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的名人?
梁姓名人
東漢時有隱士梁鴻;大書法家樑鵠,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愛,並且寫詩加以稱讚。
趙時有戌卒起義領袖樑犢;
浮 唐代有天文儀器製造家、畫家樑令瓚,文學家樑肅;
北宋有權知開封府的樑顥,官至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南宋有女將梁紅玉,抗金義軍首領樑興,畫家梁楷;
明代有戲曲家梁辰魚;明末清初有建築工匠樑九;
清代有江南提督樑化鳳,詩人樑佩蘭,東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學士樑詩正,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樑國治,書法家樑章鉅、樑延楠;
近現代有曾於1921年出任國務總理的樑士詒;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維新變法倡導者梁啟超;森林學家樑希;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
梁姓歷史名人 30分
歷史名人
樑冀,樑肅,樑顥,搐楷,樑興,樑儲, 樑令瓚,樑師都,梁紅玉,樑震,梁辰魚,樑佩蘭,樑詩正,樑章鉅,樑同書, 樑國治,樑化鳳,樑士詒,梁啟超,梁實秋,樑方仲,樑思永,樑思成, 梁漱溟,樑宗岱,
開國將領
樑從學中將,樑必業中將,樑興初中將,樑秉治中將 樑天喜少將,樑中玉少將,樑仁芥少將,樑玉振少將,樑達三少將, 樑金華少將,樑輯卿少將, 樑軍少將 另加:我就是!
梁姓名人大全
樑 冀:東漢權臣,字伯卓安定(今甘肅涇川)人,外戚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樑商,有一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為河南尹。因質帝當面稱樑冀為“跋扈的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且大封梁氏一門為侯為官。
樑 肅:安定(今甘肅省涇川)人,唐代文學家,官至右補闕、太子侍讀、翰林學士等職。
樑 顥:鄆州須成(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諫。
樑 楷: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南宋畫家,擅畫人物、山水、道釋和花鳥。
樑 興:平陽(今山西臨汾南)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
樑 儲:字叔厚,又字藏用,號厚齋,晚號鬱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於順德石墾堡(1950年後劃入南海縣平洲區)。樑儲自幼聰明過人,曾到大學者陳白沙門下求學。21歲中舉,25歲上京應考得中會元,殿
試被點為傳盧(居狀元、榜眼、探花之後)。從政四十年,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一度出任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為官正派,敢於直諫。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燳,受人慫恿,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命樑儲起草《策封威武大將軍敕》樑儲認為自悖亂之舉,拒不從命,在樑儲冒死泣諫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儲儲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朝廷追贈為太師,諡“文康”。
樑令瓚: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畫家、文學家。
樑丘賀:琅邪諸(今山東省諸城)人,西漢今文易學“樑丘學”的開創者。
樑師都:夏州朔方(今陝西省靖邊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鷹揚郎將,隋末發動農民起義,在朔方稱帝,國號樑。
梁紅玉:楚州(今江蘇省淮安)人,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我國古代傑出的女軍事家,在抗金斗爭中,多次立功,被封為安夫人、揚國夫人。
梁辰魚:崑山(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戲曲家,創作了以崑腔演唱的《浣紗記》,對崑腔的發展和傳播有很大影響。
樑佩蘭:南海(今屬廣東省)人,清代文學家。
樑詩正: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東閣大學士,官至禮部、刑部、戶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書。
樑章鉅:福建省長樂人,清代文學家。
樑同書: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書法家,筆力蒼勁,與同代的翁方綱、劉墉、王文治齊名。
樑國治: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書法家,任職軍機大臣。
樑化鳳:陝西長安人,清代任職江南提督。
樑士詒:廣東省三水人,曾任職袁世凱總統府祕書,兼交通銀行總理,後出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梁啟超:廣東省新會人,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與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倡導維新變法。其學識淵博,所著被輯為《飲冰室合集》。
梁實秋:浙江杭州人,現代文學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雜文》、《雅舍談吃》等作品。
樑方仲:廣東省人,歷史學家。
樑思永:廣東新會人,現代考古學家,梁啟超次子。
樑思成:廣東新會人,生於日本東京,梁啟超之子,現代建築學家。
梁漱溟:祖籍廣西桂林,出生於北京。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國學大師。...餘下全文>>
梁姓的古代名人
樑 肅:安定(今甘肅省涇川)人,唐代文學家,官至右補闕、太子侍讀、翰林學士等職。
樑 顥:鄆州須成(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諫。
樑 楷: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南宋畫家,擅畫人物、山水、道釋和花鳥。
樑 興:平陽(今山西臨汾南)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
樑 儲:字叔厚,又字藏用,號厚齋,晚號鬱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於順德石墾堡(1950年後劃入南海縣平洲區)。樑儲自幼聰明過人,曾到大學者陳白沙門下求學。21歲中舉,25歲上京應考得中會元,殿試被點為傳盧(居狀元、榜眼、探花之後)。從政四十年,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一度出任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為官正派,敢於直諫。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照,受人慫恿,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命樑儲起草《策封威武大將軍敕》樑儲認為自悖亂之舉,拒不從命,在樑儲冒死泣諫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樑儲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朝廷追贈為太師,諡“文康”。
樑令瓚: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畫家、文學家。
樑丘賀:琅邪諸(今山東省諸城)人,西漢今文易學“樑丘學”的開創者。
