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哪年出生屬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梁山伯是哪一年出生

祝英臺,引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祝家也是由於北方出現“五胡亂華”的局面而南遷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即今天浙江北部,在一處荒僻的梅溪源頭聚族而居,人們都把這裡稱之為祝家莊,傳到祝英臺已是南遷之後的第四代了。

梁山伯 公元375年左右

梁山伯是那年那月出生?

12月15

梁山伯出生哪一年哪一月

梁山伯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為真人,樑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樑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二為一,是為傳說大概,今人多有考證。《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

贊助廣告

姓名:梁山伯

出生地:山東濟寧

性別:男

角色出處:《梁山伯與祝英臺》

具體出生日期已不可考

梁山伯究竟是哪朝人

雍正十一年修《寧波府志》卷三六《逸事》載,梁祝故事發生在東晉謝安執政時期,梁山伯為會稽山陰人,祝英臺為會稽上虞人。

《鄞縣誌》和《寧波府志》都有記載:梁山伯為東晉會稽人,曾任鄞縣縣令,政績卓著,被奏封為“義忠王”。宋代大觀年間明州(現寧波)知府李茂成所撰《義忠王廟記》記載,梁山伯身為當地縣令,英年病逝。寧波市高橋鎮梁祝墓地附近,有一處名為“九龍墟”。據碑文記載,梁山伯任縣令時,因治水積勞成疾,生前囑人九龍墟為安葬之地。寧波一帶還傳說,當年為幫助百姓度過饑荒,梁山伯不顧皇帝禁打令開糧倉賑災。皇帝聽信奸臣讒言將梁山伯處死。除了這個傳說,還有梁山伯帶領百姓治水的情節,在寧波樑聖君廟的壁畫中都有表現,而且廟堂內的三個牌匾分別寫著:扶倫植紀、保境愛民、風節超然。

贊助廣告

梁祝故事應該確有其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扮男裝的故事都發生在南北朝時代,這個時期中國婦女的地位較高,婦女廣泛的參與社會活動。比如著名的木蘭從軍,還有南齊的婁逞,也是女扮男裝進京讀書“編遊公卿,仕至揚州議曹從事。事發(齊)明帝驅令還東”,這件事是記入正史的。因此祝英臺女扮男裝讀書的故事應當是有根據的。

詳見資料:baike.baidu.com/view/62164.htm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哪地方的人?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樑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髮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瞭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瞭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臺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誌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臺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臺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樑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臺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鹹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臺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誌》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臺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臺是女兒身,後來祝英臺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臺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臺出嫁,祝英臺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樑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臺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墓,分列於馬莊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臺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樑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曆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曆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臺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餘下全文>>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十二生肖哪一隻

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是哪個朝代的?那朝代皇帝叫什麼??

近代小說研究家蔣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傳說最初產生在東晉。[1] 他所依據的,是輾轉引述的宋徽宗大觀間明州知事李茂誠所撰的《義忠王(梁山伯)廟記》,其實也屬於傳說性質,並非嚴格的史料。但至20世紀30年代,諸家已對東晉說大致取得了共識。錢南揚說得最準確和肯定:“這個故事託始於晉末,約在西曆四百年光景,當然,故事的起源無論如何不會在西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採入《金樓子》,中間相距約一百五十年。所以這個故事的發生,就在這一百五十年中間了。”[2]

大體梳理一下,研究梁祝傳說和史蹟所據的材料,比較早的計有:

(1)梁元帝蕭繹《金樓子》。明•徐樹丕《識小錄》:“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 徐樹丕所見《金樓子》是原書還是輾轉所得,無從查考。梁元帝蕭繹,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軍所殺,享年47歲。藏書14萬卷,魏軍破江陵城時,全部燒燬。現存世的《金樓子》系輯本,沒有“梁祝事”的記載。

(2)唐•樑載言《十道四蕃志》。宋•張津《四明圖經》:“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臺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臺為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樑載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個月)時候人。

