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我國的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有什麼

部分佈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種解釋是狗曾經救過其祖先,另一種解釋是人類以前並無稻穀,是狗從天神的晒穀場帶回稻穀給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為人類中最早種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佈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魚肉,因為相傳佈依族最早的母親是龍王的女兒——一條神魚 。

苗族產婦忌吃老母黃牛肉、母豬肉、公雞肉、小魚、蔬菜、辣椒等。

藏族禁食驢肉、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忌食五爪類和飛禽類肉。出於宗教信仰,一般反對捕殺野生動物。

白族也有飲食忌諱,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鐵刀,主婦做飯應悄無聲息,不能吹火,必須到井邊“汲新水”。喪家做飯,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紅色食料,不能做紅包菜餚。進扭時長輩上坐晚輩侍奉。

贊助廣告

中國各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

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和喪葬習俗

1、飲食禁忌

穆斯林的飲食禁忌種類頗多,但幾乎都是動物性食品及其脂類,而且要求比較嚴格。這種禁忌的法理來源是唯一的,即《古蘭經》。關於穆斯林的飲食,《古蘭經》有個總的要求,即它應該是"合法"而"佳美"的。所謂合法,就是在真主名義下宰殺的東西。《古蘭經》中禁戒人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對於不食豬肉的禁忌,人們作過各種解釋。其實,禁食豬肉是伊斯蘭教義的規定,是信仰中的行為因素。因此,它是伊斯蘭教本身題中應有之義。

贊助廣告

中國穆斯林對"不食豬肉(油)"禁忌的遵守是特別嚴格的。它實際上已成為中國穆斯林的一種社會習俗。忽視或誤釋(無端地說三道四)這種禁忌,穆斯林會產生反感。每一個非穆斯林都應該自覺地尊重穆斯林的這一習俗。

2、喪葬習俗

按伊斯蘭教義,穆斯林逝世後要實行土葬,併為亡人舉行葬禮,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稱"死亡"為"無常"或"歸真"。中國穆斯林仍遵守著古老的葬制。這一葬制可以概括三個字:"土"、"速"、"儉"。人亡後要速葬,亡體停放一般不超過三天。土葬時不用棺木,而是將屍體直接埋入土中,尸位南北向,面朝西。中國穆斯林的墳穴受傳統文化影響,在地面上大都有封丘。還要儉葬或曰薄葬,即在墳穴內不得有任何陪葬品。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某些地區穆斯林在亡人的頭七、二七、三七、四十、百日、週年、三年等都要舉行祭祀、遊墳、唸經等活動。

什麼不許吃 珞巴族的圖騰崇拜與飲食禁忌

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lbz/2009-

07/15/content_18142544.htm

少數民族在貴州的分佈以及飲食、信仰、禁忌、服飾等介紹

www.likefar.com/farthreadcfm.asp?threadid=6249

高山族的禁忌

禁忌是帶有宗教意義的禁規。它是人們懾於大自然的威力而採取的避禍遠害的消極手段。高山族有許多關於狩獵、農耕、祭祀及其他方面的禁忌,其目的在於:通過強制性的恪守這些禁規,避免不可覺察的危險,特別是死亡的發生,以維護生產、祭祀的正常活動以及社會倫理道德,不受影響和干擾。禁忌一旦被觸犯,大家預感到可能蒙受某種禍害而惶惶不安,當即中止正在進行一切活動,採取祈禱、咒語、噴酒、祭獻等祓禳方式,解除可能存在的危險;犯禁的人,輕則受罰,承擔祓禳饗宴的一切費用,重則處死贖罪。?

