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姓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農姓的歷史名人

農官新,男,1949年出生,書畫藝術家,擔任中國民族文藝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文化藝術協會名譽會長,中國詩書畫出版社副社長,臺北故宮書畫院終身榮譽院長。先後被評為:“國際文藝傑出貢獻人物”,“民族文藝領袖人物”,“感動中國,中華傑出功勳書畫家”,“2010年感動中國藝術人物”“世博藝術傑出成就人物”,1962年開始在平南縣大坡文工團從事藝術文化工作,曾任《新書週報》《芳草文學》特約記者,編輯,教師,書畫藝術工作者,書畫藝術家。先後在全國各大報刊中發表各類作品120多篇。擅長書畫詩詞,書法畫技別具一格,詩詞浪漫豪放,敢於面對現實,勇於拼博。書畫作品多次國際書畫審美大展賽中獲獎,先後被送往韓國漢城、日本東京、巴西聖羅、中國桂林展出。1995年名字入錄香港金陵書社出版的《文藝新人名錄》,1998年入錄《廣西文藝家風采錄》,1999年入錄《中國文藝家辭典》,2000年作品“祖國五十大慶倍歡欣”短文入錄《中國翰墨名家覽》,2002年作品在海峽兩岸書畫交流大賽中獲獎,2003年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10週年,《風光這邊獨好》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同年教育論文“師德是師愛”獲全國素質論文一等然。2004年作品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國際書畫交流展”中展出並被收藏入桂林博物館,辭條入錄《先進中的中國》《廣西文藝家風采錄》,2005年作品先後入錄《翰墨中國》大型系列藝術畫集(第二卷),作品被評為“翰墨中國金獎”並被授予“翰墨中國藝術名家”稱號。2006年至2014年間,作品先後入編 《黨魂》<<井岡山上太陽紅,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集>>《紅日,毛澤東詩詞書畫名家作品選集》《感動中國*魅力夕陽—中國老年書畫名家》等書刊。2013年書畫作品在井岡山上太陽紅*紀念井岡勝利會師85週年及毛主席誕辰120週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大賽中被評為“金獎”,入編<<井岡山上太陽紅,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集>>,同時獲得"中國紅色書畫藝術家"“紅色傑出紅色藝術家”及“紅色金獎藝術家”稱號。名言:1、要敢想、敢做,勇於拼搏,勤奮努力,敢為人先2、人生要樂觀向上,珍愛生命,面對困難,學會堅強。3、對人要誠信、寬容、公平、公正,行業規範。4、同心才能同德,只有相互協作、互相包容,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援引2009年8月中國文史出版社《中華名人格言》第五卷) 農群華,女,1966年7月20日出生,前中國羽毛球運動員。廣西南寧人。1997年調入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外事部任助理翻譯。現為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

贊助廣告

姓農的名人

農益

農益,平南人,明永樂年舉人,官訓導,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猷

農猷,明代官淳安縣縣令,多有惠政。

農志科

農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間任靖州學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勁蓀

農勁蓀,名竹,字勁蓀,安徽宣城人,原籍河北。民國初年天津愛國實業家、富商,霍元甲好友。

農配天

農配天,男,壯族,省優秀教師,株洲市鐵路第二中學中教一級教師。1956年7月畢業於江西師範學院數學系,分配到株洲鐵路機械學校任教。1978年調株洲鐵路第二中學,主要從事儀器室、實驗室管理工作。自制和修理教學儀器,電教器材,為學校節約萬餘元的費用;物理、化學、生物的演示與分組實驗開出率100%;在以電教促教學,電教成為德育工作手段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贊助廣告

農大桂

農大桂,1963年12月生,雲南文山人,壯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階工程師,黃石市大冶有色公司設計研究院副主任。1985年8月至今在大冶有色公司設計研究院工作,1999年1月當選為黃石市人大代表。1985年8月至今在大冶有色公司設計研究院從事科研、設計工作,其中8個課題和設計專案獲省級以上獎,並多次被該單位評為優秀工作者。

