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詩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關於大寒節氣的詩句有哪些

《村居苦寒》

作者: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間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篙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施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瓏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大寒出江陵西門》

作者:宋陸游

平明贏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孤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題浮光丘家山寺

作者:王之道

古寺鐘鳴漏向殘,馬嘶人起束徵鞍。

贊助廣告

曈曚半弄陰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斷流寒凍合,野田飛燒曉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懷親眼欲酸。

和仲蒙夜坐

作者: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雲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遊慈雲

作者:陳著

老懷不與世情更,才說閒行興翼然。

微溼易乾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尋梅山自妍。

笑問鬆邊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作者:方回

極目無窮六合寬,仰天如以渾儀觀。

日躔箕斗逢長至,月宿奎婁屆大寒。

肘後方多難卻老,杯中物到莫留殘。

贊助廣告

來年七十身猶健,容膝歸歟亦易安。

永樂沽酒

作者:方回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幣破慳捐一券,瓦壺絕少約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凍面微溫尚帶冰。

爨僕篙工莫相訝,向來曾有肉如陵。

大寒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大寒的古詩名句

宋陸游平明贏馬出西門:陳著老懷不與世情更。顧我當此日。風鳴北戶霜威重。微溼易乾沙軟路。醉面衝風驚易醒,月宿奎婁屆大寒,布絮不蔽身,愁坐夜待晨,農者尤苦辛。曈曚半弄陰晴日。和仲蒙夜坐作者。不為山川多感慨,況彼無衣民。題浮光丘家山寺作者:方回大寒豈可無杯酒《村居苦寒》作者,大寒須遣酒爭豪。楮幣破慳捐一券,淡日寒雲久吐吞。硯冰已合燈花老。少睡始知茶效力,底用尋梅山自妍,才說閒行興翼然,猶對群書擁敝袍,重裘藏手取微溫,瓦壺絕少約三升:唐白居易八年十二月,又無瓏畝勤。爨僕篙工莫相訝,馬嘶人起束徵鞍,歲窮遊子自消魂,汝知今日是何年。乃知大寒歲,欲致多多恨未能,坐臥有餘溫。嗟予老踏浮光路,獨憑幽幾靜塵勞。來年七十身猶健,五日雪紛紛:王之道古寺鐘鳴漏向殘。笑問鬆邊人立石,杯中物到莫留殘。竹柏皆凍死。念彼深可愧。北風利如劍?《大寒出江陵西門》作者,陟岵懷親眼欲酸。永樂沽酒作者,點點牛羊散遠村。紛紛孤兔投深莽。溪水斷流寒凍合。褐裘覆施被。未曾到寺香先妙,自問是何人:方回極目無窮六合寬,十室八九貧,容膝歸歟亦易安,向來曾有肉如陵!回觀村間間。倖免飢凍苦。村沽太薄全如水。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作者,仰天如以渾儀觀,草堂深掩門,野田飛燒曉霜乾,大寒卻暖雪晴天。唯燒篙棘火,雲壓南山雪意高。遊慈雲作者,凍面微溫尚帶冰,栗烈初迎小大寒:文同宿鳥驚飛斷雁號。日躔箕斗逢長至。肘後方多難卻老

大寒節氣詩詞有哪些

《村居苦寒》

作者: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間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篙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施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瓏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大寒出江陵西門》

作者:宋陸游

平明贏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孤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題浮光丘家山寺

作者:王之道

古寺鐘鳴漏向殘,馬嘶人起束徵鞍。

曈曚半弄陰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斷流寒凍合,野田飛燒曉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懷親眼欲酸。

和仲蒙夜坐

作者: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雲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遊慈雲

作者:陳著

老懷不與世情更,才說閒行興翼然。

微溼易乾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尋梅山自妍。

笑問鬆邊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作者:方回

極目無窮六合寬,仰天如以渾儀觀。

日躔箕斗逢長至,月宿奎婁屆大寒。

肘後方多難卻老,杯中物到莫留殘。

來年七十身猶健,容膝歸歟亦易安。

永樂沽酒

作者:方回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幣破慳捐一券,瓦壺絕少約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凍面微溫尚帶冰。