在高山族多如牛毛的禁忌中,有些是共同的,各部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嚴守。具有普遍意義的禁忌,屬於視覺的,如禁忌遇見橫死者及其葬地、遇見動物交尾等;屬於觸覺的,如禁忌接觸神物、接觸死者的器物等;屬於行為的,如禁忌排氣、打噴嚏、同族性交等......餘下全文>>

寫出四個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以及待人接客的禮儀

仫佬族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所以仫佬山鄉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醃製酸菜,仫佬人喜歡飲酒吸菸,不吃動物心。

彝族是西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幾個省。雲南彝族佔2/3,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極為豐富,以農業為基礎的彝族多種植玉米、土豆、大麥、小麥和蕎麥。蔬菜也較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彝族喜歡養羊,尤以小涼山的彝族養羊最多。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時有一些特殊的習俗:羊肝、羊肚先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燒食,也有的生食;羊腦給老人吃;處於生育期的婦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蘿蔔絲拌後醃做鹹菜,放在飯上蒸熟吃,味道特別鮮美。 拉祜族人喜歡用辣椒待客。有句俗語:“拉祜人的辣子,漢人的油”,意思為待客沒有辣椒,就像漢人做菜不放油一樣。吃飯時,家長先盛飯,接著是客人,其他家人按年齡大小拿取,婦女盛飯時,揹著或抱著孩子不能拿取,對尊貴的客人,主人要殺雞、煮雞肉稀飯招待。但是,如果主人家用白雞肉煮稀飯招待客人,那就是絕交的表示。 畲族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鱔、鰻;忌用筷子打貓,忌吃貓肉;忌用單隻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別人家做客,吃點心時忌吃光,應有所剩餘;年初一忌喝菜湯,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門要打傘;忌用腳踩地上飯粒,否則會被雷擊死等等。

少數民族有哪些禁忌

蒙古族 蒙古族厭惡黑色,認為黑色是不祥的顏色。在飲食上,蒙古族忌食蝦、蟹、魚、海味等。 蒙古人忌諱別人(包括客人)騎著馬在蒙古包門口下馬和騎馬闖進羊群,忌諱手持馬鞭進入氈房。客人不經允許不可擅自進入包內,在蒙古包內不能隨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將腿伸向西北方或爐灶。不能從主人的衣帽、被褥、枕頭上跨過,不能在包房內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門檻。蒙古族人還忌諱別人用菸袋、刀剪、筷子等指頭部。 藏族 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一般還比吃海味。他們不吃雞、鴨、鵝等家禽。因為按藏族傳統,食用的是偶蹄動物,視其它動物為惡物,而雞鴨鵝是五爪,是奇數,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視佛像、佛供、寺廟中的經書、鐘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為聖物,不可觸模。他們還忌諱在寺廟附近砍伐樹木,高聲唱歌,釣魚、捕魚。在牧區,進室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忌諱混雜而坐。家門口生火、帖紅布條、插樹枝獲門口木杆倒立,表示家裡有人生病或婦女生育,忌諱他人進內。 在西藏民間,天葬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喪葬形式。對於天葬,民間有許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觀看。 天葬令旅遊者充滿肅穆、神祕之感。好奇心和探祕感驅使,想見識一番為人之常情,但旅遊者應充分認識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場觀看天葬。 苗族 苗族人民忌諱其它民族稱他們為“苗子”,而喜歡他們的自稱“蒙”。 黔東南等一帶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響後三天之內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陰曆每月初一、十五忌諱挑糞。 苗族人不喜歡吃羊肉,忌諱吃狗肉,禁止殺狗、打狗。在苗族吃餈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鬧時,不能用繩子或布帶捆他們。苗族人在門口懸掛草帽或插青樹葉,或者苗族人在舉行婚喪祭祀等儀式時,客人不要進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婦,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 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內參觀或想體驗當地民俗而住進船形屋,記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風俗。 在船形屋內有禁忌:不得戴草笠進屋,不得在屋內吹口哨,不得在屋內扛鋤頭……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據說是屋場“多陰”“鬼神佔地”,便要搬家等等。 傣族 西雙版納是中國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風俗禁忌大多與佛教有關,到西雙版納旅遊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遇上傣族群眾在祭祀寨神時,千萬別進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頭。進寺廟參觀一定要脫鞋。 進了傣族群眾家,千萬不能窺看主人的臥室,也不能從或堂的三角架上跨過。 壯族 壯族家有產婦時,門上懸掛草帽,外人不得入內。無論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門檻中間;不能扛著鋤頭或戴著斗笠走進家中。二月初二祭龍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樹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壯族人給人遞茶時,應雙手捧杯,忌諱單手遞送,夾菜時忌諱來回挑撿著吃。 朝鮮族 朝鮮族不喜歡吃鴨子、羊肉、肥豬肉。朝鮮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時老人的飲食是單獨製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兒子不能當著父親的面吸菸或飲酒。朝鮮族忌諱敲門,進訪者應呼叫主人。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最忌諱在戶外穿短褲,晚上睡覺時不能頭東腳西或四肢平伸。在維吾爾族家作客,洗手時不可將沾汙水的手亂帥;要待長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飯時不要滿盤子亂抓或者將抓過的肉食再放入盤內;吃剩的殘骨不要亂扔,應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時外出不可從餐布上跨過或者從客人面前走;做客時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吐痰。 滿族 滿族忌諱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滿族家中做客,不能隨便坐西炕。

