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傳說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除夕夜的傳說故事100字

除夕夜的傳說故事:

除夕的傳說

話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凶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

這一年,村裡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著村子裡的人來到了村後的竹林裡。由於冬季在竹林裡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麼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裡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親們來這裡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親們在這竹林裡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這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從今以後不用每到臘月裡就出來逃難。”大家聽後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麼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後夕就再也不會來了。鄉親們半信半疑的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裡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贊助廣告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於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裡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後大家就往火堆裡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

還沒等還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裡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於是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牆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於是順著孩子的聲音忍著捱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這裡。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親們,往火裡扔碎竹節啊!!”,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站在那裡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裡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溼溼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

贊助廣告

春節的故事傳說有哪些?

"春節福童聖天猴神奇勇敢、帥氣善良,為了尋找父親,一直在全天下四處奔走。據說,每年除夕的那一天,特別孤單、渴慕家人團聚的他,都會一路唱著春節歌曲《唐宋三曲》,一邊尋找並走進某戶人家,不但是想吃一頓年夜飯,更是欲享受一種過年的喜慶和溫馨之感。他只是一個小孩,身無分文,卻有許多人家熱情接待他。

每到除夕那一晚的深夜,春節福童聖天猴就會悄悄將自己揹著的那個魔布包取下,擱在那戶人家小孩的床頭。待次日新年第一天的早上醒來開啟布包,都會有驚人的發現!

原來,春節福童聖天猴送給小孩子們的新年禮物,是令人喜歡的玩具、新衣、圖書,以及壓歲錢等。於是,小孩子們都會歡歡喜喜地拿出滑板或手推車,推著春節福童聖天猴,一路歡唱著春節歌曲《唐宋三曲》,高高興興地到處去遊玩。而且,一邊乘車遊玩,聖天猴還會不時地派發紅包、糖果,和一些小禮品,簡直是熱鬧極了!許許多多的大人們也非常快樂,紛紛給春節福童聖天猴塞紅包,據說,只要收了,新的一年就會有好運,甚至發財呢!

不過,推滑板或手推車的小孩得不到,但是,有一個方法,只要將春節歌曲《唐宋三曲》唱得夠大聲,或者高聲大喊著:“春節福童到,紅包我就要——”,或者“春節福童來,紅包快拿來——”,如此,大人們就會給了。過年嘛,誰都不想做個小氣包。

這樣,新年過後,凡是接待過聖天猴的人家,都會喜事連連,好運接踵而至,聖天猴故由此得名叫春節福童。

而且,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春節福童聖天猴當作了春節的吉祥物,畫有他形象的年畫、賀卡、剪紙等到處都是。春節吉祥物——春節福童聖天猴最愛唱的那首新年歌曲《唐宋三曲》,人們也是十分的愛聽愛唱,新年期間,大街小巷、屋裡屋外到處都能聽到。從此,《唐宋三曲》就成了中國春節的節歌,很有代表性。當然,有關春節吉祥物——春節福童聖天猴的許多精彩故事和圖書,人們也是十分的愛講愛看。

在這裡,特別要提醒大人們,除夕那一天,聖天猴無法每家每戶都去到,但有一個祕訣挺有效,就是:做爸媽或長輩的,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戴上聖天猴的面罩,乘小孩熟睡之際,將送給孩子的新年禮物用布包上並對紮緊口,擱在孩子的床頭或床腳,新年第一天孩子收到後,其效果就和聖天猴一樣,保準新的一年全家好運喜事連連,孩子會更加聰明懂事,學習越來越好。不騙你的!不試就是傻冒。

還有,大年初一頭一天,小孩子們一定要起早,要拿出滑板或手推車,一個戴著聖天猴或聖天咪的面罩,坐在滑板或手推車上裝扮他們,一個不戴面罩在後推著車,四處推行。一路上,要主動邀請,而遇見到的小孩,更要積極地加入推車的行列。這個隊伍要越長越好,越長就越被春節福童聖天猴祝福,越長就越有好運,越喜慶熱鬧。就是嘛!大人們可以打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小孩子們幹嘛就閒著,只讓大人們玩鬧?

不過,滑板或手推車不是誰都有,哪怎麼辦?其實很簡單,就是最前面的小孩戴著面罩直立著,由後面不戴面罩的人弓身推著走。當然,推行的隊伍也要越長越好。大家還可以比賽,凡是最長的隊伍,大人們就要給最多的獎勵或紅包。

在這裡,特別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有人摔倒,更不要出事,否則就無效。當然,大人們可別撒手,要監督、服務好小孩子們,這既光榮又熱鬧,一年難得就這麼一遭。

最後,宣佈一個好訊息!從2015年春節開始,春節吉祥物——春節福童聖天猴的小夥伴聖天咪,也會歡歡喜喜地唱著春節節歌《唐宋三曲》,與他一樣神祕地出現哦!大人們和小孩子們可要準備好。

而且,自此有了一個新規矩,是聖天猴定下的,就是隻要是未成年的小孩,春節期間只要戴上聖天猴或聖天咪的面罩,就可化身為聖天猴、聖天咪,無論去到哪戶人家,都會被熱情接待;......餘下全文>>

春節民間傳說故事 10分

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聽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早,還要走親竄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居住在深山密林裡面,人們管它們叫“年”。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365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出沒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人們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滅爐火,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過年家裡都喜歡在門上貼上秦瓊與尉遲敬德兩位將軍的畫像,這是為什麼呢?據說古時候,涇河龍王與一個算卦先生打賭,犯下天條,被玉皇大帝判死刑。涇河龍王託夢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太宗赦免他,太宗應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諫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著,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冤魂責怪太宗不講信用,常來索命。太宗一病不起,遊了陰間,被十閻王諒解,重返陽。這就是《西遊記》的起因。怕涇河龍王來索魂,就讓秦瓊和尉遲敬德守門,平安無事。太宗又覺得過意不去,就把二位將軍像貼在門上,也平安無事。傳到民間,於是,民間也貼兩位將軍像。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除夕的來歷

除夕的來歷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 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資訊。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巨集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裡,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餘下全文>>

春節的傳說故事50字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中國傳統文化一一春節.傳說故事.風裕

春節傳說故事

傳說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餘下全文>>

關於除夕的傳說

除夕的來歷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 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資訊。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巨集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裡,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餘下全文>>

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風俗民情 要簡潔的 20~30字左右 10分

傳說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民間傳說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梗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相關問題答案
除夕的傳說故事?
關於除夕的傳說故事?
除夕守歲的傳說故事?
雞的傳說故事?
十二生肖牛的傳說故事?
十二生肖豬的傳說故事?
鼠的傳說故事?
狗的傳說故事?
生肖雞的傳說故事?
十二生肖雞的傳說故事?