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傳說?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20日

大暑的來歷是什麼?

大暑(great heat)

大暑----[Great heat]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贊助廣告

“禾到大暑日夜黃”,對我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一年中最緊張、最艱苦攻頂烈日戰高溫的“雙搶”戰鬥已拉開了序幕。俗話說:“早稻搶日,晚稻搶時”、“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籮”,適時收穫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安排,晴天多割,陰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雙晚,最遲不能遲過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幹一磚”,酷暑盛夏,水分蒸發特別快,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長的作物對水分的要求更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鈴期葉面積達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間土壤溼度佔田間持水量在70%~80%為最好,低於60%就會受旱而導致落花落鈴,必須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免土壤溫度變化過於劇烈而加重蕾鈴脫落。大豆開花結莢也正是需水臨界期,對缺水的反應十分敏感。農諺說:“大豆開花,溝裡摸蝦”,出現旱象應及時澆灌。

贊助廣告

黃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節孕穗,即將抽雄,是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要嚴防“卡脖旱”的危害。

“稻在田裡熱了笑,人在屋裡熱了跳。”盛夏高溫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對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卻有著明顯的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在最高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子裡,中暑的人明顯較多;而在最高氣溫達37℃以上的酷熱日子裡,中暑的人數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溼度大,更叫人感到悶熱難當。全國聞名的長江沿岸三大火爐城市南京、武漢和重慶,平均每年炎熱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其實,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很多,如安慶、九江、萬縣等,其中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四川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尤其顯得重要。另外,夏季多種作物害蟲活躍,在高溫下施藥防治更要特別注意個人防護,避免發生中毒事故。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前後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因為較高的氣溫有利於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華南西部入伏後,光、熱、水都處於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華南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不僅會限制光熱優勢的發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為了抗禦伏旱,除了前期......餘下全文>>

關於大暑的傳說故事、經典詩詞或民間諺語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大暑由來100字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24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5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4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3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大暑節氣的風格故事

吃豌豆糯米飯

大暑為什麼要喝羊肉湯?這風俗的由來誰知道?

大暑怎麼會喝羊肉湯呢,應該喝綠豆湯吧。 羊肉湯是暖性的,應該在大寒天喝。

滿意請採納

關於大暑的詩句

白居易《銷夏》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夏日閒放 》唐 .白居易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登殊亭作 》 唐.元結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

主人既多閒,有酒共我傾。

坐中不相異,豈恨醉與醒。

漫歌無人聽,浪語無人驚。

時復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誰能守纓佩,日與災患並。

請君誦此意,令彼惑者聽。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黃庭堅.北宋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清涼山的傳說故事