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藏族 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後磨製而成。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維吾爾族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產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講究的羊肉串肉質鮮嫩,味鹹辣,孜然的特殊味濃郁。 與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飯,也是維吾爾族的傳統風味食品。

廣西民族多以大米為主食,玉米、薯類次之(缺少水田的少數民族山區也有以玉米作為主食的)。廣西少數民族大多愛吃糯米飯,節日還作成五色花飯或把米、麥、木薯等加工成粉、做成餈粑等食品。大多喜愛飲酒,有的民族家家戶戶會釀酒,甚至每日離不開酒。苗、侗、麼佬、毛南、水等民族都喜酸食,愛 醃製各種酸菜、酸肉、酸魚。融水苗族還有別具風味的“醋泡飯”習俗,有的民族喜食辣味和抽菸。“辣椒骨”很多少數民族都喜愛的名菜。居住在海邊的京族人民喜食海味,肉食以魚蝦為主。有些少數民族保留 有喝血酒等各種特殊的飲食習俗。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習慣有:打油茶、做五色飯,瑤族鳥酢及毛南族的菜牛肉和特製的紅薯乾等。各地各民族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如壯、京等民族有嚼檳榔的傳統習俗,如今龍州等地的壯族婦女仍流行此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招待客人的必須品。侗、瑤等民族則有“雞頭敬客”的禮節。在瑤族地區,如果媒人問親時吃不到雞頭,就意味著親事可能告吹。部分瑤族忌食狗肉。回族則忌吃豬肉、豬油、已死的動物以及動物血,而且不準喝酒抽菸。部分壯族地區以及瑤、麼佬、毛 南、彝族等少數群眾,還保留有喝血酒的習俗。

瑤族:鳥酢

“鳥炸”是大瑤山部分瑤族群眾所醃製的一種特具風味的著名食品。每年秋末春初時節,于山上裝設“鳥盆”,候鳥被引誘到盆中喝水,即被預先塗刷在盆邊的鳥膠粘住。將捉到的鳥宰殺後以米粉及食鹽等 拌和密封在壇罐中製成,作為上品待客。還有製成魚、肉炸,可以陳放數年甚至幾十年,留備重大節日及 款待貴客用。

苗族在飲食方面,以大米為主,雜以玉米、小米。一般都喜愛喝酒,嗜食辣椒和各類酸菜。有早午“ 打油茶”的習慣,與侗族基本相同。

打油茶

打油茶是居住在山區有種油茶傳統的侗、苗、瑤等民族的一種特有的飲食習慣。打油茶是茶葉用小錘子達碎炒黃,用小鍋煮成濃湯,再加食鹽調味,然後用來沖泡炒米花、炒黃豆或炒花生、炸油果......餘下全文>>

維吾爾族在禁忌、飲食方面的習俗 20分

但願能幫到你,希望採納!

