、德等語言裡只有一個稱呼),英文:Uzbeks, 烏茲別克語:O`zbeklar (O`z = 自己, bek = 貴族,這是一個突厥語詞彙,加在一起就是自己當家做主,自己做貴族,不受外人欺負)。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古老民族,其祖先是粟特人、花剌子模人,馬薩蓋特人,突厥人等,後來發展成為烏孜別克人。這其中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14世紀時期金帳汗國的統治者——蘇丹·穆罕默德·烏孜別克汗,《元史》上稱月即別、月祖別。當時烏孜別克汗的國家非常強大,烏孜別克汗對他的汗國管理很嚴,軍隊也很有名,所以周邊的人們他的國家叫做烏茲別克汗國,把他的國民叫做烏茲別克人。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曾在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史學、藝術等方面創造過卓越的成就。

烏孜別克族屬於高加索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型,即圖蘭人種,是過渡人種。現代烏孜別克族主要生活在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伊朗、阿富汗斯坦等國家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國的烏孜別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寧、塔城和烏魯木齊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車和葉城,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我國的烏孜別克族一般通用維吾爾語、哈薩克語。

中文名稱:烏孜別克族 烏茲別克族

英文名稱:Uzbek

所屬洲:亞洲

人口數量:3000—3200萬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

主要語言:烏茲別克語 O`zbek tili

分佈區域:中亞,西亞,東歐,東亞

相關問題答案
烏孜別克族有哪些節日?
烏孜別克族是什麼生肖?
烏孜別克族簡介?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
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節日?
烏孜別克族?
塔吉克族風俗?
哈薩克族傳統服飾?
哈薩克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