農文義

農文義,男,1926年10月生,廣西平果縣人,壯族。原任中共平果縣紀檢會專職委員。中共黨員。1949年12月參加工作,歷任村、區長和文教、教育局長,縣委臨委祕書、縣紀檢會專職委員等職。在職38年間,其中搞農村工作5年,文教工作12年,辦案工作21年。全國除福建、新疆、西藏、青海未到外,其餘省、市、區均多次來往辦案。有四次辦案時間最長,範圍最廣,里程最多。如1971年2月23日至9月20日,歷時210天,往返乘坐車船28066公里(徒步和租自行車不計在內),到19個省、市、區的71個大、中、小城市和農村辦案(按60年代地圖)。還到過越南胡志明主席革命根據地和高平省等地。晚年好學詩文,且何詩聯刊物投搞。

農加升

農加升,助理研究員。1932年6月出生,廣西天等人。壯族。中共黨員。曾任廣西民族報社編輯部主任。是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廣西民族語文學會會員,廣西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廣西壯學學會會員。50年代,黨給壯族及一些需要創制文字的民族創造了新文字,他一輩子幹著民族語言文字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廣西的民族語言文字資源開發事業已經從無到有,從少至多。1986年,他在廣西區語委業務處學校組工作時,與他人合編了一整套(小學雙語文教材)1~6冊,共32本(也稱“三位一體”教材,是按漢語拼音、漢字、壯文三大對照編排的)。為了從理論上闡明壯文進學校和建立雙語文教學體制的必要性和科學性,他撰寫了《試談壯文進小學與建立雙語文教學體系》、《壯族地區的雙語文教學應堅持以壯語文為主》、《壯文拼音與〈壯文方案〉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探討》3篇論文。分別在《廣西民族工作通訊》雜誌、《廣西民族報》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使用和發展問題》一書上公開發表,得到了同行者的讚賞和當時社會輿論的共鳴。第二篇論文還於1993年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廣西分會》評選為三等優秀論文獎。為了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小學雙語文師資人才,1989年發起集資辦學,與他人共同創辦了“廣西興桂民族職業高階中學”。該校5年已培養出掌握漢壯雙語文教學的師資159人。業績曾入編《中國優秀人才事略大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英文版)等大型辭書中。

農冠品

農冠品,男,1936年8月出生,廣西大新人。壯族詩人,民間文藝家。筆名夕明。1960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入廣西文藝界工作。曾任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四屆主席;廣西民間文藝研究室主任;廣西文......餘下全文>>

農氏的由來?

農姓的由來源流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後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後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後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① 壯族儂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② 羌族本有蘇農氏,改漢姓為農氏。

農氏歷代 30分

農姓,中國姓氏之一。來源出處有三:一是出自神農氏;二是出自以官名為氏;三是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神農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賴山氏、姜王氏……史籍《易·繫辭》中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為有天下的王,為炎帝、赤帝、農皇。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

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

傳說,炎帝神農在位足有一百二十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三百八十餘年。

神農氏有個兒子叫柱,又叫農,即炎居,其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氏。

另外,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神農氏的後人為農正之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後人就以官稱為姓氏,亦稱農氏。

源流二

源於官職,出自古代官吏農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上古時期,少昊設立負責農政的官員為農正,全稱為“春扈氏農正”。

據史籍《史記·三代世表》的記載,到了堯帝時期,“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大農就是當時主管農政的官職。

到了西周時期,“春扈氏農正”簡稱為“農正”,類如當今的農業部部長。農正下屬有農師,為上士大夫,具體負責農田耕作之管理;有農史,負責記載農事、物候、氣象、收成、倉儲等;有農役,專職負責農事過程中的相關具體事務。