首先希望各位在看完這片文章後,能夠對維吾爾族有更深入的瞭解,此外希望你們能夠尊重少數民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但是這裡有很多的誤解。

禮節

維吾爾族的禮節與宗教也有著極為緊密的關係。人民之間的禮節表現了平等、友愛、敬老、愛幼的精神,勞動人民相見總是相互親切地握手、問候,對老人十分尊敬。婦女中還有長者親吻晚輩的禮節。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一些帶有等級性的、封建的禮節逐漸消失了,體現著平等友愛、互敬互讓的禮節則繼續儲存下來,並且增加了新的意義。維吾爾族熱情好客,崇尚禮節,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如對長者要尊敬,走路讓長者先行,談話讓長者先說,坐下時讓長者坐在上座;小輩在長者面前不準喝酒、抽菸;親友相見必須握手問候,互相致禮和問好,然後右臂撫胸,躬身後退步,再問對方家屬平安;婦女在問候之後,雙手扶膝,躬身道別。在屋內坐下時,要求跪坐,禁忌雙腿直伸,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給客人上茶時要雙手,單手接受物品被視為缺乏禮貌的舉動。

洗潔

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愛清潔。他們洗瞼臉盆。喝茶、吃飯之前定要洗手。洗後的手,必須雙手緊握,擠出殘留的水珠,然後再行擦拭,不得甩手弄,這是對主人或身邊人的不尊重。洗滌餐具、也是一件一件沖洗,然後擱置起來,讓其自行晾乾,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類,洗後將口朝下擱置,使其自幹。

禁忌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禁食豬肉、動物血和已死的畜禽。吃飯時不能隨便撥弄盤中食,不能隨便到鍋灶前面,不能剩飯,不慎落地的飯屑,要拾起放在餐布上,不能將拾起的飯粒再放進共用的盤中;吃飯或與人交談時,禁忌擤鼻涕、吐痰等不文明的習慣。在飲食方面,禁吃豬肉、驢肉、狗肉、騾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譁;在衣著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最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時要跪坐,禁忌雙腿直伸,腳朝人。親友相見要握手互道問候。然後雙手摸須,躬身後退一步,右臂撫胸;婦女在問候之後要雙手扶膝躬身道別。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文化生活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由於民族之間長期頻繁的交往和學習,許多維吾爾族人兼通漢語和哈薩克語。

維吾爾族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早在11世紀70年代,哈喇汗王朝時的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所著《福樂智慧》敘事長詩,馬赫穆德·喀什噶爾編著的《突厥語大辭典》,都聞名遐邇。民間文學也十分豐富,有不少著名的故事、寓言、笑話、詩歌、民謠和諺語。《阿凡提的故事》在維吾爾族群眾中廣泛流傳。尤其是民間歌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單調高昂,節奏歡快、活潑、優美、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每逢盛大節日和喜慶吉日,或是勞動之餘,維吾爾族男女老幼都要伴著“達甫” (手鼓),唱起悠揚激越的民間歌謠。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套曲,“麥西來甫”(聚會的意思)是維吾爾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每逢佳節、婚事、喜慶活動都要演唱和舞蹈。樂曲熱情奔放,舞姿輕巧優美。開始時,一人高唱序曲,接著手鼓響起,眾人齊唱,歌聲悅耳,旋律歡快。人們被邀對舞,揚手頓足、旋轉翩躚。高潮迭起,情緒熾烈,歡歌笑語,令人心馳神往。

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餘下全文>>

中國民族飲食禁忌產生的原因

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和喪葬習俗

1、飲食禁忌

穆斯林的飲食禁忌種類頗多,但幾乎都是動物性食品及其脂類,而且要求比較嚴格。這種禁忌的法理來源是唯一的,即《古蘭經》。關於穆斯林的飲食,《古蘭經》有個總的要求,即它應該是"合法"而"佳美"的。所謂合法,就是在真主名義下宰殺的東西。《古蘭經》中禁戒人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對於不食豬肉的禁忌,人們作過各種解釋。其實,禁食豬肉是伊斯蘭教義的規定,是信仰中的行為因素。因此,它是伊斯蘭教本身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穆斯林對"不食豬肉(油)"禁忌的遵守是特別嚴格的。它實際上已成為中國穆斯林的一種社會習俗。忽視或誤釋(無端地說三道四)這種禁忌,穆斯林會產生反感。每一個非穆斯林都應該自覺地尊重穆斯林的這一習俗。

