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是幾歲?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2日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歲?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福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知命之年是多少歲,古稱知命之年是指多少歲

一、知命之年的名詞解釋:

知命即知天命,意思是懂得天命,源於孔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論語》中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故“五十而知天命”其實也是“五十而畏天命”。

贊助廣告

知命之年也被稱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學有所成,現今人們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來指人到了五十歲。

二、知命之年的出處:

《論語·為政篇》中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後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來作為年齡稱謂。知命之年即五十歲。

三、知命之年的健康知識:

1.忌菸酒。不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不宜飲酒過度,更不能吸菸,更別說知命之年的半百老者了。

2.忌勞累。知命之年的人抵抗力會明顯下降,弱過度勞累,很容易積勞成疾。

贊助廣告

3.忌憂愁。知命之年的人若常常沉浸在憂愁裡,將會加速衰老。

4.忌懶惰。知命之年的人若不注意運動,健康狀況將急劇惡化。

5.忌動怒。經常動怒的人會傷害心、肺、肝等重要部位,對知命之年的人來說尤為明顯。

四、其他年齡稱謂:

襁褓: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兩、三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也叫“總角”

豆蔻:指十三歲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歲

不惑:指四十歲

知命:指五十歲,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歲,也叫“耳順”

古稀:指七十歲

耄耋: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

不惑是幾歲,耄耋是幾歲,知天命是幾歲,期頤是幾歲??

不惑之年是指多少歲?->40歲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知命之年是多少歲

知命之年 是50歲

[zhī mìng zhī nián]

[釋義] 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指50歲。

[出處]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知命之年是多少歲呀

是50歲而知天命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耳順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多少歲?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 40)知命之年( 50)耳順之年( 60)海甲之年(60 )古稀之年( 70)

知命之年是指50歲,耳順之年稱為60歲,那麼八九十歲高齡被稱為什麼之年???

嬰兒:人初生 襁褓:週歲以下   孩提:2至3歲、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7歲   黃口:10歲以下   舞勺:13歲至15歲   舞象:15歲至20歲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30   不惑:40   知天命:50   花甲,耳順:60   古稀:70   仗朝:80    耄耋:90   期頤:100   花甲重開:120歲 古稀雙慶:140歲   部分農村地區在人死亡時稱呼年齡   0——20歲為夭折   21——30歲為短壽   31——40歲為強壽   41——50歲為艾壽   51——60歲為周壽   61——70歲為稀壽   71——80歲為耋壽   81——90歲為耄壽   91——100歲為期頤

古人的中年指的是幾歲到幾歲?

年齡稱謂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髮: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髮臺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餘下全文>>

及笄之年幾歲,為什麼?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相關問題答案
知命之年是幾歲?
知天命之年是幾歲?
知命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是幾歲?
女的不惑之年是幾歲?
古稀之年是幾歲?
男子的弱冠之年是幾歲?
知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花甲之年是幾歲?
女子不惑之年是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