在農正、農師、農史、農役等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農氏、春氏、扈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官職,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農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農父,是西周初期設定的一種官位,專職各項農事、國土管理、堪定諸侯境界等政事,全稱為“地官大司徒”,農父是其白號,歷屆農正、司農、田官、農官、農士等皆隸屬於大司徒任命管轄。

在地官大司徒(農父)以及司農、田官、農官、農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號為姓氏者,稱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官職,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農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農都尉,是西漢時期漢武帝設定的一種官位,專職負責開拓邊疆地區的農業,掌管屯田植谷之農政,以及相關的屯墾軍民之人事政務,隸屬於大司農管轄。

在東漢時期,農都尉改稱為“典農都尉”。到了三國時期以後,該官稱被廢黜。

在農都尉、典農都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號為姓氏者,稱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官職,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農倉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農倉長,全稱為農倉長令(有學者考證為農倉長使),是西漢時期漢武帝設定的一種官位,專職負責農倉藏谷,囤積糧食,為與匈奴、西羌、南夷等的系列戰事服務,後逐漸成為固定官位。

農倉長是國家糧倉的最高行政長官,隸屬於水衡都尉府,屬下有農倉丞、農倉中士、農倉下士、農倉徒士、以及農倉役者若干。

在農倉長、農倉丞、農倉中士、農倉下士、農倉徒士、農倉役者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號為姓氏者,稱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羌族,出自東漢時期羌族蘇農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秦、漢時期,羌族人中本有蘇農氏部落,後族人大多改漢字單姓為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壯族,出自宋朝時期壯族先民儂洞儂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壯族農氏,源出北宋時期廣西儂洞壯族起義軍首領儂智高的儂部。

源流八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農氏,出自古老的蒙古族貞部落,在明朝時期有轉遷駐紮、定......餘下全文>>

農姓2013出世的女孩取名

取個好名字一定要遵循下面幾點:

1.起名要有個性,但要適度。

起名字的作用是便於人的交往、生產和生活,但生活中有不少人的名字起得不倫不類。這種“不倫不類“的起名方式無論初衷如何,客觀上都會給人際關往帶來負面的影響。兩性的自然屬性在氣質和性格上的表現使得女子大多用體現溫柔、美麗、賢淑一類的字起名,而男子則大多用於體現剛健,曠達、剛健,雄壯等一類的字起名。

2.字形搭配美觀大方,每個字的筆畫分佈均衡。

避免姓名中各字的偏旁部首完全相同。例如: “江海潮”、“郭鬱邦”等等

3.聽起來好聽,聲調和諧。

4.不要使用生僻字(非常重要)。

5.儘量不要使用多重發音的字

6.不要沿襲名人(非常重要)。

7.確定名字了後,檢視下姓不同,名相同有哪些名人(非常重要)。

起名館請提供以下資訊資料

一、寶寶姓氏:

二、寶寶性別:

三、出生日期【陽曆(即新曆): 年 月 日 時 分】

四、出生地【 省 市】

五、不包含姓氏,起1字還是2字名(任選其一):

六、寶寶父母姓名: (寶寶長輩名字以免重字或發音相同)