古歷七月初,天象正逢大暑節氣。一日,驕陽似火,頭戴著斗笠遮陽,肩上斜揹著包袱,深青色長衣已被汗水浸溼了大半的老子李耳,坐騎在氣喘吁吁的青牛背上,沿著秦嶺腳下的蜿蜒山路向西蹣跚而行,此時日將正午,晴空萬里無雲,燥熱的天氣讓昏昏欲睡的老子強打精神,不由手搭涼棚,環視一下四周,發覺西南方二三百米外山色奇異,心中一喜,便離了牛背,舒緩地對著牛“嘚起”。剛一轉入西南方位,便有一股涼風迎面而來,青牛先是停了下來,擺了下頭,甩了下尾後,就又揚起頭對著山林常常地來了一聲“嚒--------”。老子走到路旁樹蔭下,摘下斗笠,挽起長衫,望著山巒,凝視良久後,便牽上青牛向半山腰而上。此時常年在山上採藥的藥農何陽正好從此小路下山,看見老子汗流浹背卻精神矍鑠的樣子,便問道:“尊翁欲何往?”老子答道:“遊道。”略一頓,老子反問:“此山何名焉?”何藥農對答道:“無名。”老子頷首一笑,對何藥農說:“差矣,有名且為大名也。若不信,請隨吾觀之。”何藥農本來就是一個喜好獵奇的藥師,現在面前又遇到一位這樣仙風道骨之人,不由心動,脫口說道:“願隨先生問根。”於是,老子牽著青牛在前,何藥師在後,走過一段山路後,老子將青牛栓在一棵大樹上,對何藥師說:“穿過柏樹林,到泉溪去。”何藥師點點頭。來到山溪旁,老子蹲下身子,掬起一捧水,伸到口邊,一吸溜,“吱”就完了,回頭看了看何藥師,問道:“汝以為溪大乎?”何藥師回答道:“微微爾。”老子說:“汝欲溪大水汪,當在吾飲之處刨挖。”說罷老子走到一旁。半信半疑的何藥師取出挖藥的鏈,在老子剛才飲水處刨了幾下,頓時就有水往上冒,何藥師非常詫異,望了一眼老子,見其對自己微笑,深信自己遇到聖人了。接著又刨了起來,溪水便大了許多,儘管此時驕陽似火,但是周圍便覺涼氣襲人,老子對何藥師道:“可矣,可矣。”見多識廣的何藥師此時已覺得面前之人非常人也,便停下來。老子眼注視著湧出的清泉, 忽然輕吐一口仙氣,略一沉思,便輕吟道:“沐清風兮吾神智復醒矣,觀涼泉兮吾口咽起津矣。暑天涼氣,甘霖止渴,真乃陰陽相隨,自然之道哉。水孕萬生,然適量可矣,上善當若水。噫,道應法乎自然也。此山異奇,此後定當四季清涼,蓋過周圍群山。”說罷,便轉身向青牛之處走去。 何藥師下山後,將這一經歷告訴了鄉鄰,人們也在半信半疑中上山檢視,果真如此。清涼山就是這樣得名的。現在的泉眼就是當年何藥師在老子的指導下開挖的。

送大暑船作文要有來歷、場面、特點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曆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陰曆與陽曆結合的一種陰陽曆。農曆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曆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為了規範年的天數,農曆紀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曆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農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曆2008年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一),而是公曆2008年2月4日。  二 十 四 節 氣 表  (按公元月日計算)  七十二候  季節 月份 節 氣 太陽到達黃經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春 孟春 立 春 315°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2月3——5日  雨 水 330° 桃始花 倉庚鳴 鷹化為鳩  2月18——20日  仲春 驚 蟄 345° 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3月5——7日  春 分 0° 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3月20——21日  季春 清 明 15°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4月4——6日  谷 雨 30° 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  4月19——21日  夏 孟夏 立 夏 45° 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5月5——7日  小 滿 60° 苦菜秀 靡草 小暑至  5月20——22日  仲夏 芒 種 75°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6月5——7日  夏 至 90° 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6月21日——22日  季夏 小 暑 105° 溫風至 蟋蟀居闢 鷹乃學習  7月6——8日  大 暑 120° 腐草化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7月22——24日  秋 孟秋 立 秋 135°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8月7——9日  處 暑 150°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8月22——24日  仲秋 白 露 165°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9月7——9日  秋 分 180° 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9月22——24日  季秋 寒 露 195° 鴻雁來賓 雀攻大水為蛤 菊有黃花  10月8——9日  霜 降 210° 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10月23——24日  冬 孟冬 立 冬 225°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11月7——8日  小 雪 240° 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 閉塞而成冬  11月22——23日 地氣下降  仲冬 大 雪 255° 鴠鳥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12月6——8日  冬 至 270° 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12月21——23日  季冬 小 寒 285° 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  1月5——7日  大 寒 300° 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1月20——21日  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  [編輯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餘下全文>>

有什麼關於四季的傳說?

