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30日

壯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贊助廣告

廣西壯族有哪些民族節日一年中有幾個特殊的節日,分別

銅鼓節。分別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

農具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

花婆節。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

贊助廣告

三月三歌節。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

吃新節。每年農曆六月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屆時,水稻和玉米已開始成熟,人們取少許新穀米,煮乾飯加菜過節。

壯年。壯族新年,時間比春節早一個月。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壯族村寨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閤家祭祖,聯寨拜社,喜迎新年。

壯族都有什麼節日 5分

壯人每月都有自得其樂的節日。其中比較盛大的有春節、螞拐節、三月三月歌節、牛魂節、莫一大王節、中元節和霜降節等。

春節

春節是最降重的節日。年三十吃過豐盛的晚餐,人們便圍著火塘守歲。子時一到,人們立即焚香點燭,在神臺上供滿了豬肉、整雞、粽子、湯圓、米酒等祭品。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壯族婦女馬上提著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邊打“新水”,討個吉利。男人則提著燈籠奔向廟社燒香化紙。有的地方把大門洞開,一家人聚集在院子裡朝東方拜揖,祝福道:“東方大利,一年萬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這一天,多數地方壯人是不串門的。人們白天吃湯圓,晚餐才吃葷菜,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這一天一律禁說不吉利的話。禁動剪刀,怕新的一年裡家人巧嘴利舌,吵嘴罵人;不得掃地,怕破財。也不得把東西拿到幹欄外,更不借東西給別人,怕家財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鑼打鼓,怕驚動鬼神,但有些地方則可以敲打一種齊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圍幾十裡清晰可聞。不少地方從初一到初五灶裡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滅,表示子孫綿長,煙火不斷。這天也不得殺生,豬、雞、鴨都必須在年前幾天收拾乾淨,以備祭祀和食用。

壯人沒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見面禮,而是通過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自己的節日問侯,人們在村裡或路上相見,便互相道賀“恭喜發財。”

從初二起,親朋開始來往拜年。特別是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帶幾斤肉或雞鴨等禮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孃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時機聚會,共敘別情。

按通常觀念,整個正月都屬於節日。故云南文山的壯人要打一月銅鼓,跳一個月舞。另一些則在風景秀麗的河邊、山谷,青年們舉行歌圩或舞獅、打舂堂,聽壯戲,等等。文娛活動五彩繽紛,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螞拐節

這是流傳在紅水河畔東蘭、鳳山一帶的古老節日。每年從正月初一起,經過找螞拐、孝螞拐及陪螞拐、葬螞拐三個階段,歷時一個月之久。螞拐節有兩個故事,其中一個說,很久以前兒子吃老子,殺老母過年。後來出了個孝敬父母的東林,別人要來殺他的父母,他奪刀不讓。他也不去吃別人父母的肉。後來母親死了。他用棺裝殮守靈。屋外螞拐不理會東林悲傷,哇哇叫得人心煩。東林一氣之下,用開水澆了螞拐,誰知惹了大禍。大地斷蛙聲,日頭紅似火,天旱得大地乾裂。後來布洛陀和姆洛甲說螞拐不是凡間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須給她陪罪,請螞拐回村過年,這就是螞拐節日的來歷。另一個故事說,螞拐是雷王之子,被當作天使派到人間,他一叫雷王就給人間雨水,所以人們很感激他,死了弔孝,如敬考妣。這些傳說,都和螞拐是壯族圖騰有關。

三月三

三月三是清明節,同時也是壯族的歌節。作為清明節是受漢族的影響。但也有的壯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過清明節掃墓的,與漢族大不相同。壯人對祭掃十分看重,屆時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到祖先墳上去供,行拜禮。山野間不時傳來鞭炮聲,久久不絕於耳,山崗上,林篁間,白色的魂幡在墳頂的竹竿上飄動,造成了一種神祕肅穆的氣氛。壯族風俗,供品必須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認為,帶回家會招鬼進門。

不少地方的祭掃的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是為三月三歌節。近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這一天定為壯族的節日。1984年在南寧舉行了首屆歌節,700多名來自各縣的歌手登臺獻藝,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連外國友人也遠渡重洋與壯人同享節日的歡樂。這期間,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動,然而更吸引人的則是搶花炮、演戲、雜技、武術表演、舞彩龍、舞綵鳳、唱採茶擂臺賽詩等多彩豐富的文娛活動,近年還添加了演新戲、放電影、球賽等。不過青年男女......餘下全文>>

