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應的歷史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中國歷史上姓應的名人都有誰?

應昌期

應昌期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臺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應氏杯圍棋賽”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建立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臺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應瑒

應暘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贊助廣告

應劭

應劭,東漢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任泰山太守時大破黃巾軍三十萬。著有《漢官儀》、《風俗通義》、《漢書集解音義》、《春秋斷獄》等著作。

應姓的歷史名人

應垕(986-1057)江西省宜黃縣神崗人。宋代天文學家。自幼聰穎好學,勤於分析思考,精通經史,卻淡泊功名。畢生精研天文曆法,探索天象奧祕,推算宇宙星體執行變化規律。著有《天象義府》9卷、《渾天左右全體星圖》等書,書中圖文並茂,內涵豐富,“於象數之外,得精義所在”。宋直學士黃幹,在嘉定元年(1208)任臨川縣令時為之立石。宋、元之際的史學家馬瑞林在《馬氏通考》中,也指出“其書考究精詳,議論新奇” 應祚智應祚智,字若愚,世界畫壇巨匠、我國傑出書畫大師、傑出篆刻家、金石書畫鑑定專家,著名慈善家。1957年生於安徽合肥。現為廣州勞動保障學(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書畫研究院特約書畫家,中山大學藝術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客座教授,廣州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學名譽會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宋莊國際書畫院終身院長。應祚智在畫貓、金石、書法及中國水墨畫大寫意方面獨樹一幟,罕有匹者,被譽為“世界貓王”、“東方貓王”,其書畫作品被美、英、法、德、澳、日、韓、義大利等多國的藝術館及有識之士收藏。作品《雙貓清趣圖》在美國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展中展出;《貓趣圖》等六幅書畫作品被中央文史研究館收藏;《回眸圖》在香港舉辦的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上獲得“世界藝術金獎”(最高藝術獎);《回眸清趣圖》等幾十幅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獲得國內優秀作者聯展金獎(世界傑出藝術家)。新華出版社連續分別出版《中國著名畫家應祚智畫集》、《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畫選》、《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畫集》等;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分別出版發行《中國郵政明信片——中國書畫百傑-應祚智作品選》、《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作品選》明信片;中國郵政局出版《當代國畫名家應祚智作品選》郵票一套;廣州出版社出版個人專著《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國畫卷》、《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書法卷》、《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評介卷》。2004年2月《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全集)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同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收藏。該書是廣州地區2004年出版的2.78億冊圖書中影響巨大,排列前5名的圖書。(來源:廣州地區文化·新聞出版事業概況)。如今,應祚智先後榮獲了“中國書畫傑出大師”、“人民功勳藝術家”、“最具成就藝術家”、榮譽稱號。2010年6月,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三個單位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軍人物”。從1985年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應祚智首次個人書畫展取得巨大成功起,應祚智的個人書畫展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均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別是2010年1月,在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舉辦的“全國首創著名書畫大師東方貓王應祚智書畫合金畫巡迴展覽”,更是轟動國際,吸引了30萬多人蔘觀,被中國媒體和世界媒體大量報道。世界畫壇巨匠應祚智在畫貓、金石、書法及中國水墨畫大寫意方面獨樹一幟,罕有匹者,被譽為世界畫壇巨匠,“世界貓王”、“東方貓王”,應祚智在山水畫、工筆人物畫、動物畫等方面都獨樹一幟,尤以畫貓傳神,人稱“世界貓王”、“東方貓王”。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在欣賞完他早年創作的《百貓鐵骨英姿圖》後,曾欣然作詩讚曰:君師散之翁,象外得其趣。應憐蝶戀花,好遣狸如去。 應祚智國畫被澳大利亞註冊為紅酒商標。澳大利亞商標局批准了“貓王”(King Cat)紅酒商標。該商標採用應祚智教授創作《回眸圖》等多幅國畫。世界畫壇巨匠應祚智教授在從事藝術專業的同時,還熱心於促進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和慈善事業的開拓和發揚,儘自己所長為百姓、國家繼續作貢獻......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古代有哪些姓應的名人

應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鹹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疊: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郴: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奉:〔約公元144年前後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樑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服。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車騎將軍馮緄徵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劭:〔約公元178年前後在世〕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珣:字季瑜,司空掾。應劭弟,珣生瑒。