在遠古時代,天上有10個太陽,總在天上追逐嬉戲。大地被晒得乾裂如溝,禾苗乾枯,萬物熱得瀕臨絕命,人們也熱得實在受不了了。怨聲載道,怒氣沖天,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派千里眼和順風耳檢視情況。二人查清後向玉帝作了彙報。玉帝就派二郎擔山壓住太陽。二郎神遵命,用法力將山峰縮小,用擔子挑著,追趕太陽。他追上一個就用山壓住。累了就下來休息一下,然後繼續追趕再壓.等他壓了第八個太陽的時候,另兩個嚇得急忙向西方地下跑,二郎神一見急忙舉起一座大山向他們擲去,又壓住了一個,就勢壓在了西邊(現在所說的日落西山,就是這座山)。另一個太陽嚇得鑽入地下,再也不敢出來了。大地上一片漆黑。二郎神只好回去覆命(現在豐潤北部山區還流傳著二郎神擔山逐日時留下的腳印、渴時掘出的泉水及壓太陽未用的山峰等傳說)。

可過了一段時間,玉帝又見一股怨氣衝上天來,忙命千里眼和順風耳打探虛實,他們回來彙報說:“百姓們都說‘十個太陽太多,萬物受不了,可沒有太陽又太黑,連吃的也找不到,我們怎麼活呀!’”玉帝一聽,沉思片刻,問二郎神是不是還有一個太陽沒被壓住,二郎神說“是”。玉帝說:“你就再下界一次,傳我的旨意,讓他出來”。太陽不敢抗旨只好出來了。

可時間不長又有兩股怨氣衝上天宮,玉帝一看眉頭一皺,說“又怎麼啦?”又派千里眼和順風耳去探究竟,二神回來報:“百姓們埋怨,太陽總照著,萬物不得休息,都太累了受不了了。太陽也埋怨說,原來有十個太陽時,天天照一會就可以總亮著,現在就剩他一個總照著太累了。”玉帝一聽犯了愁,怎麼辦呢?這時有位神仙跟玉帝說:“不如這樣,讓太陽照一段時間就讓他休息一段時間,萬物們在太陽不照時也可以休息了,豈不一舉兩得。”玉帝一聽有道理,就又派二郎神去傳旨。

但後來太陽偷懶,不好好照著,有時照一小會,就休息去了,很久不出來,人們還是不能幹活,萬物不能生長。人們又怨氣沖天。玉帝有些不耐煩了,問:“這又是怎麼回事?”千里眼和順風耳探視後作了彙報。玉帝問:“群仙怎麼辦?”群仙議論了半天,最後有一位神仙說:“玉帝您看這樣行不,讓太陽每天干六個時辰,呆六個時辰,這樣不會很累,但為了讓太陽老老實實地幹,再派十二種動物神輪流看護,每個動物看一個時辰,到點換班省著錯了,動物們也可以互相監督,下班的時間可以休息、也可以找吃的。另外讓太陽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這樣便於讓動物和人們注意時間對太陽監督。動物每天彙報一次,發現太陽不聽話馬上就懲罰它,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了吧。”神仙們都說好。玉帝一想也不錯,就欽定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十二種動物神,向它們頒發了監督太陽依次值班,並讓太陽兔時出來、雞時下去,它們倆各見半個時辰以防止太陽在交接班時偷懶的旨意。它們雖然不願意,但也不敢違背。於是領了旨。玉帝讓二郎神帶它們又向太陽傳了聖旨。太陽不敢違命,就照要求做了起來。於是出現了白天、黑夜和東邊日出、西邊落下的現象。開始太陽很認真,按聖旨要求去做,萬物也復甦了,百姓也有幹活和休息時間了,大地出現了勃勃生機。人們也安居樂業,不再埋怨了。人們根據經常看到的十二種動物神值班現象,把每天又分為了十二時辰,動物神們也天天向玉帝彙報一切正常。玉帝一看百姓也不埋怨了,太陽也管好了,慢慢也就不耐煩了,就讓動物們有事再報無事就不用來了。於是動物們也慢慢地變懶了只顧找吃的和生兒育女、繁衍生息,不顧太陽了。太陽一看動物們不管了,也就慢慢地不準時了,但為了不讓動物覺察到它偷懶再向玉帝告御狀,它慢慢地縮短時間,光、熱越來越弱,天氣越來越涼,下霜、凍冰下雪,這時萬物都休......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大暑的傳說?
大熊星座的傳說歌詞?
關於大熊星座的傳說?
所有花的傳說大全?
十二生肖馬的傳說?
有關生肖雞的傳說?
關於十二生肖的傳說?
金牛座的傳說視訊?
關於大暑的詩?
左手小指有痣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