有哪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有哪些

維吾爾族: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朵帕;

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那吾魯孜節

壯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暢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中元節、牛魂節、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節日: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黎族:婦女耳環多且重,熟稱儋耳,男子以紅或黑布纏頭,稱吊襜

節日:三月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苗族:自由對歌,戀愛

節日:蘆笙節、苗節、春節、四月八、吃新年、龍船節、清明節等

藏族:信仰藏傳佛教,以糌粑為主食,獻哈達

節日:藏曆年、雪頓節、望果節、沐浴節、薩葛達瓦節等

彝族:男子頭頂留一小塊頭髮,稱天菩薩

節日:火把

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為貴

節日: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魚譚會等

納西族:披羊披肩

節日:三朵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傣族:孔雀舞

節日: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白族 壯族 蒙古族都有什麼節日?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

壯族每月都有自得其樂的節日。其中比較盛大的有春節、螞拐節、三月三月歌節、牛魂節、莫一大王節、中元節和霜降節等

蒙古族 有開那達慕大會 大會主要比賽是 射擊 賽馬 摔跤

還有祭火節,洗漱節, 還有的是,太多了

廣西少數民族有哪些盛大節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南疆,山水秀麗、四季如春、物產富饒,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2個民族。其中重大節日如苗族蘆笙鬥馬節、瑤族盤王節、苗族春社節、壯族三月三歌節、良雙鬧魚節、苗族拉鼓節等等,壯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舉行的。藥王節亦稱藥師節。壯族傳統節日。壯、侗、苗等民族傳統節日。又稱開青節、新米節。每年農曆六月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嘗新節,俗稱“吃新節”,壯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八月間新谷成熟時舉行。壯族新年,時間比春節早一個月。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壯族村寨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閤家祭祖,聯寨拜社,喜迎新年。侗族“多耶”節歷史悠久,“多耶”侗語的意思是“踏歌起舞”,“多耶”是侗語音譯,是侗族的集體歌舞,參加者需手拉手圍成一圈,跟著領唱的節奏邊唱邊舞。農曆正月初八,侗族群眾都會慶祝一年一度的傳統織布節。農曆正月初九,是苗族群眾慶祝傳統節日——跳坡節的日子。富川的“上燈炸龍”活動已有上百年曆史。迓聖節,以迎春祭祀為主題,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行,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每年度都舉辦祭祀活動。

2015年底,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融水苗族自治縣為“中國百節民俗之鄉”。 據統計,融水目前共有民族民間節日138個,最具代表的有苗族蘆笙鬥馬節、瑤族盤王節、苗族春社節、壯族三月三歌節、良雙鬧魚節、苗族拉鼓節等。2006年9月列入國家首批“非遺”保護名錄的苗族系列坡會群共有30多個,典型代表有正月十三安太坡會、正月十六香粉古龍坡會、正月十七安陲芒哥坡會等,這些坡會都彙集了獨特多彩的苗族信仰、服飾、音樂、舞蹈、美食、體育等民族民俗文化。“蘆笙鬥馬節”“金秋燒魚季”等民俗活動遠近聞名。

歌婆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歌婆節,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除農曆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喬遷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臨時歌圩。

其起源程式有多種傳說,一說劉三組發明山歌,眾人爭相傳唱,逐漸衍成歌圩;一說為娛神,除災驅疫;一說為紀念一對堅貞情侶。

少數民族的節日(介紹)

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的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盯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的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餘下全文>>

壯族還有哪些民族節目

撫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一起活動都離不開水稻的種植和收穫。所以壯族的節日幾乎都和農事有關。壯族民間,每個月都有節日。如春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五……

但壯族人最重視的節日時春節、三月三、七月十四。號稱為壯族三大節。

白族阿昌族壯族待著_這些的少數民族的節日都有什麼

潑水節,壯族三月三

相關問題答案
彝族全部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的節日有哪些?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鄂倫春族的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節日有哪些?
我們漢族的節日有哪些?
滿族的節日有哪些?
彝族的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