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傣族潑水節有哪些習俗?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是傣族人民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歷新年,公曆4月即清明節後第7天開始舉行,歷時3到4天。傳說古代有個魔王無惡不作,人們受盡了它的禍害。他已有11個妻子了。可又去搶來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這姑娘決心為民除害。她試探出,魔王雖然水淹不死,刀砍不傷,但只要用魔王自己的一根頭髮,就可以把魔王的頭勒下來。一天夜裡,趁魔王喝醉酒了,夜深人靜,姑娘用魔王的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魔王的頭掉在了地上。可是魔王雖然失去了,但他的頭滾到哪裡,哪裡就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氾濫;埋在地下,臭氣沖天;放在地上,大地燃燒,只有他的妻子抱著才不會出現災難,姑娘們為了免除人間災難,12個人1人抱1天,每人輪流一天。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間的一年,每輪換一次人們都要用清水給姑娘潑水,衝去她們身上的血汙。傣族人民為了感謝這12位姑娘,紀念她們,每年都要過潑水節。

贊助廣告

節日的第一天是送舊。清晨,虔誠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灘成寶塔,圍坐在寶塔四周聽僧侶誦經佈道,祈禱豐年,然後全村寨的群眾各挑水一擔,潑在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浴佛後,人們便從四面八方敲著鋩鑼,打著象腳鼓湧向街頭,洋溢著節日的歡聲笑語。伴隨著“水、水、水”(傣語好的意思)的歡呼聲,把一盆盆聖潔的水潑向對方,以表示美好的祝願,可以消災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溼透。潑水節期間,還要賽龍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過節“丟包”定情。到了夜晚,廣場上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大家圍著熊熊的篝火,載歌載舞,歡鬧通宵。現在,還增加了文藝會演、集市貿易等新內容。

贊助廣告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目。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傣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潑水節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曆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乃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間還流傳著一個十分有趣的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濫施淫威,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後來,惡魔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惟有惡魔自己的頭髮才可以置之於死地。一天夜裡,惡魔酩酊大醉後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緊緊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便掉了下來。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汙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到過雲南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潑水節,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說卻有兩種。西雙版納、德巨集的傳說都是由“七公主殺火魔”的故事得來,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裡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餘下全文>>

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關於傣族潑水節:潑水節也就是“傣歷”的過年,是傣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比開門節、關門節還要重要,節日一到,每家每戶準備好酒飯菜(好吃的傣味和自烤土酒)隆重的請朋友鄉親一起過節,吃飯的同時一半會以潑水迎接款待!(我家每年都要準備個十桌二十桌的)(不要擔心感冒,因為這裡氣候炎熱,潑一點水還非常涼快) 飯後各寨子的男女老少們,都相約到外面街上、廣場潑水,有的直接就開著自家的農用車、卡車等載著水和人滿大街的潑! 被潑到時一種幸福,因為他(她)潑你,表示在祝福你!應該高興才對!(你可以在百度圖片上搜索(孟連潑水節)就知道我們這裡的情況啦,我們這裡潑水節還連線著神魚節,抓神魚有獎勵—也同樣熱鬧 )

潑水節有什麼習俗

傣族風俗—潑水節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

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傣族潑水節

A 潑水節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曆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乃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間還流傳著一個十分有趣的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濫施淫威,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後來,惡魔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惟有惡魔自己的頭髮才可以置之於死地。一天夜裡,惡魔酩酊大醉後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緊緊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便掉了下來。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汙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B 潑水節祝福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溼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高興異常,全身溼透,興致彌高……

C 潑水節愛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D 潑水節力量

划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專案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餘下全文>>

傣族潑水節的習俗讀懂了什麼

首先先從潑水節的起源說起: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人們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文雅的則用樹枝蘸水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溼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除有賽龍船、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鬥雞、放氣球、遊園聯歡、物資交流等新的活動。雲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裝與遊客一起歡度潑水節。

然後是它的傳承和價值: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能給人以藝術享受,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世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傣族潑水節的習俗讀懂了麼

一種風俗,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體現,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促進人與人的交流。喜悅,收穫的分享,一種祝福的體現。

傣族潑水節的習俗300字作文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目。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傣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潑水節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曆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乃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間還流傳著一個十分有趣的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濫施淫威,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後來,惡魔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惟有惡魔自己的頭髮才可以置之於死地。一天夜裡,惡魔酩酊大醉後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緊緊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便掉了下來。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汙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到過雲南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潑水節,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說卻有兩種。西雙版納、德巨集的傳說都是由“七公主殺火魔”的故事得來,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裡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傣族潑水節風俗?
傣族的潑水節風俗?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
傣族潑水節是哪一天?
傣族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傣族人民的風俗?
傣族的飲食風俗?
德昂族潑水節?
藏族的春節風俗?
傣族喜歡的風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