(3)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明《善權寺古今文錄》錄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全文:“常州離墨山善權寺,始自齊武帝贖祝英臺產之所建,至會昌以例毀廢。唐鹹通八年,鳳翔府節度使李蠙聞奏天廷,自舍俸資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時候人。此《題善權寺石壁》寫於唐懿宗鹹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鹹淳毗陵志》二十五:“廣教禪院在善卷山,齊建元二年以祝英臺故宅建。唐會昌中廢,地為海陵鍾離簡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於此皆榻肄業後,第進士。鹹通間以私財重建,刻奏疏於石。” 齊太祖建元二年,為公元480年。

(4)唐•張讀《宣室志》。清•翟灝《通俗編》卷三十七“梁山伯訪友”條引唐•張讀《宣室志》:“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PS:

據查證,梁山伯和祝英臺根本不是一個朝代的人,不過是先後葬在同一個墳上。

卻說祝英臺是南北朝人,生前幫助窮人,享有女俠之名,卻遭貪官馬文才父子加害。祝英臺舊墓掘出來,老百姓以梁祝二人俠義相融,連死後山墳都碰在一塊,遂築起一個同墳墓,把兩人合葬,而成千古美贊

梁山伯與祝英臺故里到底在哪?

關於旁證的問題,濟寧市十多名梁祝研究人士說,1995年4月,濟寧、微山的文物部門在微山縣的馬坡鄉發現了梁祝墓,通過挖掘,出土了一塊墓碑,上有一篇全文800多字的“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經過考證,這一墓碑為明代正德11年(公元1516年)重修當地“梁祝”墓、祠時所立,是目前全國對“梁祝”身世故事記錄最詳實的一塊墓碑。碑文記載,祝英臺是濟寧九曲村人,梁山伯應在濟寧馬坡附近居住,同時兩人還一起在濟寧境內的嶧山上讀書求學。目前在嶧山的西面有一塊巨石,上刻有“梁祝讀書洞”字樣。雖然經有關專家考證,目前全國各地梁祝遺蹟多達十多處,其中讀書處6個,合葬墓10處,但濟寧微山縣馬坡鄉出土的梁祝墓碑對梁祝身世、故事和重修梁祝墳墓的情況做了詳細的記載,應該具有很大的可信性和權威性。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墓在哪?

[編輯本段]梁祝墓考證 1、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髮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瞭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瞭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臺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誌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臺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臺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樑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臺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2、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墓,分列於馬莊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臺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 3、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此外,有傳言稱:樑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樑為浙江寧波府鄞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樑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樑,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據查證,此記載最初版本為82年報刊山海經蒐集的浙東民間百姓口頭故事,並非歷史資料記錄,該文作者曾於86年從慈溪給編者來信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兩個朝代的人,祝英臺是女俠,梁山伯是清官,兩者墓穴碰巧在一塊的傳說故事”是年輕時曾做小販的同村的民間醫生講給他聽的,而這位鄉村醫生又是從寧波中山公園聽一位老人講的這個故事。當時公園內有好幾個人在講梁祝愛情故事,這個鄞縣老翁搖搖頭說:‘都是亂話!'這位鄉村醫生便上前動問:‘ 老伯,他們講的是亂話,那真話究竟是怎樣的呢?'鄞縣老翁便講了這個故事。”,因此該文作者便將這位寧波公園老翁講述的故事刊登在了報刊山海經上,而事實上根據晉代謝安有感於梁祝故事上報朝廷,封祝英臺墓為“義婦冢”的歷史事實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眾多權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學著作明文記載兩人姓名及生平事蹟,且梁祝傳說早已於唐宋年間傳入高麗,宋朝高麗史籍中明文記錄兩人姓名及生平故事的情況看來,此“梁祝屬於兩個朝代”的說法並非歷史文獻記載,而是民間百姓的主觀臆想,其可信度有待商榷。

相關問題答案
梁山伯哪年出生屬什麼?
六五年出生屬什麼生肖?
三九年出生屬什麼生肖?
一零年出生屬什麼?
五五年出生屬什麼生肖?
六二年出生屬什麼?
八六年出生屬什麼?
那年出生屬什麼生肖?
七一年出生屬什麼生肖?
九五年出生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