接收名字 QQ郵箱

農氏蓮 我想你了

二、遷徙分佈

(缺)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氏族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於農業生產,種植業很發達,而種植業要比狩獵,採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興旺昌盛。炎帝的後後代中,有神農氏,相傳教導天下人播種種地,很受尊敬,名揚天下。而神農氏的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到了周朝時候,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佔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朝廷裡面也專門設定了一種叫“農正”的官職,專門負責天下的農業生產和祈禱風調雨順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職。農正的後代中有的以官職名為姓氏,是今天農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農姓源自北宋時廣西壯族的儂氏。北宋王朝窮於對付北方遼、西夏的戰爭,無暇南顧。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邊疆鬆弛之機,強佔壯族土地,掠奪人口,榨取財物。宋神宗熙寧年間與交趾李朝的戰爭。不斷侵擾廣西沿海。 儂智高起兵反抗,在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建立了“大曆國”,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鎮壓。儂智高多次要求歸附北宋,北宋王朝為了避免南方疆場生事,置之不理。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縣境)建立了“南天國”。皇佑四年(1052年),率眾攻佔邕州城(今南寧市),自稱“仁惠皇帝”,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接著,揮師沿鬱江東下。在10多天之內,連克沿江9個州,進抵廣州城下。儂智高的軍隊也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於崑崙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鬥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倖存者在皮鞭下逐漸接受漢文化,融合於漢族之中。在打敗儂智高後,趙宋明對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據農氏家族的族譜這樣說:“……太祖始祖,本屬為帝裔孫,迄今二千餘年,世系繁衍,散處於各省縣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間,農氏一姓,由山東省隨狄武襄(青)徵南者,以千數百計……各散居於滇、粵、越等處……”農姓為正牌壯族。由於統治者對起義的殘酷鎮壓,後人提該歷史事件心有餘悸,故不敢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的先祖與儂姓有關聯(餘略)。

三、歷史名人

農 益:平南人,明永樂年舉人,官訓導,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 猷:明代官淳安縣縣令,多有惠政。

農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間任靖州學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雁門郡:戰國時趙武靈王初置雁門郡,秦、漢因之。雁門郡相當於今山西省代縣一帶,有雁門關,是長城重鎮之一。

2、堂號

稼穡堂:相傳農氏是神農氏的後裔,神農氏教民稼穡(種莊稼),該堂號由此而來。

全國弘農姓楊的有多少人或有多少位名人

全國共有 3 個楊弘農

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如果滿意,請點選右上角的採納,謝謝!

壯族有多少個姓

農(Nóng 農)源出有三: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後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後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後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① 壯族儂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② 羌族本有蘇農氏,改漢姓為農氏。

得姓始祖:神農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賴山氏……《易·繫辭》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為有天下的王,為炎帝、赤帝、農皇。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神農有子叫柱,又叫農,即炎居,其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故農姓的始祖就是神農氏。

二、遷徙分佈

(缺)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氏族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於農業生產,種植業很發達,而種植業要比狩獵,採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興旺昌盛。炎帝的後後代中,有神農氏,相傳教導天下人播種種地,很受尊敬,名揚天下。而神農氏的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到了周朝時候,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佔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朝廷裡面也專門設定了一種叫“農正”的官職,專門負責天下的農業生產和祈禱風調雨順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職。農正的後代中有的以官職名為姓氏,是今天農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農姓源自北宋時廣西壯族的儂氏。北宋王朝窮於對付北方遼、西夏的戰爭,無暇南顧。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邊疆鬆弛之機,強佔壯族土地,掠奪人口,榨取財物。宋神宗熙寧年間與交趾李朝的戰爭。不斷侵擾廣西沿海。 儂智高起兵反抗,在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建立了“大曆國”,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鎮壓。儂智高多次要求歸附北宋,北宋王朝為了避免南方疆場生事,置之不理。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縣境)建立了“南天國”。皇佑四年(1052年),率眾攻佔邕州城(今南寧市),自稱“仁惠皇帝”,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接著,揮師沿鬱江東下。在10多天之內,連克沿江9個州,進抵廣州城下。儂智高的軍隊也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50000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於崑崙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鬥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倖存者在皮鞭下逐漸接受漢文化,融合於漢族之中。在打敗儂智高後,趙宋明對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梗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據農氏家族的族譜這樣說:“……太祖......餘下全文>>

壯族姓(原始的)

黃姓,漢族、壯族、苗族等多民族姓氏,也有客家人閩南人等。是南方一個大姓,跨地域,在廣西廣東是一個大姓。在廣西主要集中在白色地區。

韋姓,廣西特有姓氏,廣西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這個姓,壯族居多,壯族、漢族、苗族、瑤多等多源頭民族。這個姓來源於壯族的牛的諧音:壯語讀成“懷”(牛)。所以,讀作韋(wei).是廣西的土著大姓。