應瑒: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璩:(?~252)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家。汝南(今屬河南)人,應瑒之弟。生於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應璩之子。生年不詳,卒於晉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談論。正始中,夏侯玄名勢甚盛。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舉高第,歷顯位。後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應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卒於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幼孤,為祖母所養。十餘歲,祖母又亡,居喪以孝聞。家富於財,乃請族人共居,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世。仕為太子舍人,累官光祿勳。王敦叛,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事平,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卒,贈鎮南大將軍,諡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籍志》注有鎮南大將軍應瞻集五卷,詹繕作瞻,當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應夷節 :唐代人。遊天台山,棲真道元院,相傳尸解成仙。棲真,保其根本,養其元神。

應用:後周書法家,江南人。善寫細字,微如毛髮......餘下全文>>

關於姓應的名人

一、姓氏源流 應(Yīng)姓源出有二: 1、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之後。周武王克商後,其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應國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為應侯,建立應國。應侯的子孫以封國為姓,遂為應氏。 2、歷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應氏。蒙古族中有的姓應氏。 得姓始祖:應叔(侯)。應姓源出自姬姓。周武王的第四個兒子應叔被封為應(今河南省葉縣西北應城,一說今河南省省魯山東部)侯,人稱應候。應候的子孫以封地為姓,稱為應氏。在古代,應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汝南。故應叔(侯)的後世子孫尊其為應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 應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應姓大族其主要分佈在: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裡。 3、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佔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6、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峽陽,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佈國內各省、市和臺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 三、歷史名人 應 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 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鹹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 疊: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 郴: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 奉: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樑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福。延熹七年(164年)從軍騎將軍馮緄徵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 劭: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184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196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 珣:字......餘下全文>>

連姓的歷史名人

連瀛洲10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後輟學到香港的小雜貨店當學徒,1919年移居新加坡。1928年他與友人創立華興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兼船務代理,事業穩步發展。1949年連瀛洲與數名馬來西亞華商成立華聯銀行,進入金融業,2001年華聯銀行與大華銀行合併,躋身新加坡第一大銀行,大華銀行集團。此外,連姓名人還有:宋仁宗慶曆年間,有連庶、連庠兄弟,深得歐陽修的器重;紹光年間的連希覺,曾在英州為地方築堤引水灌田;宋寧宗寧元年產的連三益,歷知沙縣、廣州、紹興,任滿離去,老百姓皆遮道挽留。至於明代,入仕的連姓之人也有不少。如明在祖時的名御史連均;英宗正統年間的福建按察副使連鏞;憲宗成化年間的御史連盛;神宗萬曆年間的廣西按察副使連繼芬;思宗崇禎年間出知靈州的連宗度,等等,都為造福百姓,做過一些好事。在上述連氏良吏名臣之中,宋代的連庶、連庠兄弟是湖北應山人,連三益是福建安溪人,明代的連均、連鏞都是江蘇建安人,連盛是河北永年人,連繼芬是福建龍巖人。這些充分說明,明清時期,連姓人已遍佈大江南北。連楹(?-1402年),諡剛烈,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襄垣縣(今山西省襄垣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連楹為太學士出生。洪武年間,其任左春坊太子贊善,後升任贊讀、監察御史。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金川門,其叩馬欲刺朱棣,後失敗被殺,屍體直立不倒.連姓宗祠四言通用聯連陂存愛;賦筆見稱。——佚名撰連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連氏宗祠通用堂中聯。羽衣得道;麗賦著名。上聯典指宋代人連久道,字可久,十二歲就能作詩。父親帶他見當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漁父詞》。熊曲肱也寫詩相贈,又說:“這個孩子在富貴中留不住。”後來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鳥羽做的衣服,意思是如神仙一樣飛翔),來往於西山。下聯典指唐代閩縣人連總,字會川,鹹通年間進士,善於作賦,為文學家溫庭筠所稱道。勳嘉葵戍;澤被鄉鄰。——佚名撰連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齊王大夫連稱,為將軍,奉襄公之命他和管至父戍守葵丘,瓜熟時去,約定第二年瓜熟時派人替換。一年後,襄公違約。連稱、管至父聯合襄公的堂弟無知殺了襄公。下聯典指宋代應山人連舜賓,字輔之,家中富裕,常常資助鄉鄰。在家裡教他兩個兒子庶、庠讀書,說:“這就是我的資產。”他死後,遠近鄉鄰都前去哭吊。勳嘉葵戍;孝踵丁蘭。——佚名撰連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齊王大夫連稱(見上)。下聯典指宋·連世瑜,事母至孝,母死,刻像奉之益恭。七言通用聯瞻崇祖德恢先業;依賴宗功啟後人。——佚名撰連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福建省閩南地區連氏宗祠“瞻依堂”通用堂聯。聯以鶴頂格嵌“瞻依”堂名。國士昇華光世德;惟思懋建永昌宗。——清·連日春撰福建省長泰縣江都村連氏宗祠“瞻依堂”聯此聯為清代連氏裔孫、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臺灣府舉人連日春所撰。後來,江都和開臺連氏家族共同將它作為子孫昭穆,從十二世啟用,歷代相沿。九言及以上源頭由和睦,和睦千秋;匾額樹瞻依,瞻依百世。——佚名撰福建省長泰縣枋洋鎮江都村江都寨連氏祖祠“瞻依堂”堂聯長泰縣枋洋鎮江都村,有一座修建於明代的古石寨——江都寨,如今還住著30多戶連氏人家。寨內有一座名叫“瞻依堂”的連氏祖祠。據連氏族譜記載,唐開成元年(836年),連謀自騖州入福建開基,成為連氏入閩始祖。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連謀的十世孫連法進之子連壘,從龍巖漳平縣入長泰開基。在江都社小山丘上的一塊風向適宜,陽光充足,形似雞籠的蒲姜地上披荊斬棘,建搭草舍,並修建了高一丈四尺厚實堅固的石牆。從此,他們築寨而居,創家立業,繁衍生息,逐漸興旺發達起來。後來,連氏族人在寨中選擇一塊風水保地修建了這......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

