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支的嗎?
百家姓裡面有沒有姓支的?
支在宋版百家姓中熱名163位。
一、姓氏源流支(zhī)姓源出有四:
1、堯舜時有個叫支父的人,他的後代世子孫便以支為姓(見《高士傳》)。
2、周朝的後代有姓支的氏族。《路史》載,周代王公、諸侯後的支子,一部分後人有以支為姓。
3、出自姬姓,為后稷後代,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及繼承先祖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以支為姓,遂形成支姓。又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4、古代西域部族月支人的後代,入中原定居,以支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貴姓何來》載,秦漢之際,西域有月支國,其部族遊牧於敦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擊,大部分西遷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支;少數沒有西遷,進入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為小月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有大月氏國人隨來中國,他們的後代居中國就用部族名中的“支”字為姓,以其音與“氏”字讀音同。
得姓始祖:支叔才。定州人,唐明時知名的文士,因孝被時人所頌揚。隋末荒饉,夜丐食於野中,其母為賊所執欲殺之,支叔才告以情,賊憫其孝心,放了他母親。母親得了癰疽,他吸瘡注藥。母親去世,他在墓旁築屋守孝,有白鶴在他身邊,人們以為是孝感所致,故支氏後人尊支叔才為支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支姓的來源比較複雜,而且模糊。相傳堯舜二帝時有個名叫支父的人,他的後代就是支氏。亦有一說是源於周朝後代中一個姓支的氏族。西漢時中亞有一個月支國,是秦朝、漢朝時候,位於絲調之路上敦煌那一帶的一個小國,位於今甘肅省中西部和青海省東部。最初在陝西、山西等地落腳,後逐漸移遷分佈於全國各地。到晉代的時候,月支國人有的留在中原等地定居。到了唐王朝統一天下之後,受漢文化同化,變成完完全全的中國人。他們學習中原人使用姓名的習慣,有的從國名中取一個支字,作為姓。另外一個支姓,源於遠古,但古書記載很簡單,如《高士傳》裡說,堯帝時候有人名叫支父。又有本《路史》裡說,周朝後代有姓支的氏族。在古代,支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琅琊,今山東臨沂就有不少姓支的人家。現在,支姓主要居住在河北省衡水市,保定市,石家莊市和張家口市,有支家莊,支麻申,支家村等村莊等(略)。
三、歷史名人支謙:字恭明,三國時期高僧,月支國優婆塞人,體形細長黑瘦。漢末來中國,他的祖父法度在東漢靈帝時,率國人數百移居中國,支謙同來,至洛陽,受業於支讖的門人支亮。他懂得多種西域文,精通梵語,博覽經籍,翻譯了數十種佛經重要典藉。因其博學超眾,曾被吳主孫權拜為博士。
支雄:東晉十六國時後趙朝廷中的官員,任大司空,是月支國人後代。
支遁:他本姓關,陳留(今河南省開封)人,25歲出家,東晉佛教學者。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是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宣揚“即色是空”。
支叔才:唐明時知名的文士,因孝敬老人被人讚揚。
支可大:明朝文人,品格清高,做過湖廣巡撫的官。
此外,支姓的歷史名人還有:最早被載入史冊的,當屬東漢末年佛經翻譯家支讖。漢代有名儒支曜,五代時前蜀有畫家支仲元,宋代有畫家支選,元代有四川行省參政支渭興,明代有畫家支鑑等。他們都是支姓中的優秀人物。
四、郡望堂號1、郡望
邰陽郡:治所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琅琊郡:學術界多數認為,支姓在我國的出現,應以唐朝統一天下算起。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支氏的老家、出處應為山東琅琊縣,統一天下後的第一個支姓始祖應是支叔才。望族居琅琊郡(今山東省諸城縣)。
2、堂號
【堂號】
琅琊堂。
自立堂號:孝感堂、......餘下全文>>
有"支"這個姓氏嗎?