2、喪葬習俗

按伊斯蘭教義,穆斯林逝世後要實行土葬,併為亡人舉行葬禮,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稱"死亡"為"無常"或"歸真"。中國穆斯林仍遵守著古老的葬制。這一葬制可以概括三個字:"土"、"速"、"儉"。人亡後要速葬,亡體停放一般不超過三天。土葬時不用棺木,而是將屍體直接埋入土中,尸位南北向,面朝西。中國穆斯林的墳穴受傳統文化影響,在地面上大都有封丘。還要儉葬或曰薄葬,即在墳穴內不得有任何陪葬品。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某些地區穆斯林在亡人的頭七、二七、三七、四十、百日、週年、三年等都要舉行祭祀、遊墳、唸經等活動。

各個民族的飲食

少數民族萊少數民族菜也稱“民族風味萊”,是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人口最多的漢族外,還有蒙、回、藏、滿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飲食風格和特點。

滿族滿族古稱“女真族”,長期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之間,曾兩次在歷史上建立王朝。清代滿族菜影響全國,後經滿漢交流,有些已被漢菜吸收,現只是在東北、西北等一些地區,滿族萊仍保留原來的風味。

主要食物有高粱、小米、玉米等,嗜食白煮豬肉,狩獵得來的野豬、鹿、兔等也是日常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族還有養蜂採蜜的傳統,較擅長製作蜜製品。烹調方法多燒煮,喜食糕點麵食和乾鮮果品。滿族傳統名菜有白肉血湯等,傳統點心有薩其馬、打糕、玉米麵等。

藏族受地理環境和宗教的影響,他們有自己獨特的飲食風俗。藏民族長期以畜牧業為主,因此,菜餚用料以牛羊肉、奶類為主,手抓羊肉、青稞面、酥油茶、河曲大餅是其獨特的風味食品。此外,還有膾炙人口的“藏北三珍”,即用當地物產原料烹製的冬蟲夏草燉雪雞、人蔘果拌酥油大米飯、蘑菇燉羊肉。由於受到喇嘛教的影響,藏族不吃魚類。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和東北一些地方,以遊牧為主。飲食習俗以牛羊肉和乳酪品為主食,蒙古族人稱奶食為“白食”,肉食為“紅食”。最具風味特色的是“塞北三珍”醍醐(純酥油)、酥酪和馬奶酒。紅食以牛肉和綿羊肉為主。蒙古族人最喜食手扒羊肉。全羊席是蒙古族的上等宴席。

回族是我國分佈最廣的民族,大多與漢族雜居,但其飲食文化仍基本保留其民族特色。回族菜亦稱“清真菜”,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信奉伊斯蘭教,回民在飲食上有一定禁忌,最大特點是不吃豬肉,但吃駱駝、牛、羊肉。

現在我國的回族清真菜大致有三種風味特色:一是西北,如新疆、寧夏地區的清真萊,較多保留了中東阿拉伯人飲食特色。二是長江以北的北方清真菜,較多受北京、山東菜的影響,對羊肉的烹調很有特色,且製作方法精細,以爆、熘技法最擅長。三是雜居南方和沿海地區的回族清真菜,對羊肉和鴨的製作有獨特之處。上述構成中國清真萊的總體。

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據2001年5月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漢族人口為115 940萬人,佔總人口的 91.59 %;中國少數民族共有10 643萬人,佔總人口的8.41 %。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雖為全國人口的8.41 %,但其聚居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 %左右,大都分佈在邊疆和西部地區,並形成大分散、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狀況。

各少數民族由於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不同,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歷史程序、宗教信仰、 風俗習慣的差異,因此,其飲食來源、製作、器具、禮俗、飲食觀念和思想等也迥然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的飲食文化模式。即使同一民族,因居住地不同也存在明顯的差別。自古就有“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之說法。

中國少數民族飲食史是中國飲食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不僅多姿多彩,而且大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風格。在璀璨絢麗的中國飲食文化中,他們和漢族一樣有著自己輝煌燦爛的篇章,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繁榮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納西族的飲食習俗

