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五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7日

中醫五行的五行屬性及歸類

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複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絡。(1)以五行之特性,說明五臟之功能。如木性生髮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洩;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2)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外應五方、五季、五氣等,內聯五臟、五官、形體、情志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3)此五個功能活動系統,說明了人體的內環境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聯絡,如春屬木,肝氣旺於春,春天多風等。在內則肝與膽相表裡,開竅於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於化風等。應當指出上述是該表橫的聯絡,若從縱的方面來看,則表示此五類事物或現象之間具有相生相剋和制化勝復的關係。 (1)第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起源於《洪範》。今人多理解為: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金的特性;日落於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執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2)第二種觀點這種觀點起源於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面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面考慮之後,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於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絡。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髮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洩,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髒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溼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並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中醫學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係稱之為天人相應,五行學說則把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界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界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係。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絡,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並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例如,脾屬土,故與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節之長夏、氣候之溼,不僅存在著某些生理上的內在聯絡,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驗證。如口甜,可反映脾溼蘊盛等。

贊助廣告

中醫五行的五行的基本規律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係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係;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係遭到破壞以後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後者則為病理狀態。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鬱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鬱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鬱乘土。溼熱型高血壓,多因溼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洩,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於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聯絡規律,所謂相生,即相互資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剋,即相互制約、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事物聯絡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觀點。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關係見下圖: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相生關係又稱之為母子關係。在相剋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面關係,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相剋關係又稱為所勝、所不勝的相勝關係。事物內部系統結構的五個方面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構成了事物正常情況下的迴圈運動,因而經常處於運動發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體來看,相生與相剋又都是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動態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別行,又被別行所生;既克別行,又被別行所克,故在整體上也呈現動態均勢。可見,五行所達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建立在運動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迴圈運動,主要在於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制,即制約。化,是生化。所謂制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制化。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係,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係的正常。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水能克火,火能生土......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中醫裡肺的五行屬性是什麼?

中醫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對應的臟器是:

肝歸屬於木,心歸屬於火,脾歸屬於土,肺歸屬於金,腎歸屬於水再詳細些就是:木—肝、膽、 目、(怒、 ) 酸,筋

火—心、小腸、舌、(喜、 ) 苦、脈

土—脾、胃、 口、(思、 ) 甘、肉

金—肺、大腸、鼻、(悲、憂、)辛、皮

水—腎、膀胱、耳、(恐、驚、)鹹、骨

六腑中的三焦為孤腑所以不入五行

如何理解中醫五臟與五行的關係

如何理解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稍有醫學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人體內部各個器官都是有關聯的,比如膽囊是由肝臟包裹起來的,胃臟和十二指腸也是連在一起。不過,一些在人體結構中相去甚遠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臟、肺臟和面板還有大腸,它們之間有關聯嗎?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答案是否定的,這個體系很少把人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肺臟就是肺臟,面板就是面板,大腸和前兩者也不挨著。因為三者從解剖學上看,其關聯程度並不高。肺臟屬於呼吸系統,大腸屬於消化系統,面板則自成一個系統。如果用西醫的方法來看,與其關注肺臟和大腸的關聯,倒不如去研究大腸和小腸的聯絡。 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情況卻並非如此。我們小時候就應該聽說過:“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等等說法。不光是五臟對應五官,實際上,在中醫中,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等等。 那麼,在這個例子中,中醫的說法對嗎?我們不妨先看看生物學方面的一些結論。很多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面板、大腸都是呼吸器官。在魚類中,我們常吃到的黃鱔,其魚類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經高度退化,它們主要利用面板和喉部來呼吸。還有,甲魚和烏龜,在水中是利用洩殖腔(也可以稱之為直腸)來呼吸。在兩棲類動物中,蠑螈、青蛙的面板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覺得這些動物離我們很遠,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還是胎兒的時候,在子宮內都要完成一部從低等動物進化到高等動物的全部歷程。在某個階段,胎兒就像是一條魚,有腮裂,還有尾巴。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館看看胎兒的發育標本。 通過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肺臟、面板、大腸,在我們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建立了某種神祕的聯絡。 同樣的例子還有,比如中醫說“汗為心之液”,“心開竅於舌”。從表象上來看,汗水和心臟似乎沒有任何關係,它是由面板上的汗腺分泌的。舌屬於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屬於迴圈系統的心臟也不挨著。但是,看看家裡養的狗,它面板上沒有汗腺,散熱要靠舌頭,難道這僅僅是巧合?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儘管生物學和醫學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人體實在過於複雜和玄妙,我們還不能為每一條中醫理論找到足夠的生物學和醫學證據。 當然,不能拿到足夠多的證據,不等於我們就徹底放棄。如果無視一些客觀事實,一味等著醫學的進一步發展來解決問題,無疑將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先懷著謙虛的心態來學習和了解中醫的五臟學說。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規律,我們或許可以從養肝的角度來防治近視和白內障,或者用養腎的方式來防治耳聾。 考慮到篇幅的緣故,我們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醫五臟理論給說清楚。沒關係,先易後難,一步步深入,在接下來的稿件中,我們就談談五臟和五官的對應關係,以及其中的哲學道理。 肝開竅於目哲學聯想 先看看《黃帝內經》對於肝(不要簡單對應肝臟,中醫講究的是系統,不是區域性器官)的闡述。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生風;酸傷筋,辛勝酸。”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這些都是動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過程。地球一經形成,方位就確定了,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風由東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風生木,好比春風使萬物復甦;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說,草木的中酸味決定了肝的產生,或者說,肝的產生是由於草木中的酸性決定的,作為人體這樣的生命體,肝是必然存在的。 肝被喻為體內的化學工廠,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的五行是指什麼?
中醫的五行?
中醫學五行的含義?
中醫和五行的關係?
姓名中字的五行屬性?
中字的五行屬性是什麼?
中字的五行?
中醫師五行屬什麼?
中藥的五行屬性歸類?
中醫在五行中屬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