爨僕篙工莫相訝,向來曾有肉如陵。

十二月節氣古詩詞

一、十二月節氣是——大雪與冬止。關於這兩個節氣的古詩詞很多,大雪節氣代表作品如下——

1、大雪

宋. 陸游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2、 江雪

唐. 柳宗元

雪壓冬雲白絮飛,

萬花紛謝一時稀,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獨釣寒江雪

3、北風行

唐.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4、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6、春雪

唐.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冬至節氣代表作品如下——

1、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3、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4、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5、冬至祭

張志真

香燭鮮花紙錢銀,八果八素並八珍。

閤家召開追思會,緬懷英烈祭先人。

二、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餘下全文>>

關於節氣的古詩句

(一)

春雨驚春清天谷,夏滿芒夏暑相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

西園梅放立春先, 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 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好, 穀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 農田耕耘夏至間。

小暑白羅衫著體, 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 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 繡襦小雪詠詩篇。

幽闔大雪紅爐暖, 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臥邯鄲夢, 捧雪飄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四)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閒。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複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蔔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晒穀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閒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的詩詞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分的簡單古詩

春分日 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有關重陽節的習俗、故事、古詩、傳說、來歷。急!!!

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今天仍然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在傳統社會中,清明節是一個特別盛大的節日。它不僅是掃墓祭奠、懷念離世親人的節日,還是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節日。圍繞著兩種主題的民俗活動豐富多樣,蔚為大觀。它的節期也比較長。清明日(農曆春分後第15日,公曆四月五日前後)只是該節日的標誌性時間,而其習俗活動往往持續五六天到十幾天(各地各時不等)。在現代社會,由於社會生活、文化觀念的變化以及假日製度的限制等,清明節的內涵、活動、規模等都有了很大變化,但它仍以其特有的功能和地位為國人所重視,有著不容忽視的社會影響。考察清明節習俗的歷史演變過程,結合它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狀況,對它做出順乎歷史、合乎民情國情的定位與規劃,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和文化意義。

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清明節的特色有三個:一是兼有節氣與節日兩種“身份”,二是以戶外活動(掃墓、踏青等)為主,三是兼有肅穆(或悲傷)(在掃墓祭奠活動中)與歡樂(在踏青等遊玩活動中)兩種情感氛圍。這種特色的形成與其來歷密切相關。從起源和形成的角度看,清明節是“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三者融合而成的節日。

(一)、清明節與“清明”節氣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此外,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為人們樂於到戶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光。

雖然我們在本文所談的清明節主要指節日而不是節氣,但是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應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二)、清明節與寒食節

寒食節在農曆三月,清明之前一兩天。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月為限。漢代確定寒食節為清明前三天。南朝時《荊楚歲時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 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唐宋時期減為清明前一天。從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唐朝時它仍然是一個較大的節日,但已開始式微,逐漸為清明節所兼併。

關於寒食節禁火習俗的形成,民間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說它起源於人們對著名忠臣義士介子推的紀念和祭奠。介子推是春秋時期跟隨晉公子重爾流亡的一個大臣,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為晉公子充飢。後者做國君(即晉文公)後要封賞介子推。介子推卻帶老母到綿山隱居,不受封賞。晉文公為逼介子推出山,就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被燒死在山中。晉文公便把燒山的這一天定為介子推的祭日,這一天禁火。《荊楚歲時記》注中說:“介子推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暮春,為不舉火,謂之‘禁菸......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大寒節氣的詩詞?
大寒節氣的詩句?
描寫大寒節氣的詩句?
關於大寒節氣的詩句?
關於大寒節氣的古詩?
小滿節氣的詩詞?
有關大雪節氣的詩?
大寒節氣的特點?
大寒節氣的含義?
小雪節氣的詩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