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鬼節是幾月幾號?
中國的鬼節都是幾月幾日?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廣度墮落三惡道的眾生早日離開,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享受大樂。所謂三惡道是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眾生早日超脫。三善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 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 中元節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寒衣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 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中國鬼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
清明節 ( 公曆四月五日)
中元節 ( 夏曆七月十五)
上巳節 ( 夏曆三月初三)
寒衣節 ( 夏曆十月初一)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上巳節: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鬼節”是幾月幾號?
咱們國家的鬼節是陰曆七月十五,就是今年的8月8日。也就是明天。
傳說這一天鬼門關大開,各伐鬼怪都可以進出人間(純屬迷信說法,不用太過認真)。死去家人的人們會在這一天,用明燈為家人指名回家的道路,現在人們經常在這一天為死去的親人燒紙,以表哀思(不過現在人們防火安全意識強了,燒紙的人也就少了)
中國農曆有那幾個鬼節的?分別是在那天的?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每年夏曆七月十五這這天,是中國傳統中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但是,“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夏曆七月十五這天,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則稱之為“鬼節”。當然,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及其民間的鬼節,既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這三節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內涵。 一,道教的“中元節” 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裡說的“官”,不是指人間官員的“官”,而是指意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著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 中國道教不同於世界上的的許多宗教。世界上的許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樣講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體,這使得宗教傳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國道教傳教的目的很明確,道教傳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傳播道德倫理是“因材施教”的。對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經》的道理,對那些智慧不夠或者沒有多少時間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倫理建設的人,就採取編寫故事去說明道理,“寓教於遊樂”,就是來源於中國道教的傳教方法。 中國道教的“中元節”,其實主要是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也就是倡導人們在這天注重修德。中元節這天,有思想和有時間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對於一般教眾,道教則創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於遊樂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個叫做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女兒結婚,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三個任務,他們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否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他們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但是,中國道教又是一個很寬容和隨時給予人轉變更新自己的機會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並不僅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的節日,而主要是個“赦罪節”,所以,“中元節”又是中國節日中的“懺悔節”和“贖罪節”,一年中有罪過的人可以在中元節這天通過各種儀禮去檢討自己和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二,佛教的“盂蘭盆節” 傳說,有個叫做目蓮的人做夢,他夢見自己去世的母親淪落在餓鬼行列中,於是,他送飯給母親,卻屢屢不行。木蓮將此事告訴佛,佛勸他供養僧眾多行善事,以解脫母親在陰間的罪孽,木蓮在七月十五這天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於是,佛教僧眾集體為木蓮母親唸經超脫,使得其母脫離了苦海。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三,民間的“鬼節” 七月十五為“鬼節”,這大概是因為民間人們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這半月的時間中給先人燒紙錢和祭祀,這種人魂對話的氣氛,使得人們產生了鬼的節日之說。 中國......餘下全文>>
中國有哪三大鬼節?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廣度墮落三惡道的眾生早日離開,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享受大樂。所謂三惡道是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眾生早日超脫。三善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
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節
清明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達百日,曹操改為一天搐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後,從宮中傳出新火。 中國三大鬼節
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箏,盪鞦韆。
中元節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寒衣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 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初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幾月幾號是鬼節啊?有什麼禁忌嗎?
農曆七月十五是所謂的“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七月十五鬼節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節禁忌
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鬼節禁忌具體注意事項: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晒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 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7、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20、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21、吹口哨...餘下全文>>
鬼節是幾月幾日啊?(農曆) 40分
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四),十月初一。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泰國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世界上有鬼節嗎?是幾月幾號
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泰國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中國傳統鬼節有幾個?
一、清明節
清明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農曆的三月,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五日左右,從太陽到達黃經15度開始。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它是標誌季候和農業活動的節氣。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孝經緯》記載說:“鬥指乙為清明,萬物至此皆潔齊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以“皆潔齊而清明”解釋“清明”之義。清明節作為農事季節的標誌,是開始春耕播種,中國的南方有“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遲延”的諺語,北方有“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的諺語,都說明了這一點。
從節日說,清明是寒食節的演變。寒食節的由來是,春秋時晉文公流亡列國,隨侍大臣介子推曾割下腿肉為其充飢。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隱居綿山。文公難以尋覓,便放火燒山逼他出仕。誰知子推矢志不移,抱樹而死。為了悼念他,文公下令在他殉節這天(清明前一天或兩三天),全國寒食禁火,以後演化為節。也有學者認為,寒食之俗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改火風俗,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奴隸制社會的火禁制度。其證據就是唐人韓翊的《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王侯家”,以及現今一些少數民族依然保留的每年“取新火”習俗。由於兩節相近,不少節慶活動相重,久之寒食節與清明節不僅沒有嚴格的區分,還被後者取而代之。
清明後來演化為民俗節日,由於其主要風俗活動為祭祀鬼神,故又稱鬼節、冥節、死人節;由於其還有踏青、郊遊的風習,故又稱踏青節。“清明”還與“聰明”諧音,故有些地方還稱“聰明節”。鬼節,死人節,是同一意思,因為人死了稱“鬼”。相傳,鬼生活在陰曹地府,即所謂的“冥界”,所以方稱冥節。清顧祿《清嘉錄》記載說:“蓋土俗家祭,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為鬼節,端午、冬至、年夜為人節。”可見,清明乃是三個鬼節的頭一個,所以祭祖之風習也重。清明既為鬼節,所以這一天祭先祖,被稱為“過節”,意思是鬼在這一天過節。
二、中元節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係,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曆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彙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儘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清代詩人龐塏的......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