覃姓,廣西姓氏之一,屬於廣西土著姓氏,在廣西屬於大姓,是個多源頭姓氏,也是個泛民族的姓氏,在廣西全境各個縣市均有分佈。覃姓主要分佈於廣西、廣東西部、湖南湘西(在湘西屬於當地大姓之一)、貴州東南部(同化為當地民族)、雲南東部(、還有海南東部南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同化為當地少數民族)、重慶市、西藏(同化為藏人)還有河南(這個地方人數很少,記得是1000多人左右、四處分散開來)。

陸姓,當地土著一姓,原本來源與駱越人,取陸為姓,是當地壯族大姓之一。主要集中在桂西和桂南一帶。這個姓氏出了個廣西名人,叫陸榮廷,是桂系的軍閥,曾經統治兩廣地區,屬於粵語人的精英,出身綠林,實際為漢化壯人,廣東人對桂係為之震驚。

羅姓,桂西的大姓之一,廣西西部集中,廣西的羅姓來源於少民漢化,百色地區是他們的聚居地。廣西羅姓桂柳人居多,羅姓人豪爽性格果敢,屬於壯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漢化而成。屬於當地土著姓氏之一。

農姓,當地壯族大姓,以南寧地區、桂西地區居多,是漢化的少民,以壯族為多,農姓這個姓氏民族屬性屬於壯人,在廣西邊境和南寧屬於地方大姓。

莫姓,廣西壯族大姓之一,屬於廣西桂北的一大姓,主要集中在桂林柳州一代。莫姓是壯語黃牛的意思,同韋姓(韋是水牛、公牛的意思)

龐姓,廣西土著,屬於駱越人,壯族血統,是個漢化的姓氏,在廣西人不多,但是獨特,其他地方此姓少,主要集中在桂東南和桂南。

中國農昌和名字有多少個?

農(Nóng 農)源出有三: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後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後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後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① 壯族儂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② 羌族本有蘇農氏,改漢姓為農氏。

得姓始祖:神農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賴山氏……《易·繫辭》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為有天下的王,為炎帝、赤帝、農皇。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神農有子叫柱,又叫農,即炎居,其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故農姓的始祖就是神農氏。

二、遷徙分佈

(缺)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氏族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於農業生產,種植業很發達,而種植業要比狩獵,採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興旺昌盛。炎帝的後後代中,有神農氏,相傳教導天下人播種種地,很受尊敬,名揚天下。而神農氏的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到了周朝時候,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佔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朝廷裡面也專門設定了一種叫“農正”的官職,專門負責天下的農業生產和祈禱風調雨順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職。農正的後代中有的以官職名為姓氏,是今天農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農姓源自北宋時廣西壯族的儂氏。北宋王朝窮於對付北方遼、西夏的戰爭,無暇南顧。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邊疆鬆弛之機,強佔壯族土地,掠奪人口,榨取財物。宋神宗熙寧年間與交趾李朝的戰爭。不斷侵擾廣西沿海。 儂智高起兵反抗,在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建立了“大曆國”,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鎮壓。儂智高多次要求歸附北宋,北宋王朝為了避免南方疆場生事,置之不理。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縣境)建立了“南天國”。皇佑四年(1052年),率眾攻佔邕州城(今南寧市),自稱“仁惠皇帝”,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接著,揮師沿鬱江東下。在10多天之內,連克沿江9個州,進抵廣州城下。儂智高的軍隊也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50000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於崑崙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鬥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倖存者在皮鞭下逐漸接受漢文化,融合於漢族之中。在打敗儂智高後,趙宋明對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據農氏家族的族譜這......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農姓名人?
姓農的名人?
藍姓名人?
歷史上張姓名人?
歷史上韓姓名人?
金姓名人?
季姓名人?
歷史上劉姓名人?
吳姓名人大全?
歷史上的蔣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