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飲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納西族的飲食習慣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醃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儲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納西族用什麼食物招待客人

贊助廣告

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在飲食上習慣一日三餐,早晨愛喝茶,主食以小麥,玉米、大米為主,做成饅頭、粑粑、米飯等。山區輔以蕎麥、燕麥等,喜歡喝酒和酥油茶,常吃雜鍋菜和大塊肉。傳統的名特食品“麗江粑粑”享譽滇西北。納西族喜食糌粑面,每有貴客來時,必先捧糌粑面待之。平時,愛吃酸、辣味的食物,特別愛煮由排骨、芋頭、豆腐、粉絲、韭菜根、青白菜等雜燴的火鍋菜。逢年過節或遇來客,均以美酒、雞、鴨、魚、肉、火腿、鹹蛋等食物熱情招待。納西族善養奶牛、奶羊,乳製品以“乳餅”出名。喜歡喝茶飲酒,喜吸旱菸,煙、茶、酒為招待客人和朋友來往應酬常備物品。

贊助廣告

定居於境內的納西族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飲食已與當地的白、漢族相差無異,但家家戶戶家都備有糌粑面(即炒熟的燕麥磨成面)以招待客人。

納西族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臺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臺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簷,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著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著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著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極防衛。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床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著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臥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婚俗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餘下全文>>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民俗習慣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臺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臺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簷,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著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著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著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極防衛。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床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著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臥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族的火把節是要吃什麼

沒有具體要吃的東西 他們只是在門前點燃一根非常粗壯的火把 還有拿著細的火把沿著邊走邊唱歌

雲南麗江美食有什麼?

在麗江,吃的東西也琳琅滿目,各式各樣,不過味道正不正宗,各人有個人的評價。要吃當地特色的東西,比較推薦到新城去吃,比如說七星街的火腿雞,羅非魚,象山市場的臘排骨,都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東西,麗江的小吃就集中在古城的大石橋附近,還有忠義市場,新城的就在七星街的華都商貿城裡,如果是懶人,也比較摩登的話,可以在古城口大水車那裡來份 KFC,餐館方面,麗江古城裡面集中在七一街,櫻花美食廣場地段,過去一直很有名的餐館,貌似現在味道也不怎麼樣,個人不推薦在古城用餐,一來是貴,二來是味道一般。新城裡面,象山市場、花馬街、金凱廣場這三個地方是餐館集中地。

四方小吃一條街位於古城大石橋於四方街,以經營小鍋米線,砂鍋飯,火腿炒飯等民間小吃為主,是麗江最集中的飲食街之一。

大石橋小吃位於古城大石橋,是麗江開辦最早的最地道的傳統麵食小吃店,至今已有 80 餘年歷史。

知名餐館推薦:

步驟/方法

【盛火煻餐廳 】

地址:麗江盛火煻位於麗江市工商小區旁,依山傍水,現是麗江古城周邊最大的火塘式餐廳,佔地20於畝,餐廳內設有麗江原生態雪桃園。

特色賣點:盛火煻以納西傳統火鍋為主,炭火居中的餐桌替代了傳統餐桌,火鍋用炭火加熱烹製食物。餐飲器皿全部是雲南土陶器皿,帶給顧客聚麗江火塘文化氛圍和傳統餐飲吃喝為一體的創新餐飲體驗,同時兼顧團體商務餐飲服務。提供正宗的犛牛肉、納西土雞、野山菌,他是麗江為數不多的餐廳之一。

造訪理由 :

一、從個人旅遊餐飲服務來說:麗江盛火煻共有 個火塘風格的單獨包間,大小不一,有供20人同時用餐的大包,也有供10個同時用餐的小包房。包間環境既有納西風格又顯得溫馨,配套實施齊全,青石磚砌成的牆壁風格古樸,每個包間均配有專職的服務員,讓你享受尊貴的用餐服務。

二、從團體商務餐飲角度來說,麗江盛火煻具有現代商務餐廳的規模和氣勢,擁有面積 ㎡的餐飲大廳,可以同時容納200人同時就餐,並設有棋牌娛樂室。在餐飲大廳的東面是休閒釣魚池,南面是原生態雪桃園,花開時節,一邊愉快地就餐一邊欣賞著桃花盛開的美景,可謂賞心悅目,把餐飲、休閒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可以讓客人在飯前飯後享受休閒優雅的生活體驗。

據盛火煻老闆張經理介紹,盛火煻人均消費最低僅為50元。

【納西飲食文化城 】

地址:位於福慧路民航售票大廳往前約 200 米處

以獨具魅力的納西族歌舞和風味獨特的納西族餐飲文化相融合, 讓遊客在品嚐納西族各種風味佳餚的同時,盡領民族歌舞之真韻,是麗江唯一的一家歌舞伴餐飲食店。

【順水樓】

地址:百水坊路 80 號,大石橋順水而下 60 米

招牌菜:豆豉烤魚

老闆是個當地的納西人,菜做的的確不錯,納西本地菜也做的不錯,而且價格也比較實惠,相對古城裡的餐館不知好多少倍。豆豉烤魚是順水樓的招牌菜,嚴重推薦。其它的可以嚐嚐納西菜,膽子大的人可以嚐嚐水蜻蜓和竹蟲。順水樓的環境相對比較幽雅,臨窗靠河,可以邊吃邊看河裡遊走的人以及街上游走的人。

【櫻花美食廣場】

地址:麗江古城關門口

一個美食的廣場,一個美若櫻花的暖屋,它有特色,它具有品味,店內有招牌菜:木府歡騰雪山羊,羊肚菌燉土雞,納西烤肉,雞豆涼粉,納西米腸等,請各位遠方的朋友來這裡歡聚,來這裡感受一下美若櫻花卻勝似櫻花的美食吧。櫻花美食廣場位於七一街印象古城廣場文苑對面。有650個餐位。可供朋友們欣賞麗江的柔軟時光……

特色美食推薦:

【過橋米線】:雖然不是麗江特產,但是這家的味道酸是正宗了。不要再古城吃,要到副慧路,“麗江賓館”門口的“橋之情”正宗蒙自過......餘下全文>>

納西族有哪些習俗?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臺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臺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簷,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著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著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著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極防衛。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床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著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臥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婚俗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男女一般二十歲左右結婚,早婚現象較少。舊時,婚......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納西族飲食?
高山族飲食圖片?
納西族信仰?
滿族飲食禁忌?
納西族傳統節日?
納西族服飾?
納西族主要姓氏有哪些?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納西族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