納西族現有27.8萬多人,主要聚居雲南西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雲南的中甸、維西、寧蒗、永勝、德欽和四川鹽源、鹽邊、木裡及西藏的芒康等縣。納西族是一個善於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但無論是它們的生活方式,還是它們的飲食習慣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納西族喜歡喝酒、喝茶、抽菸葉,愛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為乾飯,有米飯或大米、玉米混合飯,有2~3個菜及湯。冬春時愛吃熱氣騰騰的火鍋菜;夏季農忙期間,多數農家皆以米酒拌涼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麵和酥油茶。城鎮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麥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區菜農供應。麗江的醬菜有獨特的風味,豆豉、滷腐都是傳統的鹹菜,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醃製;麗江白醋,酸中有甜;調涼粉加辣椒,酸辣可口,涼透肺腑。

納西族的風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馳名,另外還有納西火鍋、雞豆涼粉、雞燉豆腐、酥油茶等。“麗江粑粑"以麗江麥面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腿、蘋果、糖、豬油、蔥花,用小蘇打發酵後雞成。其製法是:冬天以熱水,夏天以涼水和麵,然後在一塊平整的石板下燃一盆炭火加溫,把已經揉好的麵糰整平,擀得薄薄的,塗一層豬油,上鋪火腿肉丁和其他配料,烤熟以後,香脆爽口,油而不膩。因層薄如紙,故又稱“千層餅”。鑼鍋飯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煮飯用的鍋及蓋是用黃銅打製成的,有一個提把,煮時米飯飄香。麗江的銅鍋、銅火鍋聞名滇西。納西族的特色食品還有一種琵琶肉,琵琶肉是用整條豬醃製的豬膘肉,與漢族的臘肉很相似,但醃製的方法有異。把豬宰殺以後,去毛剖腹,剔除內臟和豬骨,剜掉四蹄,然後,在豬肚內塞進鹽巴和配製好的香料,再以麻線把豬體縫合,縫成琵琶狀,平放於高處晾乾即可。在冬季醃製,肉味清香,能儲存數年不發黴。

納西族現代常飲的酒,有白酒、黃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全國旅遊飲品優質獎。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 20°、葡萄糖15 %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窨酒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麴、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釀好後入窨一定時間才算珍品。

稗子是納西族人民的主要糧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稗子一般是煮飯吃。小麥多烤粑粑(餅)。也常將糧食磨成細糝,炒後煮成半稀半乾的飯,或者將糧食炒成炒麵 (糌粑)。炒麵是主要的食品,納西族習慣吃炒麵喝茶,經濟條件好的喝酥油茶,用餐前必須先喝茶。幾種糧食調劑著吃,例如早晚吃稗飯,中午吃其他雜糧。但也具有季節性,這與各種......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吃的

苗族飲食中最具特色的菜是“鹽粘撈”。他們把粒大飽滿的黃豆浸泡,然後拿到石磨上碾,一邊推磨一邊澆水,碾碎黃豆後流成生豆漿,然後將生豆漿放在紗布上過濾,放到鍋裡慢慢熬稠,取出拿到木模上壓制豆腐,然後將青菜等蔬菜切細切碎,趁豆漿滾燙並且未完全凝固時倒入,用豆漿將青菜等蔬菜燙熟,放入食鹽等佐料,待豆漿冷卻凝固成豆腐後取出,放入芫荽、香椒、芝麻等佐料拌食,吃了能祛內火,清肺醒目,達到食、藥兩用的功效。

羌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麥、青稞、胡豆、黃豆、碗豆、蕎麥、雅南豬、山羊等;還有從川西平原運來的大米、麵粉等。蔬菜有圓根蘿蔔、白菜、辣椒、蓮花白等,常吃自己泡製的酸菜。肉類以羊肉湯、臘肉、風醬肉、風吹肉為主。每日以三餐為習。

相關問題答案
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
苗族的飲食禁忌?
傣族的飲食禁忌?
少數民族的重要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日?
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各種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少數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