支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老《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最新百家姓排名前300位以內竟然未見支姓,概因人數較少。2013年據支姓宗親網不完全統計:支姓一族如今已遍佈25省近300處集居地,人口約超10萬。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百家姓有姓支的嗎
支 一、支姓起源: (一)、堯舜時有個叫支父的人,他的後代世子孫便以支為姓。見《高士傳》。 (二)、周朝的後代有姓支的氏族。《路史》載:“周後有支姓”。 (三)、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古代正室妻子的長子稱為嫡子,了叫宗子,是承襲祖業的,正室妻子其餘的兒子都是支子。他們在分支時,有的就用“支”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四)、秦漢之際,西域有月支國,其部族遊牧於敦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擊,大部分西遷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支;少數沒有西遷進入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為小月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有大月氏國人隨來中國,他們的後代居中國就用部族名中的“支”字為姓,以其音與“氏”字讀音同。見《貴姓何來》。 二、古代名人 支遁(公元314—366年),晉高僧,字道林。 晉代陳留郡人。家世事佛,隱居餘杭山,深思道行,世稱支公、林公。 支叔才 唐代定州人。隋末荒饉,夜丐食野中,母為賊執,叔才告以情,賊憫其孝,為解縛。 支立 明代嘉興人,性至孝,官翰林孔目,注重根本,精於經學,人稱支五經。 支謙 字恭明,漢末高僧,月支國人,通漢語梵語。孫權重其才,拜為博士。謙受業於支亮,亮受業於支讖,人稱天下博者,不出三支。
中國姓支的有多少人? 40分
支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人數比較少。
在古代,支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琅琊,今山東臨沂就有不少姓支的人家。現在,支姓主要居住在河北省衡水市,保定市,石家莊市和張家口市,有支家莊,支麻申,支家村等村莊等(略)。河南周口市,漯河市,有老支村,中支村,小支村,馬營村,小列莊,寮國鎮等。貴州六盤水市也有不少支姓分佈。
有沒有姓支的領導全國各地
支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2014最新百家姓排名支姓311位。2014年據支姓宗親網不完全統計:支姓一族如今已遍佈25省310多處集居地,人口約17.3萬。江蘇省的支姓人數排名第一
支姓名人及人數
支謙:字恭明,三國時期高僧,月支國優婆塞人,體形細長黑瘦。漢末來中國,他的祖父法度在東漢靈帝時,率國人數百移居中國,支謙同來,至洛陽,受業於支讖的門人支亮。他懂得多種西域文,精通梵語,博覽經籍,翻譯了數十種佛經重要典藉。因其博學超眾,曾被吳主孫權拜為博士。
支雄:東晉十六國時後趙朝廷中的官員,任大司空,是月支國人後代。
支遁:他本姓關,陳留(今河南省開封)人,25歲出家,東晉佛教學者。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是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宣揚“即色是空”。
支叔才:唐明時知名的文士,因孝敬老人被人讚揚。
支可大:明朝文人,品格清高,做過湖廣巡撫的官。
此外,支姓的歷史名人還有:
最早被載入史冊的,當屬東漢末年佛經翻譯家支讖。漢代有名儒支曜,
五代時前蜀有畫家支仲元,
宋代有畫家支選,
元代有四川行省參政支渭興,
明代有畫家支鑑等。
支叔芳支叔芳 [元]嘉興(今浙江嘉興)人,世稱“幽齋先生”。文藻高潔,善繪事。《支子述餘》
支高支高 [唐]德宗時人。善屬文,工書,貞元十六年(七九0)嘗撰並書唐尚書李公造華嚴三會普光明殿功德碑。《金石文字記》
支仲元支仲元 [五代??前蜀]鳳翔(今陝西鳳翔)人。工人物故實,多畫道家與神仙像。又喜作棋圖,松下林間率有思致。筆法師顧、陸,緊細有力。人物清潤不俗,高宗題作晉六朝高古名筆者,多仲元所作。有老子誡徐甲、簫翼賺蘭亭、商山本皓等圖傳於世。《圖畫見聞志、牛戩畫評、宣和畫譜》
支鳳岐支鳳岐 [清]字悟村,嘉、道時(一七九六????一八五0)江蘇??山人。府庠生。性至孝,工書法。《清朝書畫家筆錄》
支元豐支元豐 [近現代]字有年,山東濟南人。自幼揣畫,嘗入鬆年所辦畫社學畫,一為柏承陰入室弟子。工花卉竹石,尤長人物、仕女。一九五九年已七十餘,尚揮毫不倦。《友聲畫人錄》
支秉淵支秉淵,高階工程師。浙江嵊縣人。1920年畢業於南洋大學機電系。曾集資開辦上海新中公司,任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後任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師學會上海分會會長。建國後,歷任太原重型機器廠副廠長、總工程師,瀋陽礦山機器廠副廠長、總工程師,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高階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內燃機、抽水機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方面有較深造詣。主持了太原重型機器廠的設計和建設。
支潤彥支潤彥 [清]字玉臺,江蘇儀徵人。善書、畫,工篆刻。《廣印人傳》
支友年支友年 [近現代]山東人,居省坦。工畫山水、人物。《榆園畫志》 支應遴支應遴,山西聞喜人。早年參加同盟會。1917年畢業於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曾任馮玉祥部旅長,察北抗日同盟軍第二師師長,國民黨政府軍宋哲元部參謀長、旅長。積極主張抗日,和八路軍駐晉、駐渝等辦事機構有密切聯絡。1945年後任西安市東南小學總務處處長。建國後,歷任山西省人民法院院長、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省第一屆政協副主席。
中國有多少姓支的人?
