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幸氏排名第幾?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一的是那個姓氏?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結果

一、中國人口最多姓氏排名 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張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劉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陳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楊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趙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贊助廣告

8.黃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吳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國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前十名總人口約為5.5億人。

第1——100名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贊助廣告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漕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第101—200名

101龐 102樊 103蘭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顏

111倪 112嚴 113牛 114溫 115蘆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魯 120葛

121伍 122韋 123申 124尤 125畢 126聶 127叢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嶽 134齊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莊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塗 144谷 145祁 146時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關 154苗 155凌 156費 157紀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歐 162甄 163項 164曲 165成 166遊 167陽 168裴 169席 170衛

171查 172屈 173鮑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單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寧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閔192歐陽193解 194強 195柴 196華 197車 198冉 199房 200邊

第201—300名

201辜 202吉 203饒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晉 213苑 214鄔 215臧 216暢 217宮 218來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餘下全文>>

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

全姓在2007年統計公佈列為第221姓,在2008年統計公佈列為第228姓,共有36萬多人。

“申”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

申氏出自姜姓。遠古的時候炎帝神農氏出生於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孫後裔傳到上古周朝時,出現了一個叫做申呂的,被周王封於申(在今河北南陽市北),隨後不久就建立了申國,他的子孫便以國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以申氏為姓。

申(Shē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氏,以國名為氏。據《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記》等所載,商末時,原姜姓封國在今河北省盧龍一帶的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境),後人居住在大河一帶。周宣王時,其族一部分被封於謝(今河南省南陽),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國所滅,後人以國名為氏,是為申氏。

2、留在大河一帶未遷走的伯夷、叔齊後人渡過大河,移居陝西,稱為西申,後稱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聯合犬戎攻周。後被秦所滅。其後人也以申為氏。

3、炎帝后人呂封於申地,這個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帶,今黃浦江就叫申江(戰國時楚公子春申君黃歇封於此地,申江改春申江,這是後來的事了),稱為申呂。申呂建立申國,為伯爵,稱申伯呂。後被楚所滅,後人以國為氏,也是申氏。

4、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申姓:

① 明時雲南永昌軍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

② 清滿洲八旗姓申佳氏後改單姓申;彝族阿牛氏,漢姓為申。

③ 今滿、蒙古、土家、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申姓始祖: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西)君長子,炎帝之後。父死時,遺命立三子叔齊為嗣君,弟兄互讓,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舉兵伐紂,他和叔齊叩馬而諫,以為父喪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嚴辭拒之,後經牧野之戰,商紂自殺,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齊避逃到首陽山(在今山西省永濟南),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後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後,便封伯夷的後裔在申建立申國。春秋初,申國被楚文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申姓。他們尊伯夷為申姓的得姓始祖。

由上可知,申姓發祥於今河南南陽一帶。春秋初期,申國很快就被強大的楚國吞併了,伯夷的後人很可能很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申了。據許多學者判斷,先秦時代的楚國,有很多姓申的人士,大概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春秋戰國期間,申姓名人云集,代表人物主要有:申伯、申不害、申俞、申舟、申犀、申驪、申蒯、申棖、申叔儀等,這些名人分佈於魯、鄭、楚、韓、晉、吳等國,表明當時申姓人已分佈於今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河北、江蘇等地。西漢時,申姓名人依舊甚多,有必要提一下的尚有櫟陽(今江蘇省溧陽)人申碭,蒼梧(今屬廣西)人申朔,表明此際已有申姓人入居祖國南端——廣西。此期至東漢,東海人見諸史冊的申姓有申鹹、申轉、申君,為後期申姓琅琊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東漢末期,有申儀入蜀。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申姓發展史上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此期,申姓歷史上的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陽郡開始形成,並逐漸昌盛起來,並有力的推動了涵蓋其郡望的省份: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申姓的發展。隋唐之際,申姓有一支由湖北遷居邵州(今湖南省邵陽),並有一支由丹陽徙居信州(今江西省)。五代十國到兩宋,申姓族人已廣泛地分佈於今江蘇、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諸省。明初,山西申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地。此際,已有申姓人遷居至今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清初,閩、粵一帶的申姓開始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東南亞及歐美等地。亦有豫魯一帶的申姓遷入東北。如今,申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兩省申姓約佔全國漢族申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餘下全文>>

幸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劉姓佔漢族人口約百分之五點四,新百家姓中排第四,在舊百家姓中,排名第252位。

百家姓中有姓幸的麼?

