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每天的天干地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中國農曆每年每月每日的天干地支是什麼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天干地支到底是按陽曆算還是陰曆算

天干地支其海是陽曆的另一種記錄方法,和陰曆無關。陰曆是殷商曆法,天干地支是傳說中的夏曆。你會發現星座的分界線和干支紀月的節氣完全對應,星座有十二個,地支也是十二個,都是表述太陽和地球的關係。而陰曆表示月亮和地球的關係,與陽曆和天干地支都不同。

干支歷的與公曆、農曆

三歷對比:公曆:是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在中國又叫國曆、新曆。它與地球環繞太陽運動有關,是一種陽曆。公曆以1 月1日為一年之始。示例:2013年1 月4日,星期五。(後面兩個示例都以這天為準,臺灣地區還用民國紀年,即民國102年)農曆:標準名稱為夏曆,是根據月相的週期變化,並結合二十四節氣(即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制定的歷法。這是一種陰陽曆。農曆以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始。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注意漢代至清朝時用皇帝年號紀年,古時與干支紀年並用的其中一個長處是不易錯亂。有的萬年曆為避免與干支歷混淆,便註明為“農曆年”。)干支歷:以立春建寅月之日為歲首。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干支歷與公曆的關係:干支歷與通常的陽曆(如公曆)不同,後者一個月的時間長度是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關。所以干支歷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曆,它能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每年,干支歷都能和公曆的日期基本對應——因為二者都屬於陽曆,這是農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曆2月4號或5號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開始;每年4月4號或5號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開始。且干支歷和公曆每年的總天數都為365或366天,相當固定。干支歷與農曆的關係:眾所周知,農曆是陰陽合曆,也就是既包含陰曆不分,也包括陽曆部分。它的陰曆部分定朔日為初一,望為十五,主要用來紀日,(由於古代計時器不發達,而月亮是各地都能看到並且圓缺每天都變,所以人們按照月相的變化來紀日。)而干支歷(核心為節氣)正是農曆中的陽曆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來指導農時。大家可參看農曆的百度百科。農曆雖然兼顧了陰陽曆的長處,同時也有不可迴避的缺陷——月份的天數不固定,每月的大小盡不查日曆誰也不知道;平年和閏年相差整整一個月等。所以,干支歷(節氣歷)其實是農曆的一部分。由於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以及100多年的實踐,中國現代社會已不需要通過觀察月相來紀日。這樣完全可以以農曆中的陽曆部分為主,並加以改革,創造出一部適合現代國人的我們自己的歷法。

贊助廣告

天干地支紀年法怎麼算日?是按自己生日的農曆時間還是陽曆時間算的??

陰曆1989年為:

1989年1月1日-1989年2月5日 農曆戊辰年(龍年)

1989年2月6日-1989年12月31日 農曆己巳年(蛇年) 中國農曆即天干地支紀年,60年為一甲子周而迴圈。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即六十甲子。 ( 天干和地支的兩字結合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60年排序: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贊助廣告

不知解釋清楚了嗎?

公元1965年是農曆的生肖,天干地支記年的哪—年?

1965年是一個平年。在中國是乙巳年,也就是蛇年。它的第一天從星期五開始。

如何用農曆計算日干支?

公曆最快推斷今天日干支法 每年立春時間的計算公式(1900年-2000年,2000年後有極小誤差)

2.根據當年立春推12節

3.根據陽曆日推日干支

有了以上資訊,再加上陰曆時間,排八字、排紫薇當不在話下

1.以每年2月4日0時為基準

0.6236+年數*0.2422-(年數/4)

年數為公曆年的後二戶,除4取整數,凡能被4整除的結果加一天

舉例:

a.求1983年立春時間

0.6236+83*0.2422-83/4=0.7262

1983年2月4日0.7262日立春

b.求1964年立春時間

0.6236+64*0.2422-64/4+1=1.1244

立春時間是2月5日0.1244日

2.每年24節氣的間隔時間固定,短的兩節間距29天多,長的接近32天,公曆交節時間也算固定,大致在2天範圍.比如立春2月4或5日,萬年曆有這方面知識.

3.根據公曆日期計算當日干支(易友提供)

口訣:

乘五除四九加日,

雙月間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

三五七八十尾前。

解釋.

第二句逢雙月外加30。第三句中的“整少一”,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規律,3月不加,4.5月加1,6.7月加2,8月加3,9、10月加4,11、12月加5。

1925年公曆8月3日

(25*5+25/4+9+3+30+3)/60餘56,干支為己未

2001年11月15

(101*5+101/4+9+15+5)/60餘19,干支為壬午什麼是"早"子時"晚"子時?   很多人說「子時」分為「早子時」與「晚子時」(夜子時),但什麼是「早子、晚子」呢?對八字命盤會有什麼影響呢?

我們先做幾個名詞解釋:

一、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

是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一天分為 12

個時間區段。以「子」時為一天的開頭,而且一個時辰換算成現代的時制,剛好是兩個小時。

二、什麼是「子」時

就像西洋時制的 0 點是一天的開頭,在中國古代,子時是一天的開始,以現在的時制來說,子時就是每天的 23 點到隔日 1 點之間。

三、什麼是「早子」與「晚子」

所謂的早子時,就是講 23 點到 24 點之間;晚子時就是 0 點到 1 點之間。

為什麼會有早子與晚子的分別呢?為什麼其他時辰不分「早、晚」?