三國的何進,三國何晏!曹操的女婿哦民國時期的何香凝,國民黨將軍何鍵、何應灃,何為,作家,《樊伊玲》

何景明,明朝,哲學家,蔣介石最崇拜的人,蔣死後把臺北的一個山改名景明山,然後葬于山上。

何晏,戰國時期可以媲美潘安的美男子澳門總督何厚華,梁祝作曲何佔豪,何振樑 老先生何詠健廣東十大富翁之一 貪官 何申還有快樂大本營的何炅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由 5分

由姓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時期晉國,相傳是晉國外遷到秦國任宰相的由余的後代,姓氏即來源於他的名字。另一支出撫同時的楚國,由兩位名人的名字而來:其一是出身於公族的王孫由於,另一位是楚國大夫養由基,他們的後代都有人以由為姓。

由姓在歷史上形成了長沙等郡望。歷史名人有:漢代長沙太守由章、平原相由廣國,明代隆慶進士由禮門、沁州知州由九峰等。當代分佈較廣泛,並在滿、蒙古等民族中有一定數量人口。

陰姓的歷史名人

陰識,字次伯,陰子方曾孫,皇后陰麗華的兄長;南陽新野人。著名東漢朝重臣。陰識雖貴為外戚,但他為人忠厚,漢更始年間因功封陰德侯。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時期,陰識官至侍中。  每當漢光武帝出巡,陰識皆留守京師代政。他入朝能直言對錯,但平時與其他大臣、賓客們談話則絕不提及國事。  後來漢光武帝要給陰識加封,他堅辭道:“臣託屬掖庭(皇宮中的帝舍,宮嬪所住的地方),不可再加爵邑!”此舉為兩漢時期外戚中唯一的政治楷模。  後來在漢明帝劉莊繼位執政時期,陰識官至執金吾,掌管東漢王朝的最高司法。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後秦國大將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進攻韓國克取了南陽,使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又被廢黜,唐天寶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鄧州南陽郡為良穰縣(今河南鄧縣)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皆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始平郡:西晉時期置郡,治所在隗裡(今陝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興平市一帶地區。 南陽堂:以望立堂。始平堂:以望立堂。二酉堂:資料有待補充。

相關問題答案
姓應的歷史名人?
姓鳳的歷史名人?
姓郭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姓易的歷史名人?
姓馮的歷史名人?
姓劉的歷史名人大全?
姓伊的歷史名人?
姓李的歷史名人及故事?
姓安的歷史名人?
姓馬的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