支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人數比較少。 支(zhī)姓源出有四: 1、堯舜時有個叫支父的人,他的後代世子孫便以支為姓(見《高士傳》)。 2、周朝的後代有姓支的氏族。《路史》載,周代王公、諸侯後的支子,一部分後人有以支為姓。 3、出自姬姓,為后稷後代,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及繼承先祖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以支為姓,遂形成支姓。又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4、古代西域部族月支人的後代,入中原定居,以支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貴姓何來》載,秦漢之際,西域有月支國,其部族遊牧於敦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擊,大部分西遷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支;少數沒有西遷,進入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為小月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有大月氏國人隨來中國,他們的後代居中國就用部族名中的“支”字為姓,以其音與“氏”字讀音同。 得姓始祖 支叔才。定州人,唐明時知名的文士,因孝被時人所頌揚。隋末荒饉,夜丐食於野中,其母為賊所執欲殺之,支叔才告以情,賊憫其孝心,放了他母親。母親得了癰疽,他吸瘡注藥。母親去世,他在墓旁築屋守孝,有白鶴在他身邊,人們以為是孝感所致,故支氏後人尊支叔才為支姓的始祖。 遷徙分佈 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支姓的來源比較複雜,而且模糊。相傳堯舜二帝時有個名叫支父的人,他的後代就是支氏。亦有一說是源於周朝後代中一個姓支的氏族。西漢時中亞有一個月支國,是秦朝、漢朝時候,位於絲調之路上敦煌那一帶的一個小國,位於今甘肅省中西部和青海省東部。最初在陝西、山西等地落腳,後逐漸移遷分佈於全國各地。到晉代的時候,月支國人有的留在中原等地定居。到了唐王朝統一天下之戶,受漢文化同化,變成完完全全的中國人。他們學習中原人使用姓名的習慣,有的從國名中取一個支字,作為姓。另外一個支姓,源於遠古,但古書記載很簡單,如《高士傳》裡說,堯帝時候有人名叫支父。又有本《路史》裡說,周朝後代有姓支的氏族。在古代,支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琅琊,今山東臨沂就有不少姓支的人家。現在,支姓主要居住在河北省衡水市,保定市,石家莊市和張家口市,有支家莊,支麻申,支家村等村莊等(略)。河南周口市,漯河市,有老支村,中支村,小支村,馬營村,小列莊,寮國鎮等。貴州六盤水市也有不少支姓分佈。
在古代有哪些名人姓“支”,具體幹什麼?
支姓氏族起源 一. 源出有五: 1. 堯舜時有個叫支父的人,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支 ” 為姓(見《高士傳》)。 2. 周朝的後代有支姓氏族。 《路史》中記載,“周後有支姓”。即周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一部分後人以‘支’為姓”。出自“姬”姓后稷、後代。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及繼承先祖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就以“支”字為姓,遂漸形成 “支”姓。 3. 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4. 古代西域部族月氏人的後代,入中原定居,以“支”為氏。 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貴姓何來》載,秦漢之際,西域有月氏國,其部族遊牧於敦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擊,大部分西遷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氏;少數沒有西遷進入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為小月氏。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有大月氏國人隨來中國,他們的後代居中國就用部族名中的“氏”字同音“支”字為姓。 5. 得姓始祖:支叔才 支叔才。定州人,唐朝時知名的文士,因孝被時人所頌揚。 隋末荒饉,夜丐食於野中,其母為賊所執欲殺之,支叔才告以情,賊憫其孝心,放了他母親。母親得了癰疽,他吸瘡注藥。母親去世,他在墓旁築屋守孝,有白鶴居其左右,人們以為是孝感所致,故支氏後人尊支叔才為支姓的始祖。 二. 歷史名人 支謙:字恭明,漢末、三國時期高僧,月支國優婆塞人,體形細長黑瘦。東漢靈帝時隨同祖父法度率數百月氏國人移居中國,至洛陽,受業於支讖的門人支亮。懂得多種西域文,精通梵語,博覽經籍,翻譯了數十種佛經重要典藉,因其博學超眾,被吳主孫權拜為博士。“世稱天下博者,不出三支”即支讖、支亮、支謙。 支雄:東晉十六國時後趙朝廷中的官員,任大司空,是月支國人後代。 支遁: (公元314—366年),晉高僧,字道林, 晉代陳留郡(今河南省開封)人,本姓關,家世事佛。25歲出家,隱居餘杭山,深思道行,好談玄理,宣揚“即色是空” 是般若學六大家之一,東晉佛教學者。常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 世稱支公。 支叔才:唐代定州人,知名的文士,孝子。隋末荒饉,夜丐食野中,母為賊執,叔才告以情,賊憫其孝,為解縛。因此被後人被人傳頌。 支立:明代嘉興人,性至孝,官至翰林孔目,注重根本,精於經學,人稱支五經。 支可大:明朝文人,品格清高,做過湖廣巡撫。 此外,支姓歷史名人中被載入史冊的還有東漢末年佛經翻譯家:支讖(chèn)、漢代名儒:支曜;五代前蜀畫家:支仲元;宋代畫家:支選;元代四川行省參政:支渭興;明代畫家支鑑等。他們都是支姓中的優秀人物。 三. 當代名人 支樹平:十六大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河南省委副書記。 支國瑞: 抗美援朝一級戰鬥英雄(甘肅天水籍)。 支志明: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化學教授。 支秉彝:中國科學院院士。 支修益:我國著名肺癌外科專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 支秉淵:近代中國機械工業奠基人之一,我國內燃機研製的先驅,機械工程專家。 支玉恆:著名教育家。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