有些算命師說:在「早子時」出生的人,其八字的「日」應該是算當日,而在「晚子時」出生的人才是屬於隔日的日。

其實,這是後來的算命師因為處於西方的 24 小時制環境中而忘了「命理是創於古代,但古代並沒有 24 小時制,只有 12時辰制」的一種迷失。

也就是說,其實這是對「現代時制」與「古代時制」「時差」的不瞭解所創出來的一種自圓其說的說法。

果我們以農曆來說,農曆的 10 月 5 日 23 點,也可以說是農曆的 10 月 6 日 子 時,但絕對不能說是 10 月 5日的 子時,因為這樣的話,反而差了 12 個時辰喔!

因此,如同上方說的,子時是一天的開始,所以只要過了......餘下全文>>

中國農曆年天干地支排列表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干支歷就是農曆嗎?

不是的 !!農曆中雖然包含了干支歷,但兩者並不能完全重合,而且目前對干支歷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規定,往往把農曆大年初一想當然地當成干支的歲首,對干支月的標註也很模糊,對閏月對應的干支等同於非閏月的干支,實際上這些作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農曆是陰陽曆,它的年是合太陽的迴歸年,而月是合月亮的朔望月,而干支歷是隱含(標註)在農曆中的純太陽曆,具有比西曆更加明確合理的太陽曆特徵。

麻煩採納,謝謝!

農曆十二個月有沒有天干地支的名稱?

干支紀年在我國古代立法中屬於陽曆,即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為一年進行紀年。每年的立春是一年的開始,稱之為“歲首”。同樣,干支紀月也是陽曆曆法,每年十二個月,以干支來表示,從立春到驚蟄為第一個月份(地支寅月),從驚蟄到清明為第二個月份(地支卯月),如此等等。 我國以月亮圍繞圓缺為週期進行紀年的立法,稱之為陰曆;月亮一圓一缺為一月,以數字來表示,每年也並非總十二個月,一般三年會多出一個潤月。

干支紀月是以二十四節氣為紀月曆法,與陰曆立法並沒有關係。干支紀月與農曆月也沒有直接對應關係,一般曆法書上所註明的農曆幾月對應干支幾月,只是大概對應,並非整個月都是,和前面的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的相似。

干支紀月的地支是這樣的,從立春到驚蟄為寅月,其餘月份按照地支類推。每年的第一個月份的天干需要根據當年年份的天干來決定。若遇甲或己的年份,第一個月份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第一個月份為戊寅;丙或辛之年第一個月份為庚寅,丁或壬之年第一個月份為壬寅,戊或癸之年第一個月份為甲寅。依照第一個月份之干支,其餘月份按干支推算。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紀月時對應的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干支:

由於干支紀月推算起來較為麻煩,因此除非星相先生推算生辰八字和選擇良辰吉日,很少有人使用,干支紀月也沒有普及。

農曆與天干地支紀年法

1、農曆:中國的歷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曆;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格里曆),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漢太初曆、隋唐大衍曆和皇極曆等,有的歷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曆和唐朝的皇極曆法等。

漢朝以前的古代中國曆法以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已經有日、月、旬和時的時間單位,具備了陰陽曆的技術;觀察到了五大飢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減差法”來調整時差;曆法實施成為重要大事,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和“正閏餘”,即確定閏月位置和如何減去多餘出來的天數(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數),由此來確定年歲的終結和開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王室衰落,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現多軌制曆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曆法;秦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歷法。

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曆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曆法,曆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編寫了《太初曆》,之後劉歆作《三統曆》,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之前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週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曆法。之後中國曆朝頒佈的歷法,均與太初曆大同小異。

2、黃曆,相傳是由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曆》。古時由欽天監計算頒訂,因此也稱皇曆。其內容指導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民曆。民間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勝。

黃曆是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許多表示當天吉凶的一種曆法。《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

你說的問題,就是農曆與黃曆的關係問題,農曆、黃曆都與天干地支紀年法一樣,但是,黃曆是以立春開始算的,農曆是按全國統一曆法不變的。在易學算卦,計算人生運勢、生肖運程等就有區別。這個問題很複雜,幾句話講不清楚建議你看看有關的書籍,可能會搞明白。

嫁娶日期是按女性的屬相推算的。

女 1985年7月30日 屬牛

<紅白應酬>規定.正 七迎雞兔,二 八嫁虎猴,三 九蛇與豬.四 十龍與狗.五 十一牛羊,臘、六鼠、馬。

應用:2011年結婚大利月是農曆.五 十一月

適合你們結婚的最佳吉日:

2011年6月2日 農曆05月(小)01日 星期四 衝馬(壬午)煞南

2011年6月6日 農曆05月(小)05日 星期一 衝狗(丙戍)煞南

2011年6月10日 農曆05月(小)09日 星期五 衝虎(庚寅)煞南

2011年6月11日 農曆05月(小)10日 星期六 衝兔(辛卯)煞東

2011年6月12日 農曆05月(小)11日 星期日 衝龍(壬辰)煞北

2011年6月15日 農曆05月(小)14日 星期三 衝羊(乙未)煞東

2011年6月18日 農曆05月(小)17日 星期六 衝狗(戊戍)煞南

2011年6月21日 農曆05月(小)20日 星期二 衝牛(辛丑)煞西

2011年11月29日 農曆11月(大)05日 星期......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農曆每月幾天?
農曆每日的五行屬什麼?
農曆每天的天干地支?
農曆今天的天干地支?
今天農曆天干地支?
農曆每天的屬相?
農曆天干地支查詢?
帶天干地支的日曆?
怎麼算農曆天干地支?
每日的天干地支怎麼算?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