樑師都:夏州朔方(今陝西省靖邊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鷹揚郎將,隋末發動農民起義,在朔方稱帝,國號樑。
梁紅玉:楚州(今江蘇省淮安)人,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我國古代傑出的女軍事家,在抗金斗爭中,多次立功,被封為安夫人、揚國夫人。
梁辰魚:崑山(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戲曲家,創作了以崑腔演唱的《浣紗記》,對崑腔的發展和傳播有很大影響。
梁姓的名人故事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我國19、20世紀之交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著名宣傳鼓動家。他主張賦稅的徵收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實行輕稅、平稅政策,而反對與民爭利的“固民所急而稅”的傳統觀點。指出“西人於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徵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視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之郵政之類是也。”他提出應仿效英國實行平稅政策,便民利民而後求富強。這是一種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財政稅收放在其基礎之上的觀點,對當時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梁啟超認為公債也是一種賦稅,所不同的是“租稅直接以賦之於現在,而公債則間接及賦之於將來”,“不過將吾輩今日應負之義務,而析一部分以遺諸子孫云爾”。但他承認公債對經濟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租稅盡其力於一時,公債將纖其力於多次”,因此他認為公債雖然增加了後代的負擔,但也有利於後代。
現代梁氏名人(十五個)
藝人:
樑洛施 梁朝偉 梁家輝 樑巨集達 梁靜茹 樑天 梁詠琪 樑冠華 樑偉德
文人:
梁實秋 樑文道 樑芷珊 樑小斌
政治:
樑振英
軍人:
樑光烈
歷史上的梁姓名人
梁啟超
梁姓的來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
在炎黃子孫的姓氏當中,梁姓的人數不算少,人才也輩出,在新加
坡就有兩個註冊的梁姓宗親團體: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會。南洋
梁氏公會的會員以福建人佔多數,星洲梁氏總會則以廣東人居多。
其實,不論是福建人、廣東人、海南人或任何籍貫的梁氏族人,他
們幾乎都是都是伯益的後人,他們的始祖是叔魚公。如果再追溯上去,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的“贏”姓,這個姓氏已經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
黃帝償後裔顓頊帝,別號高陽氏,他繼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後人伯益擅長畜牧狩獵,後來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為
侯爵,他在“贏”這個地方居住,所以賜封“贏”姓。
大約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時候,伯益的後人秦仲大夫征討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時,賜秦仲的第二兒子康(名慶)為忠
孝伯爵的官銜,封地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樑國”。
到了春秋戰國,樑國被秦國所滅,樑國國君的後代,沿用原來的國
名“樑”作為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樑”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稱他
為“叔魚公”。
不過,梁姓還有另一個來源,春秋時代的晉國有個地方叫“解樑城”
(今山西臨猗西南)。晉惠公用5個城賄賂秦國,解樑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樑城被秦國併吞後,解樑城居民的後人就以“樑”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融合到梁姓來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個叫“拔列蘭”三個字為姓氏的民族,這
個民族到了北魏時,就改為單姓“樑”。
儘管梁氏有3個來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
會都以叔魚公為始祖。換言之,大多數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後人。
在南洋梁氏公會的大禮堂懸掛著文靖公的肖像,這位文靖公是宋朝
時代的丞相樑克家,他是福建晉江人。樑克家生於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從小就聰明過人,他中了狀元,拜右丞相,他關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後來出任左丞相,晉封鄭國公。樑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壽61歲。由於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傑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為先祖。
自叔魚公以後,梁氏族人人才輩出,如女中豪傑的梁紅玉,在歷史
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當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時,她協助夫婿韓世忠奮
勇作戰,在黃天蕩一役中,她親自上陣擊鼓助戰,激勵將士的士氣,擊
退金兵。韓世忠在楚州創立軍府時,她親自織簾為屋,鼓舞士氣。直到
今天,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這段歷史仍然是各地方戲曲劇種的題材。
近代維新運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傑出
人物之一。他是廣東新會人,12歲就考中秀才,17歲考中舉人。後來和
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提倡變法維新,光緒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參加會試,和康有為一同發動“公車上書”,1300多個赴京考試的讀
書人簽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勵精圖治,由積弱走向富強。
1898年梁啟超與康有為等協助光緒皇帝發動“戊戌政變”,這場
“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后鎮壓下來,他逃亡日本。梁啟超在學術方面也
很有成就,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也曾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他的著作
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一門俊傑,他的長子樑思成(1901—1972)是中國傑出的建
築學家。他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工作,曾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
建築系主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成員。並參與中國國徽和北
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對中國建築學的科學研究工作作出......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