有幸姓。

幸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在2013年全國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第393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賜其叔姬偃的姓氏,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周文王第四十七子、周武王之弟姬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周成王在壬戍歲(公元前1079年)賜其叔姬偃為"幸"姓,史稱偃公,其後裔子孫世襲父職並傳十三代。

源流二

源於古代帝王信任親近的倖臣,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據清朝學者張澍的《姓氏五書》記載,是倖臣的後代,以祖上為榮而取"幸"為姓或被帝王賜予"幸"姓而形成的。

倖臣,就是君主最寵信親近的臣子。因此幸氏的家族理當興盛,所以,歷代幸氏的先人見諸史書記載的很多。在中國古代,幸氏的望族大多出於南昌郡 得姓始祖 偃公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被周成王賜為"幸"姓,史稱偃公,為幸氏之始祖。

辛氏家族百家姓排幾位

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在2013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

中國辛姓的人口約一百一十萬七千餘,占人口總數的0.069%左右,主要集中於吉林、山東、遼寧、黑龍江四省,佔中國辛姓總人口的71%。

辛姓源出有五:

源流一: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後裔高辛氏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據《路史》所載,相傳黃帝之後有高辛氏,其後有去高字改為辛姓。

源流二:出自莘姓。由莘(Shēn 音伸)氏所改。據《元和姓纂》、《廣韻》等所載,夏王啟封庶子於莘(故城在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建立莘國,其後世子孫以地為氏,稱莘姓。後由於莘與辛音近,遂去艹頭為辛氏,便產生辛姓。

源流三: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後裔。

源流四:出自賜姓而來。據《通志·氏族略》所載:“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賜項氏姓辛,其後皆顯於唐代,此支為天水辛姓。

源流五:出自他族有辛姓或他族改辛姓漢化改辛姓。清時滿洲人有辛姓,世居錦州; 甘肅碾伯(今青海省樂都)縣土司其孫姓辛,名莊奴;高麗有辛姓。今滿族、土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幸在百家姓中讀什麼

“幸(Xìng--讀四聲)”姓氏源流

幸(Xìng)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賜姓,其祖先為在帝王面前得寵的臣子。據清代學者張澍的《姓氏五書》載,是倖臣的後代,以祖上為榮而取“幸”為姓或被帝王賜予“幸”姓而形成的。倖臣就是被君主信任親近的大臣。因此,幸姓的家族理當興盛,所以歷代幸姓的先人,見於史書記載的不少。在古代,幸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南昌。

得姓始祖:偃公。周成王賜姓壬戌年公元前1079 年,鎮守滄州(雁門在此地域內),渤海滄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有說是文王七世孫的),武王之弟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於壬戍歲(公元前弧079年)賜其叔偃為“幸”姓,其子襲父職並傳一十三代。故幸氏後人奉偃公是幸姓的鼻祖。

姓氏——幸

「幸」源出:

一世祖 偃公 周成王賜姓壬戌年公元前1079年,鎮守滄 州,(雁門在此地域內),渤海滄州青池人. 周文王第47子(有說是文王七世孫的,望再考證).武王之弟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於壬戍歲(公元前1079年)賜其叔偃為"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襲父職並傳一十三代。

二、遷徙分佈

儀公(2世):周康王歲其職,天下之有幸氏自此始。在丙寅使襲父職。子 宣公。

銘公(35世):字 成器,任御史,奉敕葬南康府建昌橋亭石人坑。妣高生佑雲公。

佑雲公(36世):漢安帝朝任侍中員外郎。妣劉生益公。

益公(37世):字 禹錫,漢桓帝時為徐州守,卒葬南湖山絕頂。妣周生濟時。

靈公(46世):字 克信。晉時人,居建昌,與人群居,侵辱而無慍色,邑里號之為痴;父母兄弟亦以為痴也。使守稻,群牛食之,公見而不驅,待牛去,乃往理其殘亂者,父見而怒之。公曰:“萬物生天地之間各欲得食牛方食奈何驅之。” 其父愈怒曰:“即如汝言復理殘亂者何為?” 公曰:“此稻又得終其性。牛犯之,吾可以不收乎!” 時樊長賓作官舡於建成山, 令人各作箸一雙, 公作而未輸, 或窮之而心痛。公曰:“得無窮我箸乎?” 窮者不應。頃愈痛。公曰:“不以情告我,真死矣。” 窮者乃出之。公飲之以水,痛若失。船當下,吏以二百人牽之。不能動。公自牽之,惟用百人而船去如流,襲仲儒女病積年,公療之,去皇氏數尺而坐,瞑目寂然,有頃顧猗曰:“扶夫人起。” 猗曰:“老人得病多年,何可倉卒起耶?” 公曰:“但試扶起。” 猗從之,果能自行,病遂愈。高悝家有鬼怪,言語訶叱,以物擲內室,不見人形,或器物自行,再三發火,乃延公。公惟椐軒小坐而去,其夕鬼怪即絕。公多所救愈,然不取報謝,行不騎乘。性至恭,見人即先拜。輒自稱名姓,不欲娶,為宗祧計,晚年乃娶,生子一名遲。後遇萬仙真名洪者,見天性而善可謂上智,渡公仙去。妣施生遲公。

塾公(52世):梁武帝大通二年,出守雁門滄州兼領節度使。妣魏生廣業公。

茂巨集公(61世):唐高祖總章二年,徙家西蜀,武后通天二年任南昌府丞,後遷高安幕上故址。曾孫南容公,登貞元進士,官至太常卿國子賢祭酒。故高安特尊茂巨集公為一世祖。公卒,葬清江界曲水橋頭牛皮形驛路旁,大江朝小溪,水逆流。妣趙生惟忠公。

南容公(64世):諱顥,字 易微,諡文貞。公與柳子厚同年。子厚送之歸,序曰:“登大常之籍,膺邯鄣之名,北會元戎,直道自達,吾儕器其略,南聘天朝,相禮述職公卿多其儀。”又曰:“比詞聯韻,奇藻逸發,爛若編貝,燦若貫珠,雖枚生長卿,無以尚之。”仕至國子監祭酒,封渤海郡。公墓在洪城調露鄉之幕山。柳子厚為之銘,寶曆丙午年,調露鄉里人建二賢廟,祀公以應資項,事詳一統志及郡志。本於唐元和十四年後遷葬靖安縣長磉溪,有墳田一百二十畝,使陳興八佃田看守。妣熊生至善公。

軾公(66世):諱輪 字 恣之。博學善文,有祖遺風,鹹通七年中三史科,中和二年為太子校書郎。妣許生忠公。

擴公(74世):字 巨集夫,南容公十世孫,宋政和二年,中莫儔榜進士,康王南渡,輔佐有功。妣姓氏不祥,生三子:長之仁,徙居寧州溫泉湯;次之文是為本支祖(江西贛州南康→廣東梅州興寧);三之武,承居洪城,是為元龍公之祖。

調元公(85世):妣不詳,生二子:長登嶷公,是為江西康邑一世祖;次登嵩公,分往福建。

登嶷公:(江西南康第一世,偃公第86世,“登”字輩)妣孔生二子:長秀艇、次秀航。

秀艇公:(江西南康第二世,偃公第87世,“秀”字輩)妣失考,子五:九恩、九愍,九思、九忠、九志。

秀航公:(江西南康第二世,偃公第87世,“秀”字輩)......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百家姓幸氏排名第幾?
白姓氏排名第幾?
百家姓田氏起名大全?
百家姓大全排名?
艾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姓伍的排名第幾?
鄧氏在百家姓排名第幾?
孫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幾?
賀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幾?
康姓百家姓排名第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